:::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性別視野下的兩周青銅器及其銘文研究
作者:張莅
作者(外文):Chang, Li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林聰舜
陳昭容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3
主題關鍵詞:青銅器與女性史兩周女性稱名兩周性別兩周婚姻兩周夫婦bronze and women’s historyfemale names of the two Zhou dynastiesgender of the two Zhou dynastiesmarriage of the two Zhou dynastiescouple of the two Zhou dynasti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
一、傳統文獻
〔漢〕司馬遷撰,〔唐〕司馬貞索隱,〔日〕瀧川龜太郎編,《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漢〕劉向撰,〔清〕王照圓注,王雲五校,《列女傳補注》,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尚書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王輝整理,《儀禮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漢〕何休注,〔唐〕徐彥疏,《春秋公羊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魏〕王弼注,〔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左傳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吳〕韋昭注,《國語》,臺北:藝文印書館,1959年。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清〕孫詒讓,《周禮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屈萬里,《尚書集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7年。
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註》,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吳紹烈等人校點,《國語》,上海: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據《四部備要》排印清代士禮居翻刻宋明道本,參校《四部叢刊》影印明代翻刻宋公序本。

二、考古材料(含發掘報告及圖錄)
(一)山西
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晉東南工作組、山西省長治市博物館,〈長治市分水嶺269、270號東周墓〉,《考古學報》1974年第2期,頁63-85。
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992年春天馬─曲村遺址墓葬發掘報告〉,《文物》1993年第3期,頁11-30。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聞喜上郭村古墓群試掘〉,《三晉考古》第1輯,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
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天馬─曲村遺址北趙晉侯墓地第二次發掘〉,《文物》1994年第1期,頁4-28。
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天馬─曲村遺址北趙晉侯墓地第三次發掘〉,《文物》1994年第8期,頁22-33、68。
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天馬─曲村遺址北趙晉侯墓地第四次發掘〉,《文物》1994年第8期,頁4-21。
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天馬─曲村遺址北趙晉侯墓地第五次發掘〉,《文物》1995年第7期,頁4-39。
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天馬─曲村遺址北趙晉侯墓地第六次發掘〉,《文物》2001年第8期,頁4-21、55。
曲沃縣博物館,〈天馬—曲村遺址青銅器介紹〉,《文物季刊》1996年第3期,頁53-56,頁轉83。
上海博物館編,《晉國奇珍:山西晉侯墓群出土文物精品》,上海:上海美術出版社,2002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臨猗程村墓地》,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3年。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運城市文物工作站、絳縣文化局,〈山西絳縣橫水西周墓地〉,《考古》2006年第7期,頁16-21。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運城市文物工作站、絳縣文化局,〈山西絳縣橫水西周墓發掘簡報〉,《文物》2006年第8期,頁4-18。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曲沃縣文物局,〈山西曲沃羊舌晉侯墓地發掘簡報〉,《文物》2009年第1期,頁4-14,轉26。
韓炳華,《長治分水嶺東周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河口墓地聯合考古隊,〈山西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考古》2011年第7期,頁9-18。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博物院、首都博物館,《呦呦鹿鳴——燕國公主眼裡的霸國(珍藏手本)》,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年。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臨汾市文物局、隰縣文物旅遊局,〈山西隰縣瓦窯坡墓地的兩座春秋時期墓葬〉,《考古》2017年第5期,頁25-53。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臨汾市文物局、翼城縣文物旅遊局聯合考古隊、山西大學北方考古研究中心,〈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1017號墓發掘〉,《考古學報》2018年第1期,頁89-140。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臨汾市文物局、翼城縣文物旅遊局聯合考古隊、山西大學北方考古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2002號墓發掘〉,《考古學報》2018年第2期,頁223-262。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襄汾陶寺北兩周墓地2014年發掘簡報〉,《中原文物》2018年第2期,頁4-16。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臨汾市旅遊發展委員會、襄汾縣文化局,〈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I區M7發掘簡報〉,《文物》2018年第9期,頁4-21。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運城市文物工作站、絳縣文物局聯合考古隊、山西大學北方考古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山西絳縣橫水西周墓地M2158發掘簡報〉,《考古》2019年第1期,頁15-59。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臨汾市文物局、隰縣文物旅遊局,〈山西隰縣瓦窯坡墓地春秋墓葬M23發掘簡報〉,《中原文物》2019年第1期,頁4-12。
李夏廷,《山右吉金:山西商周青銅器綜覽》,北京:故宮出版社,2019年。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運城市文物工作站、絳縣文物局聯合考古隊、山西大學北方考古研究中心,〈山西絳縣橫水西周墓地M2531發掘報告〉,《考古學報》2020年第1期,頁89-122。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學北方考古研究中心、臨汾市文物局、翼城縣文物旅遊局,〈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M6096發掘簡報〉,《文物》2020年第1期,頁4-25。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學北方考古研究中心、臨汾市文物局、翼城縣文物旅遊局,〈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M1034發掘簡報〉,《中原文物》2020年第1期,頁4-30。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臨汾市文物局、翼城縣文物旅遊局聯合考古隊、山西大學北方考古研究中心,〈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一號墓發掘〉,《考古學報》2020年第2期,頁177-290。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黎城西關墓地M7、M8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20年第4期,頁3-24。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臨汾市博物館、隰縣文物旅遊局,〈山西隰縣瓦窯坡墓地的五座銅器墓〉,《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20年第10期,頁42-87。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垣曲北白鵝墓地M3出土的兩件有銘銅器〉,《文物世界》2021年第1期,頁2-7。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垣曲北白鵝墓地出土銅盒〉,《江漢考古》2021年第2期,頁39-45。
臨汾市博物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隰縣文物旅遊局,〈山西隰縣瓦窯坡墓地M17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21年第2期,頁30-38。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垣曲北白鵝墓地M5出土有銘銅器〉,《考古與文物》2021年第3期,頁123-128。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黎城縣文物博物館,〈山西黎城西關墓地M1與M10發掘報告〉,《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21年第4期,頁6-52。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編著,《倗金集萃:山西絳縣橫水西周墓地出土青銅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編著,《霸金集萃: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出土青銅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聞喜邱家莊墓地戰國墓(M5001)發掘簡報〉,《文物》2021年第6期,頁4-22。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臨汾市文化和旅遊局、洪洞縣文物旅遊中心,〈山西洪洞南秦墓地春秋墓葬M6發掘簡報〉,《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21年第6期,頁5-60。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運城市文物保護中心、垣曲縣文化和旅遊局,〈山西垣曲北白鵝墓地M2、M3發掘簡報〉,《文物季刊》2022年第1期,頁3-30。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運城市文物工作站、絳縣文物局聯合考古隊、山西大學北方考古研究中心,〈山西絳縣橫水西周墓地M1011發掘報告〉,《考古學報》2022年第1期,頁75-148。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臨汾市文物局、襄汾縣文物局,〈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2016 M1發掘簡報〉,《文物季刊》2022年第1期,頁31-59。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長治市文物旅遊局、黎城縣文博館編著,《黎城楷侯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2022年。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大學北方考古研究中心、運城市文物保護中心、絳縣文物局,〈山西絳縣橫水西周墓地M2055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22年第2期,頁38-60。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運城市文物保護中心,〈山西聞喜上郭——邱家莊遺址M1、M8發掘簡報〉,《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22年第9期,頁6-26。

(二)河南
郭寶鈞,《山彪鎮與琉璃閣》,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年。
郭寶鈞,《濬縣辛村》,北京:科學出版社,1964。
河南省博物館、信陽地區文管會、信陽市文化局,〈河南信陽市平橋春秋墓發掘簡報〉,《文物》1981年第1期,頁9-14。
河南信陽地區文管會、光山縣文管會,〈春秋早期黃君孟夫婦墓發掘報告〉,《考古》1984年第4期,頁302-332,頁轉348。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平頂山市文管會,〈平頂山市北滍村兩周墓地一號墓發掘簡報〉,《華夏考古》1988年第1期,頁30-44。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丹江庫區考古發掘隊、淅川縣博物館編著,《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花原,〈信陽出土商周青銅器銘文介紹〉,《中原文物》1991年第2期,頁94-104。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門峽市文物工作隊,〈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M2001發掘簡報〉,《華夏考古》1992年第3期,頁104-113。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平頂山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平頂山應國墓地九十五號墓的發掘〉,《華夏考古》1992年第3期,頁92-103。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平頂山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平頂山應國墓地八十四號墓發掘簡報〉,《文物》1998年第9期,頁4-17。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門峽市文物工作隊,《三門峽虢國墓(第一卷)》,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洛陽市文物工作隊編著,《洛陽北窯西周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門峽市文物工作隊,〈三門峽虢國墓地M2010的清理〉,《文物》2000年第12期,頁4-22。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門峽市文物工作隊,〈三門峽虢國墓地M2013的發掘清理〉,《文物》2000年第12期,頁23-34。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固始侯古堆一號墓》,鄭州市:大象出版社,2004。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淅川縣博物館編著,《淅川和尚嶺與徐家嶺楚墓》,鄭州市,大象出版社,2004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頂山市文物管理局,〈河南平頂山應國墓地八號墓發掘簡報〉,《華夏考古》2007年第1期,頁20-49。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頂山市文物局,〈平頂山應國墓地十號墓發掘簡報〉,《中原文物》2007年第4期,頁4-19,頁轉86。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調文物保護辦公室、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淅川縣徐家嶺11號楚墓〉,《考古》2008年第5期, 頁41-48。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頂山市文物管理局編,《平頂山應國墓地.I》,鄭州:大象出版社,2012年。
河南省考古研究院、平頂山市文物管理局、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河南平頂山應國墓地M257發掘簡報〉,《華夏考古》2015年第3期,頁9-21。
王長豐、喬保同,〈河南南陽徐家嶺M11新出 夫人 鼎〉,《中原文物》2009年3期,頁10-11。
喬保同、李長周,〈南陽發現蔡侯申簠〉,《中原文物》2009年第2期,頁81-84。
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南陽春秋楚彭射墓發掘簡報〉,《文物》2011年第3期,頁4-31。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調辦公室,〈新鄭鐵嶺墓地M1404、M1405發掘簡報〉,《中原文物》2012年第2期,頁10-29。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博物院、首都博物館,《呦呦鹿鳴——燕國公主眼裡的霸國》,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年。
虢國博物館編,《虢國墓地出土青銅器》,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年。
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調辦公室、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南陽夏餉鋪鄂國墓地M19、M20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19年第4期,頁13-23、12。
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調辦公室、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南陽夏餉鋪鄂國墓地M7、M16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19年第4期,頁24-34。
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調辦公室、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南陽夏餉鋪鄂國墓地M1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19年第4期,頁36-46。
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調文物保護辦公室、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南陽夏餉鋪鄂國墓地M5、M6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20年第3期,頁12-32。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南陽春秋楚彭氏家族墓地M1、M2及陪葬坑發掘簡報〉,《文物》2020年第10期,頁4-45。
上海博物館編,《漢淮傳奇:噩國青銅器精粹》,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21。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義馬市文物保護管理所,〈河南義馬上石河墓地M93、M94發掘簡報〉,《華夏考古》2021年第2期,頁3-14。

(三)陝西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張家坡西周墓地》,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年。
盧連成,胡智生著;寶雞市博物館編輯,《寶雞 國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
渭南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梁帶村芮國墓地 : 二〇〇七年度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
石鼓山考古隊,〈陝西省寶雞市石鼓山西周墓〉,《考古與文物》2013年第1期,頁3-24。
石鼓山考古隊,〈陝西寶雞石鼓山西周墓葬發掘簡報〉,《文物》2013年第2期,頁4-54。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寶雞市考古研究所、寶雞市渭濱區博物館,〈陝西寶雞石鼓山商周墓地M4發掘簡報〉,《文物》2016年第1期,頁4-52。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韓城市文物旅遊局,〈陝西韓城梁帶村遺址M19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2007年第2期,頁3-14。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韓城市文物旅遊局,〈陝西韓城梁帶村遺址M27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2007年第6期,頁3-22。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韓城市文物旅遊局,〈陝西韓城梁帶村遺址M26發掘簡報〉,《文物》2008年第1期,頁4-21。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陝西韓城市梁帶村芮國墓地M28的發掘〉,《考古》2009年第4期,頁3-15。
渭南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梁帶村芮國墓地 : 二〇〇七年度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上海博物館編,《金玉華年——陝西韓城出土周代芮國文物精品》,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年。
陳燮君、王煒林主編,《梁帶村裡的墓葬:一份公共考古學報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上海博物館編,《周野鹿鳴:寶雞石鼓山西周貴族墓出土青銅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年。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市博物館、澄城縣文化和旅遊局,〈陝西澄城縣劉家洼東周芮國遺址〉,《考古》2019年第7期,頁46-59。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市博物館、澄城縣文化和旅遊局,〈陝西澄城劉家洼芮國遺址東I區墓地M6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2019年第2期,頁3-15。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市博物館、澄城縣文化和旅遊局,〈陝西澄城劉家洼春秋芮國遺址東I區墓地M49發掘簡報〉,《文物》2019年第7期,頁4-37。
王春法,《周風遺韻:陝西劉家洼考古成果展》,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20。

(四)山東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沂水縣文物管理站,〈山東沂水劉家店子春秋墓發掘簡報〉,《文物》1984年第9期,頁1-10。
山東省濟寧市文物管理局,〈薛國故城勘查和墓葬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91年第4期,頁449-495。
山東省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藏品選》,濟南:山東友誼書店,1991年。
山東大學考古系,〈山東長清縣仙人台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98年第9期,頁1-10。
山東大學考古系,〈山東長清縣仙人台周代墓地〉,《考古》1998年第9期,頁11-25。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長清仙人台五號墓發掘簡報〉,《文物》1998年第9期,頁18-30。
昌芳,〈山東長清石都莊出土周代銅器〉,《文物》2003年第4期,頁85-91。
棗莊市政協台港澳僑民族宗教委員會、棗莊市博物館編著,《小邾國遺珍》,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
棗莊市博物館、棗莊市文物管理辦公室,〈棗莊市東江周代墓葬發掘報告〉,收入《海岱考古》第4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年第6期,頁141-207。
魯文生等,《山東博物館》,香港:倫敦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臨沂市文物考古隊、沂水縣博物館,〈山東沂水縣紀王崮春秋墓〉,《考古》2013年第7期,頁33-48。
棗莊市博物館、棗莊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棗莊市嶧城區文廣新局,〈山東棗莊徐樓東周墓發掘簡報〉,《文物》2014年第1期,頁4-27。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與博物館學系,〈長清濟南長清仙人台周代墓地M4發掘簡報〉,《文物》2019年第4期,頁4-27。

(五)湖北
湖北省博物館,〈湖北京山發現曾國銅器〉,《文物》1972年第2期,頁47-53。
黃陂縣文化館、孝感地區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湖北黃陂魯台山兩周遺址與墓葬〉,《江漢考古》1982年第2期,頁37-61。
荊州地區博物館,〈江陵岳山大隊出土一批春秋青銅器〉,《文物》1982年第10期,頁16-17。
襄樊市博物館,〈湖北襄陽團山東周墓〉,《考古》1991年第9期,頁781-802。
荊州市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市天星觀二號墓發掘簡報〉,《文物》2001年第9期,頁4-21、51。
湖北省荊州博物館編,《荊州天星觀二號楚墓》,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年。
襄樊市考古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孝襄高速公路考古隊,《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曾都區考古隊、隨州市博物館,〈湖北隨州義地崗墓地曾國墓1994年發掘簡報〉,《文物》2008年第2期,頁4-18。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京山蘇家壟墓地M2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11年第2期,頁34-38。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博物館,〈湖北隨州葉家山M65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11年第3期,頁3-40。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博物館,〈湖北隨州葉家山西周墓地發掘簡報〉,《文物》2011年第11期,頁4-60。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博物館,〈湖北隨州義地崗曾公子去疾墓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12年第3期,頁3-26。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博物館,〈湖北隨州市葉家山西周墓地〉,《考古》2012年第7期,頁31-52。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博物館,〈湖北隨州葉家山M28發掘報告〉,《江漢考古》2013年第4期,頁3-57。
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博物館編,《隨州葉家山:西周早期曾國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
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襄陽沈崗墓地M1022發掘簡報〉,《文物》2013年第7期,頁4-19。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博物館,〈隨州文峰塔M1(曾侯與墓)、M2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14年第4期,頁3-51。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博物館,〈湖北隨州市文峰塔東周墓地〉,《江漢考古》2014年第7期,頁18-33。
王紀潮等作,《鼎立三十:看先民鑄鼎鎔金的科學智慧》,臺中市:自然科學博物館,2015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博物館,〈湖北隨州文峰塔墓地M4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15年第1期,頁3-15。
方勤、吳宏堂主編,《穆穆曾侯: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年。
方勤、胡剛,〈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曹門灣墓區考古主要收穫〉,《江漢考古》2015年第3期,頁3-11。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博物館、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湖北隨州葉家山M107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16年第3期,頁3-40。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荊州文物保護中心、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棗陽市博物館考古隊,〈湖北棗陽郭家廟墓地曹門灣墓區(2014)M10、M13、M22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16年第5期,頁13-35。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棗陽郭家廟墓地曹門灣墓區(2015)M43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16年第5期,頁36-49。
方勤、胡長春、席奇峰、李曉楊、王玉杰,〈湖北京山蘇家壟遺址考古收穫〉,《江漢考古》2017年第6期,頁3-10。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京山蘇家壟墓群M85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18年第1期,頁26-33。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博物館、隨州市曾都區考古隊,〈隨州漢東東路墓地2017年考古發掘收穫〉,《江漢考古》2018年第1期,頁34-39。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棗陽九連墩M2樂器清理簡報〉,《中原文物》2018年第2期,頁17-76。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隨州市博物館、曾都區考古隊,〈湖北隨州棗樹林墓地2019年發掘收穫〉,《江漢考古》2019年第3期,頁3-8。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棗陽市文物考古隊,〈湖北棗陽九連墩M1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19年第3期,頁20-70。
郭長江、李曉楊、凡國棟、陳虎,〈嬭加編鐘銘文的初步釋讀〉,《江漢考古》2019年第3期,頁9-19。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荊門市博物館、京山市蘇家壟文物管理所,〈湖北京山蘇家壟遺址2018年考古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19年第6期,頁32-49。
郭長江、凡國棟、陳虎、李曉楊,〈曾公 編鐘銘文初步釋讀〉,《江漢考古》2020年第1期,頁3-31。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博物館,〈湖北隨州葉家山M111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20年第2期,頁3-86。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隨州市博物館、曾都區考古隊,〈湖北隨州市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考古》2020年第7期,頁75-89。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隨州市博物、曾都區考古隊,〈湖北隨州棗樹林墓地81與110號墓發掘〉,《考古學報》2021年第1期,頁115-160。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博物館,〈湖北隨州葉家山西周墓地126號墓的發掘〉,《考古學報》2021年第4期,頁553-582。
湖北省博物館編,《華章重現:曾世家文物》,北京:文物出版社,2021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谷城縣博物館,〈湖北谷城擂鼓台墓群M2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22年第3期,頁25-36。

(六)其他
北京市文物管理處,〈北京地區的又一重要考古收穫——昌平白浮西周木 墓的新啟示〉,《考古》1976年第4期,頁246-228。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琉璃河西周燕國墓地1973-1977》,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年。
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紹興地區文化局,〈紹興306號戰國墓發掘簡報〉,《文物》1984年第1期,頁10-26。
安徽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安徽省博物館編,《壽縣蔡侯墓出土遺物》,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年。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禮縣博物館,《禮縣圓頂山春秋秦墓》,《文物》2002年第2期,頁4-30。

(七)綜合性著錄及圖錄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984年。
中國青銅器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青銅器全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鍾柏生、陳昭容、黃銘崇、袁國華合編,《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臺北:藝文印書館,2006年。
李伯謙主編,《中國出土青銅器全集》,北京:龍門書局,2018年。
〔日〕林巳奈夫,《殷周青銅器綜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三、近人論著
(一)專書
小濱正子等編,《被埋沒的足跡:中國性別史研究入門》,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20年。
方勤,《曾國歷史與文化:從「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方輝,《海岱地區青銅時代考古》,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7年。
王子今,《古史性別研究叢稿》,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王國維,《觀堂集林》,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田成方,《東周時期楚國宗族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年。
朱鳳瀚,《中國青銅器綜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___,《商周家族型態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建構》,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年。
李又寧,《中國婦女史論文集》,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1-1988年。
李志生,《中國古代婦女史研究入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李貞德主編,《中國史新論:性別史分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9年。
李學勤,《綴古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___,《東周與秦代文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李峰,《西周的滅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李朝遠,《青銅器學步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
杜正勝,《古代社會與國家》,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杜芳琴、王政主編,《中國歷史中的婦女與性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
林曉雁,《西周春秋時期的女性、聯姻與政治格局演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
韋溪,張萇,《中國古代婦女禁忌禮俗》,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唐蘭,《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孫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耿超,《性別視角下的商周婚姻、家族與政治》,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崔明德,《先秦政治婚姻史》,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4年。
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張聞捷,《楚國青銅禮器制度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5年。
___,《東周青銅樂鐘制度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21年。
張懋鎔,《古文字與青銅器論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年。
___,《古文字與青銅器論集》第2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年。
___,《古文字與青銅器論集》第3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年。
曹兆蘭,《金文與殷周女性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郭立誠,《中國婦女生活史話》,臺北:漢光出版社,1987年。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陳槃,《春秋大事表列國爵姓及存滅表譔異》(三訂本),臺北: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1997年。
陳英傑,《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北京:線裝書局,2008年。
賀云翱主編,《女性考古與女性遺產》,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黃益飛,《西周金文禮制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
路國權,《東周青銅容器譜系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裘錫圭,《裘錫圭學術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
楊文勝,《中原地區兩周隨葬青銅禮樂器制度研究》,鄭州:大象出版社,2016年。
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195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蒲慕州主編,《禮法與信仰——中國古代女性研究論考》,香港:商務印書館,2013年。
劉士聖,劉揚,《中國婦女通史》,青島:青島出版社,1999年。
劉咏聰主編,《性別視野中的中國歷史新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劉德漢,《東周婦女生活》,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6年。
劉麗,《兩周時期諸侯國婚姻關係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
鄭慧生,《上古華夏婦女與婚姻》,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鮑家麟,《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稻香出版社,1988年。
謝晉青,《詩經之女性的研究》,上海:商務印書館,1924年。
〔日〕藤井有鄰館學藝部編,《有鄰館精華》,京都:藤井齊成會,1992年。
Lothar von Falkenhausen, Chinese society in the age of Confucius(1000-250BC):the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Los Angeles, Calif. : Cotsen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06.
Katheryn M. Linduff ,Yan Sun, Gender and Chinese Archaeology, Walnut Creek : AltaMira Press, 2004.


(二)會議論文集
上海博物館編,《晉侯墓地出土青銅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2年。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上海博物館編,《兩周封國論衡:陝西韓城出土芮國文物暨周代封國考古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莒縣人民政府編,《青銅器與山東古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曾國考古發現與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年。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編,《青銅器、金文與齊魯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

(三)單篇論文(按姓名筆劃排序)
丁岩、王占奎,〈石鼓山商周墓地M4再識〉,《文物》2016年第1期,頁64-70。
丁蘭、張瑩瑩,〈東周時期青銅方座與楚式「鎮墓獸」關係探討〉,《江漢考古》2015年第5期,頁79-87。
于豪亮,〈論息國和樊國的銅器〉,《江漢考古》1980年第2期,頁7-11。
于璐,〈中國國家博物館藏芮太子白鼎、曾伯宮父匜考〉,《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21年第8期,頁143-148。
凡國棟,〈蘇家壟墓地M88出土鄖夫人瑚考〉,《簡帛》第22輯,2021年第1期,頁7-17。
井中偉,〈論棗莊徐樓春秋墓的幾個問題〉,收入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莒縣人民政府編,《青銅器與山東古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頁420-434。
尹弘兵,〈西周早期南方政治地理簡論〉,收入徐少華、〔日〕谷口滿、〔美〕羅泰主編,《楚文化與長江中游早期開發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21年,頁521-537。
尹秀嬌、王琦,〈棗莊東江東周貴族墓葬的發現與研究〉,收入《海岱考古》第4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年,頁439-443。
文術發,〈從媵器銘文看兩周女權〉《中原文物》2000年第1期,頁25-29。
方勤,〈曾國世系及相關問題研究〉,《江漢考古》2021年第6期,頁192-196。
方輝,〈東周時期的埶、 與首飾掛架〉,《東方考古》第9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年,頁309-315。
方輝,〈邿公典盤銘文考釋〉,《文物》1998年第9期,頁62-63。
王人聰,〈楊姞壺銘釋讀與北趙63號墓主問題〉,《文物》1996年第5期,頁30-32。
王文軒,〈試論前掌大墓地女性墓葬隨葬兵器現象〉,《考古與文物》2018年第6期,頁58-63。
王正、雷建鴿,〈柯史簋與柯國、唐國〉,《中原文物》2015年第5期,頁25-28,頁轉44。
王光堯,〈從新出土之楊姞壺看楊國〉,《故宮博物院院刊》1995年第2期,頁82-85。
王育成,〈從兩周金文探討婦女「稱國」規律─兼談湖北隨縣曾國姓〉,《江漢考古》1982年第1期,頁53-58,71。
王祁,〈殷墟墓葬兩性社會角色的考古學研究〉,《江漢考古》2019年第1期,頁81-90。
王長豐、郝本性,〈河南新出「 夫人 鼎」銘文紀年考〉,《中原文物》2009年第3期,頁69-75。
王洋,〈梁帶村芮桓公夫婦墓隨葬青銅器的性別觀察〉,《考古與文物》2013年第2期,頁69-77。
王恩田,〈河南固始「勾吳夫人墓」——兼論番國地理位置及吳伐楚路線〉,《中原文物》1985年第2期,頁59-62,轉頁64。
___,〈曾侯與編鐘與曾國始封——兼論葉家山西周曾國墓地復原〉,《江漢考古》2016年第2期,頁80-86。
王琦、石敬東、李蘭昌,〈東江小邾國墓葬出土青銅器銘文綜述〉,收入《海岱考古》第4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年,頁444-451。
王暉,〈季姬尊銘與西周兵民基層組織初探〉,《人文雜誌》2014年第9期,頁74-79。
王學森,〈嬭加編鐘與相關曾楚世系〉,收入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青銅器與金文》第6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頁97-110。
王靜,〈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霸姬盤、盉銘文試析〉,《殷都學刊》2020年第2期,頁72-77。
王龍正,〈平頂山應國墓地九十五號墓年代、墓主及相關問題〉,《華夏考古》1995年第4期,頁68-72,轉頁6。
左長纓、楊文勝,〈「殷周革命」中女性貴族等級身份的變遷〉,《寧夏社會科學》2017年第1期,頁191-196。
田成方,〈曾公 鐘銘初讀〉,《江漢考古》2022年第4期,頁51-58。
田成方、王百川,〈上鄀公簠相關問題探析〉,《湖南省博物館館刊》第14輯,2018年,頁60-66。
田秋棉,〈金文王姊、王姑考〉,《故宮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4期,頁114-120。
石小力,〈淅川和尚嶺楚墓所出曾國青銅方座器自名「且埶」考〉,收入氏著,《東周金文與楚簡合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頁134-139。
石安瑞,〈由銅器銘文的編纂角度看西周金文中「拜手稽首」的性質〉,收入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青銅器與金文》第1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頁541-559。
石敬東、劉愛民,〈東江小邾國都城、疆域及相關問題初探〉,收入《海岱考古》第4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年,頁433-438。
任相宏,〈 中簠及 國姓氏略考〉,《文物》2003年第4期,頁40-43。
___,〈山東長清縣仙人台周代墓地及相關問題初探〉,《考古》1998年第9期,頁26-35。
任雪莉,〈試論東周方座簋〉,收入鄒芙都主編,《商周青銅器與先秦史研究論叢》,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年,頁320-336。
吉琨璋,〈山西橫水西周墓地研究三題〉,《文物》2006年第8期,頁45-49。
朱鳳瀚,〈也論西周金文中的「拜手稽首」〉,收入《青銅器與金文》第3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頁3-16。
___,〈棗樹林曾侯編鐘與葉家山曾侯墓〉,《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20年第11期,頁7-20。
___,〈論商周女性祭祀〉,收入張國剛主編,《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一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頁129-135。
吳冬明,〈嬭加編鐘銘文補釋並試論金文所見曾楚交往的政治辭令〉,《江漢考古》2020年第3期,頁115-120。
吳瑞滿,〈墓葬習俗中的性別角色研究——以內蒙古自治區大甸子墓地為例〉,收入林嘉琳,孫岩主編,《性別研究與中國考古學》,頁33-70。
吳毅強,〈嬭加編鐘銘文新釋及相關問題考辨〉,《北方論叢》2021年第4期,頁18-25。
吳毅強、張卉,〈王子申盞盂的器主身份及時代〉,《考古與文物》2021年第5期,頁113-117。
吳鎮烽,〈試論古代青銅器中的隨葬品〉,收入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青銅器與金文》第5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頁21-46。
___,〈試論周代女性稱名方式〉,收入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青銅器與金文》第6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頁30-48。
___,〈鮑子鼎銘文考釋〉,《中國歷史文物》2009年第2期,頁50-55。
呂全義,〈季姬方尊銘新釋〉,收入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編,《青銅器、金文與齊魯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頁181-185。
宋華,〈試析淅川徐家嶺M11「 夫人」小口銅鼎〉,《華夏考古》2013年第3期,頁82-84,轉141。
李仲操,〈兩周金文中的婦女稱謂〉,收入《古文字研究》第18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頁398-405。
李春桃,〈太師氏姜匜銘文釋讀〉,收入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等編,《古文字研究》第31輯,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頁191-195。
___,〈邾季瑚研究〉,《出土文獻》2019年第2期,頁55-62。
李家浩〈季姬方尊銘文補釋〉,收入陝西師範大學、寶雞青銅器博物館主編,《黃盛璋先生八秩華誕紀念文集》,中國:中國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年,頁139-145。
李峰,〈西周金文中的鄭地和鄭國東遷〉,《文物》2006年第9期,頁70-78。
___,〈周代的婚姻和社會網絡:青銅器銘文所見女性稱名原則之考察〉,收入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青銅器與金文》第3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頁284-300。
___,〈虢國墓地銅器群的分期及其相關問題〉,收入氏著,《青銅器和金文書體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頁265-276。
李清麗、楊峰濤,〈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館藏「虢姜」組器〉,《文博》2000年第1期,頁14-18。
李凱,〈季姬方尊銘文與西周宗族經濟〉,《華夏考古》2018年第2期,頁118-123。
李晶,〈鑄國史事辨疑〉,《南方文物》2016年第3期,頁237-240。
李貴昌、李守慶,〈先秦合葬墓芻議〉,《華夏考古》1997年第2期,頁91-97。
李零,〈西伯勘黎的再認識——讀清華楚簡耆夜篇〉,收入陳致主編,《簡帛.經典.古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頁113-129。
___,〈丽器考〉,收入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青銅器與金文》第4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頁49-55。
___,〈說 ——中國早期的婦女用品:首飾盒、化妝盒和香盒〉,《故宮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3期,頁69-86。
___,〈說中國古代的鎮墓獸,兼及何家村銀盤上的怪鳥紋和宋陵石屏〉,收入氏著,《入山與出塞》,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頁148-155。
李寧利,〈史前考古遺存的「性別代碼」——歐美性別考古學研究進展〉,《考古與文物》2010年第4期,頁16-20。
李學勤,〈小邾國墓及其青銅器研究〉,《東岳論叢》2007年第28卷第2期,頁1-4。
___,〈由新見青銅器看西周早期的鄂、曾、楚〉,《文物》2010年第1期,頁40-43。
___,〈石鼓山三號墓器銘選釋〉,《文物》2013年第4期,頁56-58。
___,〈光山黃國墓的幾個問題〉,《考古與文物》1985年第2期,頁49-52。
___,〈邿子姜首盤和「及」字的一種用法〉,《重寫學術史》,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頁267-271。
___,〈季姬方尊研究〉,《中國史研究》2003年第4期,頁11-14。
___,〈從清華簡談到周代黎國〉,《出土文獻》第1輯,上海:中西書局,2010年,頁1-5。
___,〈試釋翼城大河口鳥形盉銘文〉,《文博》2011年第4期,頁3-4。
___,〈論仲爯父簋與申國〉,《中原文物》1984年第4期,頁31-32,轉39。
___,〈鄭人金文的兩種對讀〉,《中華國學研究》2008年創刊號,後收入氏著,《通向文明之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頁166-170。
杜勇,〈新出金文與鄂國史地問題考辨〉,《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2期,2018年4月,頁5-12。
周亞,〈館藏晉侯青銅器概論〉,《上海博物館集刊》1996年第7期,頁34-44。
孟憲武,〈試析殷墟墓地「異穴並葬」墓的性質——附論殷商社會的婚姻形態〉,《華夏考古》1993年第1期,頁84-90。
尚如春,〈平頂山應國墓地M10和M301的年代、墓主及相關問題〉,《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9年第10期,頁81-91。
林永昌,〈西周時期晉國墓葬所見性別差異初探〉,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編,《古代文明》第7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頁109-158。
___,〈試論東周晉系墓葬的長幼之序與男女之別〉,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編,《古代文明》第12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頁248-267。
林聖傑,〈公典盤銘文淺釋〉,《中國文字》新27期,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頁91-102。
林澐,〈周代用鼎制度商榷〉,《史學集刊》1990年第3期,頁12-23。收入氏著,《林澐學術文集》,北京:中國大百科出版社,1998年,頁192-206。
___,〈棗莊市東江墓地青銅器銘文部分人名的考釋〉,收入中國古文字研究會、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編,《古文字研究》第26輯,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頁205-208。
侯乃峰,〈山東沂水紀王崮春秋大墓墓主蠡測〉,《考古與文物》2018年第6期,頁75-77。
俞偉超、高明,〈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上,《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8年第1期,頁84-98。
___,〈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下,《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年第1期,頁83-96。
___,〈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中,《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8年第2期,頁84-97。
南晉恒、王曉毅、陳小三、潛偉,〈山西隰縣瓦窯坡M30出土刻紋銅斗的製作工藝〉,《考古》2020年第7期,頁107-116。
南晉恒、王曉毅、潛偉,〈山西隰縣瓦窯坡墓地M23出土銅器的技術特徵及相關問題〉,《中原文物》2019年第1期,頁114-119。
胡嘉麟,〈論東周時期的小邾國青銅簠〉,《東方考古》第14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年。收入氏著,《吉金元鳴:中國青銅時代的考古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頁201-239。
___,〈論東周時期的曾國青銅簠〉,《上海博物館集刊》2012年第12期,又收入氏著,《吉金元鳴:中國青銅時代的考古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頁171-200。
胡寧,〈從大河口鳥形盉銘文看先秦誓命規程〉,《中國史研究》2016年第1期,頁35-44。
苗霞,〈從考古資料看商代的婚姻制度〉,《中原文物》2018年第5期,頁101-108。
韋心瀅,〈西周至春秋早期貴族女性墓隨葬品的考察及其相關問題〉,收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上海博物館編,《兩周封國論衡:陝西韓城出土芮國文物暨周代封國考古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頁303-325。
___,〈季姬方尊再探〉,《中原文物》2010年第3期,頁56-66。
___,〈棗陽郭家廟M17出土青銅器座用途探討〉,收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曾國考古發現與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年,頁259-269。
___,〈新出金文所見早期丼氏——兼論西周社會性別意識〉,收入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編,《青銅器、金文與齊魯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頁186-194。
孫岩,〈父家與夫家:從山西橫水畢姬墓談西周貴族女性的身份構建和文化認同〉,收入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青銅器與金文》第8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頁212-226。
___,〈個人身份和權力的考古學考察:以春秋早期韓城梁帶村M26仲姜墓為例〉,收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上海博物館編,《兩周封國論衡:陝西韓城出土芮國文物暨周代封國考古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頁125-135。
___,〈葉家山西周曾國墓地M27墓主為媿姓夫人說〉,收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曾國考古發現與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年,頁153-165。
孫思雅,〈青銅樂器銘文敘事元素探析〉,收入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青銅器與金文》第5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頁187-200。
孫慶偉,〈從新出 甗看昭王南征與晉侯燮父〉,《文物》2007年第1期,頁64-68。
孫曉鵬,〈石鼓山墓地性別考古研究〉,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編,《三代考古》第7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年,頁505-518。
___,〈西周姬姓女性媵器出於其夫墓小考〉,收入鄒芙都主編,《商周青銅器與先秦史研究論叢》,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年第4期,頁383-391。
徐少華,〈 國銅器及其歷史地理探析〉,《考古學報》2008年第4期,頁441-460。
___,〈「曾侯諫作媿」器組簡說〉,收入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等編,《古文字研究》第31輯,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頁110-114。
___,〈從叔姜簠析古申國歷史與文化的有關問題〉,《文物》2005年第3期,頁67-68、80。
___,〈鄂國銅器及其歷史地理綜考〉,《考古與文物》1994年第2期,頁87-93。
___,〈關於南陽夏餉鋪鄂國墓地的幾個問題〉,《江漢考古》2022年第2期,頁85-93。
___,〈蘇家壟M85的年代與文化特徵略論〉,《江漢考古》2019年第4期,頁90-94。
徐少華、姚練,〈楚屈子赤目簠年代與作器者小識〉,《江漢考古》2020年第4期,頁67-71。
朗劍鋒,〈青銅「灶鼎」研究〉,《考古》2018年第10期,頁85-100。
涂白奎,〈季姬方尊銘文釋讀補正〉,《考古與文物》2006年第4期,頁111-112。
耿超,〈 簋銘文與西周宗婦地位〉,收入朱鳳瀚主編,《新出金文與西周歷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頁286-291。
___,〈公典盤銘文及相關問題再探〉,《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6年第7期,頁139-144。
___,〈周代家族祭祀與兩性關係論略〉,收入蒲慕州主編,《禮法與信仰——中國古代女性研究論考》,香港:商務印書館,2013年,頁9-22。
___,〈胡應姬鼎銘文及相關問題再探〉,收入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青銅器與金文》第4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頁76-83。
___,〈晉侯墓地的性別考察〉,《中原文物》2014年第3期,頁36-43、84。
___,〈殷墟族墓地中的「夫婦合葬墓」及相關問題〉,《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2期,頁35-39。
___,〈曾國墓地的性別考察——試論西周早期的合葬制度〉,收入鄒芙都主編,《商周青銅器與先秦史研究論叢》,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年,頁392-403。
袁金平,〈季姬方尊銘「 」字及相關問題考論〉,《江漢考古》2018年第2期,頁111-114。
___,〈新出芮伯簋銘文釋讀補正——兼論橫水M2158所出器銘中的人物關係〉,《中國文字研究.第23輯》,2016年第1期,頁38-41。
袁俊杰,〈小邾國媵器隨葬於本國貴族墓地原因探析〉,《華夏考古》2008年第2期,頁98-102,頁轉140。
袁艷玲,〈周代青銅禮器的生產與流動〉,《考古》2009年第10期,頁68-77。
高成林,〈隨仲嬭加鼎淺議〉,《江漢考古》2012年第1期,頁59-60。
高崇文,〈再釋「且埶」〉,《中原文物》2017年第3期,頁106-110。
___,〈楚「鎮墓獸」為「祖重」解〉,《考古》2008年第9期,頁54-60、46。
高智,〈黎侯墓地出土青銅器銘文考釋〉,《江漢考古》2020年第4期,頁112-113。
常懷穎,〈北方地區東周樂鐘編列與埋藏規律研究〉,收入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編,《古代文明》第11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年,頁139-188。
___,〈西周鐘鎛組合與器主身份、等級研究〉,《考古與文物》2010年第2期,頁51-59。
___,〈楚地鐘鎛編列制度形成初論〉,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編,《三代考古》第6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年,頁393-424。
張丹,〈南陽地區出土銘文所見春秋時期楚國聯姻考述〉,《江漢考古》2016年第6期,頁72-78。
___,〈豫南鄂北地區出土銘文所見西周經略南國考〉,《湖北社會科學》2019年第10期,頁178-188。
___,〈應國媵器及聯姻關係研究〉,《中原文物》2019年第6期,頁76-84。
張天宇,〈由「曾侯」銘文銅器分組論葉家山侯級大墓的排序〉,《故宮博物院院刊》2022年第5期,頁72-86。
___,〈葉家山墓地曾侯墓排序新論〉,《江漢考古》2021年第5期,頁87-97。
張天恩,〈芮國史事與考古發現的局部整合〉,《文物》2010年第6期,頁35-42。
張光裕,〈西周遣器新識——否叔尊銘之啟示〉,《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0本第3分(1999年9月),頁761-778。
張志鵬,〈邿子姜首盤及其相關問題〉,《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21年第9期,頁48-55。
張亞初,〈論魯台山西周墓的年代和族屬〉,《江漢考古》1984年第2期,頁23-28。
張岩,〈試析新鄭鐵嶺墓地夫妻異穴合葬墓——以M1404、M1405銅器墓為例〉,《黃河.黃土.黃種人》2015年第18期,頁49-52。
張昌平,〈論隨州羊子山新出噩國青銅器〉,《文物》2011年11期,頁87-94。
___,〈隨仲嬭加鼎的時代特徵及其他〉,原載於《江漢考古》2011年第4期,頁71-76。收入氏著,《吉金類系:海外及港台地區收藏的中國青銅器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20年,頁279-287。
張明東,〈邿公典盤銘文新釋〉,《考古》2018年第11期,頁115-120。
___,〈商周時期合葬墓的考察〉,收入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編,《古代文明》第7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頁178-188。
張亮、滕銘予,〈晉南地區東周時期銅器墓葬研究〉,《考古》2015年第6期,頁87-100。
張俊成,〈山東沂水紀王崮春秋墓銅盂銘文釋讀及相關問題〉,《考古與文物》2021年第2期,頁105-109。
___,〈公典盤銘補釋〉,《考古與文物》2014年第3期,頁105-108。
張奎,〈對晉侯邦父與夫人墓使用隨葬品制度的一點看法〉,收入上海博物館編,《晉侯墓地出土青銅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2年,頁209-210。
張恒、謝堯亭,〈試論曲村M6069和M6210的年代及相關問題〉,《中原文物》2017年第2期,頁57-63。
張海,〈邾器與兩周邾邦史事〉,收入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青銅器與金文》第4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頁110-121。
___,〈倗伯、霸伯諸器與西周政權結構問題〉,收入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青銅器與金文》第2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頁202-208。
張淑一,〈兩周金文女子稱謂「規律」再探討——兼論「楊姞壺」的問題〉,《考古與文物》2009年第5期,頁63-67。
張聞捷,〈周代用鼎制度疏證〉,《考古學報》2012年第2期,頁131-162。
___,〈固始侯古堆一號墓的年代與墓主〉,《華夏考古》2015年第2期,頁99-108。
___,〈壽縣楚王墓的禮器組合研究〉,《江漢考古》2014年第1期,頁76-86。
張臨生,〈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東周鑲嵌器研究〉,《故宮學術季刊》7卷2期,1989年,頁1-78。
張禮艷,〈西周貴族墓葬所見性別差異——兼論西周貴族婦女的社會地位〉,《江漢考古》2016年第4期,頁53-63。
曹兆蘭,〈周代金文嵌姓的稱謂結構模式〉,收入中國古文字研究會、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編,《古文字研究》第24輯,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頁484-489。
___,〈金文女性稱謂中的古姓〉,《考古與文物》2002年第2期,頁51-60。
___,〈保教的先驅——西周金文中的女「保」〉,《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年第3期,頁63-64。
___,〈從金文看周代媵妾婚制〉,《深圳大學學報》第18卷第6期(2001.11),頁100-107。
曹定雲,〈周代金文中女子稱謂類型研究〉《考古》1999年第6期,頁78-87。
曹瑋,〈東周時期的賵賻制度〉,《考古與文物》2002年6期,頁39-42。
___,〈關於晉侯墓隨葬器用制度的思考〉,收入陜西省考古研究所,《遠望集——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華誕四十周年紀念文集》,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頁294-301。
曹錦炎,〈「曾」、「隨」二國的證據——論新發現的隨仲嬭加鼎〉,原載於《江漢考古》2011年第4期,頁67-70。收入氏著,《披沙揀金:新出青銅器銘文論集》,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9年,頁82-86。
梁云,〈周代用鼎制度的東西差別〉,《考古與文物》2005年第3期,頁49-59。
畢經緯,〈海岱地區商周青銅器的性別角色〉,收入氏著《問道於器:海岱地區商周青銅器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頁422-431。
陳小三,〈平頂山應國墓地新見銅盉與吳越地區西周銅器斷代〉,《考古》2015年第5期,頁93-102。
___,〈琉璃閣墓地春秋銅器群文化因素分析〉,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編,《古代文明》第12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頁234-247。
陳來,〈西周春秋時代的宗教觀念與倫理意識〉,收入陳弱水主編,《中國史新論:思想史分冊》,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2年。
陳劍,〈簡談清華簡《四告》與金文的「祜福」——附釋唐侯諸器的「佩(賵)」字〉,《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第13輯)2021年第1期,頁1-22。
陳芳妹,〈時代與區域風格間的激盪:西周青銅藝術風格的多樣性及禮制發展大勢變因試析〉,收入國際漢學會議編,《中世紀以前的地域文化、宗教與藝術: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組》,臺北:中研院史語所,2002年,頁99-181。
___,〈晉侯墓地青銅器所見性別研究的新線索〉,收入上海博物館編,《晉侯墓地出土青銅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2年,頁157-196。
陳昭容,〈「夨姬」與「散姬」——從女性稱名規律談夨國族姓及其相關問題〉,收入李宗焜主編,《古文字與古代史》第3輯,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2年,頁251-286。
___,〈三門峽虢季夫人墓出土青銅罐〉,《典藏古美術》2006年第2期,頁84-88。
___,〈古文字材料中的性別研究訊息〉,收入劉詠聰主編,《性別視野中的中國歷史新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頁139-144。
___,〈考古材料中的性別訊息〉,收入劉詠聰主編,《性別視野中的中國歷史新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頁190-194。
___,〈兩周夷夏族群融合中的婚姻關係——以姬姓芮國與媿姓倗氏婚嫁往來為例〉,收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上海博物館編,《兩周封國論衡:陝西韓城出土芮國文物暨周代封國考古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頁88-106。
___,〈兩周青銅器的女性接受者與女性製作〉,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早期中國研究講座會議論文,2008年。
___,〈兩周婚姻關係中的「媵」與「媵器」——青銅器銘文中的性別、身分與角色研究之二〉,《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7本第2分(2006年6月),頁193-278。
___,〈周代婦女在祭祀中的地位——青銅器銘文中的性別、身分與角色研究之一〉,《清華學報》第31卷第4期(2003年12月),頁395-440。收入李貞德、梁其姿主編,《婦女與社會》,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年,頁1-45。
___,〈性別、身分與財富——從商周青銅器與墓葬遺物所作的觀察〉,收入李貞德主編,《中國史新論:性別史分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9年,頁19-86。
___,〈從古文字材料談古代的盥洗用具及其相關問題——自淅川下寺春秋楚墓的青銅水器自名說起〉,《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1本第4分(2000年12月),頁857-932。
___,〈從青銅器銘文看兩周王室婚姻關係〉,收入氏編,《古文字與古代史》第1輯,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7年,頁253-292。
___,〈從青銅器銘文看兩周夷狄華夏的融合〉,收入李宗焜主編,《古文字與古代史》第2輯,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9年,頁329-362。
___,〈從青銅器銘文看兩周漢淮地區諸國婚姻關係〉,《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5本第4分(2004年12月),頁635-697。
___,〈曾侯夫人嬭加的生命軌跡——從隨州棗樹林M169隨仲嬭加墓陪葬銅器談起〉,《古今論衡》第38期,2022年6月,頁82-98。
___,〈樊國出土青銅器及其相關問題〉,收入曹漢剛等撰述;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王朝秘寶:古中原考古文物展》,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5年,頁231-243。
陳偉,〈兩周婦名稱國的一點商榷〉,《江漢考古》1982年第2期,頁102。
陳淳,〈美國性別考古的研究及啟示〉,《東南文化》2010年第6期,頁39-47。
陳斯鵬,〈曾、楚、周關係的新認識——隨州棗樹林墓地M169出土編鐘銘文的初步研究〉,《出土文獻》2020年第2期,頁29-37。
陳發喜,〈甲骨文女性文化簡論〉《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頁113-117。
陳絜,〈周代農村基層聚落初探——以西周金文資料為中心的考察〉,收入朱鳳瀚主編,《新出土金文與西周歷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頁106-167。
___,〈琱生諸器銘文綜合研究〉,收入朱鳳瀚主編,《新出土金文與西周歷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頁82-105。
___,〈琱生簋與琱生尊的綜合考釋〉,收入朱鳳瀚主編,《新出土金文與西周歷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頁71-81。
陳賢一,〈黃陂魯台山西周文化剖析〉,《江漢考古》1982年第2期,頁62-72。
陳曉宇、謝堯亭,〈試論大河口與橫水墓地六座墓葬的年代及特徵〉,《文物世界》2020年第1期,頁16-22。
陳麗新,〈也談葉家山曾侯墓葬的排序問題〉,《故宮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2期,頁頁42-50。
陳曦,〈從甲骨文、銅器銘文看商周時期女性的地位〉《中國文化研究》2007年第2期,頁150-154。
曾芬甜,〈再議夏餉鋪鄂國族姓、時代問題〉,《出土文獻》2022年第2期,頁59-72。
曾攀,〈淺析「曾侯作季湯嬭媵鼎」銘文〉,《江漢考古》2019年第6期,頁140-142。
湖南省博物館,〈介紹幾件館藏周代銅器〉,《考古》1963年第12期,頁679-682。
程浩,〈加嬭編鐘與楚莊王服曾〉,《北方論叢》2021年第4期,頁14-17。
馮時,〈 夫人(女囂)鼎銘文及相關問題〉,《中原文物》2009年第6期,頁64-66。
___,〈周代的臣鬲與陪台——兼論穆王修刑與以刑輔德〉,《考古學報》2019年第4期,頁479-501。
___,〈祖槷考〉,《考古》2014年第8期,頁81-96。
黃尚明,〈從青銅器銘文看曾國貴族的婚姻關係〉,《江漢考古》2017年第4期,頁64-71。
黃益飛,〈天子嫁女與同姓主婚——略論山西絳縣橫水墓地M2158所出媵器〉,《考古》2022年第5期,頁86-90。
黃益飛、劉佳佳,〈霸姬盤銘文與西周誓制〉,《考古》2019年第3期,頁93-100。
黃彰健,〈釋壽縣蔡侯墓銅器銘文「元年正月初吉辛亥」「初吉孟庚」,並訂正〈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所記蔡昭侯元年〉,出自氏著,《武王伐紂年新考並論《殷曆譜》的修訂》,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9年,頁267-288。
黃翠梅,〈流光溢彩,翠繞珠圍—西周至春秋早期的梯形牌聯珠串飾〉,收入陳光祖編,《金玉交輝:商周考古、藝術與文化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3年,頁559-600。
___,〈晉國墓葬用玉制度所顯示的性別差異——以曲村和上馬墓地為例〉,收入林嘉琳,孫岩主編,《性別研究與中國考古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年,頁123-142。
黃銘崇,〈殷代與東周之「弄器」及其意義〉,《古今論衡》第6期,2001年6月,頁66-88。
___,〈殷周金文中的親屬稱謂「姑」及其相關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5本第1分(2004年3月),頁21-26。
___,〈從考古發現看西周墓葬的「分器」現象與西周時代禮器制度的類型與階段〉上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3本第4分(2012年12月),頁607-670。
___,〈從考古發現看西周墓葬的「分器」現象與西周時代禮器制度的類型與階段〉下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4本第1分(2013年3月),頁1-82。
___,〈論殷周金文中以「辟」為丈夫歿稱的用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2本第2分(2001年6月),頁393-441。
黃鳳春、王龍明,〈鄂國由姞姓向姬姓轉變及其遷徙的背景分析——兼論鄂國滅國後應屬漢陽諸姬之一〉,《中原文化研究》2020年第6期,頁91-96。
黃鳳春、蔣斌,〈從新見唐國銅器銘文再談曾隨之謎——兼談姬姓唐國的地望問題〉,收入徐少華、〔日〕谷口滿、〔美〕羅泰主編,《楚文化與長江中游早期開發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21年,頁458-465。
黃錦前,〈湖北棗陽曹門灣M43出土銅器銘文及相關問題〉,《四川文物》2018年第6期,頁35-40。
___,〈隨仲嬭加鼎補說〉,《江漢考古》2012年第2期,頁78-79。
___,〈翼城大河口M2002出土銅器銘文釋讀〉,《北方文物》2022年第3期,頁85-90。
黃錫全、李祖才,〈鄭臧公之孫鼎銘文考釋〉,《考古》1991年第9期,頁855-858。
楊文勝、王芳、殷睿,〈從「牝雞無辰」到「共牢合卺」——由考古學統計資料看東周女性貴族社會地位之變遷〉,《江漢考古》2020年第3期,頁83-92。
楊文勝、孫虎成,〈從墓葬統計資料考察兩周女性貴族間等級關係及變遷〉,《中原文化研究》2016年第4期,頁20-27。
楊怡,〈楚式鎮墓獸的式微和漢俑的興起〉,《考古與文物》2004年第1期,頁54-60。
楊建軍,〈三晉東周銅器墓初論〉,《中原文物》2005年第3期,頁33-59。
楊建華,〈商周時期女性墓葬中的軍事將領——婦好墓與白浮墓地分析〉,收入賀云翱主編,《女性考古與女性遺產》,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頁77-81。
楊華,〈「大行」與「行器」——關於上古喪葬禮制的一個新考察〉,《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2期,頁88-97。
裘錫圭,〈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出土鳥形盉銘文解釋〉,《中國史研究》2012年第3期,頁5-11。
賈海生、袁茵,〈倗國君臣作器祭祀祖考而使夫人攝祭的原因〉,《中原文化研究》2021年第4期,頁87-91。
路國權,〈周楚二系:試論東周時期銅簠的分類和譜系〉,《四川文物》2016年第4期,頁39-46。
___,〈嶧城徐樓2009M1、M2銅器群的年代和意義〉,收入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莒縣人民政府編,《青銅器與山東古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頁435-442。
雍穎,〈晉侯夫婦墓之比較及晉國高級貴族婦女社會地位試析〉,收入上海博物館編,《晉侯墓地出土青銅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2年,頁197-208。
___,〈晉侯墓地性別、地位、禮制和葬儀分析〉,收入林嘉琳,孫岩主編,《性別研究與中國考古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年,頁143-177。
趙平安,〈河南淅川和尚嶺所出鎮墓獸銘文和秦漢簡中的「宛奇」〉,《中國歷史文物》2007年第2期,頁70-74。
趙東玉,〈西周春秋婦女地位的式微〉《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7年第4期,頁36-39。
趙誠,〈諸婦探索〉,收入《古文字研究》第12輯,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頁99-106。
劉余力、蔡運章,〈王太后左私室鼎銘考略〉,《文物》2006年第11期,頁63-67。
劉佳佳,〈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鳥形盉銘文試釋〉,《考古與文物》2016年第1期,頁63-68。
劉啟益,〈西周金文所見周王后妃〉,《考古與文物》1980年第4期,頁85-90。
___,〈黃陂魯台山M30與西周康王時期銅器墓〉,《江漢考古》1984年第1期,頁50-60。
劉森淼,〈湖南商周青銅器紋飾的女權特徵〉,收入陳建明主編,《湖南省博物館館刊》第5輯,長沙:岳麓書社,2009年,頁79-86。
劉增貴,〈畫像與性別——漢畫中的漢代婦女形象〉,收入李貞德主編,《中國史新論:性別史分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9年,頁87-134。
劉麗,〈一器媵二女現象補說〉,收入《古文字研究》第31輯,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頁199-204。
蔡運章、張應橋,〈季姬方尊銘文及其重要價值〉,《文物》2003年第9期,頁87-90、93。
蔣偉男,〈嬭加編鐘器主身份補說〉,《出土文獻》2022年第1期,頁40-49。
鄧佩玲,〈晉公盤銘文韻讀及其文字問題〉,收入氏著《新出兩周金文及文例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頁75-119。
___,〈談王子申盞蓋銘文及其拓本〉,收入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青銅器與金文》第4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頁122-133。
魯慧,〈新見幾則金文中的異姓媵〉,《出土文獻》2020年第3期,頁52-61。
蕭啟榮、黃錦前,〈淅川徐家嶺M11出土文字資料及相關問題〉,《考古與文物》2019年第4期,頁111-114。
閻志,〈邾友父鬲和邾慶銅器初探〉,《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1年第2期,頁99-106。
戴春陽,〈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及有關問題〉,《文物》2000年第5期,頁74-80。
謝乃和,〈金文所見西周王后事跡考〉,《華夏考古》2008年第3期,頁142-152。
___,〈試論商周時期貴族婦女地位的兩次轉型〉,《北方論叢》2008年第1期,頁95-99。
謝明文,〈談談周代金文女子稱謂研究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出土文獻》第10輯,2017年,頁53-61。
謝堯亭,〈倗、霸及其聯姻的國族初探〉,收入陳光祖編,《金玉交輝:商周考古、藝術與文化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3年,頁285-305。
___,〈倗國和霸國——晉南發現的兩個西周新封國〉,《故宮文物月刊》354期(2012.9),頁60-70。
韓雪,〈西周王盂新解〉,《文博》2021年第1期,頁53-57。
韓巍,〈翼城大河口M1017、2002兩墓的年代及相關問題〉,收入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青銅器與金文》第3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頁230-256。
嚴志斌,〈季姬方尊補釋〉,《中國歷史文物》2005年第6期,頁15-18。
___,〈遣器與遣策源起〉,《故宮博物院院刊》2021年第10期,頁98-109。
___,〈關於商周「小子」的幾點看法〉,收入《三代考古》第1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年,頁383-390。
嚴志斌、謝堯亭,〈气盤、气盉與西周誓儀〉,《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8年第7期,頁43-52。
蘇昕、翁蓓,〈試論隨仲嬭加鼎反映的等級身份〉,《江漢考古》2017年第4期,頁76-82。
蘇榮譽、王麗華,〈棗莊徐樓出土鑄鑲紅銅青銅器探論〉,收入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莒縣人民政府編,《青銅器與山東古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頁391-419。

(三)學位論文
馮峰,《東周喪葬禮俗的考古學觀察》,北京:北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年。
周劍,《商周合葬墓研究》,鄭州:鄭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8年。
楊琳,《西周至春秋時期女性貴族墓葬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9年。
于煥金,《性別視角下的東周墓葬研究——以秦、晉、楚墓葬為中心》,長春: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9年。
(四)數位資源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金文工作室製作之「殷周金文暨青銅器資料庫」http://www.ihp.sinica.edu.tw/~bronze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製作之「漢字構形資料庫」https://cdp.sinica.edu.tw/cdphanzi/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資訊科學研究所、數位文化中心共同開發之「小學堂」https://xiaoxue.iis.sinica.edu.tw/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https://hanchi.ihp.sinica.edu.tw/ihp/hanji.htm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