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詘」、「信」之間──荀子學說「批判性繼承」老子思想之研究
作者:覃友群
作者(外文):CHIN, YU-CHUN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劉文起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4
主題關鍵詞:老子荀子批判性繼承LaoziXunzicritical inheritanceeffortlessexer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荀子經常為學者視作先秦時代「總結性」之思想家。其學說以儒家思想為主幹,進而吸納先秦諸子學說之可為所用者,去蕪存菁,融會貫通,從而自成一家。以其綜合諸子百家之學術特色,近現代學者常稱其為「批判地吸取」、「批判性繼承」先秦諸子思想。除卻儒家思想外,諸如道家、法家、墨家、名家之思想,於荀子學說中,皆可窺見端倪。
  近現代學者探究荀子學說,常稱道其禮學、自然天論、虛靜心論、性惡論、正名論,引以為荀學核心;而荀子之天論、心論,往往受學者目為與老、莊思想關係密切。學者往往藉由臚列相近術語、比較思想系統,探究荀子學說與道家思想之關係。本文以荀子針對老子所提出「有見於詘,無見於信」、「有詘而無信,則貴賤不分」之批判為媒介,並以「心」、「天」、「禮」三大論題為主,探究荀子學說「批判性繼承」老子思想之情形。全文分緒論一章、正文五章、結論一章,由戰國時代所得見老子思想為基礎,探究荀子接觸老子事蹟、言論之客觀條件;進而探討荀子所緣以建構其批判準衡之脈絡,從而考察荀子批判老子思想「有詘而無信」之內涵;繼而以「心」、「天」、「禮」為序,藉「有詘無信」之直接批判為媒介,論述荀子學說「批判性繼承」老子思想之脈絡。藉由以上探討之歷程,嘗試建構一臚列相近術語、比較思想系統之外,或可助成探討荀子學說「批判性繼承」諸子思想之方法。
Xunzi is often deemed by modern scholars as a thinker possessing the "summarized"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e-Qin era. His philosophy revolves around Confucianism as its main axis, while also incorporating the philosophy of other pre-Qin philosophers. After refining and integrating these diverse ideas, Xunzi developed his own unique philosophical system.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integration of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included in Xunzi’s philosophy, modern scholars often define his method of integrating the pre-Qin Schools of Thoughts as "critical inheritance." In Xunzi's thought, apart from Confucianism, traces of Daoism, Legalism, Mohism, and School of Names can also be observed.
Xunzi's studies on propriety, theories on Tien (Mother Nature, or way of heaven), theories on the mind, theories on evil human nature, and theories on rectifying names are highly valued by modern scholars. Among these topics, the theories on Tien and the mind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houghts of Laozi and Zhuangzi. Modern scholars often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Xunzi's philosophy and Daoist thoughts by comparing key terms and philosophical systems. In the writing of Xunzi, direct criticisms of Laozi such as "emphasize effortless but neglect exertion"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effortless and hold back, but neglecting the value of initiative and exertion) and "only effortless and no exertion, then lack of criteria for noble and lowly" (if only emphasizing effortless but ignore the value of exertion, it will hard to differentiate the class of people) can be found. This paper uses Xunzi's direct criticisms of Laozi as a bridge to study the "critical inheritance" of Xunzi's thoughts on Laozi's ideas regarding the topics of the mind, theories on Tien, and propriety.
The whole dissertation is divided into seven chapters. First exploring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of Xunzi's study with Laozi's thoughts, then analyzing how Xunzi establishes the criteria for criticism and the meaning of "Being effortless but no exertion." Subsequently, focusing on the topics of the mind, theories on Tien, and propriety, the paper investigates how Xunzi "critically inherits" the thoughts of Laozi based on "Being effortless but no exertion."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process mentioned abov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nstruct a method that may help discussing other academic thought in "critically inherit" of Xunzi’s philosophy, other than comparing key terms and philosophical system.
一、古典文獻之屬

[戰國]韓非著;陳奇猷校注:《韓非子新校注》
  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10月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重刊宋本尚書注疏附校勘記》
  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2月
  《十三經注疏》影印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本
[漢]毛亨注,鄭玄箋,[唐]孔穎達疏:《重刊宋本毛詩注疏附校勘記》
  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
  《十三經注疏》影印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本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
  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6月
[漢]高誘注:《戰國策》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2年11月,影印《四部備要》本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重刊宋本禮記注疏附校勘記》
  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2月
  《十三經注疏》影印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本
[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圈點說文解字》
  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8月
[唐]劉知幾撰,[清]浦起龍釋:《史通通釋》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0年6月,影印《四部備要》本
[唐]韓愈著;劉真倫、岳珍校注:《韓愈文集匯校箋注》
  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8月
[宋]林希逸著;黃曙輝點校:《老子鬳齋口義》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2月
[宋]晁公武撰,姚應積編:《郡齋讀書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10月,影印《宛委別藏》本
[宋]陳景元撰;張永路校注:《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
  北京:華夏出版社,2016年7月
[宋]葉適:《習學記言》
  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12月
  《中國子學名著集成》影印萃古齋鈔本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
  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3月
[元]吳澄:《吳文正集》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吳澄撰;黃曙輝點校:《道德真經吳澄註》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
[明]焦竑:《老子翼》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
[明]憨山大師:《老子道德經憨山註;莊子內篇憨山註》
  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3年6月
[清]王夫之:《老子衍;莊子通;莊子解》
  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5月
[清]王先慎:《韓非子集解》
  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7月
[清]王先謙撰;沈嘯寰、王星賢點校:《荀子集解》
  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9月
[清]皮錫瑞:《經學歷史》
  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8月
[清]阮元:《經籍纂詁》
  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4月,影印阮氏瑯嬛仙館本
[清]紀昀等撰:《欽定四庫全書總目》
  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0月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
  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2月
[清]譚嗣同:《仁學》
  臺北:文景書局有限公司,2013年8月
[清]顧廣圻:《韓非子識誤》
  清光緒元年浙江書局刻本

二、近人論著之屬

丁四新:《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
  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10月
丁四新:《郭店楚竹書《老子》校注》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
丁原植:《郭店竹簡老子釋析與研究(增修版)》
  臺北:萬卷樓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4月
方勇:《莊子學史》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
方爾加:《荀子新論》
  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10月
王卡點校:《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
  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8月
王利器:《風俗通義校注》
  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5月
王利器:《鹽鐵論校注》
  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7月
王邦雄、岑溢成、楊祖漢、高柏園:《中國哲學史(上)》
  臺北:里仁書局,2019年8月
王邦雄:《老子的哲學》
  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9月
王邦雄:《道家思想經典文論》
  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年11月
王叔岷:《史記斠正》
  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7月
王叔岷:《先秦道法思想論稿》
  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3年5月
王軍:《荀子思想研究:禮樂重構的視角》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6月
王國維撰,周錫山編校:《王國維集》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王國維:《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12月
王夢鷗:《大小戴禮記選注》
  重慶:正中書局,1946年2月
伍至學:《老子反名言論》
  臺北:唐山出版社,2002年1月
朱謙之:《老子校釋》
  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11月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
  臺北:學生書局,1983年10月
牟宗三:《牟宗三先生講演錄(參):老子》
  新北市:財團法人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2019年3月
牟宗三:《荀學大略》,收錄於《牟宗三全集》,冊2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4月
杜國庠:《杜國庠文集》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7月
[日]佐藤將之:《後周魯時代的天下秩序:《荀子》和《呂氏春秋》
  政治哲學之比較研究》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21年12月
[日]佐藤將之:《荀學與荀子思想研究:評析.前景.構想》
  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2月
[日]佐藤將之:《參於天地之治:荀子禮治政治思想的起源與構造》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年9月
何淑靜:《荀子再探》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14年3月
余英時:《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月
吳怡:《新譯老子解義》
  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5月
李哲賢:《荀子之名學析論》
  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10月
李哲賢:《荀子之核心思想──「禮義之統」及其時代意義》
  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8月
李滌生:《荀子校釋》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1979年2月
杜保瑞:《中國哲學方法論》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8月
周山:《中國學術思潮史.卷一:子學思潮》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年5月
周群振:《荀子思想研究》
  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4月
東方朔:《合理性之尋求:荀子思想研究論集》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年6月
林宏星:《《荀子》精讀》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2月
林明照:《先秦道家的禮樂觀》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9月
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
  北京:商務印書館,1947年5月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上)》
  臺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9月
韋政通:《荀子與古代哲學》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9月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9月
唐端正:《先秦諸子論叢》
  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1月
孫以楷:《老子通論》
  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9年1月
袁保新:《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
  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9月
馬敘倫:《莊子義證》
  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年9月
馬積高:《荀學源流》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月
高亨:《重訂老子正詁》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1年2月
高亨:《老子注譯》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
高明:《帛書老子校注》
  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5月
商曉輝:《荀子與戰國黃老之學研究》
  新北市:花木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21年3月
張松輝:《老子研究》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張豈之:《中國思想史》
  臺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5月
梁啟超:《要籍解題及其讀法》
  臺北:華正書局,1974年9月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0月
梁啟雄:《荀子簡釋》
  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1月
許抗生:《老子研究》
  臺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3月
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
  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9月
許維遹:《韓詩外傳集釋》
  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6月
郭沫若:《十批判書》
  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3月
陳飛龍:《荀子禮學之研究》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年4月
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3月
陳鼓應:《老莊新論》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2月
傅佩榮:《儒道天論發微》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4月
傅偉勳:《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哲學與宗教二集》
  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8月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
  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3月
曾暐傑:《打破性善的誘惑──重探荀子性惡論的意義與價值》
  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4年3月
程樹德:《論語集釋》
  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8月
項退結:《中國哲學之路》
  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4月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增訂本)》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4月
黃暉:《論衡校釋》
  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2月
楊筠如:《荀子研究》
  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3月
[英]葛瑞漢著;張海晏譯:《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8月
寧鎮疆:《《老子》「早期傳本」結構及其流變研究》
  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年5月
廖名春:《荀子新探》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2月
熊公哲:《荀子今註今譯》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1月
熊鐵基、馬良懷、劉韶軍:《中國老學史》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2月
劉又銘:《一個當代的、大眾的儒學──當代新荀學論綱》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年1月
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
  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5月
劉師文起:《國學論叢》
  臺北縣:康橋出版事業公司,1985年12月
劉笑敢:《老子──年代新考與思想新詮》
  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2月
劉笑敢:《老子古今:五種對勘與析評引論》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5月
劉笑敢:《莊子哲學及其演變(修訂版)》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12月
劉騰昇:《荀子哲學思想──一個道統天人的觀點》
  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2年3月
蔡仁厚:《孔孟荀哲學》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12月
鄧小虎:《荀子的為己之學:從性惡到養心以誠》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11月
鮑國順:《荀子學說析論》
  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93年10月
龍宇純:《荀子論集》
  臺北:學生書局,1987年4月
儲昭華:《明分之道──從荀子看儒家文化與民主政道融通的可能性》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12月
聶中慶:《郭店楚簡《老子》研究》
  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2月
魏元珪:《老子思想體系探索》
  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8月
魏元珪:《荀子哲學思想》
  台北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年9月
譚宇權:《老子哲學評論》
  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年8月
譚宇權:《荀子學說評論》
  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年1月
[日]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
  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8月

三、單篇論文之屬

王邦雄:〈由老莊道家析論荀子的思想性格〉
  《鵝湖學誌》第二十七期(2001年12月),頁1-31
王叔岷:〈淮南子與莊子〉
  收錄於陳新雄、于大成主編:《淮南子論文集》,頁27-39
  臺北:木鐸出版社,1976年
王博:〈關於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的結構與性質〉
  收錄於陳鼓應編:《道家文化研究》第17輯,頁149-166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年8月
伍振勳:〈荀子「天論」的旨趣:「知天」論述的主題〉
  《臺大中文學報》第四十六期(2014年9月),頁51-86
吳祖剛:〈荀子「虛壹而靜」探釋〉
  《鵝湖月刊》第517期(2018年7月),頁19-26
李德永:〈道家理論思維對荀子哲學體系的影響〉
  收錄於陳鼓應編:《道家文化研究》第一輯,頁249-264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
李鋭:〈由出土簡帛本《老子》談《老子》的成書〉
  收錄於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
  《古簡新知──西漢竹書《老子》與道家思想研究》,頁182-192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8月
[日]谷中信一:〈《老子》經典化(process)過程研究──
  從郭店《老子》到北大簡《老子》〉
  收錄於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
  《古簡新知──西漢竹書《老子》與道家思想研究》,頁217-261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8月
林麗玲:〈《荀子》與《老子》、《莊子》關係重探──從詞彙用例考察〉
  《人文中國學報》第20期(2014年9月),頁35-68
胡家聰:〈論儒家荀況思想與道家哲學的關係〉
  收錄於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六輯,頁175-182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6月
胡楚生:〈試析荀子對於老莊思想的批評〉
  《興大中文學報》第五期(1992年8月),頁13-28
張亨:〈荀學與老莊〉
  《思與言》第5卷第4期(1967年11月),頁14-17
張岱年:〈論哲學思想的批判繼承〉
  收錄於《張岱年全集》,頁251-264
  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
許從聖:〈虛靜.壹一.清明.水喻──莊子與荀子的心論異同重探〉
  《臺大中文學報》第60期(2018年3月),頁45-93
陳鼓應:〈先秦道家之禮觀〉
  《漢學研究》第18卷第1期(2000年6月),頁1-22
陳德和:〈戰國老學的兩大主流-政治化老學與境界化老學〉
  《鵝湖學誌》,第35期(2005年12月),頁59-102
曾暐傑:〈「虛壹而靜」只是認知工夫嗎?-
  論荀子「虛壹靜」對「天君」之「心」的作用與意義〉
  《當代儒學研究》第16期(2014年6月),頁183-204
馮樹勳:〈韓非生年與師友關係考-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在考證上的應用〉
  《書目季刊》,第41卷,第1期(2007年6月),頁77-96
劉師文起:〈老荀二子虛靜說之異同比較〉
  《東吳文史學報》第8卷(1990年3月),頁13-25
劉祖信:〈郭店一號楚墓概述〉
  收錄於刑文編譯:《郭店老子與太一生水》,頁6-14
  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7月
[美]羅浩:〈郭店《老子》對文研究的方法論問題〉
  收錄於刑文編譯:《郭店老子與太一生水》,頁40-59
  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7月
闞紅艷、陸建華:〈先秦儒家思想中的老學因素〉
  《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2016年8月),頁90-93

四、學位論文之屬

林麗玲:《《荀子》與先秦典籍關係重探》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碩士論文,2011年8月
劉師文起:《荀子成聖成治思想研究》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年8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