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最後的煉音術士--論周贇《琴律切音》的音學思想與音韻系統
書刊名:國文學報. 高師大
作者:王松木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Sung-mu
出版日期:2008
卷期:8
頁次:頁139-186
主題關鍵詞:等韻音韻思想史煉金術概念整合Division rimeHistorical thought of chinese phonologyAlchemyConceptual integr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
  • 點閱點閱:31
期刊論文
1.王顯(1961)。切韻的命名和切韻的性質。中國語文,4,16-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永安(2004)。《山門新語》與清末寧國黴語音系。語言學論叢,29,175-1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日新(2005)。徽語的特點和分區。方言,3,279-2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承華(1999)。古琴的文化審美內涵。黃鐘,2,34-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承華(2003)。古琴神秘性探源。中國音樂,4,19-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戴桂斌(1999)。榮格集體無意識述評。湖北廣電大學學報,3,2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松木(20031200)。等韻研究的認知取向--以都四德「黃鍾通韻」為例。漢學研究,21(2)=43,337-3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福堂(20040300)。徽州方言的性質和歸屬。中國語文研究,2004(1)=17,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竺家寧(1998)。《山門新語》的音系及濁上歸去問題。中國音韻學第5屆國際學術研討會。長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竺家寧(1999)。《山門新語》庚經韻所反映的語音變化。第5屆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231-2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竺家寧(1999)。《山門新語》所反映的入聲演化。第2屆國際清代學術研討會。高雄:中山大學。915-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竺家寧(2000)。《山門新語》與江淮方言。中國音韻學第14次研討會暨漢語音韻學第6屆國際研討會。徐州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柏翰(2007)。《山門新語》音韻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永安(2004)。明清皖南方音研究(博士論文)。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文宗(2004)。琴韻的空間意象之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魏世雅(2001)。古琴譜字分類及節奏性指法研究--以“鎖”系中兩種指法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藝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孫宜志(2006)。安徽江淮官話語音研究。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復(1924)。四聲實驗錄。上海:群益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Imre, Lakatos、蘭徵(2005)。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庫恩、範岱年、紀樹立(2004)。必要的張力--科學的傳統與變革論文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Weinberg, Steven、李國偉(2003)。科學迎戰文化敵手。臺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贅(1893)。山門新語。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國地方志集成》編輯指導委員會(1998)。民國寧國縣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前(2001)。直觀宇宙的奧秘--科學思想初階。瀋陽:遼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Nisbett, Richard、李秀霞(2006)。思維的版圖。北京:中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Marshall, Peter、趙萬里(2007)。哲人石--探尋金丹術的秘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保羅.史查森、邱文寶(2003)。門得歹扶之夢--從鍊金術到週期表的誕生。臺北:究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康德、李秋零(2005)。未來形而上學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費雪、葉偉文(2004)。靈魂有多重?--歷史上最搞怪的實驗。臺北: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Schutt, Hans-Werner、李文潮、蕭培生(2006)。尋求哲人石--煉金術文化史。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鄭張尙芳(1987)。安徽南部的方言分佈。香港:朗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懷特、陳可崗(2004)。最後的煉金術士--牛頓傳。北京:中信:遼寧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Kuhn, T. S.、王道還、程樹德、傅大為(1962)。科學革命的結構。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平田昌司、趙日新、劉丹青、馮愛珍、木津祐子、溝口正人(1998)。徽州方言研究。東京:好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孟慶惠、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1997)。安徽省志.方言志。北京:方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赫爾奇.克拉夫、任定成(2005)。科學史學導論。北京: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趙蔭棠(1957)。等韻源流。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Aromatico, Andrea、李曉樺(2002)。煉金術--偉大的奧秘。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孟慶惠(2005)。徽州方言。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新魁(1983)。漢語等韻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耿振生(1992)。明清等韻學通論。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Mitchell, W. J. Thomas、陳永國、胡文徵(2006)。圖像理論。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應裕康(1972)。清代韻圖之研究。弘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竺家寧(1998)。《山門新語》姬璣韻中反映的方言成分與類化音變。李新魁教授紀念論文集。北京:中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薛鳳生(1999)。傳統聲韻學與現代音韻學理論。漢語音韻史十講。北京:華語教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汎森(2004)。歷史研究的新視野--重讀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五周年紀念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杜正勝(1998)。無中生有的志業:傅斯年的史學革命與史語所的創立。新學術之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週年紀念文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