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一個倫理形成的可能--以許悔之《當一隻鯨魚渴望海洋》詩中的海洋意象為例
書刊名:臺灣文學評論
作者:江典育
作者(外文):Chiang, Tien Yu
出版日期:2008
卷期:8:4
頁次:頁116-133
主題關鍵詞:生態意識地理學想像海洋意象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8
期刊論文
1.林益仁(20040700)。生態思想的地理學想像:以Rachel Carson與Aldo Leopold自然寫作的臺灣譯介為例。臺灣人文生態研究,6(2),4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泉泉(19970400)。細流不辭方為海 光沐環宇始信真--略談海洋文學未來去向及其策略。大海洋詩雜誌,53,34-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騰德(20000600)。從廖鴻基「鯨生鯨世」看臺灣的海洋文學。臺灣人文(臺灣師範大學),4,47-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劉克襄(2000)。自然志的驚嘆號:台灣鯨豚書寫的未來可能。第四屆台灣海洋環境大會暨第八屆鯨類生態與保育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0.10.14-15)。台北:中華鯨豚協會。159-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蕭(1999)。臺灣海洋詩的美學特質。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194-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莊宜文(199909)。航向人性的黝深的海域--試論東年的海洋小說。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高雄:中山大學。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葉玿伶(2001)。尋找台灣的另一半版圖:評海洋教育的可能性(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呂則之(1983)。海煙。臺北市: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瑞秋.卡森、余佳玲、方淑惠(2006)。大藍海洋。臺北市:柿子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呂則之(1997)。荒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大隅清治、張麗瓊(2000)。鯨豚博物學。台北:大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悔之(1997)。當一隻鯨魚渴望海洋。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賈福相(1998)。人與海--臺灣海洋環境。臺北市: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則之(199704)。憨神的秋天。臺北市:草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Kierkegaard, Søren、孟祥森(1968)。恐懼與顫怖。台北:敦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夏曼.藍波安(1997)。冷海情深。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林燔德。海洋姓氏--論汪啟疆的海洋主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劉克襄(19960104)。臺灣的自然寫作初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段莉芬(2002)。試論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的寫作風格。臺灣生態文學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