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知音.悲情.超越--〈閑情賦〉的文化意涵試析
書刊名:國文學報. 高師大
作者:郭章裕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5
頁次:頁171-192
主題關鍵詞:陶潛閑情賦知音時間推移儒道會通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3
對於陶潛〈閑情賦〉,歷來討論與評價的面向,多聚焦於內容究竟在「言情」抑或「託諷」,莫衷一是。然而我們暫且跳脫這樣的視野,但以文化意涵的角度分析之,將可發現此賦有著更為豐富,且向來較少為人所論及的底蘊。首先,我們注意到文中陶公與女子藉由琴聲傳達情意,此一現象可從傳統「知音」觀念加以說明;「知音」之所以可能,要在主體進行創作活動時,必本於真誠心靈的文藝觀念,以及萬物由「氣」所化、所以彼此可以感應通情的世界觀。再者,賦中「十願十悲」極為動人,但其實所「悲」者,不僅是愛情的失落,更是對於生命短促、美好難存此一人生客觀限制的無奈感傷,而這樣的主題,其實自漢末以來即成為文學作品的主調;換言之,「十願十悲」表面固是因愛情所以有感而發,但我們應從更深厚的文化背景,去理解文字之外,時人對於時間推移、人生無常的巨大沈痛。最後,對於這些人生中必然存在的悲情,作者藉由儒、道兩家哲學的修養及寄託,得以超越悲傷、安頓自我身心,而此一儒、道思想雙修並用的現象之所以出現,又可從魏晉玄學的發展,及其中對「情」的討論,加以解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