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古蹟保存的生命真實性--一個東莒的緣份
書刊名:文化資產保存學刊
作者:林崇熙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Chung-hsi
出版日期:2012
卷期:20
頁次:頁51-68
主題關鍵詞:古蹟保存生命真實性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Life authentic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3
古蹟保存的種種問題糾結於對古蹟真實性缺乏掌握及混淆不清,此源於人們習以機械觀物 性來看待古蹟。我們應視古蹟為活生生的生命體,把握古蹟之人/建築/自然環境/文化環境 的相互交融共構而出的生命真實性,探討古蹟生命發展歷程每一階段的文化場域質感。由於古 蹟生命的動態性發展特性,我們不能將古蹟無差別地定格式凍結在某一過去樣態,而需參照各 個古蹟的保存特性,由相關社會行動者透過公共領域,在「過去」類別之始終如一型生命真實 性、「現在」類別之現代詮釋型生命真實性、「未來」類別之未來轉譯型生命真實性中,仔細 檢視任一修復決策是否同時符合古蹟價值確保與生命真實性命題。如此,方能把握古蹟的核心 價值與生命動態。
Lots of problems regarding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s come from the controversial issues of authenticity and the mechanical ideology. We must regard cultural heritages as living bodies with the life authenticity which contains the interaction of the people, the cultural heritag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Sinc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s, we had better consider whether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projects meet the authenticity criteria of “keeping the same” type, “modern interpretation” type, or “future translation” type.
期刊論文
1.林崇熙(20060300)。前典範時期的臺灣文化資產保存--鹿港龍山寺修復爭議的觀察。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16(3)=152,45-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夏鑄九(1998)。古蹟保存的意義與作法:集體記憶的建構。地方文化資產保存利用國際學術研討會。雲林縣:臺灣省文化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蔡炅樵(2006)。鹽業後生產情境的文化建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溫浩邦(1996)。歷史的流變與多聲--「義人吳鳳」與「莎韻之鐘」的人類學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Shapin, Steven、Schaffer, Simon(1985)。Leviathan and the Air-Pump: Hobbes, Boyle, and the Experimental Lif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其他
1.黃文杰(2005)。地方文化館 激起仇日情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崇熙(2008)。產業文化資產的智慧再生產。喜新‧戀舊--創造產業文化資產新價值。臺中: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