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語》數字的探討
書刊名:儒學研究論叢
作者:何永清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1
卷期:4
頁次:頁43-64
主題關鍵詞:論語數字數詞名詞副詞詞類活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9
本文探討《論語》的數字。在一百八十七次的數字裡,十二次用作語素,組成一人、三歸、四海、四體、八佾、九夷、百姓、百里這七個複詞;有一百四十三次用作數詞;有八次用作名詞;有二十四次用作副詞。從這個現象來說,《論語》數字,以用作數詞最多數,佔 76.47%;次多是用作副詞,佔 12.83%;最少數是用作名詞,僅佔4.28%。其次,《論語》用得最多的數字是「三」,有五十九次;用得次多的數字是「一」,有三十二次。自詞類來看,《論語》的數字以用作數詞為基本用法,用作副詞、名詞為詞類活用的用法。
期刊論文
1.王秀玲(2006)。古代數詞「一、三、九」的文化意蘊。文教資料,4,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陸曉華(2001)。《論語》數詞研究。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永清(20090500)。《論語》「者」字的用法析論。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類,40(1),91-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鄧章應(2003)。《論語》『三』的用法。沙洋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6,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江明鏡(2003)。《論語》中的數詞與量詞。昌吉學院學報,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方亮、查中林(2007)。簡析《論語》中的數詞1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建業(2007)。《論語》中的數詞和量詞。語文學刊,12,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尹戴忠(200511)。淺說《論語》中的「三」。湘潭師範學院學報,27(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丁桂香(2007)。《論語》中的數詞。安陽師範學院學報,2007(6),90-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達正岳、尹順民(200812)。《論語》數量詞分析。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8(4),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振家(2010)。古代漢語。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安順、郭芹納(2009)。古代漢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劍橋(2010)。古漢語語法講義。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馬漢麟(2004)。馬漢麟古代漢語講義。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皇侃(1986)。論語義疏。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熹(1991)。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臺北市: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姜濤(1984)。論語。臺北市:莊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毛子水(2009)。論語今註今譯。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耀曾(1991)。新譯論語讀本。嘉義縣:嘉義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謝光輝(2002)。漢語字源詞典。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熹、蔣伯潛、沈知方(2008)。語譯廣解論語讀本。臺北市:啟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周光慶、楊合鳴(2008)。古代漢語教程。武漢市: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徐伯超(1976)。四書讀本。臺南市:綜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孫欽善(2009)。論語本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安德義(2010)。論語解讀。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霖燦(1994)。活活潑潑的孔子。臺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高小方(2009)。古代漢語。南京市: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高振鐸(2000)。古籍知識手冊。臺北市: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胡齊臨(2009)。論語真義。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周及徐(2009)。新編古代漢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路鳳山(2010)。論語。瀋陽市:萬卷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錢穆(2008)。論語新解。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謝冰瑩、李鍌、劉正浩、邱燮友、賴炎元、陳滿銘(1993)。新譯四書讀本。臺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倪志僩(1981)。論孟虛字集釋。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何容(1981)。重編國語辭典。台北:台灣商務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鄭靜若(198102)。論語鄭氏注輯述。臺北市: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許世瑛(1978)。論語二十篇句法研究。臺北市:臺灣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何晏、邢昺(1981)。論語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佐豐(2003)。先秦漢語實詞。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楊樹達(2006)。論語疏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高名凱(1985)。漢語語法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熙元(1981)。論語通釋。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馬建忠(1978)。馬氏文通。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伯峻(1999)。論語詞典。論語譯注。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