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地理地質實質空間條件探討佛教石窟空間莊嚴之演化
書刊名:藝術學
作者:李瑞欽
作者(外文):Lee, Jui-chin
出版日期:2014
卷期:29
頁次:頁247-292
主題關鍵詞:佛教石窟藝術佛教石窟空間莊嚴佛教石窟莊嚴具佛教石窟藝術流傳演化Buddhist cave artHeroic Buddhist figureHeroic Buddha in cave artThe circul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arve ar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4
期刊論文
1.馬朝龍(2008)。地質、地形等因素對龍門石窟開窟造像的影響。雕塑,200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湛如(2006)。淨法與佛塔:印度早期佛教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許文二、陳師蘭(2003)。印度佛教史詩:圖解桑奇佛塔。台北:橡樹林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Unesco Publishing(1993)。The Cultural Triangle Of Sri Lanka-Dambulla The Golden Mountain Temple。CCF。  new window
4.李崇峰(2001)。中印佛教佛教石窟比較研究。台北:覺風佛教藝術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馬世長、丁明夷(2007)。中國佛教石窟考古槪要。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孫儒僩(1993)。敦煌研究文集--榆林窟的病害及保護。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寶璽、王亨通(2004)。昔日炳靈寺。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賈應逸、祁小山(2002)。印度到中國新疆的佛教藝術。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齋藤忠(1999)。佛教石窟院の研究。第一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哲夫、陳萬鼐(1984)。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麥積山石窟篇。臺北: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董玉祥(2012)。從印度到中國--石窟藝術的產生與東傳。台北:藝術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馬世長(2001)。中國佛教石窟考古文集。新竹:財團法人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阮秋榮。尼雅遺址藥落形態初探,http://www.wenbao.net/html/whyichan/kg/xjyizhi/niya/yjlwl9.asp。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躍新。尼雅環境的演化和文明興衰--以莎車縣地區的住居特點及卡巴克阿斯坎村的平面構成為中心,http://www.wenbao.net/html/whyichan/kg/xjyizhi/niya/yjlwl9.asp。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曉露。西域回字型佛寺源流考,http://www.xjass.co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鐵男。從尼雅遺址佛教寺院遺址的發掘與初步研究,http://www.wenbao.net/html/whyichan/kg/xjyizhi/niya/yjlwl9.asp。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龔國強。從考古材料談古代尼雅藝術,http://www.wenbao.net/html/whyichan/kg/xjyizhi/niya/yjlwl9.asp。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孫躍新。以莎車縣地區的居住特點及卡巴克阿斯坎村的平面構成為中心。中日日中共同尼亞遺跡、學術調查報告書--第22篇尼亞環境的演化和文明興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