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宋臣韓縝與宋遼劃界交涉始末
書刊名:東吳歷史學報
作者:蔣武雄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iang, Wu-hsiu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35
頁次:頁1-41
主題關鍵詞:韓縝外交劃界交涉SongLiaoHan ZhenDiplomacyNegotiation the delimit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
  • 點閱點閱:27
在宋遼河東劃界交涉的過程中,宋神宗與韓縝是全程參與者,因此本文專就韓縝受宋神宗的指示,如何與遼方進行交涉、會勘,以及後來如何受到指責,加以論述,並且在結論中,提到宋遼劃界交涉過程中,宋神宗是宋朝方面的主持者、指揮者、詔令者、批示者、決策者,而韓縝是奉詔令、批示的執行者、會勘者、交涉者,因此宋神宗與韓縝二人應對宋國棄地負責。但是畢竟在當時遼強宋弱的形勢下,宋朝君臣最後只好做出讓步的決定。而在結束劃界交涉後,因為宋朝廷新舊黨爭,造成新黨勢衰,舊黨勢興,遂使新黨人士在宋神宗時期的所作所為,包括宋遼劃界交涉方面的表現,也都被加以否定與指責,甚至於在史書檔案文獻中留下許多偏頗、失真的言論記載。因此在今日,我們很有可能受此些史料誤導的情況下,要來論定宋朝的君臣哪一兩位必須為宋遼河東劃界交涉事件負責,似乎都必須持著保留的態度。
Song Shen Tzung and Han Zhen played major roles in negotiating to Liao on the issue of Hedong’s delimitation. This article examines Song Shen Tzung’s instructions to Han Zhen’s negotiation, the critics of the negotiation, and who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Song's territorial losses.
期刊論文
1.蔣武雄(20031200)。宋遼使節逗留對方京城日數的探討。空大人文學報,12,197-2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蔣武雄(20061200)。宋使節在遼的飲食活動。東吳歷史學報,16,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蔣武雄(20031200)。宋對遼用諜幾個問題的探討。東吳歷史學報,10,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毛利英介(200403)。一〇七四から七六年におけるキタイ(遼)、宋閒の地界交涉發生の原因について--特にキタイ側の視點から。東洋史研究,62(4),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之勤(1980)。熙寧年間宋遼河東邊界交涉研究--王安石棄地數百里說質疑。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1),18-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彭鳳萍(2001)。淺析沈括使遼地界誤朝說。益陽師專學報,22(1),6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之勤(1980)。最早誣蔑王安石棄地的不是邵伯恩而是蘇轍。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3),65-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蔣武雄(20140400)。遼代劉六符兄弟與遼宋外交。中央大學人文學報,57,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郭洪敏(2005)。論熙寧變法與宋遼劃界(碩士論文)。東北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山杉(2012)。封陲之守--宋遼河東熙寧劃界諸層面(碩士論文)。復旦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葉夢得(1965)。石林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燾(2008)。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鄧廣銘(1975)。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心傳(1991)。舊聞證誤。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稱、趙鐵寒(1979)。東都事略。台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清臣(1966)。琬琰集刪存。台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韓元吉(1965)。桐陰舊話。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脫脫(1974)。遼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脫脫(1974)。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沈括。入國別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邵博、劉德權、李劍雄(1983)。邵氏聞見後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徐松(1987)。宋會要輯稿。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邵伯溫、李劍雄、劉德權(1983)。邵氏聞見錄。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脫脫(1977)。宋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140223)。司馬光、王安石到底誰棄地,http://www.douban.com/note/3320496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陶晉生(2008)。宋遼邊界交涉的問題。宋遼關係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藍克利(1997)。政治與地理論辯--1075年的宋遼邊界談判。慶祝鄧廣銘教授九十華誕論文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陶晉生(1990)。王安石的對遼外交政策。宋遼關係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轍(1982)。契丹來議和親。龍川略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彭百川(1966)。神宗朝議契丹地界。太平治蹟統類。台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弁(2002)。苻朗韓玉汝知味。曲洧舊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