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北部客家地區「北管八音」現象析論
書刊名:全球客家研究
作者:劉美枝
作者(外文):Liu, Mei-chi
出版日期:2019
卷期:12
頁次:頁175-221
主題關鍵詞:客家八音北管北管八音子弟班Hakka BayinBeiguanBeiguan BayinZidiAmateur club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流傳於北部客家地區的樂種,主要有客家八音與北管音樂,二者的音樂內容、屬性、應用場合與文化生態皆不同。約於1925年代左右,客家八音班於「拼笛」文化中吸取北管音樂,形成八音班唱奏北管音樂的現象,光復後逐漸成為趨勢,並發展為穩定的音樂文化生態。本文從三方面探討此「北管八音」現象:首先分析客家八音與北管的音樂內涵與文化功能,闡明其於客族音樂生活功能之差異性;其次梳理「北管八音」現象形成的時代背景與發展脈絡;最後對「北管八音」現象引發學者的不同解讀進行評析,並思考「八音班」的名實問題以及樂種、樂師與展演團體之間的關係。以期透過音樂本質、音樂文化生態與音樂社會環境等層面的剖析,呈現客家八音於歷史脈絡下的變遷現象與文化意義。
The music circulated in the Hakka area of the north Taiwan consists of Hakka Bayin and Beiguan music. The music styles, types, applications and cultural ecology of the two genres are different. Around the year of 1925, the Hakka Bayin music performers absorbed the Beiguan music for self-improvement, and since then many Bayin music performers have begun to sing the Beiguan Music. In the postwar era, Bayin music performers' practice of Beiguan music became a trend and a stable music cultu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henomenon of "Beiguan Bayin" music from three aspects. Firstly, it analyzes the music styles and cultural function of Hakka Bayin and Beiguan music. Secondly, it explores the phenomenon of "Beiguan Bayin" music and its related social context and background. Finally, it analyzes scholars' divers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phenomenon, addressing issu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formers and their performing groups.
期刊論文
1.劉美枝(20050600)。試論北部客家八音之變遷。新竹文獻,19,6-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美枝(20181200)。臺灣四平戲腔調初探:以末代四平藝人古禮達、莊玉英為對象。戲曲學報,19,257-3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邱坤良(1991)。臺灣地區北管戲曲資料蒐集整理計劃期末報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榮興(2003)。「九十年度藝文資源調查推展計畫:傳統音樂類田野紀錄表」期末報告。苗栗:慶美園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黎錦昌(2005)。新竹地區客家八音之研究--以葉金河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游庭婷(1996)。桃園地區客家八音研究--以音樂文化為主(碩士論文)。國立藝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維儀(1992)。臺灣北管崑腔(細曲)音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藝術學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莊雅如(2003)。台灣北管藝人所唱幼曲初探--以曲文溯源及曲種比較為主(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潘汝端(1998)。北管嗩吶的音樂及其技藝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美枝(1996)。北管絃譜〈大八板〉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鄧宏晏(2010)。竹北地區「田屋八音團」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榮興(1984)。客家八音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謝聿蓁(2012)。傳承的堅持與適應--以新竹地區客家八音藝人彭宏男及「關西祖傳隴西八音團」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洪惟助(2004)。關西祖傳隴西八音團抄本整理研究。臺北: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錘寬(2000)。北管音樂概論。彰化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榮興(2008)。台灣北部客家八音研究。宜蘭: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美枝(2012)。臺灣亂彈戲之腔調研究。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火榮、劉美枝、林永志(2013)。萬軍主帥:邱火榮的亂彈鑼鼓技藝。新北市:新北市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洪惟助、孫致文(1999)。新竹縣傳統音樂與戲曲探訪錄。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戲曲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榮興、蘇秀婷、劉美枝(2004)。客家八音金招牌:陳慶松。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榮順(2011)。2010年度北部客家音樂活動觀察與評介。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10臺灣傳統音樂年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