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耶穌聖誕」到「基督復活」--論地方基督教節慶變遷中的文化親和與神學詩性
書刊名: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
作者:肖雲澤
作者(外文):Xiao, Yunze
出版日期:2020
卷期:52
頁次:頁169-205
主題關鍵詞:地方基督教文化親和神學詩性Local ChristianityCultural affinityTheological poet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Robbins, Joel(2004)。The Globalization of Pentecostal and Charismatic Christianity。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33(1),117-143。  new window
2.徐勇(2013)。中國家戶制傳統與農村發展道路--以俄國、印度的村社傳統為參照。中國社會科學,2013(8),102-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劍波(20150100)。鄉村基督教的象徵表現與信仰傳統的發明性。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42,211-2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俊、張遠來(2017)。東南西北論復活。天風,2017(3),1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邵志擇(2012)。從「外國冬至」到「耶誕節」:耶穌誕辰在近代中國的節日化--以《申報》為基礎的考察。學術月刊,2012(12),139-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肖雲澤(20170100)。信仰方式與土地規則--以A省土地專項整治行動中的基督教為例。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46,375-4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靖野(2019)。「公共空間」的社會詩學--茶館與川南的鄉村生活。社會學研究,2019(3),99-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春泥、盧雲峰(2018)。如何在社會調查中更好地測量中國人的宗教信仰?。社會,2018(5),126-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麻國慶(1999)。擬制的家與社會結合--中國傳統社會的宗族、行會與秘密結社。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2),55-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崇斌、田忠山(2016)。中美節日文化的差異與融合--以春節與耶誕節為例。人民論壇,2016(33),140-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美容(1988)。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第三屆中國海洋發展史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95-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畢曉春(2015)。信仰的塑造:溫州基督新教傳教研究(1867-1907)(碩士論文)。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嚴學勤(2006)。社會轉型下的鄉村文化衝突--對一個西北村莊聖誕節現象的實證研究(碩士論文)。蘭州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聯陞、彭剛、程剛(2007)。中國制度史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品然、曾慶豹(2009)。上帝與公共生活:神學的全球公共視域。香港:研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owen, Tyler、王志毅(2007)。創造性破壞:全球化與文化多樣性。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Robbins, Joel(2004)。Becoming Sinners: Christianity and Moral Torment in a Papua New Guinea Society。Berkeley, Calif.: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5.陳村富(2005)。轉型期的中國基督教:浙江基督教個案研究。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梁家麟(1999)。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農村教會。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創楚、楊慶堃(2001)。中國社會:從不變到巨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峰(2005)。鄉村基督教的組織特徵及其社會結構性位秩:華南Y縣X鎮基督教教會組織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范正義(2015)。眾神喧嘩中的十字架:基督教與福建民間信仰共處關係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徐宏圖、康豹(2005)。平陽縣、蒼南縣傳統民俗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慶熊、林子淳(2011)。哈貝馬斯的宗教觀及其反思。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飛(2013)。麥芒上的聖言:一個鄉村天主教群體中的信仰和生活。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曹南來(2014)。建設中國的耶路撒冷:基督教與城市現代性變遷。香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梓明、李向平、黃劍波、何心平(2009)。邊際的共融:全球地域化視角下的中國城市基督教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Casanova, José(1994)。Public Religions in the Modern World。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16.楊慶堃、范麗珠(2016)。中國社會中的宗教--宗教的現代社會功能與其歷史因素之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亨利、陸迦(2018)。現代基要主義不安的良心。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佐佐木毅、金昌泰、卞崇道(2009)。21世紀公共哲學的展望。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倪柝聲(2005)。倪柝聲文集。台灣福音書房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海恩斯沃恩、佩斯、謝品然、謝志斌(2012)。全球社會的公共神學:向馬克斯.斯塔克豪思致敬。研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曹南來(2017)。溫州基督徒與中國草根全球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麥高登、楊暘(2016)。香港重慶大廈:世界中心的邊緣地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劍波、艾菊紅(2014)。人類學基督教研究導讀。知識產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赫茲菲爾德、納日碧力戈(2018)。文化親昵。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葛兆光(2017)。歷史中國的內與外:有關「中國」與「周邊」概念的再澄清。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Levenson, Joseph R.、鄭大華、任菁(2000)。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連曦、何開松、雷阿勇(2011)。浴火得救:現代中國民間基督教的興起。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Weber, Max、康樂、簡惠美(2010)。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Durkheim, Emile、渠東、汲喆(2011)。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葛兆光(2014)。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