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褪色的技術迷思:影子教育的數字資本與女性在線勞工
書刊名:傳播與社會學刊
作者:陳靜
作者(外文):Chen, Jing
出版日期:2021
卷期:56
頁次:頁127-159
主題關鍵詞:影子教育技術迷思在線勞工數字資本Shadow educationTechnical mythOnline labourDigital capita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Fuchs, Christian(2009)。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society: A contribution to the critiqu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internet。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4(1),69-87。  new window
2.曹晉、許秀雲(2014)。傳播新科技與都市知識勞工的新貧問題研究。新聞大學,2014(2),93-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俊超(20150500)。輸在起跑線--再議中國社會的教育不平等(1978-2008)。社會學研究,2015(3),123-145+2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侯慧、何雪松(2020)。「不加班不成活」:互聯網知識勞工的勞動體制。探索與爭鳴,2020(5),115-123+159-1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夏冰青(2018)。中國媒介產業中實習生的困境研究:以S和X兩家大型互聯網公司為例。全球傳媒學刊,2018(4),116-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丁小浩、翁秋怡(2015)。權力資本與家庭的教育支出模式。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5(3),130-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澤涉(2015)。日本的影子教育:聚焦髙中階段的課外補習支出。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5(3),17-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毛宇飛、曾湘泉(2017)。互聯網使用是否促進了女性就業--基於CGSS數據的經驗分析。經濟學動態,2017(6),2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文森特.莫斯可、徐偲驌、張岩松(2018)。數字勞工與下一代互聯網。全球傳媒學刊,2018(4),127-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史蒂芬.R.英里奇、余藍(2017)。日本「影子教育」決策:學生的選擇還是家長的壓力?。教育科學研究,2017(5),67-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佳麗、何瑞珠(2019)。家庭教育時間投入、經濟投入和青少年發展:社會資本、文化資本和影子教育闡釋。中國青年研究,2019(8),97-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曉珊(20180700)。“購買希望”:城鎮家庭中的兒童教育消費。社會學研究,2018(4),163-190+2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邱林川(2014)。告別i奴:富士康、數字資本主義與網路勞工抵抗。社會,2014(4),119-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胡詠梅、範文鳳、丁維莉(2017)。「影子教育」會擴大教育結果不均等嗎?--基於PISA 2012數據的中國、日本、韓國比較研究。教育經濟評論,2017(5),43-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馬克.貝磊(2000)。補習性私人家教:規模多大,意義如何?。比較教育研究,2000(1),6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馬克.貝磊、廖青(2012)。「影子教育」之全球擴張:教育公平、品質、發展中的利弊談。比較教育研究,2012(2),15-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馬克.貝磊、劉鈞燕(2015)。課外補習研究:問題與方法。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5(3),2-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姚建華、徐婧(2017)。數字時代傳播政治經濟的新現象與新理論。全球傳媒學刊,2017(3),30-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姚建華、徐偲驌(2019)。全球數字勞工研究與中國語境:批判性的述評。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5),141-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姚建華(2020)。在線眾包平台的運作機制和勞動控制研究--以亞馬遜土耳其機器人為例。新聞大學,2020(7),17-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莊家熾、劉愛玉、孫超(2016)。網路空間性別不平等的再生產:互聯網工資溢價效應的性別差異。社會,2016(5),88-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徐林楓、張恒宇(2019)。「人氣遊戲」:網絡主播行業的薪資制度與勞動控制。社會,2019(4),61-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徐家慶、周遠翔(2018)。異質性層面、影子教育與教育公平。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5),154-1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高雪蓮(2017)。區隔的童年:城市兒童與鄉村流動兒童的課餘世界。北京社會科學,2017(9),24-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孫萍(2018)。知識勞工、身份認同與傳播實踐:理解中國IT程式員。全球傳媒學刊,2018(4),97-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孫聰、金文旺、蔣承(2018)。關於我國影子教育二元結構問題的研究。中州學刊,2018(9),83-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玉璞(20190100)。流動中的社會關係:上海外賣騎手移動媒體使用與社會資本。傳播與社會學刊,47,167-1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濤、鞏閱瑄、李丁(20190700)。中國家庭文化價值觀與影子教育選擇--基於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的分析視角。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9(3),164-186+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保中(2018)。「鴻溝」與「鄙視鏈」:家庭教育投入的階層差異--基於北上廣特大城市的實證分析。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8-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薛海平(2017)。家庭資本與教育獲得--影子教育的視角。教育科學研究,2017(2),3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Choi, Y.、Park, H.(2016)。Shadow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inequality in South Korea: Examining effect heterogeneity of shadow education on middle school seniors's achievement test scores。Research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44,22-32。  new window
32.Krueger, A. B.(1993)。How computers have changed the wage structure: Evidence from microdata, 1984-1989。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08(1),33-60。  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Autor, D. H.、Dorn, D.(2009)。The growth of low skill service jobs and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U.S. labor market。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尚培勝(2017)。校外的「重點學校」和「實驗班」--南京市某影子教育機構的社會再生產機制研究(碩士論文)。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周昌忠(2007)。神話學:生食與熟食。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ray, M.(2003)。Adverse Effects of Supplementary Private Tutoring: Dimensions, Implications,and Government Responses。UNESCO-IIEP。  new window
3.卡爾.馬克思、弗裡德裡希.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編譯局(196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arthes, Roland(1972)。Mythologies。New York:The Noonday Press。  new window
5.Huws, U.、任海龍(2011)。高科技無產階級的形成:真實世界裡的虛擬工作。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帕特里夏.華萊士、王思睿、印童(2010)。工作場所中的互聯網--新技術如何改變工作。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馬克.貝磊、楊慧娟(2007)。教育補習與私人教育成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姚建華(2017)。製造和服務業中的數字勞工。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姚建華(2017)。媒介產業的數字勞工。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Mosco, V.、黃典林(2010)。數位化崇拜:迷思、權力與賽博空間。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Castells, Manuel(2010)。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Blackwell Publishers。  new window
12.Fuchs, Christian(2014)。Digital Labour and Karl Marx。Routledge。  new window
13.Foucault, Michel、劉北成、楊遠嬰(2012)。規訓與懲罰。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中投顧問(2018)。2020-2024年中國K12教育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http://www.ocn.com.cn/reports/2298kjiaoyu.s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曹晉、張楠華(2015)。新媒體、知識勞工與彈性的興趣勞動--以字幕工作組為例。新媒體、社會性別、市場經濟與都市交往實踐。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