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敦煌寫本「法身禮」初探
書刊名:中華佛學研究
作者:汪娟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Chuan
出版日期:1997
卷期:1
頁次:頁101-134
主題關鍵詞:法身禮無相禮無相法身禮文殊師利禮法身佛文文殊師利無相十禮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本文先從敦煌寫本中找到十一件《法身禮》的禮懺文,依其篇幅長短與文字同異分為三類,並與智昇《集諸經禮懺儀》中收錄的 《文殊師利禮法身佛文》一起進行校錄與互相參照,其次列出各本的結構對照表以茲比較。結果發現《法身禮》還有「無相禮」、「無相法身禮」、「文殊師利禮法身佛文」、 「文殊師利無相十禮」等異稱。《法身禮 》 的儀節主要有禮佛三身、唱禮懺主、十禮、總禮、五悔法、三皈法、三時偈頌等等; 其中十禮的偈頌最早見於元魏.曇摩流支所譯的《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 可以說是構成《法身禮》的主體部分。 而智昇所輯錄的《文殊師利禮法身佛文》已經具備了整套完整的儀式, 可見《法身禮》的成立最遲在第八世紀初期就已經完成,但是流行的時代一直延續到第十世紀。《法身禮》的思想是以性空的般若中觀思想為主,同時也摻有法華、真常系的思想。因為《法身禮》的思想性比較強,比較重視理悟,因此應該比較適用於知識程度較高的寺院僧眾或者志求解脫的修道者來使用。
期刊論文
1.陳祚龍(1983)。敦煌古抄往生淨土藝文兩種。海潮音,64(6),1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道宣(撰)。高僧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隋)釋智顗。法華三昧懺儀。法華三昧懺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支謙。注大明度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Giles, Lionel(1957)。Descriptive Catalogue of the Chinese Manuscripts from Tunhuang in the British Museum。London: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new window
5.曇摩流支。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鳩摩羅什。小品般若波羅密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Pachow, W.(1965)。敦煌韻文集。高雄:佛教文化服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宋)淨源。圓覺經道場略本修證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智顗(1983)。摩訶止觀,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文殊師利禮法身佛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大乘一切境界智光明莊嚴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僧傳,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菩薩五法懺悔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唐)釋道宣。釋門歸敬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文殊十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法華經,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