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政局變動與政治抉擇:以宋元之際東南地區三支地方軍的遭遇為例
書刊名:臺大歷史學報
作者:黃寬重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uang, Kuan-chung
出版日期:1997
卷期:21
頁次:頁175-194
主題關鍵詞:宋元之際地方軍廣東摧鋒軍福建左翼軍湖南飛虎軍宋元戰爭政權交替地方勢力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4
南宋政權締造後,為了防範北方強敵女真及蒙古的侵犯,在江、准、四川地區駐防重兵。相對的,福建、江西、廣東、廣西及湖南等非邊防要地,則守備顯得薄弱,而這五路又屬茶、鹽產銷及民族關係複雜的地區,由於社會經濟及民族矛盾,容易釀成衝突,爆發變亂。變亂分子對環境的熟悉,易於發揮游擊作戰的優勢,每使正規軍陷入苦戰。 宋廷為了避免地區的變亂,影響社會治安及財政收入,乃利用地方武力,組成地方軍隊,先後在廣東成立摧鋒軍、福建成立左翼軍、湖南成立飛虎軍,藉以維護地方治安,發揮因時因地制宜的機動性。 這些地方軍成立時,在宋廷的規劃下,建立了二元的指揮系統。在宋廷的指揮調度下,既能發揮機動的作戰能力,又可避免軍隊私人化及地區化的危險,這是南宋朝廷在因應內外衝擊下,對北宋以來一直奉行的強幹弱枝的政策,所進行的局部修正。在這種體制運作下,三種地方軍在境內平亂或境外禦侮都曾締造卓越的戰果,對維護東南地區的安定及延長宋祚均有積極的貢獻。 到南宋晚期,宋蒙衝突以來,政局變動激烈,這三支地方軍在不同情境、不同領導下,對應付環境的變遷各有不同的選擇,造成不同的結果。這一遭遇,對我們瞭解宋元戰爭乃至政權交替之際,地方勢力的走向極有助益,而其背景及結果如何,則是本論文擬進一步討論的。
期刊論文
1.黃寬重(19970600)。福建左翼軍--南宋地方軍演變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8(2),369-4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寬重(1986)。南宋飛處軍:從地方軍到調註軍的演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7(1),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寬重(1973)。「端平入洛敗盟」辨。史繹,10,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梁天錫(1996)。南宋廣東摧鋒軍。香港。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智超(1982)。一二五八年前後宋蒙陳三朝間的關係。上海。4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宋濂(1995)。元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必大。文忠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解縉、姚廣孝(1984)。永樂大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005)。宋季三朝政要。北京:北京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天鳴(1990)。宋元戰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胡昭曦(1991)。宋蒙關係史。四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樓鑰。攻媿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67)。皇宋中興兩朝聖政。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向祥海(1982)。南宋李金與陳峒起義初探。中國農民戰爭史論(第四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蘇基朗(1991)。論蒲壽庚降元與泉州地方勢力的關係。唐宋時代閩南泉州史地論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宋)真德秀。真文忠公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64)。泉州府志,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乾隆泉州府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薛季宜。浪語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歷代名臣奏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蔡戡。定齊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宋)李曾伯。可齋續稿(後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元)馬端臨。文獻通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宋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宋史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