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通往「體系」之路:青年黑格爾體系的萌芽與其對康德哲學的批判
書刊名:思與言
作者:賴賢宗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ai, Shen-chon
出版日期:1997
卷期:35:4
頁次:頁1-25
主題關鍵詞:黑格爾體系康德哲學愛的和解歷史辯證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6
     青年黑格爾在法蘭克福時期,藉由賀德林的費希特批判的影響和黑格爾自己對政 治經濟學的研究,青牛黑格爾闡明了宗教真理的辯證性和歷史性,補足了康德和費希特的倫 理神學不足的面向。黑格爾在〈基督教的精神及命運〉(1798-1800)認為,「愛的和解」表達 了宗教真理的辯證性,一方面,「愛的和解」在主觀方面揚棄了康德的自律倫理學的主體的內 在分裂和異化,二方面「愛的和解」在客觀方面揚棄了基督宗教在歷史當中的異化、揚棄了 權威宗教,這是黑格爾的辯證的第一次表達。黑格爾又探討了基督教的「命運」,從「歷史辯 證」的角度探討了基督宗教從主觀的宗教外化為客觀的宗教,又因為猶太精神的律法主義的 影響,而異化為權威宗教的歷史過程。以及,基督宗教從它在歷史當中的權威性的異化再一 次成為主觀宗教和民眾宗教的契機。 在耶拿時期,黑格爾在《費希特與謝林哲學體系的差別》(1801年)和〈信仰與知識)(1802 年)反思了謝林的同一性哲學的不足和康德、費希特的主體性的反思哲學的弊病,從而把握到 了哲學真理的辯證性。一方面,黑格爾揚棄了謝林哲學在反思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黑格 爾揚棄了康德、費希特的主體性的反思哲學,後者預設了自我和存有的分離;在《精神現象學》 中,黑格爾用所把握到「主體變成實體,實體變成主體」的主體的在同一性中的自我重建的 二重化的概念的中介作用,用哲學真理的辯證性,嘗試於他自己的新的哲學體系的建構,也 從體系的立場整個揚棄了費希特和康德的倫理神學,因為整個康德律希特哲學是建立在形式 主義的基本原理之上,並不能真正到達體系。 基於以上的理解,本論文研究青年黑格爾通往哲學體系之路,研究黑格爾體系在其早期 著作的萌芽與其對康德哲學的批判:首先,本文於第一節指出,青年黑格爾雖然在法蘭克福時 期提出「愛的和解」,一方面在主觀方面揚棄了康德自律倫理學的主體的分裂和異化,另一方 面在客觀方面提供了權威宗教在歷史當中的異化的揚棄的可能性。但是「愛的和解」僅只是 愛而不是生活,割裂了倫理精神與作為實踐動力的愛,沒有生命的愛的愛的紐帶也會在歷史 的異化中、異化為另一種權威。因此,黑格爾須要另一種辯證,「少年時代的理想必須轉變成 反思的形式」,「轉變為一個體系」。其次,本文分別在第二、三、四節由「對存有的信仰」、「觀 念論的實體形上學」、「觀念論的主體形上學」探討青年黑格爾體系萌芽的三個環節。青年黑 格爾的基源問題實為對康德哲學的不滿和批判出發,青年黑格爾在體系的前蒙芽期所提出的 「愛的和解」和蒙芽期所達到的「觀念論的實體形上學」和「觀念論的主體形上學」,實分別 相應於由此兩個基源問題出發的對康德哲學的批判,對此一康德批判和青年黑格爾的體系萌 芽的關係,本文在第五節中加以論述。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期刊論文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