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信心解釋學與懷疑解釋學--從保羅.利科談起
書刊名:哲學研究
作者:何衛平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5)
頁次:91-98
主題關鍵詞:信心解釋學懷疑解釋學利科福柯伽達默爾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信心解釋學"與"懷疑解釋學"是利科最早提出來的,這對概念區分了兩種類型的解釋學,"信心解釋學"強調對意義的展露和恢復,"懷疑解釋學"強調對掩蓋和遮蔽文本原動力的幻相的去除和消解。它們各自都有自己的代表,而且也引起過不少學者的關注,福柯、伽達默爾都曾對此發表過深刻的見解。盡管如此,這兩類解釋學并不是完全對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雖然我們沒有必要過分堅執于上述兩者的界線,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完全做到這一點,但這種區分對于我們認識解釋學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期刊論文
1.Gadamer, H. G.(1984)。The hermeneutics of suspicion。Man and World,17,313-323。  new window
2.張志揚(2009)。解釋學的分類及其他。現代哲學,200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Ricoeur, P.、公車(2005)。惡的象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伽達默爾、薛華(1988)。科學時代的理性。北京:國際文化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Ricoeur, P.(1970)。Freud and Philosophy: An Essay on Interpretation。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洪漢鼎(2007)。詮釋學II:真理與方法。北京: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Habermas, Jürgen、李黎、郭官義(1999)。認識與興趣。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倪梁康(2007)。胡塞爾現象學概念通釋。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Husserl, Edmund、王炳文(2001)。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馬丁.海德格爾、陳嘉映、王慶節、熊偉(1999)。存在與時間。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Ricoeur, Paul、孔明安、張劍、李西祥(2012)。詮釋學與人文科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Lawn, C.、Keane, N.(2011)。The Gadamer dictionary。New York:Continuum。  new window
11.奧古斯丁、許一新(2009)。論信望愛。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格朗丹.讓、何衛平(2009)。哲學解釋學導論。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利科、莫偉民(2009)。解釋的衝突。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夏小燕、Ricœur, Paul(2014)。從文本到行動。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Malpas, J.、Gander, H. H.(2015)。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Hermeneutics。London:New York。  new window
16.Hahn, L. E.(1995)。The Philosophy of Paul Ricoeur。Illinois:Open Court。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帕默爾、孫麗君(2015)。哲學解釋學的適用性。理解之路:詮釋的論文選粹。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