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媒介融合語境下新聞職業權威的話語建構--基於48家媒體2016年新年獻詞的話語研究
書刊名: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作者:張志安章震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1)
頁次:35-41
主題關鍵詞:新年獻詞組織合法性職業權威新聞業話語研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9
  • 點閱點閱:1
本文通過對48家媒體2016年新年獻詞進行話語分析,研究不同類型媒體在面臨紙媒生存危機的熱點時刻如何建構其職業權威。研究發現,黨報的生存合法性主要依附于"執政合法性"完成職業權威的自我建構,都市報晚報等市場化報紙的新年獻詞主要使用"績效合法性""道德合法性"和"歷史合法性"這三種來源建構媒體的職業權威。這些話語大體發揮兩種價值功能或表述兩種社會意涵:一是發揮文化價值功能。媒體試圖重建職業社群與社會大眾對傳統新聞業的信心,以此建立他們對新聞業的重要性和價值規范的清晰認知;二是發揮象征資源功能。它不僅為當下報業轉型提供正當化理由,寄望于報紙加速轉型,再續報業曾經的輝煌,而且發揮其內在的改革訴求功能,呈現出媒體對報業改革的路徑判斷和觀念更新。
期刊論文
1.陸曄、潘忠黨(20020400)。成名的想像--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新聞從業者的專業主義話語建構。新聞學研究,71,17-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石扉客(2011)。「社運型」記者的特徵和行事邊界。南方傳媒研究,30,106-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Zelizer, Barbie(1993)。Journalists as interpretive communities。Critical Studies in Mass Communication,10(3),219-237。  new window
4.Singh, Jitendra V.、Tucker, David J.、House, Robert J.(1986)。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and the Liability of Newness。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31(2),171-193。  new window
5.張志安、吳濤(2016)。互聯網與中國新聞業的重構--以結構、生產、公共性為維度的研究。現代傳播,20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0160314)。李東東等85位委員聯名提案--促進主流報媒健康發展,鞏固新聞輿論主陣地。中國報業,2016(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志安(2016)。新聞業的重構和融合化態勢。傳媒評論,20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誌安、甘晨(2014)。作為新聞史和社會史雙重敘述者的闡釋社群。新聞與傳播研究,20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懷超(2014)。組織合法性研究脈絡梳理與未來展望。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楚潔、袁夢倩(2015)。社交媒體,職業"他者"與"記者"的文化權威之爭--以紀許光微博反腐引發的爭議為例。新聞大學,20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Carlson, Matt(2007)。Making Memories Matter: Journalistic Authority and the Memorializing Discourse Around Mary MeGrory and David Brinkley。Journalism,8(2),165-183。  new window
12.(2006)。中國報業集團一覽表。中國報業,20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紅濤(2016)。"點燃理想的日子" --新聞界懷舊中的 "黃金時代" 神話。國際新聞界,2016(5),6-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Zelizer, B.(2015)。Terms of Choice Uncertainty。Journalism,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65,888-908。  new window
15.芭比‧賽里澤、史安斌(2015)。新聞業的未來:兼論新聞學研究與新聞教育的挑戰與應對。全球傳媒學刊,20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周紅豐、吳曉平(2015)。重思新聞業危機:文化的力量--傑弗裏‧亞曆山大教授的文化社會學反思。新聞記者,20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潘忠黨(1997)。新聞改革與新聞體製的改造--我國新聞改革實踐的傳播社會學之探討。新聞與傳播研究,199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0160626)。大師--【潘忠黨】新媒體與新聞專業主義:且行、且思考、且建構。我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Suchman, M. C.(1995)。Managing legitimacy: strategic and institutional approache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571-610。  new window
圖書
1.Fairclough, Norman、殷曉蓉(2003)。話語與社會變遷。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151113)。中國廣告協會數據報告,http://news.sina.com.cn/m/pm/2015-11-13/doc-ifxkszhk0236164.shtml。  new window
2.(20161107)。聚焦 "深晚報導姚貝娜之死",http://www.journalism.org.cn/tcjzhyst/165.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Fairclough, Norman、Wodak, Ruth(1997)。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Discourse as Social Interaction: Discourse Studies: A Multidisciplinary Introduction。London:Sage。  new window
2.王海燕、科林·斯巴克斯(2015)。傳媒轉型:中國為何不是一個例外?。中國新聞業年度觀察報告(2015)。人民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