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民國民俗學文獻的整理與研究述略
書刊名:民俗研究
作者:戴建國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5)
頁次:34-43
主題關鍵詞:民國民俗學文獻整理文獻研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3
對民國時期形成的民俗學(含民間文學)文獻的價值和意義問題, 當下還未獲得學界的足夠重視。因此, 對民國民俗學文獻的匯編整理、重印和重版以及文獻研究予以回顧, 察其軌跡, 明其得失, 是非常有必要的。以此, 我們能夠重新審視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如何走向民間、如何才能接地氣的大問題。
期刊論文
1.劉進才(2014)。一部歌謠與五篇序言:〈吳歌甲集〉引發的方言文學與國語問題。漢語言文學研究,20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文寶(1986)。〈歌謠周刊〉與北京大學風俗調查會。民俗研究,198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文寶(1998)。北大歌謠研究會與〈歌謠周刊〉。文史知識,199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崗龍(2002)。鍾敬文先生與〈歌謠周刊〉。民族藝術,20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愛東(2002)。雙重視角下的歌謠學研究--北大〈歌謠周刊〉對中國歌謠學研究的貢獻。思想戰線,20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焰安(2002)。論〈歌謠周刊〉的版權意識。出版發行研究,200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施愛東(2005)。〈歌謠〉周刊發刊詞作者辨。民間文化論壇,200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趙黎明(2005)。五四歌謠方言研究與「國語文學」的民族性訴求--以北大「歌謠研究會」及其〈歌謠〉周刊的活動為例。學術論壇,2005(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呂微(2006)。民間文學--民俗學研究中的「性質世界」、「意義世界」與「生活世界」--重新解讀〈歌謠〉周刊的「兩個目的」。民間文化論壇,2006(3),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方曙(2007)。〈歌謠周刊〉與北大歌謠運動。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姚涵(2007)。以〈歌謠〉周刊為核心的民間文學運動。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姚涵(2007)。「歌謠」與五四新文學的生成。文藝爭鳴,200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趙黎明(2009)。開闢新文學的另一種傳統:〈歌謠〉周刊活動與五四新文學的構建。長江學術,200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苑旭(2009)。〈歌謠〉對「五四」新文學的貢獻。語文知識,200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高有鵬(2012)。〈歌謠〉周刊創刊九十周年紀念專輯(七人談)。民間文化論壇,20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佳琴(2013)。〈歌謠〉周刊與「五四」時期的方言文學。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穆昭陽(2009)。民俗文化在報紙副刊中的傳播:以〈晨報副刊〉為例。民間文化論壇,200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余介方(2001)。容肇祖與中大〈民俗周刊〉。民俗研究,200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趙沛(2005)。〈民俗〉周刊與中國20世紀早期民俗研究。學術界,200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方曙(2006)。〈民俗〉周刊與中國現代民俗學運動。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婁子匡(2000)。〈民俗學志〉與葉德禮教授。民俗研究,200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志娟(2014)。北京輔仁大學的民俗學教學與研究:以〈民俗學志〉(1942-1948)為中心。民俗研究,20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國太(2013)。一份不該遺忘的民國雜志:成都〈風土什志〉及其「風土情結」。百色學院學報,20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韓殿棟、劉永文、王志華(2010)。〈邊政公論〉對康藏文化習俗的介紹。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熏風(1985)。從〈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看民族民間文學的治學問題。黑龍江民族叢刊,198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曉路(2012)。劉半農的綏遠采風和〈北方民歌集〉。民間文化論壇,20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光榮、宣淑君(2006)。劉兆吉及其〈西南采風錄〉。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田素慶(2012)。一個人的「田野」:兼談劉兆吉〈西南采風錄〉少數民族民間歌謠的實錄意義。民族文學研究,20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龍文玲(2004)。聞一多〈伏羲考〉與中國神話學研究的轉型。民族藝術,20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孫立濤(2014)。解剖〈伏羲考〉:論聞一多對中國神話學的研究。青海社會科學,20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高有鵬(2013)。中國現代民間文學史上的「林蘭女士」與〈民間故事〉。文化遺產,20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劉錫誠(2006)。鄉土研究的先驅--董作賓的〈看見她〉研究及其他。民間世界:理論與存在民俗、民間文化與保護開發全國學術研討會。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同瑞、王文寶、段寶林(1994)。中國俗文學七十年--紀念北京大學〈歌謠〉周刊創刊七十周年暨俗文學學術研討會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藍炯熹(2003)。盤瓠傳說的理解、誤解與曲解:畬民圖騰文化再研究。畬族文化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茜(2011)。民國時期上海民俗書刊出版研究:商業.啟蒙與知識分子的文化堅守(博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石晶(2012)。〈藝風〉月刊(1933.1-1937.3)研究(博士論文)。東北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文寶(2003)。中國民俗研究史。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紹原、王文寶、江小蕙(1997)。古俗今說。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顧頡剛(1997)。史迹俗辨。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作人(1998)。知堂夜話。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鐘敬文(2001)。謠俗蠡測。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北京圖書館(1995)。民國時期總書目(1911-1949)社會科學總類部分。書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簡濤(1997)。中國民族學與民俗學研究論著目錄(1900-1994)。(臺灣)漢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鍾敬文(1980)。民間文學概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泳超(2005)。中國民間文學研究的現代軌轍。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鍾敬文(1998)。民俗學概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