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近代中國小說興起新論
書刊名:中國社會科學
作者:喬以鋼宋聲泉
作者(外文):Qiao, YigangSong, Shengquan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2)
頁次:161-182+206
主題關鍵詞:近代中國小說興盛外部環境漸變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晚清時期盡管經歷了"小說界革命",但小說的地位并未得到充分承認。事實上,近代中國小說的興起不僅與"小說界革命"的倡導有關,而且同特定歷史階段社會政治、文化、教育、傳播等領域所發生的種種變革密切相聯。這具體表現在:民國建立后,政體變化帶來相對寬松的社會環境,文化意識形態趨于包容,加之商業資本的推動,促使"小說界革命"的后續社會效應得到顯現,小說禁忌的"閘門"終被開啟。其后小說文運漸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對"小說"的總體看法,這又與知識的社會建構密切相關。以更為開闊的視野探討近代小說之興起,有助于重新認識民國初年在中國文學現代轉型過程中的位置和作用。
Although the late Qing underwent a "revolution in fiction," the position of the novel was never fully recognized.In fact,the rise of the modern Chinese novel was not only promoted by the "revolution in fiction";it was also connected with all kinds of changes in the fields of society,politics,culture,education,and communications over a specific historical period.This can be seen specifically in the following: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changes in the political system provided a more relaxed environment;cultural consciousness tended to be more inclusive;and commercial capital was making progress.All this allowed for the subsequent effects on society of the "revolution in fiction" to become manifest and for taboo areas to be broached.The subsequent popularity of the novel as a literary movement was largely due to the public’ s overall view of the novel,which was related to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Exploration of the popularity of the early modern novel from a wider perspective will help us rethink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the early Republic in the modern turn of Chinese literature.
期刊論文
1.譚帆、王慶華(2011)。“小說”考。文學評論,20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范伯群(2001)。在19世紀20世紀之交,建立中國現代文學的界碑。復旦學報,20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石昌渝(2010)。清代小說禁毀述略。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沃堯(1906)。歷史小說總序。月月小說,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06)。中國近代小說家李君伯元。月月小說,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念慈(1908)。余之小說觀。小說林,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定夷(1919)。改良小說芻議。小說新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玲(2012)。哪一種傳統觀念?哪一種現代意識?--〈玉梨魂〉的男性至情觀。南開學報,20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83)。通俗教育研究會職員錄。魯迅生平史料彙編,3,147-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83)。審核小說標準。魯迅生平史料彙編,3,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83)。通俗教育研究會第三次大會上小說股主任報告情況記要。魯迅生平史料彙編,3,170-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15)。通俗教育研究會之注重小說。教育雜誌,7(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15)。通俗教育研究會注重小說。中華教育界,4(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03)。小說叢話.平子語。新小說,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冷嘉(2011)。“中國現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文學與文化,20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歐陽哲生(2010)。〈范源廉集〉前言。書屋,20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水照(2008)。國人自撰中國文學史“第一部”之爭及其學術史啟示。中國文化,2008(春)=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樹珏(1916)。答某君書。小說月報,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朱周國真(1915)。女學生自修用書之研究。婦女雜誌,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917)。通信(複錢玄同)。新青年,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胡適(19170101)。文學改良芻議。新青年,2(5),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1904)。商部主事陸大坊請添設小說專科稟並章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12)。教育部禁用前清各書通告各省電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17)。諮內務部據通俗教育研究會請諮禁誨淫傷化之小說二種請查照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17)。指令通俗教育研究會報告上年辦理大概情形已悉文(附原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15)。通俗教育研究會章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17)。諮內務部據通俗教育研究會呈請諮禁不良小說四種請查照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17)。諮內務部據通俗教育研究會呈請諮禁不良小說十種請查照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15)。通俗教育研究會第二次大會張總長訓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16)。通俗教育研究會審查小說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謝仁敏(2010)。晚清小說低潮研究--以宣統朝小說界為中心(博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馬勤勤(2014)。隱蔽的風景--清末民初女性小說創作的興起與呈現(1898-1919)(博士論文)。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范煙橋(1927)。中國小說史。蘇州:秋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雁平(2003)。胡適與整理國故考論:以中國文學史研究為中心。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景磐(198306)。中國近代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游國恩(1964)。中國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戈公振(1935)。中國報學史。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平原(2010)。中國現代小說的起點--清末民初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歐陽健(1992)。古代小說禁書漫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運君(2011)。晚清書報檢查制度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燕喬(1987)。普實克中國現代文學論文集。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1991)。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文化。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阿爾方斯.西爾伯曼、魏育青、于汛(1988)。文學社會學引論。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黎澤渝(1998)。黎錦熙紀事詩存。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璩鑫圭、唐良炎(1991)。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彙編編.學制演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湯志鈞、陳祖恩(1993)。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彙編.戊戌時期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麗華(2011)。現代中國「短篇小說」的興起:以文類形構為視角。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沈頤(1915)。高等小學校用.中華女子國文教科書。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傳甲(1914)。中國文學史。東京:武林謀新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夢曾(1914)。中國文學史。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之純(1915)。中國文學史。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毓盤(1924)。中國文學史。上海:古今圖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曾毅(1929)。(訂正)中國文學史。上海:泰東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Apple, Michael W.、黃忠敬(2001)。意識形態與課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伊恩.P.瓦特、高原、董紅鈞(1992)。小說的興起--笛福、理查遜、菲爾丁研究。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夏曉虹(2006)。覺世與傳世:梁啟超的文學道路。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洪(2005)。中國小說理論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利器(1981)。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平原、夏曉虹(1997)。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一卷(1897-191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Marx, Karl、Engels, Friedrich、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201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樊(19100122)。小說界之評論及意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冰骨(19561006)。我所記憶的四十五年前的魯迅先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葉德輝(2002)。非〈幼學通議〉。翼教叢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公奴(1997)。金陵賣書記。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范煙橋(1984)。民國舊派小說史略。鴛鴦蝴蝶派研究資料.史料部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定璜(1982)。魯迅先生。六十年來魯迅研究論文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樽本照雄(2004)。中國近代小說發表數量一覽表。中國出版史料.近代部分。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瞿光熙(1984)。魯迅在通俗教育研究會。中國現代文學史劄記。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賈逸君(1993)。王章祜。民國名人傳。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武漢地方誌編纂委員會(1999)。張繼煦。武漢市志.人物志。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武漢地方誌編纂委員會(1999)。馮承鈞。武漢市志.人物志。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寶泉(1970)。五十自述。退思齋詩文存。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93)。通俗教育研究會會長梁次長代表湯總長訓詞。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彙編.教育行政機構及教育團體。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91)。通俗教育研究會關於編寫提倡勤朴艱苦美德小說致作家函。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文化。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梁啟超(1997)。變法通議.論幼學。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康有為(1997)。〈日本書目志〉識語。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91)。通俗教育研究會審核小說雜誌條例、標準與獎勵章程。中華民國史擋案資料彙編.文化。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世仲(1997)。文風之變遷與小說將來之位置。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世仲(1997)。學堂宜推廣以小說為教書。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伯耀(1997)。普及鄉閭教化宜倡辦演講小說會。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伯耀(1997)。學校教育當以小說為鑰智之利導。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狄葆賢(1997)。論文學上小說之位置。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2001)。大學堂總監督為學生瞿士勳購閱稗官小說記大過示懲事告示。京師大學堂檔案選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世仲(1997)。小說風尚之進步以翻譯說部為風氣之先。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平原(2008)。折戟沉沙鐵未銷--新刊來裕恂撰〈中國文學史稿〉序。蕭山來氏中國文學史稿。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魯迅(2005)。〈中國小說史略〉序言。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米歇爾.福柯(2000)。[性經驗史]譯者序。性經驗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