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屬性關係對概念形成之影響
作者:陳家聲
作者(外文):Chen, Jia-Sheng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心理研究所
指導教授:鄭昭明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84
主題關鍵詞:分類屬性概念學習心理學PSYCHIATRYPSYCHOLOG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4
人類於分類學習中學得了什麼而使得人能夠去辨識或分類新刺激﹖學者們對這個古老
心理學問題提出了多種不同的看法,如原型理論、頻數或強度模型、情境模型或例子
模型等。但是這派研究者很難指明原型的內涵為何。頻數模型或強度模型則認為概念
結構中貯存的是刺激屬性或屬性組合出現的頻數,它也能用解釋支持原型理論的證據
。而情境模型利用例子消息加上隨機抽樣的想法,也可以解釋原型存在的證據,但是
支持情境模型的研究本身多存在實驗設計上的缺陷。比較各理論模型發現不僅不同學
派對概念的內在表徵看法上存在岐異,對於利用概代做分類判斷的歷程也有不同的設
定。而對於概念內涵的看法應為分類判斷歷程之基石。故本論文旨在探討概念的內涵
,以及屬性關係在概念行為中所扮演的角色。實驗一和實驗二裡操弄共同字母屬性在
字母串中及字母圖中出現的位置關係,發現受試者由分類學習的過程裡能抽取類別例
子的共同屬性及其屬性關係,而且屬性關係對類別判斷的影響遠大於屬性消息。實驗
三選擇不同良好程度的圖型作為概念原型,並利用統計隨機變異法則製作原型的變異
圖形作為學習例子。實驗結困發現,對良好圖型的學習較快;類別例子的變形程度小
時,受試者對類別概念的學習也較快;當良好圖型的變形程度增大時,受試者因不易
辨識而將其歸類為不好的圖型類別。實驗四裡直接操弄概念的組成屬性在空間上的連
接關係時容易學習。實驗五裡操弄杯子屬性概念的組成屬性具空間上連接關係時,比
概念屬性是分散的關係時容易學習。實驗五裡操弄杯子屬性與屬性間的不同組合關係
,以觀察其對典型性評估之影響。實驗結困發現,杯子各屬性間不同的組合關係可產
生多種不同典型的杯子圖形,這反映出典型性評估值受到屬性關係的影響。本論文五
個實驗的結果均一致的反映出:屬性關係消息與屬性消息兩者都存在於受試者所抽取
的類別概念中,前者對分類判斷及概念形成的影響遠大於後者。而這些結困均無法由
傳統的屬性分析理論和Posner與Keele 的原型理論所能解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