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古前期胡漢民族線之演變
作者:廖幼華
作者(外文):LIAO,YOU-HUA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王吉林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0
主題關鍵詞:中國前期胡漢民族線涽合型文化河北地理分析勢力興衰廣泛區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8
本論文旨在打破科際界線,揉和歷史與地理二門學科,以呼應天人之間、尋求歷史真
象。尤其中國自東漢以後進入一個大變化的時代;在自然環境方面,進入小冰河時期
,氣候寒旱,導致史記所稱之「農牧分界線」南移,塞內外農牧狀況大受影響;在人
事方面。一連串的胡人入居行動不但自始展開,而且愈演愈烈,原居黃河流域的農業
漢民族被迫大舉南遷,留居於北方的漢民族與迭起迭落的胡政權,雙方為維持基本生
存所需及政權的持續,也逐漸找到一個彼此可以共同生活的平衡點,在這個平衡點下
,雙方雖偶有爭門,基本上仍可保持一個和諧同處的情勢。因此,任何一個新與的胡
人政權皆無意、也無力打破這項均勢局面。使得胡、漢民族在這種大前提下,有足夠
的時間與空間彼此逐漸涵化,為此後的北魏孝文帝漢化埋下了種子, 也是隋唐時代混
合型文化產生的因子。這對整個中古時代來說, 是段極重要的轉變周期, 因此要深入
探究中古時期的歷史變化, 則必須先行了解中古前期河北地區是如何從一個以漢人為
主、靜止的農耕社會轉變到胡漢混合的動盪社會,在這動盪社會中, 雙方又如何達致
平衡,否則,以後的歷史的發展將無所依附,而成為一項失根的史事探討。
本文共分七章,分別是緒論、中古時期河北地理分析、黃泛區與胡人勢力之興衰、胡
人政治核心一一鄴經濟區之變動、農牧線南移前後之中山、沮洳地帶與中古前期之民
族線、結論等。為求確實反映中古前期之自然與人文狀況,本論文除參考相關史籍及
歷史專著,並閱讀大量方志、今古地理書與論文;配合統計、分析、演繹、比較及歸
納方法的運用,期望得到一個客觀的結論,以解決長久以來對中古前期胡漢民族共同
居住情形的大疑問。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