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文本詮釋一呂格爾詮釋理論研究
作者:黃筱慧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UANG,XIAO-HUI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李震
陳文團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1
主題關鍵詞:呂爾格詮釋理論主体客体存有者意識形態教育BEMG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4
本論文之論述,主要針對詮釋文本之活動歷程作為分析對象,試圖由詮釋活動的主體
出發,論述一次文本之詮釋,如何能真實呈現客體在所蘊含之真理。
全文分為三部份,第一部份論述語言活動與詮釋的關系;第二部份走入文本概念本身
之所由來,進而論述文本與語言活動的配合下,如何使主體與客體(被詮釋之文本)
,各自的生命世界均有所開展;第三部份,我們進入對文本詮釋歷程本身的一些檢證
,本文主張,應用意識形態批判的態度與理論,可以使一次文本詮釋活動所產生的結
果擁有隨時可檢證的全法性身份,使主體保持意識形態批判的論證方法,使每一次詮
釋得得,盡可能接近原文本的真實存在。亦使每一次詮釋的所得語言,亦形成新文本
,繼續存在開顯,得其他主體加以詮釋。
文本詮釋,是指一個理解活動之主體,對任何一種詮釋成形的作品的詮釋--也就是
某些對活動者針對某一客體討論、交談之后的結果,經由廣義的文字(或符號、如音
符、線條、色彩)加以固定成形的一種存有者(beings),我們透過人類特有的理解與
表詮能力加以詮釋,我們所詮釋的內容,亦將透過某種文字,成為一種存有者,在人
類世界中出現。因此,詮釋是一連串的循環歷程,每一不同時空之下,主客體均可以
經由某次的詮釋活動,均是與客體自身存有活動的互動與融合,我們的論證指出,詮
釋主體必須不斷以再現出文本所代表的客體中之真實為目標,且以意識形態批判為檢
證此詮釋版本之合法性關鍵。文本,是某一創作者設計出以表現此真實的最佳形式;
文本詮釋,是詮釋主體所思考出,足以再此文本內之真實的最佳形式,此詮釋落入言
詮之后,又再次成為一種文本形式的存有,再以供人詮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