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近代中國社會形構之轉型研究—馬克思主義觀點之應用與檢討—
作者:梁淳彰
作者(外文):LIANG,CHUN-ZHANG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三民主義研究所
指導教授:沈清松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1
主題關鍵詞:近代社會形構轉型研究馬克思主義觀點應用(SOCIAL-FORM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2
本論文寫作的主要目的,在於依據三民主義的思想基礎,順應我國社會發展型態,并
配合我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之特質,而確立我國三民主義的大眾傳播理論。同時發揮
三民主義的大眾傳播功能,并在維護人權、確保國家安全的原則下,使我國新聞自由
得以充分發揮。
三民主義的大眾傳播政策,應本我國立國精神,基於國家利益,保障新聞自由,注重
社教功能的原則,在平時,應擔負建設民主自由與富強康樂新中國的使命;在戰時,
則應負起促進政治團結,鼓舞民心士氣,與保衛國家安全的責任。所以主持國家大眾
傳播
政策的機構,不僅需要事權統一,富有智慧,充滿活力,並且必須有充分的民主、自
由思想,與絕對的法治觀念。玆分述如次:
第一章 緒論:就研究目的,三民主義與大眾傳播的詮釋及研究方法加以說明。
第二章 三民主義的大眾傳播思想:研析 國父、先總統 蔣公、蔣經國先生與中國
國民黨的大眾傳播思想。
第三章 三民主義的大眾傳播功能:研析三民主義一般性、特殊性與非常時期之大眾
傳播功能。
第四章 三民主義政治哲學與新聞政策:探討三民主義的政治哲學與極權主義、自由
主義、共產主義、社會責任論及三民主義的新聞政策。
第五章 當前我國大眾傳播政策:探討當前我國的報紙、雜志、廣播、電視、通訊社
及電影等政策。
第六章 新聞自由與新聞道德:研析新聞自由與新聞道德之重要性。
第七章 結論:描繪三民主義大眾傳播的藍圖。
總之,唯有獻身公益并富有責任感的大眾傳播媒介,才會促進國家建設。一個真正的
民主國家,不僅政策「為民所有,為民所治,為民所享」,而且大眾傳播媒介亦必須
「為民所有,為民所治,為民所享」。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