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毛澤東與文化大革命--關於「文革」起因之研究
作者:韋玉莉
作者(外文):WEI, YU-LI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東亞研究所
指導教授:尹慶耀
江炳倫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0
主題關鍵詞:毛澤東文化大革命文革意識型態高壓政策毛澤東思想方法論階級鬥爭MAO-ZE-DO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0
本論文研究的重點,係針對毛澤東和文化大革命這一命題的結合,重新探討文化大革
命必然和偶然發生的因素,進而檢討中共政治發展在某一時期必然演變的發展規律。
本論文內容結構上,共分為兩大篇七章十九小節,約計二十三萬字,茲簡述內容如下
:第一章,導論。先敘述研究動機和目皂,其次是研究架構和範圍,最後是對有關名
詞的界定。
本論文的正文部份共分兩大篇,第一篇係綜述各方學者在文化大革命發生、發展和結
束後,對文化大革命起因探討的成果。以台、港地區、歐美地區和中國大陸這三個地
區的學者為主,分別在二、三、四章介紹。
第二章,台、港地區關於「文革」起因之探討。此章在綜述台、港地區的學者「文革
」發展的十年期間對於「文革」起因探討之研究成果。其中主要是以台、港地區的兩
份雜誌做為內容分析的主樣,本介紹台、港地區的學者對於「文革」起因的觀察,他
們認為文革主要來自四個因果相循的因素:中共意識形態領域內擴大化的高壓政策、
派系與權力鬥爭、派系與路線、政策的分歧和鬥爭以及毛澤東思想和與中國傳統文化
之衝突。
第三章,歐美學術界關於「文革」起因之探討,主要是以在「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 )」雜誌上出現的學者為介紹的對象。他們善於運用社會科學的方法論,
在分析「文革」起因時,其投入的焦點也是意識形態、權力和政策這三個互動因素。
第四章,中國大陸關於「文革」起因之探討。此章分兩大部份,一是在介紹中國大陸
「地下刊物」的作者,對於「文革」的起因,最早做出反省的批判和研究。他們研究
的重點,著重「文革」發生的隱型因素,即影響毛權力無限擴張的集權體制和中國傳
統的封建專制思想。二是引述目中國大陸前學術界對於「文革」起因探討之方向,其
研究成果雖然比較有系統佰主要研究心得仍同早期地下刊物的論點相去不遠。
第二篇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動機論和「文革」起因的社會因素。本篇主要深入探討
毛為何發動「文革」的原始動機,以及中國大陸群眾
階層為何支持文化大革命的發生。分二章評述之。
第五章,毛澤東的意識形態危機。本章探討失發動「文革」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化有
意識形態的緊迫危機感。此種危機感是指中共建國後毛澤東思想做為某一時代的一種
意識形態,由於其內在結構的價值系統已趨向實質性斷裂,它無法統一並整合其過去
建構的傳統價值系統所發生的認同危機,而且也無法為潛伏於現階段建構的價值系統
如何重新定位過程中的危機予以代解,故而毛發動「文革」,表面上在尋求其理論權
威的合法化,實質上在為其領袖魅力型權威體系尋找出路。
第六章「文革」時個人崇拜的社會根源。本章在探討「文革」何以在中國發動起來,
又為何帶有宗教迷信和暴力傾向的社會基層因素。究其原因,除中共集權體制的阰級
鬥爭說與其臣屬的政治文化相互作用激盪外,實質上,是中國正處於兩種社會權威體
系要求轉型期的深刻矛盾,也就是群眾階層正逐漸認識到如何要求毛將其傳統領袖魅
力型權威轉化為法理型權威的矛盾。
第七章結論。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