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嘉年華到逾越:論馮內果三本主要著作
作者:劉建基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U,JIAN-JI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英語教育研究所
指導教授:田維新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1
主題關鍵詞:嘉年華馮果內新歷史主義意識形態屠宰場5 號冠軍早餐貓的搖籃教育NEW-HISTORICISMIDEDOGD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6
本論文主要是將俄國批評家巴赫汀(Bakhtin) 的理論融入「新歷史主義」(New Hist-
oricism)、「意識形態」(Ideology)及福寇(Foucault)的理論,以解讀當代美國小說
家馮內果的三本主要著作《屠宰場五號》(Slaughterhouse-Five) 、《冠軍早餐》(
Breakfast of Champions) 與《貓的搖籃》(Cat''s Cradle)。馮內果的作品充滿著反
傳統、反文化色彩,書中呈現匪夷所思、喧鬧荒唐、俚俗怪態的場面與景象。透過百
無禁忌的笑聲,他引領讀者進入一個非同凡響、荒謬怪誕的世界里。透過「逆轉」(
turnabout)的策略,他將嚴肅化為輕松,將痛苦化為歡樂,展示了似是而非、正反或
高下易位的設計。在這三本著作中,作者力圖破壞「事實」與「虛構」的分野并且顛
覆當時控制社會各層面的意識形態。「正統」的文學文化已遭通俗的大眾文化取代:
在形式上,作者力求與「正統」文學敘述(如十九世紀的寫實主義或是二十世紀初期
的現代主義作品)背道而馳;在語言上,作者企圖推翻、破壞文學語言的常規(code)
。如果僅以「黑色幽默」、「諷刺」、「嘲弄」等傳統語匯來分類或以「后現代主義
」、「后設小說」來定位此作品,均無法洞悉作者苦心經營的「語辭‧意識形態體系
」(Verbalideological system)及逾越傳統的抗逆精神。本論文將馮內果的作品歸納
在「嘉年華」(carnival)式的笑鬧傳統,主要是想凸顯較鮮為人注意的特色。透過巴
赫汀的「嘉年華」理論分析,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馮內果的語言意識形態及修辭技巧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