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廣韻又音字與上古方音之研究
作者:金慶淑
作者(外文):KYUNG SOOK KIM
校院名稱:國立台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龔煌城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3
主題關鍵詞:廣韻同源異形詞上古漢語方音Guangyundoubletold chinesedialec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2)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6
  「同義又音字」即所謂的「同源異形詞」,它們有一個共同的語源,
但由於不同的方言中,經歷過不同的演變,而成為異形詞。我們藉著比較
語言學的方法,可以擬測其共同的語源,並進而研究方音演變的軌跡。本
論文以《廣韻》同義又音字中,見於《說文》者為對象,檢討不同字音之
間的語音對應關係。進而擬測其共同來源,並藉上古音至中古音的一般演
變大勢,判別正常發展的音讀與方音變化的音讀。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
章「緒論」,簡述廣韻的又音字並說明研究的範圍與目的,以及研究的過
程及敘述方式。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別探討「廣韻又音字與上古韻部」、
「廣韻又音字與上古介音」、「廣韻又音字與上古韻尾」、「廣韻又音字
與上古聲母」。 第六章「結論」,總結本文所擬測的又音語料,提出音
韻變化的情形。 @  《廣韻》又音字反映方音的現象,自來便受到研究
上古音學者的重視,然而由於受到時代環境所限,在處理又音字的問題上
,難免有不盡理想的地方。現在我們認為又音字可以解釋種種不規則的語
音現象,上古音分部難以決定的地方,又音字也可提供線索。本文指出「
同聲必同部」有未盡然的地方,可以藉又音字加以證明,又音字也可用來
判斷它們在上古究竟屬於何部。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