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性別化流動的政治與詩學
作者:王志弘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Chih-Hung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指導教授:夏鑄九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7
主題關鍵詞:流動移動能力性別扮裝flowmobilitytransvest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本研究試圖連結流動與性別這兩個概念和現象,而開展結合政治經濟學與
文化研究的性別化流動之社會分析。據此,本研究的分析區分為三個部份
:探討移動能力與性別權力關係的流動之政治經濟學;考察性別再現之文
化政治的流動詩學;以及操弄流動之認同政治的行動之主體建構論。玆分
述如下: (一)流動的政治經濟學──這部份首先探討移動能力的性別
差異如何表現且鞏固了性別權力關係,討論的主題包括了:日常交通工具
使用和控制上的不平等;時空活動模式的性別差異,尤其是職業婦女雙重
角色的約束;公共空間的性別藩籬,亦即女性外出普遍遭遇的約束、敵意
與危險。這些限制與移動能力的低落狀態,使得女性在講求時間即金錢的
資本主義社會裡,獲取資源和掌握生涯機會的能力,相對於男性都處於劣
勢,因而造成了生命的結構性貶值。相對於此,移動能力的提升則有鬆動
和轉變性別權力關係的效果。例如,由於資本主義需要低成本勞動力,以
及國族國家控制國民的需要,女性也離家外出就業和就學,而有脫離父系
家庭之約束而發展自我的機會;近年女性逐漸擁有駕駛技能,兼以國外自
助旅行的盛行,則提供了最佳的移動能力轉換性別關係的範例。此外,本
研究對資訊技術與資訊流動對於性別權力關係的影響,也有所評估。 (
二)流動的詩學──這部份視流動為一種跨越界線與劃設分野的表意實踐
,並主張一切流動都銘刻了性別編碼。在舉例考察了公私領域之性別區分
,移動能力、速度與機動車文明的性別編碼,以及其他休閒和資訊流動的
性別意涵以後,本研究援用「扮裝」的概念,從而在理論上鋪陳流動之性
別界線的建構、解構與重構過程裡,所牽涉的性別再現之文化政治。最後
,本研究試圖將性別化流動作為一種表意實踐的文化再現,扣接上第一部
份所討論的移動能力與性別權力關係之物質基礎與支配機制。 (三)行
動的主體建構論──第三部份考慮主體與認同的議題。首先,討論日常的
身體姿態動作之意義與主體性別身分之建構的關係。其次,分析近年主體
建構論裡常用的空間與流動隱喻;然後,結合視認同為一種操演實踐的論
點,以及時間地理學的時空軌跡概念之啟發,提出所謂的「行動的主體建
構論」,據而視主體為流動之時空軌跡中,有待完成的計劃。最後,在舉
出實例探討流動經驗與性別化主體之構成以後,本研究面對目前資訊流動
盛行的社會情境,提出結合技術與人體的「分身」概念,作為當前主體存
在狀態的縮影。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