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台灣地方菁英對政治平等認知之研究(1993-1995)
作者:靳菱菱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in Ling Ling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中山學術研究所
指導教授:戴鴻超
楊日旭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8
主題關鍵詞:地方菁英政治平等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5
本文以民主理論對政治平等的思考為起點,從地方菁英的背景-性別、黨籍、學歷背景、年齡與職業類別,了解其對政治平等-政治參與、決策與菁英錄用-認知的差異,並由結構面的特質推論地方菁英對政治平等認知的緣由,同時藉政治結構的特質思考台灣在政治平等的實踐上存在何種困境,將地方菁英對政治平等的認知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提出說明,並以此反思西方民主理論在倡議政治平等時所存在的限制。 經研究顯示,台灣地方菁英對政治平等有相當高的共識,例如︰不因人民判斷力不足而限制其投票,人民有組織社團的自,但不能損害現存政治體制,公共決策需得到大家一致的同意,不能由少數人掌握決策,不同意家世背景是成為中央或地方領袖的條件。唯對專家決策,以人民對問題的了解程度作為可否投票的依據有相當程度的認可,顯示地方菁英對人民參與政治仍疑慮。在個別變項中,女性,民進黨籍、年齡在20-39歲及40-49歲、大專以上學歷、民意代表與社團幹部有較強的政治平等認知。 而地方菁英對政治平等的看法受結構面的影響,包括︰國家機器的特色(專家政治、人民政治權利被動、侍從主義與統合主義)、選舉機制(造成性別、社會背景與地方派系等特色集中)、決策模式等因素。台灣政治平等雖已達到廣泛政治參與,但在決策權與菁英錄用仍存在某種程度的不平等,政治不平等的產生是先政治、再經濟而後政治,與西方民主理論由經濟面思考政治不平等的成因不同,而這是西方民主理論忽略結構因素所出現的解釋困境。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