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性靈詩論研究
作者:朴承圭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簡明勇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9
主題關鍵詞:性靈禮義道德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
性靈是每個人所獨有的性情和個性。文學就是一種用語言反
映作家的性情和個性的藝術。所以若沒有性靈,就可說沒有文學。
在文學創作上,性靈的地位如此巨大而重要,以性靈為基礎的性
靈論也應當備受矚目的。但在歷史的演進中,並不如此。始初人
類開始群集生活,就發現人的無秩序,因而需要某種導正它的規
範。這個規範發展為禮義道德,禮義道德的思想觀念,在社會上
占有不動如山的地位。這個思想觀念在社會制度的維持上當然有
其貢獻,因此長期以來,中國文學界由於為仁義道德所束縛,未
能對性靈和性靈文學給予以應有的重視。
鑑於此,本文擬將性靈和性靈文學有關的各種言論用客觀地
加以審慎檢討,進而顯示性靈詩論所該有的位相,並確定它在中
國詩論史上的價值和地位。為達到此研究目的,本論文在中國文
學史上的諸流派中特將以性靈為共性的作家文學主張,彙集一處
而加以討論。
本論文由於題為「性靈詩論研究」,應當分析以性靈為主導
理論的詩論。為此,本論文先著重於性靈一詞的意義,作出了界
定。通過分析,性靈的「性」含有作家的性情和個性;性靈的「靈」
是指作家的靈魂或精神,還包含在創作過程中的靈感作用。因此,
本論文在「性靈意義詮釋」的章節上,分成性情、靈感和個性等
三個部分,提出與性靈有關的古今言論,來解釋性靈的涵義。
任何一種理論現象的產生,都絕不是偶然的因素。這有政
治、經濟等社會各方面的文學外因,同時還有文學傳統本身方面
的繼承和發展的文學內因。所謂文學內因就是相當於文學源流問
題。所以在「性靈詩論的源流」的章節上,就從中國文學中尋索
出與性靈有關的文學發展歷程,並通過與明清性靈詩論的比較,
分辨其精神上的內在聯繫。
中國性靈文學思想,自產生之日起,即與因循守舊、拘於形
式的見解格格不入。從莊子的「法天貴真不拘於俗」、鍾嶸的「直
尋」、白居易的「詩者根情」、蘇軾的「適意」到楊萬里的「落盡
皮毛自出機杼」,都無不體現了一種追求創新和要「吟詠情性」
的思想。這一思想發展到明代,終竟演出了一場擬古與反擬古的
尖銳衝突。因此,在「明代性靈詩論」的章節上,先把前後七子
和唐宋派所展開的擬古和反擬古的文學主張都提出來比較討論,
以之作為明代性靈詩論的背景。明代中葉,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
和市民意識的抬頭,使得思想上為統治階層一直服務的程朱理學
逐漸衰退,陽明心學的興起,成為明代中葉以後的思想主流。在
文學和文學理論上,徐渭、李贅和湯顯祖籌出來抨擊擬古思潮和
傳統禮教,並尊重人的自我意識,強調人的個性,歌頌對自然情
欲的追求,成為以袁宏道為中心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
性靈文學思想的先驅。這是在「性靈詩論的先驅」一節中所探討
的部分。這種文學內、外的變化和性靈論先驅者的作用,促進了
性靈文學的盛行。在這種環境之下,公安派巍然崛起,才真正徹
底地切斷了明代文壇上擬古風氣的命脈。公安派的主要成員是湖
北公安縣人袁氏三兄弟。伯修啟其先機,中郎發揚光大,小修補
偏救弊,各依其性情、才能和實際需要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所以,
在「公安派的性靈文學理論」一節中。就三袁的文學理論分別加
以討論。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