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陸游詩歌研究
作者:宋邦珍
作者(外文):Sung,Pang-Chen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何淑貞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0
主題關鍵詞:陸游愛國詩人詩外工夫陽剛之美陰柔之美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5
摘要:
本論文旨在透過「知人論世」、「以意逆志」的詮釋方法來呈現陸游詩歌內涵、藝術特質、美學風格之豐富樣貌,以顯陸游詩歌的價值與定位。本論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動機和目的,第二節研究範圍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陸游所處之時空背景及其生平事蹟〉,共分五節討論。第一節南宋初年的時代背景,第二節南宋初年的詩風,第三節陸游的家世,第四節陸游的生平梗概,第五節陸游的交遊。本章旨在呈顯陸游所處之時代背景以及其生命情境。
第三章〈陸游詩歌的內涵表現〉,共分九節討論。第一節愛國熱忱慷慨激昂,第二節懷念南鄭思緒複雜,第三節愛子情切諄諄教誨,第四節壯志未酬思緒黯淡,第五節追憶舊愛幽微深邃,第六節田園生活悠閒自在,第七節理性自持消解悲哀,第八節感興觀賞物象百態,第九節小結:陸游詩歌乃呈現其各樣貌的生命型態。本章旨在彰顯陸游詩歌的豐富內涵,各節安排不以題裁區分,而是偏重於生命情境之呈現。
第四章〈陸游詩歌的藝術特質〉,共分六節討論。第一節意象鮮活多重:一是豪放意象與浪漫意象的融合;二是田園與山水意象之結合,再分「動靜相涵攝」、「遠景和近景切換」、「感官意象交替」等方式論述。第二節造語特色,又分三方面論析:明白如話,善用俗語,對仗工整、使事妥貼。第三節活用夸飾手法,第四節彩色詞運用濃淡合宜,第五節善於運用情景衝突,第六節喻象多樣化。本章旨在彰顯陸游詩歌藝術特質的多樣性。
第五章〈陸游詩歌的美學風格〉,共分三節討論。第一節陽剛之美─豪邁雄渾,第二節陰柔之美─清麗圓潤,第三節剛柔並蓄之美─蕭颯疏淡。本章旨在彰顯陸游詩歌中陽剛、陰柔、剛柔並蓄等三種美學風格之美感特質。
第六章〈陸游詩歌的成就〉,共分兩節討論。第一節討論陸游詩歌的定位:一就宋代文化特質來考察,二就宋代詩歌發展史來考察。第二節論陸游詩歌對後世之影響:一、後世對陸游詩歌的評論與回響,二、陸游詩歌啟迪後世詩歌創作之理念。本章旨在統括前幾章實際作品之論析並與前人之評論參照,以彰顯陸游詩歌之價值以及定位。
第七章〈結論〉,陸游詩歌無論在內涵表現、藝術特質、美學風格皆呈現豐富之樣貌。而且在南宋詩歌史上扮演承先啟後的關鍵地位,是中國詩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參考文獻
(書目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一、有關陸游之著作、評論
朱東潤:《陸游傳》,臺灣華世出版社,民73,2。
朱東潤:《陸游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5 第三次印。
李致洙:《陸游詩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80,9。new window
陸游:《陸放翁全集》,臺灣世界書局,民79,11五版。
陸游著、錢仲聯校注:《劍南詩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9。
陸游著:《老學庵筆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12。
陸游著,夏承燾箋注:《放翁詞編年箋注》,民73,7 初版。
張健:《陸游》,臺北國家出版社,民75,8。
歐小牧:《陸游傳》,四川成都出版社,1994,10。
歐小牧:《陸游年譜》(修訂本),四川天地出版社,1998,3。
劉維崇:《陸游評傳》,臺北正中書局,民59,8 臺四版。
齊治平:《陸游》,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78,9。
二、別集
任淵、史容注:《山谷詩集注》,臺北世界書局。
范成大,《石湖詩集》,臺灣商務印書館。
曾幾:《茶山集》,北京中華書局。
楊萬里:《誠齋詩集》,臺北中華書局。
三、有關宋詩著作
丁傳靖:《宋人軼事彙編》,臺灣商務印書館,民71,9臺二版。
方虛谷編、紀曉嵐批點:《瀛奎律髓》,北京中國書局,1990,3。
王水照:《宋代文學通論》,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6。
石遺老人編:《宋詩精華錄》,臺北廣文書局,民79,10。
吉川幸次郎:《宋詩概說》,臺北聯經出版公司,民66。
成大中文系編:《第一屆宋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麗文文化公司,1993,10。
吳晟:《黃庭堅詩歌創作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10。
周全:《宋遺民志節與文學》,臺北東吳大學出版社,民80,3。
周裕楷:《宋代詩學通論》,四川巴蜀書社,1997,1。
金中樞:《宋代學術思想研究》,臺北幼獅出版公司,民78,3。
吳淑鈿:《陳與義詩歌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吳組緗、沈天佑著:《宋元文學史稿》,1989,5。
金性堯選注:《宋詩三百首》,臺北書林書局,民79,10。
胡明:《南宋詩人論》,臺灣學生書局,民79,6。
許總:《宋詩史》,四川重慶出版社,1997,7。
陳來:《宋明理學》,臺北洪葉出版社,1994,10。
陳友冰等:《宋代絕句賞析》,臺北正中書局,民85,8 臺初版。
張毅:《宋代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1995,4。
張高評編:《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高雄麗文
文化公司,民84,3、1996,9、1998,9、1999,12。
張高評:《宋詩之傳承與開拓》,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79,3。
張高評:《宋詩之新變與代雄》,臺北洪葉出版社,1995,9。
張高評編:《宋詩綜論叢編》,高雄麗文出版公司,1993,10。
張宏生:《江湖詩派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5,1。
湛之編:《楊萬里范成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9第三次印。
黃啟方:《兩宋文史論叢》,臺北學海出版社,民74,10。
黃啟方:《宋代詩文縱橫》,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8。
傅璇琮:《黃庭堅和江西詩派卷》,高雄麗文出版公司,1993,10。
程千帆:《兩宋文學史》,高雄麗文出版公司,1993,10。
程杰:《北宋詩文革新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民85,12。
厲鶚:《宋詩紀事》,臺北鼎文書局,1971,9。
錢鍾書:《宋詩選注》,臺北木鐸出版社,民73,9。
趙齊平:《宋詩臆說》,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7二印。
蕭翠霞:《南宋四大家詠花詩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民83,5。
龔鵬程:《江西詩社宗派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new window
四、詩學書目 (宋詩學之外)
王國瓔:《中國山水詩研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民81,2。
李文初等:《中國山水詩史》,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5。
吳戰壘:《中國詩學》,臺北五南出版社,民82。
林文月:《山水與古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民85。
周益忠導讀、撰述:《論詩絕句》,臺北金楓出版社,1987,5。
許總:《杜詩學發微》,南京出版社,1989,5。
梁啟超:《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臺灣中華書局,民72,9臺四版。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臺北巨流出版社,民68,4。
黃永武:《中國詩學鑑賞篇》,臺北巨流出版社,民68,4。
黃永武:《中國詩學思想篇》,臺北巨流出版社,民68,4。
黃永武:《中國詩學考據篇》,臺北巨流出版社,民68,4。
黃文吉:《中國詩文中的情感》,臺北臺灣書店,民87。
陸侃如、馮沅君:《中國詩史》,山東大學出版社,1996,3。
張夢機:《古典詩的形式結構》,臺北尚友出版社,民70,12 初版。
張夢機:《詩學論叢》,臺北華正書局,民82,5。
葉嘉瑩:《迦陵談詩》,臺北三民書局。
葉嘉瑩:《迦陵談詩二集》,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5。
葉嘉瑩:《中國詩歌評論集》,臺北源流出版社,民72,10。
葉維廉:《比較詩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3。
蔡英俊編:《抒情的境界》,臺北聯經出版公司,民70。
蔡英俊編:《意象的流變》,臺北聯經出版公司,民70。
鄧仕樑:《唐宋詩風─詩歌的傳統與新變》,臺北臺灣書店,民87,1。
顧隨講《顧羨季先生詩詞講記》,臺北桂冠圖書公司,民81。
龔鵬程:《讀詩隅記》,臺北華正書局,民76,8再版。
龔鵬程:《詩史本色與妙悟》,臺灣學生書局,民75,4 初版。new window
五、美學書目
王建元:《現象詮釋學與中西雄渾觀》,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
皮朝綱:《禪宗的美學》,高雄麗文出版公司,1995,9。
皮朝綱:《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綱要》,四川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灣開明書局。new window
伍蠡甫:《山水與美學》,臺北丹青出版社。
李澤厚:《美的歷程》,臺北金楓出版社,1987,7。
李澤厚:《美學論集》,臺北三民書局,民85。
余秋雨:《藝術創造工程》,臺北允晨出版社,民79。
克羅齊著、傅東華譯:《美的原理》,臺灣商務印書館,民75,2 臺九版。
宗白華:《美從何處尋》,臺北駱駝出版社,民76,8。
姚一葦:《美的範疇論》,臺灣開明書局,民74,3 第三版。new window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北學生書局,民72,1 8版。new window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編:《文學與美學》第三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81,10。
童慶炳:《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民83。
曾昭旭:《充實與虛靈(中國美學初論)》,臺北漢光文化公司,民82,2初版。
曾祖蔭:《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臺北木鐸出版社,民76,7。new window
楊思寰:《審美心理學》,臺北五南出版社,民82。
霍然:《唐代美學思潮》,長春出版社,1997,8。
霍然:《宋代美學思潮》,長春出版社,1997,8。
蔡鍾翔等:《自然雄渾》,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6,10。
漢寶德等:《中國美學論集》,臺北南天書局,民76,11。
葉維廉:《歷史、傳釋與美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蕭馳:《中國詩歌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11。
龍協濤:《文學解讀與美的再創造》,臺北時報文化公司,民82。
龔鵬程:《文化、文學與美學》,臺北時報文化公司,民77,2。
六、詩話、文學理論、文學批評
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民77,7。
丁福保編:《清詩話》,臺北木鐸出版社,民77,9。
王夢鷗:《古典文學論探索》,臺北正中書局,民73,2。
王夢鷗:《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臺北時報文化公司,1995,11。new window
朱東潤:《中國文學批評家與文學批評》,臺北學生書局,民73,5 再版。
孔凡禮:《孔凡禮中國古典文學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1。
呂正惠:《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臺北長安出版社,民78,9 初版。
呂正惠:《文學的後設思考》,臺北正中書局,民80,9。
何文煥編:《歷代詩話》,臺北漢京文化公司,民72,1。
杜松柏編:《清詩話訪佚初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7,6。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臺北長安出版社,1978,12。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88,5。
韋勒克、華倫:《文學論》,臺北志文出版社,民74,5 再版。
徐復觀:《中國文學論集》續編,臺北學生書局,民73,9。
陳祥耀:《中國詩歌叢話》,臺北華正書局,民80,3。
陳良運:《中國詩學批評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7。
郭紹虞編:《清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民72,12。
郭紹虞:《宋詩話考》,臺北學海出版社,1970,9。
郭紹虞編:《中國歷代文學論著精選》,臺北華正書局,民73,8。
郭紹虞:《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臺北丹青圖書公司,1985,10。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明倫出版社。
黃啟方:《北宋文學批評資料叢編》,臺北成文出版社,1978。
張健:《南宋文學批評資料叢編》,臺北成文出版社,1978。
張健:《文學批評論集》,臺灣學生書局,民74,10。
劉克莊:《後村詩話》,臺北廣文書局,民60,9。
錢鍾書:《談藝論》(修訂本),臺北書林出版公司,民77,10。
蔡英俊:《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臺北大安出版社,民75,5。
韓經太:《理學文化與文學思潮》,北京中華書局,1997,9。
魏慶之:《詩人玉屑》,臺北世界書局,民69,10。
羅大經:《鶴林玉露》,臺灣開明書局,民64,4。
顧易生等:《宋金元文學批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6。
龔鵬程:《詩史本色與妙悟》,臺灣學生書局,民75,4。new window
龔鵬程:《文學散步》,臺北漢光文化公司,民74,12 再版。
八、史學
李裕民:《宋史新編》,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1。
脫脫:《宋史》,臺北鼎文書局。
姚瀛艇編:《宋代文化史》,臺北雲龍出版社,民1995,9。
錢穆:《國史大綱》,臺灣商務印書館。
九、其它
林玫儀導讀:《人間詞話》,臺北金楓出版社,1987,5。
佛洛伊德:《夢的解析》,臺北志文出版社,民62,初版。
繆鉞、葉嘉瑩:《靈谿詞說》,臺北國文天地出版社,民78,12。
(期刊論文按照出版年月順序)
一、 宋詩論文 (台灣方面)
魏子高 :〈 論宋詩 〉,(大陸雜誌 35:6 p10 -11 民56,9)。
胡明珽 :〈 楊萬里先生年譜 〉,(大陸雜誌 39:7 -8)
小川環樹 :〈 陸游詩與其家學 〉,(中研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文學組 民70,10)
汪中 :〈 宋詩理趣與山谷詩中的倫理精神 〉,(中研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文學組 民70,10)。
黃永武:《古典詩的色彩設計》,(中研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文學組 民70,10)。
陳義成 :〈 楊萬里文學論評研究 〉,(致理學報 3 -4 期 1983 -84)。
周志文 :〈 陸游的詩論 〉,(淡江學報 22期 民74,3)。
宋筱惠 :〈 黃庭堅詩法研究 〉,(嘉義師專學報 14期 p265 -289 1984,5)。
林正三 :〈 蘇軾 黃庭堅的詩論 〉,(德明商專學報 6 期 1987,11)。
黃景進 :〈 略論黃山谷所謂"無一字無來處" 〉,(中華學苑 38期 p155 -190 1989,4)。
朱學瓊 :〈 黃山谷詩的傳承 〉上 下,(國立編譯館館刊 18:2 19:1)。
張高評 :〈 宋詩與化俗為雅 〉,(國立編譯館館刊 21:1 p93 -118 民81,6)。
歐陽炯 :〈 宋代詩家呂本中之詩論 〉,(國立編譯館館刊 21:1 p119 -141 民81,6)。
黃景進:〈以禪喻詩到詩禪一致〉,(古典文學第四集,臺北學生書局)
黃益元:〈詩人的夢和夢中的詩人〉,(國文天地,8:10 民82,3)。
楊淳雅 :〈試論楊萬里詩風之嬗遞與蛻變〉,(中國文化月刊208期 1997,7)。
二、宋詩論文 ( 大陸方面 )
陳祥耀:〈 宋詩的發展與陳與義詩 〉,(文學評論 1982 一期)。
張三夕:〈 論蘇軾中空間感 〉,(文學遺產 1982,2)。
孔凡禮:〈 范成大早期事跡考 〉,(文學遺產 1983一期)。
莫礪峰:〈 江西詩派的後起之秀〉,(社會科學戰線 1984一期)。
馬榮中:〈 試論宋詩對清代詩人的影響 〉,(文學遺產 1984,3)。
葛兆光:〈 從四靈詩說到南宋晚唐詩風 〉,(文學遺產 1984,4)。
謝思煒:〈 呂本中與《江西宗派圖》 〉,(文學遺產 1985,3)。
錢志熙:〈 黃庭堅與禪宗 〉,(文學遺產 1986,1)。
王定璋 :〈 宋人學唐詩散論 〉,(成都師專學報 文科版 1986,2)。
曾棗莊:〈 宋代文學研究當議 〉,(文學遺產 1986,3)。
吳庚舜:〈 加強宋代文學研究之我思 〉,(文學遺產 1986,3)。
謝宇衡:〈 宋詩臆說 〉,(文學遺產 1986,3)。
謝桃枋:〈 略論宋代理學詩派 〉,(文學遺產 1986,3)。
周義敢:〈 北宋的禪宗與文學 〉,(文學遺產 1986,3)。
譚青:〈 北宋古文與道學 〉,(文學遺產 1986,3)。
白敦仁:〈 宋初詩譚及三體 〉,(文學遺產 1986,3)。
丁夏:〈 論山谷詩 〉,(清華大學學報 哲社板 1987,1)。
張鳴:〈 誠齋體與理學 〉,(文學遺產 1987,3)。
馬積高:〈 江西詩派風格論 〉,(文學遺產 1987,2)。
李華:〈 蘇軾《和陶詩》研究 〉,(廣東社會科學 1987,4)。
葉華:〈 試言山谷詩章句之美 〉,(安徽大學學報 哲社版 1987,4)。
王崎珍:〈 禪宗與宋代江西作家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 1988,4)。
莫礪鋒:〈 評《江西詩社宗派研究》 〉,(南京大學學報 1988,4)。
吳晟:〈 黃庭堅詩歌審美心理機制描述 〉,( 南京大學學報 1988,4)。
薛端生:〈 蘇門 蘇學與蘇體 〉,(文學遺產 1988,5)。
莫礪鋒 :〈 論杜甫晚期今體詩的特點及其對宋詩的影響 〉,(南京大學學報 1989,1)。
張伯傳〈宋代詩話產生背景的考察〉,(文學遺產 1989,4)。
張晶:〈宋詩的活法與禪宗的思維方式〉,( 文學遺產 1989,6)。
林繼中:〈杜詩與宋人詩歌價值〉,(文學遺產 1990,1)。
周來祥 儀平策:〈論宋代審美文化的雙重模態〉,(文學遺產 1990,2)。
王德明:〈 論宋代的詩社 〉,(文學遺產 1991,1)。
張宏生:〈 論江湖派詩的時空形態 〉,(文學遺產 1992,1)。
張宏生:〈 南宋江湖派詩的時空型態 〉,(學術論叢 1992,1)。
張瑞君 :〈 論江湖派的詩歌淵源及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河北大學學報 1992,1)。
胡曉明:〈 尚意的詩學與宋代人文精神 〉,(文學遺產 1991,2)。
蒲友俊:〈 超越困境:蘇軾在海南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 1992,2)
高洪奎 :〈 論姜白石詩風嬗變之軌跡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 1992,7)。
張興璠 :〈 理想的閃光和現實的投影─論范仲淹的詩 〉,(江西師範大學報 1992,7)。
秦寰明:〈 理學思想 文人心態與誠齋體 〉,(南京師範大學 1993 第一期)。
曾明:〈 陸游山水詩是中國古代山水詩走向心靈的美學歸宿 〉,(西南民族學報院學報 哲社版 1993,1)。
高林廣:〈 淺論禪宗美學對蘇軾藝術創作的影響 〉,(內蒙古師大學報 1993,1)。
王兆鵬:〈 宋文學書面傳播方式初探 〉,(文學評論 19932)
韓經太:〈 宋詩與宋學 〉,(文學遺產 19934)。
錢志熙:〈 論黃庭堅的興寄觀及黃詩的興寄精神 〉,(文學遺產 1993 五期)。
朱靖華:〈 論蘇軾詩風主流〝高風絕塵〞 〉,(文學遺產 1993五期)。
周裕鍇:〈自持與自適-宋人論詩的心理功能〉,(文學遺產 1995六期)。
莫礪峰:〈論黃庭堅詩歌創作的三個階段〉,(文學遺產 1995三期)。
劉寧 :〈論歐陽修詩歌的平易特色〉,(文學遺產 1996一期)。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