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曾鞏文學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
作者:魏王妙櫻
作者(外文):Wei Wang Miao-ying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王更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0
主題關鍵詞:曾鞏曾鞏文學北宋詩文革新運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8
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指導教授 : 王 更 生 先 生曾鞏文學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研究生: 魏王妙櫻撰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六月東吳大學八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博士論文摘要研究所別: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班論文名稱:曾鞏文學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研究生:魏王妙櫻指導教授:王更生先生 曾鞏為北宋古文家,且名列「唐宋八大家」中,其文學成就與地位,與歐陽脩、三蘇、王安石並駕,於中國文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之地位。後人對曾鞏之評價,至明、清二代,有越來越高之趨勢。迨至近代,論析「唐宋八大家」者,頗不乏人;然而有關曾鞏之研究,較為人所忽視,此現象與其崇高之文學地位頗不相符。竊思以「曾鞏文學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為題,冀能闡明曾鞏之文學造詣,及其對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之貢獻;並藉此給曾鞏在文學成就上,一恰如其分之評價。 本論文之結構,書前首列曾鞏像、書影、自序,繼之以正文,文末殿以重要參考書目暨引用資料。正文計分七章:首章〈緒論〉,乃就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方法,研究範疇與價值,鄭重言之,並加以檢討前人之研究成果。二章、三章即以經歷為經、時代為緯,敘述曾鞏之生平、家學、師友、作品,及其所處之政治、社會、學術、文學背景。 第四章〈曾鞏之文學〉乃本論文重心所在,探析曾鞏之文學主張、散文特色與詩歌特色。其文學主張有二端:一為「文原《六經》,文道合一」,二為「畜德能文,先道後文」。其散文特色、詩歌特色,均就題材特色與寫作藝術特色二端論之。曾鞏散文之題材特色,較重要者,有「論學述道」、「議論政事」、「悲天憫人」、「辨章學術」四項。曾鞏散文之寫作藝術特色,就以下五點論述:「一、在寫作技巧方面,論重於記,正反對照。」「二、在布局結構方面,講究章法,法密而通。」「三、在文辭表達方面,紆徐百折,辭約旨豐。」「四、在文章風格方面,古雅平正,婉柔深細。」「五、在情感抒寫方面,情真意切,自然平易。」曾鞏詩歌之題材特色,較重要者,有「懷才不遇之情」、「反映民情」、「吟詠山水」、「贈答酬唱」四項。曾鞏詩歌之寫作藝術特色,就以下四點論述:「一、在主題內涵方面,溫柔敦厚,思想純正。」「二、在寫作手法方面,以文為詩,饒富哲理。」「三、在詩歌風格方面,古樸質實,清淡婉約。」「四、在抒情寫景方面,寫情真摯,刻畫入微。」因曾鞏之詞作微不足道,故僅略述於結語。 第五章探討曾鞏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之關係,就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之背景、發展,暨曾鞏對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之主張,作通盤之考量。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之發展,分三階段敘述。曾鞏對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之主張,有以下四點:「一、提出正統之儒家文學觀」「二、以聖人之道為評文之標準」「三、重經術而不排斥辭章」「四、道不可變而行文之法度可變」。 因曾鞏無論於散文方面或詩歌方面,咸有崇閎之成就,對當代詩文革新,亦有邃遠之影響,後人評價甚高,故有〈後世學者對曾鞏文學及其與北宋詩文革新之評價〉一章,就評論曾鞏其人其文者,加以分類敘述,冀能彰顯曾鞏之貢獻與地位。評論曾鞏其人者,有關於品德修養方面,有關於學術思想方面,有關於師承關係方面,有關於生活交遊方面。評論曾鞏文學者,有總評其著作者,有總評其散文者,有總評其詩歌者,有總評其對北宋詩文革新貢獻者,亦有分評各篇作品者。末章〈結論〉,一則針對前述作總結,一則略抒研究心得,並析論曾鞏對後世散文創作之啟迪也。 個人研究曾鞏之文學作品,其目的本冀望提高曾鞏在文學史上之地位,並引起學者廣泛重視曾鞏,用備學文者稽焉。而自己經由探析曾鞏作品之過程中,亦獲得寫作技巧上之啟發,對本論文之寫作,裨益良多;進而效法曾鞏為文之方,使自我得以「畜道德而能文章」,克服重重困難,心平氣和完成本論文,此誠乃個人最大之收穫也!
本論文重要參考書目暨引用資料以下為本論文重要參考書目暨引用資料,其排列順序之原則有二:一、「曾鞏原著及有關論述」置前,分為「曾鞏原著」、「與曾鞏有關之專書」、「與曾鞏有關之學位論文與單篇論文」三部分。二、其他著述部分,分為「專書」、「學位論文與單篇論文」二部分,均依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排列;四部中之各小類,同性質排列在一起,原著在前,後人研究在後,再以出版日期先後為序。集部中之著述,則以先散文、後詩、詞為原則。若有一書跨二類之情形,則以書名先提及之類別為分類標準。茲臚列如后:一、曾鞏原著與有關論述(一)、曾鞏原著《南豐曾子固先生集》全三冊 宋‧曾鞏撰 《古逸叢書》三編之十 影印金代平陽刻本 現藏北京圖書館 北京中華書局影印 西元一九八五年《元豐類 》全八冊 宋‧曾鞏撰 《善本叢書》 景印元大德刊本 國立故宮博物院印行出版 原書庋藏國立故宮博物院 民國七十七年六月初版《元豐類 》 宋‧曾鞏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一○九八冊 集部三十七 別集類 原書庋藏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元豐類稿》全十二冊 宋‧曾鞏撰 宋‧陳師道編輯 影印清乾隆刊本 江蘇 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出版 西元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印刷《元豐類稿》全四冊 宋‧曾鞏撰 《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本(王雲五主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民國五十七年九月臺一版《曾鞏集》上、下冊 宋‧曾鞏撰 陳杏珍、晁繼周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西元一九八四年十一月第一版 西元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北京第一次印刷《曾鞏文》 宋‧曾鞏撰 曾棗莊、劉琳主編 《全宋文》第二十九冊 四川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 巴蜀書社出版 一九九二年八月第一版 西元一九九二年八月第一次印刷《曾鞏散文全集》 宋‧曾鞏撰 曾棗莊、劉琳主編 《唐宋八大家散文全集》 北京 今日中國出版社出版發行 一九九六年三月第一版 西元一九九六年三月第一次印刷《曾鞏詩》 宋‧曾鞏撰 閻光華、王世厚責任編輯 《全宋詩》第八冊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西元一九九二年六月第一版 西元一九九二年七月第一次印刷(二)、與曾鞏有關之專書《曾鞏研究論文集》 江西省文學藝術研究所編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西元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第一版 西元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第一次印刷《曾鞏紀念集》 江西省社聯、江西省文學藝術研究所、撫州地區社聯、撫州地區文聯、南豐縣紀念曾鞏辦公室合編 西元一九八七年四月《曾鞏評傳》 王琦珍著 《江西歷史人物研究系列》之一 南昌 江西高校出版社 西元一九九○年一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曾鞏》 呂晴飛主編 《散文唐宋八大家新賞》第九冊 臺北 地球出版社 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第一版《曾鞏詩文選譯》 祝尚書譯注 《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四川 巴蜀書社出版 西元一九九○年六月第一版 臺北 錦繡出版社 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初版《曾鞏》 夏漢寧著 北京 中華書局 西元一九九三年四月第一版 北京第一次印刷《曾鞏散文精品選》 吳功正等編著 西安 陜西人民出版社 西元一九九五年十二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曾鞏卷》 馬萬昌注釋 瞿承楷評譯 《唐宋八大家名篇賞析與譯注》 北京 經濟日報出版社 西元一九九七年一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曾鞏散文選集》 包敬第、陳文華編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香港三聯書店聯合出版 西元一九九七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曾鞏散文選集》 高克勤選注 天津 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 西元一九九七年八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曾鞏年譜》 李震著 蘇州 蘇州大學出版社 西元一九九七年十二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曾鞏散文精選》 張覺選注 《唐宋八大家精選叢書》 上海 東方出版中心 西元一九九八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三)、與曾鞏有關之學位論文與單篇論文1、學位論文《曾鞏散文研究》 廖素卿撰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七十五年五月《曾鞏散文研究》 金容杓撰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八十三年《曾鞏詩研究──以「破體為詩」為例》 丁慧娟撰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五年六月2、單篇論文〈曾鞏散文之評價問題〉 王師水照撰 《唐宋文學論集》(濟南 齊魯書社 西元一九八四年七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頁二○七到頁二二八〈《曾鞏集》輯佚〉 涂水木撰 《撫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江西 撫州師專 西元一九八八年第四期 總第十九期) 頁八〈曾鞏之歷史命運──代序〉 王師水照撰 《撫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江西 撫州師專 西元一九八八年第四期 總第十九期) 頁一到頁五〈曾鞏傳〉 陳聖撰 《撫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江西 撫州師專 西元一九八八年第四期 總第十九期) 頁五十一到頁八十〈曾鞏的儒學心態初步描述〉 黃振林撰 《撫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江西 撫州師專 西元一九八八年第四期 總第十九期) 頁十七到頁二十三〈論曾鞏的人才思想〉 夏老長撰 《撫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江西 撫州師專 西元一九八八年第四期 總第十九期) 頁二十四到頁二十八〈曾鞏的心理機制及其對散文的影響〉 陳曉芬撰 《撫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江西 撫州師專 西元一九八八年第四期 總第十九期) 頁九到頁十六〈曾鞏知福州的政績和文學創作〉 鄒自振撰 《撫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江西 撫州師專 西元一九八八年第四期 總第十九期) 頁四十二到頁四十五〈從《越州趙公救災記》看曾鞏散文成就〉 畢倬撰 《撫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江西 撫州師專 西元一九八八年第四期 總第十九期) 頁四十六到頁四十八〈蓄道德而能文章 察時弊而敢諫諍── 曾鞏雜著閱讀札記〉 朱尚賢撰 《吳中學刊》社科版 (西元一九九一年四月) 頁三之一三三到頁三之一三七〈曾鞏散文的藝術特徵論略〉 梁靜撰 《中州學刊》 (西元一九九二年第六期) 頁九十四到頁九十七〈曾鞏文之體類區分及其意義〉 王基倫撰 《臺北師院學報》第八期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民國八十四年六月) 頁一三九到一六八〈曾鞏詩歌內容膚說〉 涂木水撰 《撫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江西 撫州師專 西元一九八八年第四期 總第十九期) 頁三十五到頁四十一〈一幅春末風光畫──讀曾鞏的《城南》詩〉 劉福龍撰 《撫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江西 撫州師專 西元一九八八年第四期 總第十九期) 頁四十九到頁五十〈論曾鞏詞〉 馬興榮撰 《撫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江西 撫州師專 西元一九八八年第四期 總第十九期) 頁六到頁八〈曾鞏與王安石異同論〉 高克勤撰 《撫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江西 撫州師專 西元一九八八年第四期 總第十九期) 頁二十九到頁三十四二、其他著述(一)、專書【經部】《尚書正義》 漢‧孔安國傳 唐‧孔穎達等正義 《十三經注疏》本 臺北 東昇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六十九年《尚書釋義》 屈萬里著 臺北 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民 國六十九年重排版《毛詩正義》 漢‧毛公傳 漢‧鄭玄箋 唐‧孔穎達等正義 《十三經注疏》本 臺北 東昇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六十九年《詩本義》 宋‧歐陽脩撰 景印四部善本叢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十年八月《歐陽修詩本義研究》 裴普賢撰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七十年七月初版《詩經勝境及其文化品格》 許志剛著 臺北 《大陸地區博士論文叢刊》57 (西元一九八六年東北師大博士論文) 臺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初版《禮記正義》 漢‧鄭玄注 唐‧孔穎達等正義 《十三經注疏》本 臺北 東昇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六十九年《三經新義輯考彙評》──《尚書》、《詩經》、《周禮》 宋‧王安石撰 程元敏彙評 臺北 國立編譯館 民國七十五年九月初版《論語注疏》 魏‧何晏等注 宋‧邢昺疏 《十三經注疏》本 臺北 東昇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六十九年《四書集註》 宋‧朱熹集註 臺北 世界書局出版 民國六十八年八月《經學歷史》 皮錫瑞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六年十月二版【史部】《史記會注考證》 漢‧司馬遷撰 日本‧瀧川龜太郎考證 臺北 洪氏出版社出版 民國七十年十月十日初版《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撰 臺北 鼎文書局 民國六十七年九月《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等撰 臺北 鼎文書局 民國六十七年九月《續資治通鑑長編紀事本末》一百五十卷 宋‧楊仲良編 清光緒十九季秋廣雅書局本 臺北 海文出版社印行 《宋史資料萃編》第二集(趙鐵寒教授主編) 民國五十六年十一月臺初版《東都事略》 宋‧王稱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原書庋藏國立故宮博物院 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 元‧脫脫等撰 楊家駱主編 《中國學術類編》 臺北 鼎文書局 民國六十七年九月初版《宋代興亡史》 張孟倫著 《人人文庫》九六二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五十八年二月臺一版《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楊樹藩著 《岫廬文庫》00八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十六年七月初版《北宋文化史述論》 陳植鍔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西元一九九二年三月出版《兩京夢華 ──宋代卷》 汪盛鐸著 臺北 書泉出版社 西元一九九二年十月初版《宋史研究論集》 王德毅著 《新人人文庫》31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八十二年七月修訂版第一次印刷《北宋黨爭研究》 羅家祥著 《大陸地區博士論文叢刊》54 (西元一九八九年北京大學博士論文) 臺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初版《宋遼金卷》 陳凡主編 高杜策劃 《二十四史人物與故事叢書》之一 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西元一九八四年八月第一版 西元一九九四年八月第一次印刷《中國文化史》 孫同勛等編著 臺北 大中國圖書公司 民國八十五年八月一版二刷【子部】《朱子語類》 宋‧黎靖德編 臺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七十五年十二月《朱子語類輯略》 張伯行輯訂 《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王雲五主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館 民國五十七年三月臺一版《宋元學案》 清‧黃宗羲撰 全祖望補修 陳金生、梁運華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西元一九八九年七月 第一版第二次印刷《宋明理學概述》 錢穆著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印行 民國六十六年四月修訂重版 民國八十一年二月第四次印刷《義門讀書記》 清‧何焯著 崔高維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出版【集部】1、文【總集類】《文選》 梁‧昭明太子編 唐‧李善注 臺北 藝文印書館民國六十八年三月九版《全宋文》第二十九冊 宋‧曾鞏撰 曾棗莊、劉琳主編 四川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 巴蜀書社出版 一九九二年八月第一版 西元一九九二年八月第一次印刷《宋文選》等二種 宋‧不著編人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一三八三冊到一三八五冊 集部五二二 總集類 原書庋藏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民國七十五年七月初版《宋人題跋》上、下冊 楊家駱主編 臺北 世界書局 民國八十一年三月四版《宋代散文選注》 王師水照選注 臺北 建宏出版社 民國八十五年初版《唐宋八大家文鈔》 明‧茅坤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一三八三冊到一三八五冊 集部三二二到三二四 總集類 原書庋藏國立故宮博物院 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唐宋文舉要》 高步瀛選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西元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唐宋八大家文章精華》 劉禹昌、熊禮匯譯注 湖北人民出版社 西元一九八七年五月第一版 西元一九九四年四月第三次印刷《譯注唐宋八大家文選》 陳霞村、閻鳳梧譯注 臺北 建宏出版社 西元一九九四年四月初版一刷《唐宋八大家散文鑑賞》 陳友冰著 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出版 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初版一刷《古文約選》 清‧和碩輯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五十八年三月臺一版《大字本評註古文辭類纂》 清‧姚鼐編纂 王文濡評註 臺北 華正書局 民國六十九年九月初版《經史百家雜鈔》 清‧曾國藩輯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七十三年十二月臺四版《古文範》 吳闓生纂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五十九年三月臺一版《古文鑑賞集成》全三冊 《唐宋金元古文鑑賞之部》 吳功正主編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年三月初版【別集類】《韓昌黎文集校注》 唐‧韓愈撰 清‧馬其昶(通伯)校注 臺北 華正書局 民國七十一年二月初版《韓文選析》 胡楚生編著 臺北 華正書局 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韓愈文》 莊適、臧勵龢選著 《人人文庫》一一五二、一一五三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印行 民國七十四年七月臺五版《韓昌黎文彙評》 葉百豐編著 臺北 正中書局 民國七十九年二月臺初版《韓愈文集導讀》 錢伯城著 四川 巴蜀書社出版發行 西元一九九三年六月第一版 西元一九九三年六月第一次印刷《韓愈散文研讀》 王師更生編著 《唐宋八大家叢刊》1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初版《韓文公年譜》 馬起華編著 《岫廬文庫》○四六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印行 民國七十六年七月二版《柳宗元散文研讀》 王師更生編著 《唐宋八大家叢刊》2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三年七月初版《范仲淹的修養與作風》 湯承業著 《岫廬文庫》○○六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印行 民國七十一年六月二版《歐陽脩全集》(上、下) 宋‧歐陽脩撰 臺北 世界書局 民國八十年十月五版《歐陽永叔文》 黃公渚選註 《人人文庫》特五一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印行 民國七十二年十一月臺三版《歐陽脩》(上、下) 呂晴飛主編 臺北 地球出版社 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第一版《歐陽脩散文研讀》 王師更生編著 《唐宋八大家叢刊》3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五年五月初版《王安石全集》 宋‧王安石撰 臺北 河洛圖書出版社 民國六十三年初版《臨川文集》 宋‧王安石撰 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一一○五冊 集部四十四 別集類 原書庋藏國立故宮博物院 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王安石》(上、下) 呂晴飛主編 臺北 地球出版社發行 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第一版《王荊公散文研究》 方元珍撰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發行 民國八十二年三月初版《滹南遺老集》 四十六卷 金‧王若虛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四部叢刊初編》縮本 民國五十六年《滹南遺老集》 四十五卷,附續詩集 金‧王若虛著 《叢書集選》本八二五○ 據商務民國二十四年十二月初版依《畿輔叢書》本排印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七十三年六月《小倉山房尺牘》 清‧袁枚撰 清‧乾隆刻本《小倉山房文集》 清‧袁枚撰 清‧乾隆刻本《惜抱軒全集》一、二冊 清‧姚鼐撰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發行 民國五十五年三月臺一版《望溪文集》一、二冊 清‧方苞撰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發行 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臺一版《方姚文》 莊適、趙震選註 《人人文庫》二一○一、二一○二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印行 民國六十三年十月臺一版【詩文評類‧文評】《文心雕龍札記》 黃侃著 香港新亞書院出版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印行 民國六十二年六月再版《文心雕龍讀本》 南朝梁‧劉勰著 王師更生注譯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七十四年三月初版《文心雕龍研究》 王師更生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印行 民國六十六年五月出版 民國六十八年五月增訂初版《劉勰和文心雕龍》 陸侃如、牟世金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西元一九七八年八月 臺北 國文天地雜誌社 民國八十年二月初版《文心雕龍批評論發微》 沈師謙著 臺北 聯經出版公司 民國六十八年九月《文心雕龍之文學理論與批評》 沈師謙著 臺北 華正書局 民國七十九年七月《文心雕龍新論》 王師更生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年五月《文心雕龍與現代修辭學》 沈師謙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一年五月《文心雕龍選讀》 王師更生選注 臺北 國立編譯館 民國八十三年十月《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秘寶 ──文心雕龍》 王師更生著 臺北 黎明文化公司 民國八十四年七月《古文關鍵》 宋‧呂祖謙著 臺北 鴻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八年九月初版《文則》 宋‧陳騤著 臺北 莊嚴出版社 民國六十八年《陳騤文則新論》 蔡師宗陽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二年三月《修辭鑑衡》 元‧王構著 元至順四年集慶路儒學刊本《修辭鑑衡》 元‧王構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五十一年六月臺一版《修辭學研究》 陳介白等著 臺北 信誼書局出版 民國六十七年七月初版《修辭學》 黃師慶萱著 臺北 三民書局出版 大專用書民國八十一年九月增訂六版《修辭學》 沈師謙編著 臺北 國立空中大學出版 國立空中大學用書 民國八十四年元月修訂版《字句鍛鍊法》 黃師永武著 《新人人文庫》六十三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印行 西元一九九五年三月二版第一次印刷《文章指南》 明‧歸有光編選 臺北 廣文書局 民國六十一年四月初版《藝概》 清‧劉熙載撰 臺北 華正書局 民國七十四年六月初版《古文閒話》 陸家驥撰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發行 民國七十四年十一月二版《怎樣閱讀古文》 鮑善淳著 臺北 國文天地雜誌社 《中國古典基本知識叢書》002〈林師慶彰發行〉 民國七十九年三月初版《文章例話》四冊 周振甫著 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古詩文例話輯》(二) 民國八十三年五月初版一刷《唐宋散文選》 葉楚傖主編 臺北 正中書局 民國四十九年十一月《大塊文章──唐宋八大家》 張健編撰 臺北 時報文化出版社 民國七十年三月十日初版《唐宋八大家散文技法》 朱世英、郭景春著 武漢 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西元一九八九年三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唐宋八大家匯評》 吳小林編 山東 齊魯書社出版 西元一九九一年七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唐宋古文運動》 錢冬父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原出版 西元一九六二年五月第一版 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 民國八十年七月初版《唐宋古文新探》 何寄澎著 臺北 大安出版社 西元一九九○年五月第一版第一印《北宋古文發展初探》 伍媽喜著 臺北 學海出版社 民國七十三年九月初版《宋代學術思想研究》 金中樞著 臺北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七十八年三月《宋代古文運動探究》 黃春貴著 臺北 八德教育文化出版社 民國八十一年六月二版《北宋的古文運動》 何寄澎著 臺北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八十一年八月初版《宋文六大家活動編年》 洪本健編著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西元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第一版 西元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第一次印刷《韓柳文新探》 胡楚生著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八十年六月初版《古文正聲──韓柳文論》 胡楚生著 臺北 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年初版《韓歐文探勝》 曾子魯著 北京 中國文學出版社 西元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歐陽修的生平與學術》 蔡世明撰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九月修訂再版《歐陽脩》 王靜芝撰 臺北 國家出版社 民國七十七年五月《歐陽修研究》 劉若愚撰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七十八年五月初版《歐陽修》 郭正忠撰 臺北 群玉堂出版公司 民國八十年十二月初版《范仲淹研究論集》 范仲淹研究會編 江蘇 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西元一九九五年一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宋金四家文學批評研究》 張健著 臺北 聯經出版公司 民國六十四年五月《桐城文派學述》 尤師信雄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七十八年一月再版《中國歷代文論選》 郭紹虞著 臺北 木鐸出版社發行 民國六十九年三月《中國近代文學論著精選》 郭紹虞著 臺北 華正書局發行 民國七十四年十一月二版《中國文學批評》 張健著 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民國七十三年九月《中國文學欣賞舉隅》 傅庚生著 臺北 國文天地雜誌社《國文天地叢書 文學類》〈林師慶彰主編〉 民國七十九年四月初版《中國文學批評的理論與實踐》 張師雙英著 臺北 國文天地雜誌社 民國七十九年十月初版《中國古典文學風格學》 吳承學著 廣東 花城出版社出版發行 西元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第一版《中國散文美學》一、二冊 吳小林著 臺北里仁書局發行民國八十四年七月十五日初版《散文鑑賞藝術探微》 馮永敏著 《文史哲學集成》382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七年二月初?屆m中國文學批評史》 郭紹虞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出版 民國七十一年九月再版《中國文學批評小史》 周勛初著 臺北 崧高書社出版 民國七十四年七月出版《中國文學批評史》 劉大杰著 臺北 文匯堂印行 民國七十四年十一月初版《中國文學理論史》(隋唐五代宋元時期) 黃保真、成復旺、蔡鍾翔撰 北京 北京出版社出版 西元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初版一刷《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 張少康、劉三富著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西元一九九五年六月《校訂本中國文學發展史》 劉大杰著 臺北 華正書局發行 民國六十九年五月版《增訂中國文學史初稿》 王師忠林、左師松超、皮師述民、金師榮華、邱師燮友、黃師錦鋐、傅師錫壬、應師裕康著 臺北 福記文化圖書公司 民國七十四年五月修訂三版《中國古代文學史長編》(宋遼金卷) 郭預衡主編 高等學校文科教材 北京 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出版 西元一九九三年一月北京第一版 西元一九九三年一月北京第一次印刷《中國文學史通覽》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 上海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上海分社出版發行 西元一九九四年一月第一版 西元一九九四年一月第一次印刷《中國文學演義》 錢念孫著 《文藝演義叢書》之一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西元一九九四年二月第一版《宋元文學史稿》 吳組緗 沈天佑著 北京 北京大學 西元一九八九年五月第一版 西元一九八九年五月第一次印刷《兩宋文學史》 程千帆 吳新雷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西元一九九一年二月第一版 西元一九九一年二月第一次印刷《中國散文史》 陳柱著 《中國文化史叢書》之一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八十年三月臺八版《中國散文簡史》 謝楚發著 武漢 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西元一九九二年十月第一版 西元一九九二年十月第一次印刷《中國散文史》 劉一沾、石旭紅著 《中國文化史叢書》21 臺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四年六月初版一刷2、詩【總集類】《唐詩三百首詳析》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編輯部編 臺灣中華書局出版 民國六十九年三月《唐宋詩舉要》 高步瀛選注 臺北 學海書局出版 民國六十二年初版《全宋詩》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西元一九九二年六月第一版 西元一九九二年七月第一次印刷《宋詩選註》 錢鍾書注 臺北 木鐸出版社 民國七十三年九月《宋詩一百首》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 臺北 建宏出版社 民國八十五年一月初版一刷《宋代絕句賞析》 陳友冰、楊福生著 臺北 正中書局 民國八十五年八月臺初版《宋詩紀事》 清‧厲鶚等輯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 民國五十七年六月臺一版【別集類】《杜詩鏡詮》 唐‧杜甫撰 清‧楊倫編輯箋注 臺北 華正書局 民國七十年五月初版《王荊文公詩李壁注》 宋‧王安石撰 宋‧李壁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西元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王安石詩文選注》 高克勤選注 臺北 建宏出版社 西元一九九六年一月初版一刷《蘇軾詩詞選注》 王師水照選注 臺北 建宏出版社 民國八十五年初版【詩文評類‧詩文】《歷代詩話》一、二冊(子目從略) 清‧何文煥編輯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二年一月一日初版《續歷代詩話》上、下冊(子目從略) 丁福保編訂 臺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二年六月一日四版《清詩話》上、下冊(子目從略) 丁福保編訂 臺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十六年五月再版《清詩話續編》 全三冊(子目從略) 郭紹虞編 臺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四年九月初版《宋詩話輯佚》 郭紹虞輯 臺北 華正書局 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初版《宋詩話考》 郭紹虞編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二年元月二十日初版《漁隱叢話》 全四冊 宋‧胡仔撰 臺北 廣文書局 民國五十六年六月初版《容齋詩話》 宋‧洪邁著 臺北 廣文書局 《古今詩話叢編》 民國六十年九月初版《後村詩話》上、下冊 宋‧劉克莊著 臺北 廣文書局 《古今詩話叢編》 民國六十年九月初版《碧雞漫志》 宋‧王灼著 臺北 廣文書局 《古今詩話叢編》 民國六十年九月初版《詩人玉屑》 宋‧魏慶之撰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人人文庫》特二一六 民國七十二年九月臺四版《北江詩話》 清‧洪亮吉著 臺北 廣文書局 《古今詩話叢編》 民國六十年九月初版《帶經堂詩話》 清‧王士禎著 臺北 廣文書局 《古今詩話叢編》 民國六十年九月初版《隨園詩話》 清‧袁枚著 臺北 廣文書局 《古今詩話叢編》 民國六十八年四月再版《皎然詩式研究》 許師清雲著 《文史哲學集成》180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七十七年一月初版《詩論》 朱光潛撰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初版《中國詩學通論》 范況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 西元一九九五年五月臺二版第一次印刷《近體詩創作理論》 許師清雲著 臺北 國立編譯館主編 洪葉文化公司印行 西元一九九七年九月初版一刷《讀杜新箋》 張夢機著 臺北 漢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六年三月二十日二版《韓歐詩文比較研究》 汪淳撰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七十八年七月初版《宋詩之傳承與開拓》 張高評著 《文史哲學集成》224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七十九年三月初版《宋詩研究》 胡雲翼著 四川 巴蜀書社發行 西元一九九三年十月第一版《宋詩臆說》 趙齊平著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發行 西元一九九三年十一第一版《北宋四大理趣詩研究》 鍾美玲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五年七月初版一刷《北宋詩文革新研究》 程杰著 《大陸地區博士論文叢刊 》100 (西元一九九四年南京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臺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初版《中國詩史》 (日)吉川幸次郎著 高橋和巳編 蔡靖泉、陳順治、徐少舟譯 隋玉林校 山西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西元一九八九年十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詩文評類‧詩詞】《古典詩詞名篇鑑賞集》 袁行霈、劉逸生等著 北京 北京中華書局原出版 臺北 國文天地雜誌社發行 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再版《詩詞例話》四冊 周振甫著 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古詩文例話輯》一 民國八十三年五月初版一刷《校注人間詞話》 王國維著 徐調孚校注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六十九年九月十日初版《王國維與人間詞話》 祖保泉、張曉雲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原出版 臺北 國文天地雜誌社發行 民國八十二年六月初版一刷(二)、學位論文與單篇論文1、學位論文《孟子散文研究》 王基倫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七十三年五月《韓愈之思想及其文論》 簡添興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六十七年六月《韓文公闢佛的研究》 黎光蓮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七十年七月《韓愈文學思想研究》 張哲鎬撰 韓國成均館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西元一九八四年八月《中唐三家寓言研究》 顏瑞芳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八十四年五月《白居易詩探析》 林明珠撰 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八十六年五月《宋代山水遊記研究》 陳素貞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七十五年五月《歐陽修的生平及其文學》 江正誠撰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六十七年《歐陽修古文研究》 李慕如撰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七十九年元月《王安石的經世思想》 夏長樸撰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六十九年《蘇軾記遊散文研究》 高顯瑩撰 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年五月《蘇軾意內言外詞隅測》 劉昭明撰 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八十三年五月《王構修辭鑑衡研究》 魏王妙櫻撰 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七十六年六月《中國辭章章法析論》 仇小屏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六年五月2、單篇論文〈從疑傳到疑經──宋學初期疑古思潮論述〉 陳植鍔撰 《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下)(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二年三月初)頁二十二到頁三十五〈明代的漢宋學問題〉 林師慶彰撰 《明代經學研究論集》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三年五月初版) 頁一到頁三十一〈古物與詩學〉 于大成撰 《理選樓論學稿》(于大成著 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六十八年六月初版) 頁五六三到頁五九二〈論中國散文之藝術特徵〉 王師更生撰 《教學與研究》第九期 民國七十六年六月〈簡論我國散文的立體、命名與定義〉 王師更生撰 《孔孟月刊》第二十五卷第十一期 民國七十六年七月〈唐宋八大家散文〉 王師更生撰 《國語日報》 民國七十六年二月二十二日〈唐宋散文作家與古文運動〉 王師更生撰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二十二卷第三期 民國七十八年三月〈唐宋八大家及其散文藝術〉 王師更生撰 《中國學術年刊》第十期 民國七十八年二月〈韓愈原道中的道統論〉 任卓宣撰 《臺灣中華復興月刊》三卷一一期〈宋儒對韓愈原道篇批評及其迴響〉 羅聯添撰 《唐代文學論文集》 (臺北 學生書局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歐陽修排抑太學體新探〉 葛曉音撰 《北京大學學報》西元一九八三年第五期(北京大學 西元一九八三年) 頁六十二到頁六十五〈歐陽修對「經學」上之貢獻〉 趙貞信撰 《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下)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二年三月初版) 頁一三五到頁一六○〈走向自然 領悟人生──論歐陽修前期的自然觀〉 魏玉俠撰 《學術月刊》 西元一九九四年第四期 頁八十五〈韓柳歐三家文論之異同〉 魏王妙櫻撰 《書目季刊》第二十八卷第一期(臺北 學生書局 民國八十三年六月) 頁六十七到頁八十一〈開拓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新局──從整理文話談起〉 王師更生撰 《學術月刊》 西元一九九四年第四期 頁八十到頁八十三〈『文眼』與國文教學〉 呂武志撰 《中等教育》四十五卷六期 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自《文心雕龍‧知音》論劉勰之文學鑑賞論〉 魏王妙櫻撰 《東吳中文研究集刊》第三期(臺北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出版 民國八十五年五月) 頁二十一到頁三十五〈自《文心雕龍‧定勢》論勢與文章語言姿態之關係〉 魏王妙櫻撰 《東吳中文學報》第三期(臺北 東吳大學出版 民國八十六年五月) 頁二三七到頁二五一〈自《滹南遺老集‧文辨》論王若虛之文原論〉 魏王妙櫻撰 《慶祝王更生教授七秩嵩壽紀念文集》(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六年七月) 頁二五九到頁二八一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