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字彙》編纂理論研究
作者:巫俊勳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系
指導教授:王初慶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2
主題關鍵詞:字彙編纂部首梅膺祚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9
論   文  提   要
明代萬曆年間,字書編輯風氣鼎盛,依部首編排之楷書字書下下十種,其中最受當時所歡迎者為梅膺祚所編之《字彙》,《字彙》以後,字書之編輯或多或少都受到《字彙》之影響,《字彙》可算是集當時傳統字書之大成者,並且奠定近代字書的編輯基礎,故本文針對《字彙》之編纂理論進行研究。
《字彙》之編纂,主要問題有四:一是收字標準問題,二是正異體字判分之問題,三是收入之字如何詮解,四是收入之文字如何編排。本文即針對《字彙》此四項內容深入分析,以探求《字彙》在字書編纂上的繼承與創新。
全文分為五章:
第一章緒論,除說明研究之動機、範圍與方法外,並就明代萬曆年間楷書字書略作介紹,藉以說明《字彙》之出現並非偶然,更可突顯《字彙》編纂理論的後出轉精。最後再就《字彙》目前所見版本,就內文「」之比對,推斷原刊本,並強調《字彙》版式與檢索系統搭配的用心。
第二章就《字彙》收字與正字原則分析:《說文》收入正重文一萬零五百一十六字,《篇海》收字五萬五千五千一百一十六,《字彙》收字三萬三千一百七十九,約為兩書的平均數,其收字之眼光必有獨到之處。而字書字數之增加,異體佔有相當之比例,判分異體並沒有絕對的客觀標準,隨著編者的不同,正異體字的判分也可能有所差異,故本文再分析列為字頭的異體類型,再與卷首所附「從古」、「遵時」、「古今通用」正字三原則比較,藉以探究卷首三原則與實際的內文編纂是否相符順。
第三章探析《字彙》之文字詮解方式:字書編輯的目的,主要是作為識字的橋樑,所闡釋的範圍,不外乎形、音、義三方面,因此,如何透過字書的闡釋,讓讀者快速地認識文字,進而正確地運用文字,是字書編纂者所要面對的必要條件。就《字彙》當時的普受歡迎來看,必然有其獨到的詮解方式,故本文也針對此部分進行分析。
第四章分析《字彙》之分部理論:一本字書即使有獨到的文字詮解方式,若沒有良好的檢索系統,就字書的效用來說也會大打折扣,因此,如何編排收錄的文字,也是字書編纂良莠的關鍵。從明代萬曆年間《直音篇》、《類纂古文字考》、《洪武正韻彙編》、《六書賦音義》、《合併字學集篇》等各書的努力嘗試,即可見當時對理想旳編排系統的殷切期望。自《字彙》建立二百一十四部的編排系統,不僅《字彙》本身深受歡迎,從《諧聲品字箋》、《元音統韻》以《字彙》為索引,《正字通》、《篆字彙》、《六書分類》、《黃公說字》,乃至《康熙字典》,都以二百一十四部為依歸,可見《字彙》分部的優越性,故本文再就《字彙》的分部理論深入探究。
第五章結論,總結《字彙》編纂理論的創說及對後來字書編纂的影響,並指出編纂的侷限與缺失,冀能客觀地評價《字彙》編纂理論的價值。
徵引及參考資料
壹、字彙類:
字彙 〔明〕梅膺祚編 〔明〕萬曆乙卯江東梅氏梅刊本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           〔清〕康熙戊辰靈隱寺本 上海辭書出版社影印出版 一九九一年           〔清〕雍正十一年(公元一七三三年)金陵槐蔭堂梓行 劉永懋重訂 韓國成均館大學學校中央圖書館藏           寶綸堂重鐫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續修四庫全書據華東師範大學藏本影印           崇文堂重訂本 字彙 存利貞兩集 傅斯年圖書館藏字彙補 〔清〕吳任臣撰 上海辭書出版社影印一九九一年改正玉堂字彙 民國四年上海錦章圖書局有石印本考正字彙 民國四年上海廣益書局發行 文華書局石印本字彙數求聲 〔清〕虞德升撰 傅斯年圖書館藏篆字彙 〔清〕佟世男撰 台南莊嚴出版社 四庫存目叢書所收同音字彙  香港長城文化公司 罕見韻書叢編所收
貳、其他字書韻書類
大明同文集 〔明〕田藝蘅 四庫存目叢書所收
大廣益會玉篇附原本玉篇零卷 〔梁〕顧野王撰、〔宋〕陳彭年等增補 台北 國字整理小組
中文大辭典 中文大辭典編纂委員會 中國文化大學印行 民七十九年
五侯鯖字海 〔明〕湯顯祖訂正 台南 莊嚴出版社 四庫存目叢書所收
元音統韻 〔清〕陳藎謨等 台南 莊嚴出版社 四庫存目叢書所收
六書正 〔元〕周伯琦 台灣商務印書館 四庫全書所收
六書略 〔宋〕 鄭樵 台灣商務印書館 四庫全書所收
六書統溯源十三卷 〔元〕楊桓 台灣商務印書館 四庫全書所收
六書賦音義 〔明〕張士佩 台南 莊嚴出版社 四庫存目叢書所收
古今韻分注撮要 〔明〕甘雨 台南 莊嚴出版社 四庫存目叢書所收
古今韻會舉要 〔元〕熊忠 北京 中華書局 二000年
古今韻會舉要小補 〔明〕方日升 台南 莊嚴出版社 四庫存目叢書所收
古俗字略 〔明〕陳士元 台南 莊嚴出版社 四庫存目叢書所收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清〕紀昀等 台灣商務印書 四庫全書所收
四聲篇海 〔金〕韓道昭 元刊本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             明刊本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
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 高樹藩 台北 正中書局 民六十八年
正字通 〔明〕張自烈編 北京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一九九六年
玉堂釐正字義韻律海篇心鏡 〔明〕朱之蕃 明萬曆壬寅(三十年)博古堂刊本 中央圖書館藏
合併字學集篇 〔明〕徐孝 台南 莊嚴出版社 四庫存目叢書所收
字考啟蒙 〔明〕周宇 台南 莊嚴出版社 四庫存目叢書所收
字鑑 〔元〕李文仲 台灣商務印書館 四庫全書所收
宋本廣韻 〔宋〕陳彭年等 台北 黎明文化公司 民七十八年
俗書刊誤 〔明〕焦竑 台灣商務印書館 四庫全書所收
洪武正韻 〔明〕樂韶鳳等 台灣商務印書館 四庫全書所收
洪武正韻彙編 〔明〕周家棟 台南 莊嚴出版社 四庫存目叢書所收
重刊詳校篇海 〔明〕李登 上海古籍出版社 續修四庫全書所收
重訂直音篇 〔明〕章黼 吳道長重訂 上海古籍出版社 續修四庫全書所收 
重編國語辭典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編輯委員會編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七十年
書文音義便考私編附難字直音 〔明〕李登 台南 莊嚴出版社 四庫存目叢書所收
國語日報辭典 何容主編 台北 國語日報社 民六十三年
從古正文五卷字原釋義 〔明〕黃鍊 台南 莊嚴出版社 四庫存目叢書所收
復古編 〔宋〕張有 台灣商務印書館 四庫全書所收
新修絫音引證群籍玉篇 〔金〕邢準 上海古籍出版社 續修四庫全書所收
新華字典 北京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三年
漢語大字典 湖北辭書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
說文解字 〔漢〕許慎撰 〔宋〕徐鉉校 台北 華世出版社 民七十一年說文繫傳 〔宋〕徐鍇 台北 華文書局 說文解字五音韻譜 〔宋〕李燾 台南 莊嚴出版社 四庫存目叢書所收說文解字注 〔清〕段玉裁注 台北 洪葉出版社 民八十八年說文大字典 〔清〕沙青巖 台南 大孚書局 一九九三年
增修互註禮部韻略 〔宋〕毛晃 臺灣商務印書館 四庫全書所收
增修校正押韻釋疑 〔宋〕歐陽德隆 臺灣商務印書館 四庫全書所收
增修復古編四卷 〔宋〕張有撰 元吳均增補 上海古籍出版社 續修四庫全書所收
標準字體國語辭典 羅雲潘主編 台北 文翔圖書公司 民七三年
篇海類編 題〔明〕宋濂撰 屠隆訂正 台南 莊嚴出版社 四庫存目叢書所收
學典 學典編輯委員會編 台北 三民書局 民八十年
歷代鐘鼎彞器款識法帖 〔宋〕薛尚功 臺灣商務印館 四庫全書所收
諧聲品字箋 〔清〕虞咸熙撰 虞德升編 台南 莊嚴出版社 四庫存目叢書所收
龍龕手鑑 〔遼〕行均 臺灣商務印書館 四庫全書所收
隸辨 〔清〕顧靄吉 北京 中國書店 一九八二年
轉注古音略 〔明〕楊慎 台灣商務印書館 四庫全書所收
韻補 〔宋〕吳棫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年
韻譜本義 〔明〕茅溱 台南 莊嚴出版社 四庫存目叢書所收
類篇 〔宋〕司馬光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
類纂古文字考 〔明〕都俞 台南 莊嚴出版社 四庫存目叢書所收
讀易韻考 〔明〕張獻翼 台南 莊嚴出版社 四庫存目叢書所收
參、專著類
八千卷樓藏書目 〔清〕丁仁 台北 廣文書局 書目四編所收
千頃堂書目 〔清〕黃虞稷撰 杭世駿補 台北 廣文書局 書目叢編所收
小學考 〔清〕謝啟昆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
中國文字結構析論 王師初慶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八年
中國文字學 潘重規 台北 東大圖書公司民七九年
中國文字學史 張其昀 江蘇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
中國文字學叢談 蘇尚耀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六五年
中國古代印刷術 李万健 河南 大象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四月
中國古代字典詞典 張明華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五年
中國古代語言學史 何九盈 廣東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
中國現代語法 王力 山東教育出版社 王力文集 第二卷 一九八四年 
中國傳統語言文字學 徐超 山東大學出社 一九九六年
中國傳統語言學要籍述論 姜聿華 北京 書目文獻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
中國漢字學史 孫鈞錫 北京 學苑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
中國語言文字學通史 班弨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
中國語言學史 朱星 洪葉文化公司 一九九五年
中國語言學要籍解題 錢曾怡劉聿鑫 齊魯書社 一九九一年
中國語法理論 王力 山東教育出版社 王力文集 第一卷 一九八四年
中國學術名著提要│語言文字卷 胡裕樹主編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
中國辭書編纂史略 林玉山 中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
六書長箋 〔明〕趙宧光撰 台南 莊嚴出版社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一九七冊
文字學概要 裘錫圭 台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民八四年
文字學概說 林尹 台北 正中書局 民八十三年
字彙俗字研究 曾榮汾 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民八十五年十二月
字學指南 〔明〕朱光家撰 台南 莊嚴出版社 四庫存目叢書所收
石鼓通考 那志良 中華叢書委員會 
正字通俗字研究 黃沛榮 八六年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宋史 〔元〕脫脫等 台北 世界書局
兩岸字典部首、部序之比較研究 蔡信發 八三年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周禮注疏 〔唐〕賈公彥疏 十三經注疏第三冊 藍燈出版社
明史 〔清〕張廷玉等 台北 世界書局
隋書 〔唐〕魏徵等 台北 世界書局
直齋書錄解題 陳振孫 臺灣商務印書館 人人文庫特五八一
記號學導論 何秀煌 台北 水牛出版社 民八十一年十一月
康熙字典俗字研究 蔡信發 八六年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問奇集 〔明〕張位 上海古籍出版社 續修四庫全書所收
現代漢字學綱要 蘇培成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
詞典學概論 胡明揚等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
漢文字學要籍概述 羅君惕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八四年
漢字字形學和表形符符號編碼 陳愛文等 北京 光明日報 一九八七年
漢字與漢字排檢方法 黃俊賢 北京 書目文獻 一九九0年
漢字寫法規範字典 費錦昌等 上海辭書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
漢語文字學史 黃德寬等 安徽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0年 
語文常識 呂叔湘 呂淑湘文集第五卷 北京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三年
說文商兌 蔡信發 台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民八八年
說文答問 蔡信發 台北 國文天地雜誌社 民八十二年
篇韻貫珠集 〔明〕釋真空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
聲韻訓詁筆記 黃焯 台北 木鐸出版社 民七二年
禮記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藍燈出版社 
顏氏家訓 〔北齊〕顏之推撰 〔清〕趙曦明註 台北 漢京文化公司 民七十年
曝書亭全集 〔清〕朱彞尊 臺灣中華書局 四部備要所收
辭書編輯學研究 曾榮汾 台北 世界文物出版社 民七八年
辭書編纂經驗薈萃 上海辭書學會辭書研究編輯部 上海辭書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
辭書編纂學概論 陳炳迢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
類篇字義析論 孔仲溫 台北 學生書局 民八三年
類篇研究 孔仲溫 台北 學生書局 民七六初版
肆、期刊論文
中文字典第二第三層的排序方法 洪固 國教之聲 第二八卷第三期
引用注疏三注意 夏蔚文 辭書研究 一九八二年第四期
文字形義學的新發展│關於漢語大字典字形部分的初步評估 辭書研究 一九九年 第五期
正字通及其相關問題 黃沛榮 第九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民八十七年三月
由部件分析談漢字教學的策略 黃沛榮 華文世界 民八八年十二月
再論非形聲字的歸部 薛克謬 河北大學學報 一九九一年第四期
字形義與詞義│詞典編纂隨筆 張聯榮 辭書研究 一九九五年第四期
字典中部首歸屬問題探析 曾榮汾 孔孟月刊 七十六年第五卷第五期
字典史上的一塊豐碑│四聲篇海 忌浮 辭書研究 一九八七年第一期
字典部首應重新排序 洪固 東師語文學刊第十一期 民八十七年六月
字典部首檢字法的改進研究 第三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民八十一年三月
字典論稿 趙振鐸 辭書研究 一九九一年第三期
字彙檢字收字原則探析 巫俊勳 林炯陽先生六秩壽慶論文集 台北洪葉文化公司 一九九九年
字義的類型 趙振鐸 辭書研究 一九九0年第六期
形聲字聲符的位置結構和標音 溫知本 曲靖師專學報社科版 一九九0年第四期
析論龍龕手鑑對近代通用字典部首的影響 李淑萍 第四屆近代中國學術研究會論文集 民八七年三年
康熙字典解義釋例 李淑萍 第十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民八八四月
康熙字典編纂理論初探 丰逢奉 辭書研究 一九九八年第二期
康熙字典關於處理異體通假字術語的運用 胡錦賢 湖北大學哲社版 一九九三年三月
從康熙字典字的歸部看漢字的歸部原則 李青梅 語文建設 一九九七年第二期
從康熙字典到漢語大字典 黃孝德 辭書研究 一九九0年 第五期
淺議漢語辭書排檢法的標準化 陸嘉琦 辭書研究 一九九八年第六期
現代漢字筆畫規範當議 費錦昌 世界漢語教學 一九九七年第二期
略談形近字 王火 遼寧大學學報.哲社報 一九九四年第六期
眾裡尋他千百度│談漢字的部首與歸部問題 國文天地 第七十九期 民八十年十二月
統一漢文辭書檢索與編排體例探究 龔平如 辭書研究 一九九0年 第六期
部首字母檢字新法的脈絡與成功的關鍵 范培正 中國語文 第三五八期
部首改革三論 劉蘊璇 內蒙古大學學報.哲社版 一九九六年第四期
部首改革的趨勢 范崇俊 辭書研究 一九八六年第五期
部首和單字歸部問題 趙恩柱 辭書研究 一九九五年第五期
部首意義三論 辭書研究 一九九八年第二期
部首檢字法的革新之道 金貞觀 華文世界 第三五期
筆畫索引泛論 包楠生 辭書研究 一九九四年第一期
詞典評價標淮十題 陳楚祥 辭書研究 一九九四年第一期
詞義單位的劃分和義項 符淮青 辭書研究 一九九五年第一期
黃侃的字書編制法設想 鄒酆 辭書研究 一九八八年第三期
新部首檢字法 石萬壽 幼獅 第三十八卷第一期 民六十二年七月
會意字歸部辨析 高一勇 河北大學學報哲社版 一九九0年四月
試論臺灣地區之字書整理 黃沛榮 兩岸古籍整理研討會 民八五年四月
漢字字序法研究 羅偉達 辭書研究 一九九五年第五期
漢字形位原理 柏舟 語文建設第五三期
漢字形體的演變與整埋規範 李運富 語文建設一九九七年第三期
漢字系統形成過程中的民俗俗因素 陳五云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 一九九八年第四期
漢字的方向位置和筆順 徐山 古漢語研究 一九九八年第一期
漢字的部件拆分 蘇培成 語文建設 一九九七年第三期
漢字偏旁部位系統的形成與完善 李蓬勃 語文建設 一九九七年第一期
漢字部首的創立和改革 王平 山東師大學報哲社版 一九八五年第五期
漢字部首排檢法規範化試探│論切分定位(定序)歸部法 蘇寶榮 辭書研究 一九九五年第五期
漢字部首略論 馬國權 中山大學學報第二期 一九七九年
漢字筆畫筆形檢字法應該規範化 夏允中 辭書研究
漢字結構暫擬體系│識字教學的科學化與規範化探討 達世平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 一九九八年第四期
漢字構形系統及其發展階段 王貴元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一九九九年第一期
漢字構形理據與現代漢字部件拆分 王寧 語文建設 一九九年第三期
漢語大字典的字頭編排 馮書華 辭書研究 一九八七年第一期
漢語大字典的收字問題 左大成 辭書研究 一九八七年第一期
漢語大字典的義項理論與實論 當邑 辭書研究 一九九0年第五期
漢語大字典部首法試評 夏南強 辭書研究 一九九五年第五期
說文部首增補之商兌 蔡信發 第四屆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 民八七年三月
說文解字與康熙字典部首比較研究 薛惠琪 康寧學報 民八八年第二期
說文對辭書編纂法的頁獻 洪篤仁 說文解字研究 河南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
說文與字彙分部淺探 謝美齡 興大中文學報第八期
說文編纂條例討索-兼斟「瑛」「璆」二篆訓釋之訛舛 許慎與說文研究論集 
說文ヌ某不成文例試探 柯雅藍 東吳中文研究集刊 第六期 民八十八年五月
談字典部首檢字法的革新 周燕謀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八卷八期
論玉篇增刪說文部首│漢字新分部法初探 李孝定 大陸雜誌 七十卷三期 一九八五年
論字義的分類及本義的特質 孔仲溫 中山人文學報第一期 民八二年四月
論非形聲字的歸部及說文解字部首的形成 薛克謬 河北大學學報哲社版 一九八七年三月
論漢字偏旁部首的規律 高世平 辭書研究 一九八三年一期
論漢語字典的書證 趙伯義 辭書研究 二000年第二期
據形系聯 以義部居 王海根 說文解字研究 河南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
應改進國字部首檢字法 溫德文 國文天地 民七六年五月
關於漢字檢字去研究的思考 涂建國 辭書研究 一九九0年第六期
顧野王玉篇對許慎說文解字的繼承與發展 路廣正 文史哲 一九九0年第四期
伍、學位論文
六書正綜合研究 金億 東吳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民八六年
字典部首通考 金允子 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八二年
字彙異體字研究 呂瑞生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八十九年
書文音義便考私編音系研究 權淑榮 臺大中研所碩士論文 民八八年
康熙字典及其引用說文與歸部之探究 李淑萍 中央大學中研所博士論文 民八十九年
漢字形體演變之研究 陳菽玲 中興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民八六年
說文解字分部法研究 巫俊勳 輔仁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民八十三年
說文解字列字次第之探究 馬舒怡 中央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民八十五年
說文解字與玉篇部首比較研究 吳憶蘭撰 東海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民七九年
說文解字釋義析論 柯明傑 中央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民八十一年
歷代字書重要部首觀念演變研究 呂瑞生 中國文化大學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八十三年
韻法直圖與韻法橫圖音系研究 宋韻珊 高雄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民八十二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