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農會信用部經營危機之研究--危機預警模型與馬可夫吸收鏈鎖之應用
作者:周百隆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ou,Pai-Lung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農業經濟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吳榮杰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0
主題關鍵詞:農會信用部危機預警馬可夫吸收鏈鎖the Credit Department of Farmers’ AssociationsEarly Warning SystemMarkov Absorbing Chai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5
農會信用部問題引發金融危機及社會秩序不安,若能加強對農會信用部危機的預警與監督,對國家經濟之穩定發展及社會秩序之安定和諧將有絕對性的助益,因而研發能傳達更多訊息的危機預警系統實有其必要性的存在。本研究期望了解農會信用部經營發生問題的可能性、及其在不同時點的變化情形,並探討信用部未來在發生失敗前所能持續經營之時間,以作為信用部主管機關執行政策之參考依據。
本研究經由相關分析及因素分析法萃取信用部財務比率作為投入變數,藉由Logit計量模型建立預期發生問題推估參數式,以推估各信用部之可能發生問題機率值(綜合指標)。再計算上述機率值跨年平均變動情況,以三種不同的分群方式,應用馬可夫吸收鏈鎖估算失敗機率值落入趨近於極端值之吸收狀態前,其各分群之停留時間長短。此外,亦文中採用單一財務指標,進行失敗前停留時程之推算。
利用信用部財務比率資料,配合馬可夫吸收鏈鎖,雖無法預測特定單一家信用部距離失敗所剩餘的時程,但藉由對信用部分群的作法,估算各特定分群平均發生失敗前所停留的時程,主管機關可應用此時程作為未來擬定信用部監理方案之短、中、長程計畫時程界定的標準。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一、以八項財務比率為自變數,利用Logit model進行實證發現,八項比率中流動性比率極度不顯著,將其剔除之實證結果,其正確區別率達85.87%。以Logit模型實證得到之參數(Coefficient)配合轉軸後因素矩陣分析所萃取出的財務比率,可得到1994~1996年財務資料之推估發生問題機率值參數式,再根據該參數式代入各財務比率數值求出財務危機強度,然後經由自然對數轉換可以計算出各家農會信用部預期發生問題之機率值。
二、利用上述預期發生問題機率值的高低作為分群之基準,將農會信用部分為數群,再以馬可夫吸收鏈鎖估算出各分群由優或劣兩方向轉移出基層農業金融體系前,在各分群所停留之時間。分群方式依據所關注之群體大小不同為A、B、C、D及E五群,得到分類一、分類二及分類三,並針對分群大小的影響加以討論之,發現分類一之D群包含21家信用部,其在失敗前所停留之時間平均約為6.6年;分類二之D分群包含有54家信用部,計算得到在失敗前所停留之時間平均約為15.0年;分類三即 D分群較大的結果(100家),其在失敗前所停留之時間平均約為28.8年。
三、如採用單一指標(淨值佔資產總額比率)做為評等分群的依據,在1997年被歸類為D群(淨值過低者)的28家信用部,會停留在D群本身之平均時間為3.0年。結果發現在1998年E群(淨值為負者)由原本1997年的4家變為8家,高出一倍之多,而這增加的4家信用部,皆由1997年隸屬於D群中的28家掉落出來的。而以1997年至1998年之財務資料,估計1998年這24家的平均停留時程則為4.4年,足以顯示體質不佳的部份個體已經掉落E群,所餘留下的D群,未來瀕臨失敗的壓力將減輕。
一、中文部份
1. 丁文郁,1998。臺灣農民非營利組織策略規劃之研究--以臺灣農會為例,臺大農推所博士論文。
2. 王玉章,1980。「吸收馬可夫連鎖在會計上之應用(上)(下)」,台灣經濟金融月刊,16卷,8、9期,p48-56,p37-42。
3. 王惠娟,1993。建立臺灣金融預警制度─以一般銀行為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4. 吳榮杰,1992。「臺灣農業金融執行成效之檢討」,基層金融,25期,135-163。
5. 吳榮杰、周百隆,1997。農漁會信用部功能、組織與管理之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補助研究計畫,台大農經所。
6. 吳榮杰、周百隆,1998。農漁會信用部內部控管與金融預警制度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台大農經所。
7. 吳榮杰等,1999。健全以農會為主體之台灣農業金融體系之研究,台灣省農會委託計畫,台大農經所。
8. 李青萍,1998。影響農會信用部經營績效之因素與擠兌前後經營績效變化之研究,臺大財金所碩士論文。
9. 李紀珠,1993。「美國景氣循環期間穩定性相依性及政策影響力另一種實證分析方法」,經濟論文叢刊,21:2,P99-122。new window
10. 李紀珠,1993。「金融機構失敗預測模型──加速失敗時間模型之應用」,經濟論文叢刊。21卷,4期,p.355~379。new window
11. 李桐豪,1999。「改造農會金融體系之探討─兼論分級管理政策」,今日合庫,25卷,2期,p37~70。。
12. 李朝賢,1997。「農會推廣經費運用之調查研究」,農業金融論叢,37輯,p23~74。
13. 林文晃,1997。「金融機構金檢費用負擔問題之研究」,存款保險資訊季刊,10卷,3期,p66~83。new window
14. 林於杏,1990。員工退休、資遣準備金與人力資源規劃之多準則馬可夫過程的研究,清華工業工程所碩士論文。
15. 周百隆,1996。台灣地區農會信用部金融預警機率模型之建立,台大農經所碩士論文。
16. 周百隆,1999。「建立基層金融機構危險預警模型之研究----臺灣地區農漁會信用部實證研究」,第一屆全國商管博士生論文研討會論文集,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17. 周鴻明,1993。日本之金融監理制度與金融檢查,財政部金融司。new window
18. 施宜君,1996。問題金融機構之監督與管理,政大財政所碩士論文。
19. 殷乃平,1997。「金融監理制度之檢討建議」,貨幣與金融政策研討會,台灣大學經濟系。
20. 孫炳焱,1995。「日本農協金融現況及其制度改革的探討」,基層金融,第30期,p.43~56。
21. 孫全玉,1996。內部控制與自行查核,基層金融訓練中心。
22. 陳希煌、黃振德、黃介良,1996。健全農會信用部體制之研究,行政院研考會專案研究計畫。
23. 陳希煌,1991。「臺灣城市型農會信用部未來發展方向之研究」,基層金融,第10期,p189~214。
24. 陳明賢,1986。財務危機之計量分析研究,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
25. 陳香如,1992。商業銀行經營績效評估模式之建立與應用,碩士論文,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
26. 陳勇徵,1996。銀行信用評等--本國銀行之實證分析,東吳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27. 陳約宏,1996。「臺灣農業金融與農業發展」,農業金融論叢,第35輯,121-148。
28. 陳清心,1995。「存款保險、金融檢查」,金融風暴下農漁會信用部何去何從座談會專集。
29. 陳清心,1992。「金融預警系統簡介」,今日合庫。18卷,6期,4-13。
30. 陳清心,1992。「美國之金融預警系統介紹」,今日合庫。18卷,7期,4-12。
31. 陳清心,1992。「英、日、德金融預警系統簡介」,今日合庫。18卷,8期,29-35。
32. 陳清心,1992。「我國之金融預警簡介」,今日合庫。18卷,9期,25-33。
33. 陳瑞行,1985。臺灣金融預警模型之實證研究─因素分析法之應用,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
34. 陳肇榮,1983。運用財務比率預測企業財務危機之實證研究,博士論文,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new window
35. 陳錦村,1980。「馬可夫鏈在應收帳款管理上之應用」,產業金融季刊,26期,p83-94。
36. 陳惠文、莊麗芳,1994。「美國FDICIA「立即糾正措施」之主要內容及其影響」,存款保險資訊季刊,7卷,4期,p80~92。new window
37. 許遠東,1997。「金融紀律與金融監理」,金融研訓,86卷,p8~16。new window
38. 黃介良、周甘淋,1996。「信用合作社獲利績效與地方經濟成長關係之檢定」,基層金融,33期,p1~26。
39. 黃介良、梁連文,1996。「利率自由化對基層農會信用部資產負債管理及獲利能力之實證研究」,管理科學學報,14卷,2期,p241~261。new window
40. 黃介良、梁連文,1999。「農會信用部合併效益之探討─模擬實證分析」,財稅研究,31卷,4期,p46~62。new window
41. 黃得豐,1989。「我國金融預警制度之實施」,中小企銀季刊。29期,7-24。
42. 黃萬傳,1996。「台灣雞蛋運銷合作社市場占有率之研究─馬可夫鏈鎖之應用」,農業金融論叢,35輯,p179-208。
43. 黃裕烈,1996。Markov Switching Model:台灣實質GNP的應用,台大經濟所碩士論文。
44. 黃麗霞,1997。結合統計製程管制之非連續批次製程控制--以半導體製程為例,台大商學所碩士論文。
45. 詹世煌譯,Hoel, Port, Stone原著,1984。機率過程,台北:曉園。
46. 楊超然,1977。作業研究,台北:三民。
47. 劉馥玉、鄭秀麗譯,Hillier Lieberman著,1977。作業研究導論,台北:曉園。
48. 戴志揚,1989。金融監理與金融檢查制度之研究,淡江金融所碩士論文。
49. 賈懿德,1996。台灣股市報酬率預測性之研究-應用馬爾科夫鏈模型,淡江財金所碩士論文。
50. 蔡秋榮,1996。「農會信用部管理問題之探討」,基層金融,33卷,p123~146。
51. 劉富善,1996。臺灣農民、農村及農民組織論叢。台北:茂昌,177-233。
52. 鄭明華,1996。從我國金融法制現況探討金融機構之經營管理及其風險規範,成大企管所碩士論文。
53. 鄭堯拌,1977。數理統計學(下冊),著者自版。
54. 賴英照,1992。「我國金融版圖之演進與展望(三)」,今日合庫。19卷,12期,4-18。
55. 謝宗權,1995。臺灣地區農會信用部經營效率分析──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碩士論文,臺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56. 羅元鴻,1994。「輔導農漁會健全金融業務」,農訓雜誌。11卷,1期,24-30。
57. 羅明哲,1992。「農會信用部資金仲介效率與農貸政策」,基層金融。25期,7-41。
58. 羅明哲、王國明,1994。農漁民負債及對農漁業貸款意見調查──八十二年農家負債及對農貸之意見調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補助計劃,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系。
59. 蘇財源,1998。落實問題農、漁會信用部輔導與監督之研究(上)(下),中央存款保險公司。
二、西文部份
1. Alman , E . I .,1968 .“Financail Ratio、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ournal of Finance. 23 : 598-609 .
2. Benston, George J., Mike Carhill, and Brian Olasov, 1991, “The Failure and Survival of Thrifts:Evidence from the Southeast”. In:Financial Markets and Financial Crises, edited by R. Glenn Hubbard.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Press, p.305-384.
3. Bikki Jaggi, Hon-Shiang Lau, “Towarw a Model fer Human Resource Valuation”, The Accounting Review, April 1974.
4. B. Schachter, Derivatives, 1997. Regulation and Banking (MA: North-Holland Press).
5. Charles A. Stone, Anne Zissu, 1994. Global Risk Based Capital Regulations (IL: IRWIN Press).
6. Chu, J., 1996, “Comparing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Artifical Neural Networks in Bankruptcy Predic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Warwick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Warwick.
7. Christopher M.James,Clifford W. Smith, JR., 1994. Studies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ommercial Banks (New York: McGraw-Hill Press).
8. David J. Porteous, 1995. The Geography of Finance (England: Avebury Press).
9. Espahibodi , P .,1991 .“Identification of Problem Bank and Binary Choice Model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5 : 53-71 .
10. G. S. Maddala, 1983. Limited-Dependent and Qualitative Variables in Econometric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 Hwang , D . Y . and C . F . Lee ,1992 .“Option Pricing V.S Bank Failure Prediction Approach to Estimate Deposit Insurance Premiums ,”Paper Presented at Twenty Eighth Annual Meeting of Eastern Finance Association. TAMPA , Florida , U.S.A. ,April 22-25 .
12. Hudson , John .,1989 .“The Birth and Death of Firms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29 : 68-86 .
13. James Kolari, Asghar Zardkoohi, 1987. Bank Costs,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Massachusetts: Lexington Books Press).
14. John G.Kemeny, J. Laurie Snell, 1964, “Finite Markov Chains”.
15. Kijima, M., 1998, “Monotoni cities in a Markov Chain Model for Valuing Corporate Bonds Subject to Credit Risk”, Mathematical Finance, vol. 8, no. 3, pp. 229~247.
16. Korobow , L . and D . Stuhr ,1985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of Early Warning Models : Comment on West and Other Weakness / Failure Prediction Model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9 : 267-273 .
17. Lane , W .R ., S .W. Looney ,and J .W .Wansley ,1986 .“An Application of 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to Bank Failure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0 : 511-531 .
18. Liu Fu-Shan .,1994 . Building an Agricultural Financial System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 The Taiwan Experience .Taipei : Maw Chang Book Company .
19. Martin , D .,1977 .“Early Warning of Bank Failure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 : 249-276 .
20. Mayer , P .A .and H . Pifer ,1970 .“Prediction of Banking Failure ,”Journal of Finance . 25 : 853-868.
21. Meinster , D . R . and E . Elyasiani , 1988 .“The Performance of Foreign Owned , Minority Owned , and Holding Company Owned Banks in the U .S . ,”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2 : 293-313 .
22. Michael Lechner, (Henning Bunzel, Peter Jensen, Niels Westergard-Nielsen editors),1993. Panel data and labour market dynamics (New York : North-Holland Press).
23. 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1997, “Global Credit Analysis”.
24. Nieuwkerk, Marius Van, 1996 . “Copying with Financial Fragility & Systemic Risk ,”(Kluwer Press).
25. Pastena , V . and W . Ruland .,1986 . “The Merger / Bankruptcy Alternative ,”Accounting Review , LXI : 288-301
26. Paul H. Allen, 1997. Reengineering The Bank (New York: McGraw-Hill Press).
27. Robert S.Mariano and Abdul Abiad, 2000. Markov Chains in Predictive Models of Currency Crises─With Applications to Southeast Asia, 亞太地區金融預警制度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28. Sherman J. Maisel, 1981. Risk and Capital Adequacy in Commercial Bank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9. Sinkey , Joseph F . JR .,1975 .“A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Problem Bank ,”Journal of Finance . 23 : 21-36 .
30. Sinkey , Joseph F . JR .,1975 .“Identifying Large Problem / Failed Bank : The Case of Franklin National Bank of New York ,”Journal of Finance and Quantitation Analysis . 13 : 779-800 .
31. Tom Harvey, 1996.The Banking Revolution (IL: IRWIN Press).
32. Wayne Corcoran, Wayne E. Leininger, “Stochastic Process Costing Models”, The Accounting Review, January 1973.
33. West , R . C .,1985 .“A Factor-Analysis Approach to Bank Condition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9 : 253-266 .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