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資訊公開紛爭解決機制之研究-以教育之公共性為例
作者:梁學政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sueh-Cheng Liang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所名稱:海洋法律研究所
指導教授:城仲模博士
陳荔彤博士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3
主題關鍵詞:資訊公開紛爭解決機制教育公共性知的權利個人隱私保護限制公開審查基準freedom of informationeducational publicness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right to knowprotection of personal privacythe review standards of restricted from disclos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摘 要
我國政府資訊公開法制雖於2005年12月28日完成立法初備,該制度能否落實,人民權益得否保障,實有賴後續審理機制及行政爭訟程序之完善建立與運行。惟因上開立法設計過於簡略,造成實務運作上之亂象與困境,無論人民或執法公務員均有發生誤解、濫用或認識不清之情況。是以,透過建立具客觀專業一致性之審查機制與迅速完善之行政救濟管道,以真正具體落實資訊公開紛爭解決機制,實屬刻不容緩、亟需解決之課題。
再者,因教育領域具有高度之公共性與公益性,影響整體國家社會發展至鉅,要保障和提升教育之公共性,必須在政策決策過程中,以專業參與、資訊公開、公眾監督等方式,導入社會公眾力量,以強化民主參與性。又教育資訊包含教育行政業務、學校經營管理狀況、師生個人隱私等各類性質不同之資訊,涉及學生、家長、教師、教育行政管理者及公眾等多方權益,是否公開?公開至何種程度?事涉層面複雜,需將資訊「公開」與「保護」作利益與制度整體關連性之考量,本研究選擇從教育之公共性加以觀察分析,更深具重要指標意義。
本研究除首先闡述資訊公開制度與其紛爭解決之基本概論外,其次,從教育公共性之視角,分析觀察教育資訊公開與保護對於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品質之深遠意義。接著,介紹資訊公開制度相關國際法規範及其發展;並藉由研究美、英、瑞典、日本等國之立法例,比較分析各國立法制度於審理機制及爭訟程序之優缺,以構思可資參酌之可能制度設計,作為我國未來修法之參考。繼而,探討我國資訊公開制度之法制規範與問題檢討,呈現我國資訊公開目前所遭遇之難題與困境;並從程序保障觀點,加以評析我國教育資訊公開相關爭訟事件,包含教育部訴願決定及行政法院裁判之實務案例,檢視我國教育資訊公開落實之程度。最後,為使我國政府資訊公開制度及人民基本權利得以獲得實質確保與實踐,提出我國資訊公開紛爭解決機制應有之革新與取向,嘗試提出具體修法建議及配套措施,並針對我國資訊公開紛爭解決機制,提出短程做法、中程建議及長程目標等階段性具體可行措施,期能有客觀一致、專業迅速且合理可行之審理機制及爭訟程序,以建構一個真正貼近我國人民需求之資訊公開社會,並深化民主法治。
本研究希望透過制度性之整體考量,從我國政資法規定及實務運作發現之問題,經由參考比較美、英、瑞典及日本等國之相關規定及制度現況後,對我國政府資訊公開紛爭解決機制未來應有正確方向,提供客觀公正審查基準之建立、專業專責審查機關之設置及完善行政救濟途徑之選擇等立法制度設計上之建議,並以作為本文之結論。
本研究主要建議如下~
一、短期做法
(一)有體系蒐集、整理訴願決定、行政訴訟判決:將其相關決定或判決要旨,加以分項整理編輯成冊,公開販售並提供各政府機關參考。
(二)試行申復或諮詢制度:基於資訊公開事件之審理及爭訟有其特殊性與複雜性,併同考量個人資料之保護,考量修訂教育法規,在短期內可在教育場域對於資訊公開或個資保護事件,先試行申復或諮詢制度。
二、中程建議
(一) 修正政資法完善救濟機制:修訂第18條第1項各款限制公開或提供事由,明定舉證責任之負擔、增訂第三人保護之條款及訂明暫時權利保護措施。
(二)建立審查判斷基準:由法務部就共通處試擬出初步審查基準,儘可能將限制公開之事由具體化與明確化,以供各機關參考。
三、長程目標
(一)廢止訴願前置要件:基於資訊公開事件救濟之時效性,為期符合訴訟經濟原則,應考量得否不經訴願程序,直接提起課予義務訴訟。
(二)專責審查會之設置:就長期性為考量,建議於行政院下直接設置獨立之機關專業專責審議會,掌理政府資訊公開兼及個人資料保護事件。如政府不另設新機關,至少應考量於行政院法規會中特設政府資訊公開案件審議小組專門負責中央政府各機關政資法案件之審議;或者於行政院下設諮詢委員會,由學者專家擔任委員,提供各機關有關政資法案件之諮詢。
關鍵字:資訊公開、紛爭解決機制、教育公共性、知的權利、個人隱私保護、限制公開審查基準。
Abstract
The Freedom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ct has been enforced for seven years since its enactment in 28th December 2005. However, due to the review standards and administrative relief procedures are not clearing, fair and objective, administrative agency disorderly decides whether to public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or not. In addition, people who apply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had been rejected have to seek for administrative relief as provided by law. The enforcement of this act is not satisfied by most of all and the result of administrative relief is not forthwith.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ducational publicness and hopes the overall consideration of th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of 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Establishing objective and professional review standards and improving the procedure of administrative remedies through the legislative system design recommendations. To clarify the doctrine of distribution of the burden of proof, revise the articles of third man protection and so o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merits and defects of the legal systems and mechanism of freedom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his research proposes the main suggestions as follows:
1. Short-term suggestions:
1.1 To collect the results of administrative relief, to edit its briefs as books and sold in public or offering for agency.
1.2 Try to implement the reapplication or consultation system in educational law.
2. Middle–term suggestions:
2.1 To revise The Freedom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ct in order to improve administrative relief mechanism.
2.2 To establish all codes of review standards of restricted from disclosure.
3. Long-term suggestions:
3.1 To abolish administrative appeals choices i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cases.
3.2 To fund the specialized committee for review the cases of The Freedom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ct and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ct.
Keywords: freedom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al publicness,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right to know, protection of personal privacy, the review standards of restricted from disclosur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繁體字
(一)專書
江明修,公共行政學:理論與社會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7年)。
吳庚,行政爭訟法論(台北:作者發行,1999年3月,初版)。
李惠宗,教育行政法要義(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9月,初版第1刷)。
林素鳳,行政爭訟與行政法學(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2000年9月,初版)。
法治斌,人權保障與釋憲法制憲法專論(一)(台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9月,再版)。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 年,二版)。
周志宏,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9月,初版)。
周志宏,學習權序論,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9月,初版)。
孟汶靜譯,Bellah, Robert N., et al編著,新世界啟示錄(台北:正中書局,1994年)。
許育典,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5月,初版)。
郭昱瑩,成本效益分析(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5月,初版)。
陳清秀,行政訴訟法(台北:作者發行,1999年6月,初版)。
葉俊榮,政府資訊公開制度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1996年)。
劉宗德,行政法基本原理(台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8月,一版)。
年04月01日)。
劉佐國、李世德,個人資料保護法釋義與實務(台北:碁峰資訊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1月,初版三刷)。
蔡秀卿,現代國家與行政法(台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6月,一版)。
蔡志方,行政救濟法新論(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8月二版)。
謝哲勝,法律經濟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5月,初版一刷)。
(二)期刊論文
李建良,「德國環境行政法上的資訊公開制度」,月旦法學,第87期,2002年8月。
李震山,「論資訊自決權」,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祝賀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
李震山,「論人民要求政府公開資訊之權利與落實」,月旦法學雜誌,第62期,2000年7月。
李震山,「論行政資訊公開之法理基礎及法制整備」,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公法學篇(一),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 年。
李震山,「人性尊嚴」,法學講座,第17 期,2003 年5 月。
林素鳳,「閱覽卷宗之請求與救濟」,月旦法學教室,第89期,2002年10月。
李震山,論憲法意義下之「資訊權」,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李震山,「資訊權」,法學講座,第32期,2005年3月。
林素鳳,「日本政府資訊公開制及其施行成效」,月旦法學,第87期,2002年8月。
林素鳳,「日本個人資料保護之法制化」,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公法學篇(一),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林素鳳,「日本的政府資訊公開法制」,月旦法學,第62期,2004年9月。
林素鳳,「我國行政資訊公開法制初探」,月旦法學,第136期,2006年9月。
林素鳳,「我國與日本資訊公開法制之比較」,警大法學論集,第12期,2007年4月。
林素鳳、梁學政,「資訊公開事件近十年來行政法院裁判見解評析」,行政訴訟二級二審制實施十週年回顧論文集,司法院,2011年6月。
林素鳳,「關於日本之基本法」,警大法學論集,第24期,2013年4月。
林明鏘,「公務機密與行政資訊公開」,台大法學論叢,第23卷1期,1993年。
林秀蓮,「現行行政資訊公開法制之探討」,人權保障之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2005年。
林三欽,「政府資訊公開法之執行、保障與救濟制度-以臺灣與德國法制之比較為中心」,行政訴訟制度相關論文彙編第6輯,司法院,2009年12月。
林玉華,公共行政的公共理論,行政學報,24期,1992年9月。
吳志光,「行政資訊公開與行政爭訟途徑」,律師雜誌,2004年12月。
范姜真媺,「政府資訊公開與個人隱私之保護」,法令月刊,第52卷,第5期,2001年5月。
范姜真媺,「政府機關意思決定前之資訊公開—以美國FOIA為主」,法學叢刊,第187期,2002年7月。
范姜真媺,「政府資訊公開請求與拒絕回答」,e世紀的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法學組論文集,銘傳大學,2002年3月。
范姜真媺,「政府資訊公開法與個人資訊保護法之交錯適用」,銘傳大學法學論叢,2005年6月。
范姜真媺,「日本資訊公開法救濟程序之探討」,東吳法律學報,第17卷第1期,2005年8月。
范姜真媺,「日本資訊公開法有關個人資訊之保護」,銘傳大學法學論叢,2006年6月。
范姜真媺,「個人資訊之公開請求」,台灣本土法學,第99期,2007年10月。
范姜真媺,「教育資訊公開與保護之探討」,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8期,2007年12月。
范姜真媺,「政府機關作成意思決定前之資訊公開—問題之檢討與建議」,法學叢刊,第220期,2010年10月。
許宗力,「基本權的功能與司法審查」,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元照出版有限公司,1999 年3 月初版。
陳愛娥,「政府資訊公開法制的憲法基礎」,月旦法學雜誌,第62期,2000年7月。
陳宜和,「我國實施行政資訊公開之成效評估研究」,研考雙月刊,2006年6月。
陳起行,「資訊隱私權法理探討-以美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2000年12月。
湯德宗,「政府資訊公開法制之比較研究」,臺大法學論叢,2006年11月。
湯德宗,「資訊公開暨資訊隱私法案例研究(~2006/10)」,湯德宗、李建良編,2006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2007年10月。
湯德宗、廖福特,「政府資訊公開請求權入憲之研究」,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五輯,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3月。
焦興鎧,「行政機構資訊之公開及限制─美國現行資訊自由法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29期,1984年6月。
項靖,「公務人員對政府資訊公開制度的見解之探究」,法政學報,第12期,2001年3月。
程明修,「從行政法之觀點論行政之公共性」,收於城仲模主編,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7月,初版。
廖福特,「歐洲人權公約」,新世紀智庫論壇,第8期,1999年12月30日。
梁學政,「論我國資訊公開紛爭解決機制」,警大法學論集,第14期,2008年4月。
梁學政,「論我國教師申訴制度之定位-兼論該制度未來應有之取向」,二十一世紀公法學的新課題:城仲模教授古稀祝壽論文集- III. 行政法各論篇,新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年10月1日。
梁學政,「論教師申訴制度一級制之可行性-從現行制度運作之缺失以觀」,法令月刊,2009年1月。
梁學政,「教育資訊公開行政爭訟事件之回顧與前瞻-以行政法院近十年來裁判之觀察為基礎」,警大法學論集,第21期,2011年11月。
劉宗德,「資訊公開」,行政法基本原理,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8月一版。
劉靜怡,「美國1996年電子資訊自由法之分析與評論」,月旦法學,第87期,2002年8月。
蔡達智,「行政資訊公開之問題初探」,經社法制論叢,第30期,2002年7月。
蔡秀卿,「資訊公開-從日本法制論起」,現代國家與行政法,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6月一版。
鹽野 宏,「日本の情報公開法制について」,1998年5月1日中央警察大學「資訊公開法」座談會講詞,林素鳳譯,日本的政府資訊公開(情報公開)法制,月旦法學,第40期,1998年8月。
(三)學術論文
王榮賓,「建構環境資訊公開制度」,東吳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7月)。
馬台珠,「知的權利與日本資訊公開法之研究-兼論與台灣的政府資訊公開法草案之比較」,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高仁川,「資訊公開制度之理論與實際」,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0年7月)。
陳東輝,「論政府資訊公開與個人資訊自決之衡平」,中央警察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
葉淑芳,「行政資訊公開之研究-以隱私權益之保障為中心」,中興大學碩士論文(1999年7月)。
詹文凱,「隱私權之研究」,台灣大學法研所博士論文(1998年)。
謝祥揚,「資訊公開程序中『第三人異議制度』之研究」,東吳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7月)。
鄭竹君,「日本政府資訊公開制度之研究—以地方自治團體為主」,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1996年)。
謝淑敏,「我國修憲後監察制度與北歐監察使之比較研究─兼論監察院行銷策略」,中國文化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
羅偉助,「日本資訊公開法與個人資訊保護法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蕭鈺,「公共性概念意涵之探索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
(四)政府出版物及其他資料
行政院行政訴訟及懲戒廳編印,行政訴訟法修正草案條文對照表95年、98年送立法院審議版本,2009年9月。
行政院法規委員會編,行政院法規委員會諮詢會紀錄彙編(第一輯),行政院秘書處,2003年12月。
行政院法規委員會編,行政院法規委員會98年度委員會紀錄彙編,行政院秘書處,2010年12月。
法務部法律事務司編,政府資訊公開法問答暨解釋彙編,法務部,2010年12月。
法務部法律事務司編,政府資訊公開法裁判彙編,法務部,2010年12月。
邱銘堂、李世德,考察美國「聽證」及「政府資訊公開」之實施情形報告,法務部出國報告,2012年3月12日。
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政府資訊公開制度之研究,1996年5月。
范姜真媺等,政府資訊公開制度實施成效評估,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2010年3月。
范姜真媺等,政府資訊限制公開或提供事由審查基準及改進救濟程序之研究,法務部委託研究報告,2011年12月。
翁岳生,資訊立法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1994年7月。
湯德宗,政府資訊公開法改進之研究,法務部委託研究報告,2009年8月。
湯德宗,論複查考試成績之資訊公開限制—典試法第二十三條之檢討,考試院委託研究案,2005年11月21日。
監察院國際事務小組,瑞典國會監察使(台北:監察院,2006年06月01日)。
監察院國際事務小組,歐盟監察使:起源.設立.發展,(台北:監察院, 2011年04月01日)。
二、中文簡體字
(一)專書
王維國、宋洪雲、高艷萍,現代社會的公共性理念(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年3月1日)。
朱科蓉,教育信息公開研究(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李廣宇,政府信息公開訴訟—理念、方法與案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林愛珺,知情權的法律保障(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呂豔濱、 Megan Patricia Carter,中歐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比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
許蓬麗,保障公民知情權—政府信息公開訴訟的理論與實務(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
張龍,行政知情權的法理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賀榮,行政爭議解決機制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劉飛宇、王從虎,多維視角下的行政信息公開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韓春暉,現代公法救濟機制的整合—以統一公法學為研究進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羅豪才、華洪海,行政法的新視野(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2011年7月,第1版)。
(二)期刊論文
張茂聰,論教育公共性及其保障,山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0年)。
馮軍,「瑞典新聞出版自由與資訊公開制度論要」,環球法律評論,第4期,2003年。
三、日文
(一)書籍
市井 力,國家の公共性とその法的基準,收於市井 力、原野 翹、福家俊朗、
宇賀克也,新‧情報公開法の逐條解說(東京:有斐閣,2006年5月30日,第3版第1刷)。
宇賀克也,情報公開の理論と實務(東京:有斐閣,2005年6月20日,初版第1刷)。
宇賀克也,情報公開法の理論(新版)(東京:有斐閣,2000年)。
宇賀克也,アメリカの情報公開(東京:良書普及會,1998年9月10日,第1版)。
岡本篤尙,國家秘密と情報公開-ァメリカ情報自由法と國家秘密特權の法理(京都:法律文化社,1997年12月)。
兼子 仁、室井敬司共編,情報公開實務指針—自治體審查會答申事例を踏まえて(東京:ぎょうせい,2007年3月30日,初版發行)。
川崎政司,基本法再考(一)—基本法の意義・機能・問題性(東京:自治研究,2005年,第81卷8號)。
北沢義博、三宅弘,情報公開法解說(第二版)(東京:三省堂,2003年)。
小早川光郎,情報公開法-その理念と構造(東京:ぎょうせい,1999年7月20日,初版)。
小林直樹,憲法政策論(東京:日本評論社,1991年)。
阪本昌成,情報公開と表現の自由(東京:成文堂,1983年11月30日,初版第2刷)。
鹽野 宏,行政法Ⅱ(東京:有斐閣,1996年,第2版)。
芝池義一,行政救濟法講義(東京:有斐閣,1995年)。
杉浦 允、松村雅生、松田綱兜共著,情報公開と文書管理(東京:ぎょうせい,1997年5月20日,再版發行)。
園部逸夫編,註解行政事件訴訟法(東京:有斐閣,1989年)。
內閣府情報公開‧個人情報保護審查會事務局,內閣府情報公開‧個人情報保護審查會答申選(平成20年8月)。
濱川 清編著,現代國家の公共性分析(東京:日本評論社,1990年12月15日,一版一刷)。
藤原靜雄,情報公開法制(東京:弘文堂,1998年8月15日,初版第1刷)。
藤原靜雄‧個人情報保護法制研究會,個人情報保護法の解說(東京:ぎょうせい,2005年2月10日,初版)。
崛部政男編,情報公開と個人情報保護,ジュリスト增刊(東京:有斐閣,1994年5月20日)。
D.C.ローワット編,情報公開と行政秘密-先進諸國の動向-(東京:早稻田大學出版部,1982年10月30日,初版第1刷)。
右崎正博=田島泰彥=三宅 弘編,情報公開法(立法の論點と知る權利)(東京:三省堂,1999年)。
松井茂記,情報公開法(東京:有斐閣,2001年3月30日,初版第1刷)。
南 博方,行政法(第六版)(東京:有斐閣,2007年12月10日,第六版第二次印刷發行)。
(二)期刊
阿部泰隆,行政訴訟制度改革の一視點,ジュリスト,第1218號,有斐閣,2002年3月。
今井正史,情報公開審查會の機能と課題,法律時報,70卷6號,1998年5月。
岩橋健定,情報公開法18條-36條-不服申し立て情報公開訴訟,ジュリスト,第1156號,1999年6月。
宇賀克也,情報公開における法律問題,園部逸夫先生古稀紀念「憲法裁判と行政訴訟」,有斐閣,1999年10月。
大橋洋一,國際規則的形成與國內公法的變革,公法研究,第55號,1993年,頁52~63。
奧平康弘=鹽野 宏,《對談》情報公開法制定に向けて,法律時報,69卷1號,1997年。
金子正史,情報公開審查會の機能と課題,法律時報,70卷6號,1998年5月。
兼子仁,情報公開をめぐる救濟,井出家憲、兼子仁、右崎正博、多賀谷昭一編,「講座 情報公開」,ぎょうせい,1998年10月。
兼子仁,情報公開審查會の機能,井出家憲、兼子仁、右崎正博、多賀谷昭一編,「講座 情報公開」,ぎょうせい,1998年10月。
小林直樹,現代公共性の考察,公法研究,第五十一號,1989年。
総務省,平成15年度における情報公開法の施行の狀況について(概要),季報情報公開,Vol.14,2004年9月。
野村武司,不服審查會の意義と機能,收錄於右崎正博=田島泰彥=三宅 弘編,情報公開法(立法の論點と知る權利),三省堂,1997年11月。
井出嘉惠,情報公開法制のあり方を考える-「情報の公開」公理の再確認と現代的展開,法律時報,71卷6號,1999年5月。
崛部政男,情報公開法制定の意義と今後の課題,ジュリスト,第1156號,1999年6月。
松井茂記,情報公開法要綱案の救濟上の問題點と課題,法律時報,69卷1號,1997年。
松村雅生,情報公開法をめぐる諸問題(下),ジュリスト,第1241號,2003年3月。
情報公開の重要判例,法學教室第201號,有斐閣,1997年。
情報公開‧ライバ一,ジュリスト臨時增刊742號,有斐閣,1981年6月5日。
情報公開法の到達點,法律時報,第71卷第6號,日本評論社,1999年5月。
ジュリスト特集:情報公開法の制定,有斐閣,1999年6月1日號。
四、英文
Banisar, David,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round the World 2006: A Global Survey of Access to Government Records Laws.” Available from: http://www.freedominfo.org/documents/global_survey2006.doc(2012/04/29上網)
Chrysler Corporation V. Brown. 411 U.S. 281(1979)
Cate, Fred H. et al., The Right to Privacy and the Public’s Right to Know: The “Central Purpose” of 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46 Admin. L. Rev. 41, 73(1994)
Davis M. O'Brien, The Public's right to know (New York: Praeger, 1981).
Dismukes v.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603 F. Supp. 760(D. D. Cir. 1984)
Debra L. Silverman, “Freedom of Information: Will Blair Be Able to Break the Walls of Secrecy in British”, America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Vol. 13.
Department of Air Force v. Rose, 425 U.S. 352 (1976).
Edmond v. United States Attorney, 959 F. Supp. 1, 3(D. D. Cir. 1997)
Habermas, J.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Trans. by Thomas Burger. (London: Polity Press, 1989)
James Madison, Notes of Debates in the Federal Convention of 1787 (W. W. Norton &; Company, 1966).
Kent Cooper, The Right to Know: An Exposition of the Evils of News Suppression and Propaganda (New York: Farrar, Strauss, and Cudahy, 1956)
Kristen Elizabeth Uh, “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Post-9/11: Balancing the
NLRB v. Getman, 404 U.S. 1204 (1971).
Open America v. Watergate Special Prosecution Force, 547 F.2d 605, 616(D.C. Cir. 1976).
Public’s Right to Know,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 and Homeland Security,” 53Am. U. L. Rev. 261(2003).
Phillippi v. CIA, 546 F.2d 1009(D. C. Cir.1976), 655 F.2d 1325(D.C. Cir. 1981).
Samuel D. Warren &; Louis D. Brandeis, “The Right to Privacy”, 4 HARV. L. Rev. 193 (1890).
Toby Mendel,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 comparative legal survey , Second Edition Revised and Updated (Paris: UNESCO, 2008),
The John’s and James L. Knight Foundation., The Knight Open Government Survey 2007, File Not Found: 10 Years After E-FOIA Most Federal Agencies Are Delinquest.
UK 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Monitoring Strategy (version 1.0, March 2009).
UNESCO, Declaration of the Conferenc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ult Education. Paris, “ Final Report” (1985)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Justice v. Reporters Committee for Freedom of the Press, 489 U.S. 749 (1989).
United States Dep't of Defense v. F.L.R.A. (92-1223), 510 U.S. 487 (1994).
Ventriss, Curtis. “Toward a Public Philosoph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 Civic Perspective of the Public,”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49 No.2 (1989)
Vaughn V﹒Rosen﹐484 F.2d 820(D.C.Cir.1973)
William L. Prosser, “Privacy”, 48 CAL. L. Rev. 383(1960),
Yeager v. 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 678 F.2d. 315, 321(D. C. Cir 1982)

五、外國法典
Electronic Freedom of 15information Amendments of 1996,(US EFOIA)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1966(US FOIA), 5 U.S.C. §552.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2000(UK FOIA), Chapter 36.
OPEN Government Act of 2007(S. 2488), U.S.
The Privacy Act of 1974, 5 U.S.C. § 552a.
The Official Secrets Act 1911, UK.
The Family Educational Rights and Privacy Act 1974(US FERPA), 20 U.S.C. § 1232g.
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Amendment of 2007(US FOIAA). U.S.H.R. 1309,
The Instrument of Government (Regeringsformen, SFS nr: 1974:152), Sweden.
The Freedom of the Press Act (SFS nr: 1949:105), Sweden.
The Freedom of the Press Act (SFS nr: 1998:620), Sweden.
The Instrument of Government (SFS nr: 1974:152), Sweden.
The Fundamental Law on Freedom of Expression (SFS nr: 1991:1469) , Sweden.
The Secrecy Act (SFS nr: 1980:100) , Sweden.
日本「行政機關の保有する情報の公開に關する法律」(1999年)
日本「行政機關の保有する個人情報の保護に關する法律」(2003年)
日本個人資訊保護法,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2008年11月。
日本金融領域個人資訊保護處理原則,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2008年11月。
德國聯邦個人資訊保護法,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2008年10月。
澳洲隱私權法,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2008年10月。


六、國際公約
APEC Privacy Framework 2004.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Fundamental Freedoms 1950.
Directive 95/46/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European Council 1995.
EU Directive on Privacy an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2002.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1966.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Guidelines Gov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Privacy and Transborder Data Flows of Personal Data.
Proclamation of Teheran, Final Ac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 Rights, Teheran, U.N. Doc. A/CONF. 32/41 at 3 (1968).
Treaty of Amsterdam 1999.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1948.
UN/ECE Convention on Access to Information,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making and Access to Justice in Environmental Matters 1998.

七、網路資料
行政院全球資訊網-政府資訊公開服務導覽,網址:http://www.ey.gov.tw/metafp.asp?xItem=23830&;ctNode=396&;mp=2
教育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高等教育校務資訊整合平台 資訊網,網址:https://heip.moe.edu.tw/
教育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臺灣高等教育整合資料庫,網址:http://www.cher.ntnu.edu.tw/
詹中原,公共政策問題建構過程中公共性之剖析,國政研究報告,憲政(研)095-027號,財團法人政策研究基金會,2006年8月16日。網址: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CL/095/CL-R-095-027.htm
資訊公開倡導者協會:http://www.freedominfo.org/
OECD科技產業理事會:http://www.oecd.org/document/18/0,2340,en_2649_34255_1815186_1_1_1_1,00.html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
FCC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FOIA)Home Page:http://www.fcc.gov/foia/
美國司法部:http://www.justice.gov/oip/index.html
英國資訊官辦公室:http://www.ico.gov.uk/
瑞典政府網站:http://www.sweden.gov.se/sb/d/574/a/36828
日本內閣府情報公開:http://www8.cao.go.jp/koukai/index.html
日本情報公開・個人情報保護審査会:http://www8.cao.go.jp/jyouhou/
日本总务省:「情報公開法の制度運営に関する検討会」の報告
http://www.soumu.go.jp/main_sosiki/gyoukan/kanri/jyohokokai/ketoukai14.html
日本「情報公開市民センター」:http://www.jkcc.gr.jp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