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制度變遷下的府際關係與地方財政—以台南市政府為例
作者:郭國文
作者(外文):Kuo-WenKuo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經濟研究所
指導教授:丁仁方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5
主題關鍵詞:民主轉型制度變遷府際關係地方財政財政自主度財政依存度Democratic TransitionInstitutional Change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Local Government FinanceFinancial autonomyFinancial dependen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2010年台北縣、台中縣市、台南縣市、高雄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加上原台北市,以及2014年桃園縣升格直轄市,台灣已形成六都十六縣的地方自治新局面。縣市升格直轄市是繼精省之後,台灣地方制度最重大的變革。然而,面臨民主轉型,不同的制度變遷軌跡,對府際關係與地方分權有何影響,以及升格後的直轄市,財政資源的重新分配,是否如願獲得地方財源的強心針。亦即,台灣的民主轉型如何影響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權力關係,從而改變地方政府財政資源的配置,乃本研究的主旨。
本研究採歷史制度主義的觀點,分析民主轉型所造成的制度變遷對府際關係與地方財政的影響,以台南市為主要案例。並分戒嚴時期、自由化時期、民主化時期、民主鞏固時期,探討中央與地方府際關係變化過程,進而理解地方財政,包括支出面、收入面(含稅收、統籌分配稅款、補助金)等項目的變化。本研究包含三大命題:一、民主轉型促成制度變遷,二、制度變遷改變府際關係,三、府際關係改變地方財政能力。
本文將「制度(法制)」視為自變項,所謂「制度(法制)」以地方自治相關法規為依據,在各個時期不同制度的規範下,「府際關係」如何隨之轉變,而「府際關係」則以縱向的府際關係為研究主軸,並探討不同制度變遷所帶來的政府層級與政府位階的變化;在此前提下,「府際關係」又如何且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地方財政」的改變。並以地方財政自主性、地方財政依存度指標檢驗「地方財政」能力。
  本研究有五大研究發現:一、遙遠的夥伴關係:從威權體制過渡到民主體制,府際關係仍保有威權的遺緒,雖從主從關係邁向所謂的夥伴關係,但不論在人事任命權、財政自主權…等,地方政府仍受中央政府許多牽制。二、稅賦汲取能力下滑、財政集權更加深化:隨著民主化的發展,財政權限並無分權化反倒是更加集權化,且與國家的稅賦汲取能力的下滑,兩者呈現反比現象。三、發放公債「現金卡」應付需求:中央政府為了因應地方政府的需求,但又不願下放財政資源的分配,因此,採取犧牲財政紀律,擴大地方舉債空間,以應付地方的壓力。四、分責下放、操作手法雷同:中央政府一面放寬公債上限,鬆綁財政紀律,減緩地方政府的壓力,另一方面,卻進行業務下放分責移轉,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五、自治分權化、財政集權化:歷經民主轉型制度變遷後之府際關係,地方自治朝向「分權化」,但財政則更加「集權化」。
Taiwan now has six special municipalities and sixteen counties. This is the largest change in local government in Taiwan since the downsizing of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is how Taiwan’s democratic transition influenced relations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thereby impacting the alloc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al resources.
This study applies “system” (legal system) a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The “system” (legal system) variable is based on laws related to local self-governance. Furthermore, changes in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are produced by the institutional norms of each period.
This study produced five major findings: (1) Distant partnership relations. (2) Tax raising capacity has declined, financial centralization has deepened. (3) Issue of public debt “cash cards” to meet demands. (4) Devolved responsibilities, similar operating practices. (5) Decentralization of powers, fiscal centralization.
Key words: Democratic Transition, Institutional Change ,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Local Government Finance ,financial autonomy, financial depend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一)中文專書

丁仁方:《威權統合主義 : 理論、發展、與轉型》,時英出版,台北市,1999年。
丘昌泰:《地方政府管理研究》,韋伯文化出版,台北市,2007年。
史美強:《制度、網絡與府際治理》,元照出版社,台北市,2005年。
朱柔若 譯:《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的取向》揚智文化公司,台北市,2000年。
朱浤源 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正中書局,台北市,1999年。
江大樹、趙永茂主編:《府際關係》。元照出版,台北市,2001年。
江大樹:《國家發展與文官改革,憬藝出版社》,台北市,1997年。
江大樹:《邁向地方治理-議題、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社,台北市,2006年3月。
呂育誠:《地方政府與自治》,一品文化出版,台北市,2008年。
宋鎮照:《發展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五南出版,台北市,1995年。
李炳南,《憲政改革與國是會議》,永然文化出版公司,台北市,1992年。
李登輝基金會:《健全地方發展與治理研討會論文集》,李登輝基金會,2014年。
林谷蓉:《中央與地方權限衝突》,五南圖書出版,台北市,2005年。
林健次、蔡吉源:《台灣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的研究》,前衛出版社,台北市,2004年。
林錫俊:《地方財政管理要義》,五南出版,台北市,2008年。
施嘉明:《施嘉明談地方自治》,致良,台北市,1998年。
紀俊臣:《經省與新地方制度---始末、設計、發展系論》,中國地方自治學會發行,時英出版,台北市,1999年9月。
翁興立 編:《地方政府與政治:精省後之財政自主與地方分權》,商鼎文化,台北市,1999年。
高安邦:《中央政府與地方財政權》,中央與地方關係學術研討會,台北市,2001年。
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中央與地方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央與地方關係」學術研討會,政治大學藝文中心國際會議廳,2001年5月12日。
張正修:《地方制度法理論與實用,學林文化》,台北市,2000年。
許志雄:《強化台北市立法權及人事權之研究》,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台北市,1998年。
陳明通:《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月旦出版社,台北市,1997年
陳陽德:《台灣鄉鎮市與區及政府之比較研究:台中縣市民眾與菁英態度之調查》,五南圖書,台北市,1999年。
黃世鑫:《財政學概念》,國立空中大學,台北市,1998年。
黃錦堂:《地方自治法治化問題之研究》,月旦出版社,台北市,1995年。
黃錦堂:《地方制度法基本問題之研究》,翰蘆圖書,台北市,2000年
黃錦堂:《如何健全地方自治法規之研究,台灣省諮議會委託研究報告》,台灣省諮議會編印,南投,2000年。
葉任凱、王佳煌合譯:《質性研究法 : 社會情境的觀察與分析》,學富出版,台北市,2005年。
葉至誠:《社會科學概論》,揚智文化,台北市,2000年。
薄慶玖:《地方政府與自治》,五南出版社,臺北市,2001年。
薛化元:《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II(1979—1988)》,業強出版社,台北市,1997年。
薛曉源、陳家剛主編:《全球化與新制度主義》,五南出版社,台北市,2002年。
簡振澄:《精省後縣市政府財政之分析與檢討:地方制度法施行一年總檢討會議論文集》,台北縣政府編印,台北縣,2000年。
羅致政 主編:《地方政府治理的新局與挑戰》,新台灣國策智庫出版,台北市,2010年。



(二)期刊論文
仉桂美:〈我國各級政府間區劃調整之監督〉,《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學報》,第5期,1999年。
丘昌泰:〈在造地方政府---修憲後縣市政府組織架構的調整方向〉,《中國地方自治》,第51卷,第5期,1998年。
自由中國,〈社論:我們的地方政制〉,《自由中國》,第17卷第10期,1957年。
自由中國,〈社論:「地方黨治」必須立即停止〉,《自由中國》,第20卷第9期,1959年。
李顯峰、呂昌熙:〈地方財政與地方經濟成長的政治經濟分析〉,《財稅研究》,39卷3期,2007年5月。
林全:〈中央與地方財政權的劃分應在憲法中貫徹分權主義〉,《經濟前瞻》,第26卷,1992年4月10日。
林全:〈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的經濟評析〉,《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2卷第1期,1992年。
林宗弘:〈威權主義與國家財政能力-以中國大陸財政改革為例之分析〉,《政治學報》,第47期,2009年10月。
孫克難:〈落實稅制改革,展現公平正義〉,《遠見雜誌》,2004年6月號,2004年。
徐仁輝:〈省虛級化後的財政收支劃分〉,《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74期,1997年9月。
馬駿:〈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財政關係〉,《財稅研究》, 第29卷第4期,1996年。
張其祿:〈我國地方政府財政地位之經驗研究〉,《公共行政學報》,第8期,2003年6月。
陳立剛:〈地方財政問題探討及因應之道〉,《東吳政治學報》,第6期,1996年。
葛克昌:〈統籌分配稅與地方自治〉,《月旦法學》,第84期,2005年5月。
廖坤榮、吳秋菊: 〈扛不起的未來:地方財政困境之研究--嘉義縣鄉鎮市案例分析〉,《公共行政學報》,第14期,2005年3月 。
趙永茂:〈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與府會衝突的改善途徑〉,《研考雙月刊》,第20卷第4期,1996年。
劉淑惠:〈地方財政困境與展望〉,《國家政策雙週刊》,第97期,1994年。
蔡茂寅:〈地方制度法之特色與若干商搉〉,《律師雜誌》,第244期,2000年。
蔡茂寅:〈地方財政問題初探〉,《中國地方自治》,第53卷第2期,2000年。
蔡茂寅:〈政府間補助的法律問題〉,《全國律師》,3月號,1997年。


(三)專書論文
李酉潭:〈邁向先進的民主:二十一世紀台灣民主化的展望〉,收錄於《跨世紀的政治願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私立東海大學,1999年。
林全:〈健全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收錄於《財政平衡與財政改革-台灣經驗的評價》,中華經濟研究院出版,1999年。
紀俊臣:〈地方制度法修正後各影響層面剖析〉,收錄於《地方政府治理的新局與挑戰》,羅致政主編,台北:新台灣國策智庫出版,2010年。
孫克難:〈財政平衡與財政改革的理論基礎〉,收錄於《財政平衡與財政改革-台灣經驗的評價》,中華經濟研究院出版,台北市,1999年。
陳立剛:〈府際關係研究:海峽兩岸政府關係之比較分析〉,收錄於國立中山大學編:《海峽兩岸地方政府與政治〉,高雄市,2000年。
陳錦稷:〈五都升格的迷失----地方政府財政問題的再探討〉,收錄於羅致政 主編:《地方政府治理新局與挑戰》,新台灣國策智庫出版,2010年。
黃世鑫:〈地方財政自主與地方自治:精(凍?廢?)省後的省思〉,收錄於翁興立 編《地方政府與政治---精省後的財政自主與地方自治〉》,商鼎出版社,1999年。
劉建忻:〈推動地方分權的障礙〉,收錄於《健全地方發展與治理研討會論文集》,李登輝基金會,2014年。


(四)博碩士、專研究論文
王麗虹:《我國中央與直轄市府際關係之發展與展望》,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林全:〈我國統籌分配稅的演變與其對中央及地方財政關係的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研究報告,1992年。
吳挺鋒:《財政政治的轉型:從威權主義到新自由主義》,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
李長晏:《我國中央與地方府際關係分析:英國經驗之學習》,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1999年。
林谷蓉:《精省後中央與地方權限衝突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林福鵬:《財政收支劃分法對地方財政之影響》,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洪菁珮:《中央與地方財政收支劃分的政治經濟分析,1945-1999》,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張嘉仁:《由財政社會學探討我國的財政赤字問題》,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研究所博論文,2008年。
許秀鶴:《從民主化探討地方財政惡化之政經分析》,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郭國文:《民主化時期的國家與工運〈1993-2000〉》,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曾明德:《我國中央與地方府際關係分析》,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楊國忠:《地方制度法實施對地方政府職權之影響-以臺南市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五)中文報刊
唐復年:〈爭取升格 彰縣府向議會提案〉,《聯合報》,2009-04-28,第C2版。
黃文博:〈南縣市6訴求 爭取合併升直轄市〉,《中國時報》,2009-03-21,C3版。
黃旭昇:〈周錫瑋:北縣沒道理比中縣市慢升格〉,《中央社》,2009-04-03。
謝佳珍:〈縣市拼升格 內政部收到7件改制計畫書〉,《中央社》,2009-05-27。
張振峰:〈絕不落後中縣市 高縣市力爭升格同步〉,《台灣時報》,2009-03-19,第1版。
鄭琪芳、黃敦硯:〈中縣市合併 經費多了200億〉,《自由時報》,2009-04-04,A03版。
葉子綱:〈雲林縣議會通過雲嘉合併升格案〉,《中央社》,2009-05-27。
王寓中:〈三都十五縣 馬大選政見〉,《自由時報》,2009-04-04,A02版。
吳佩玲:〈升格好處 人多錢多〉,《聯合報》,2009-02-04,第5版。
〈新公債法下各級政府舉債概況〉,《經濟日報》,2013-08-23,A04版。
蘇治芬:〈公債法對貧縣無幫助〉,《民眾日報》,2013-06-29,A03版。


(六)網站資料
周信佑:〈地方制度法通過後,財政收支劃分法配套措施〉,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9年。http://www.npf.org.tw/post/3/5754
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公告日期2012-02-23。http://www.ey.gov.tw/News_Content5.aspx?n=875F36DB32CAF3D8&sms=7BD79FE30FDFBEE5&s=BF4032FF8F13BE4F。
陳華昇:〈推動台中縣市合併升格,建構台灣北中南三大都會」之分析〉,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2009-02-16。http://www.npf.org.tw/post/1/5425
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http://www.rootlaw.com.tw/LawArticle.aspx?LawID=B240030020000600-0881012



二、 英文部分
(一)英文專書
Bruce Bueno de Mesquita,2006, “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 people's power, preferences, and perceptions”, Washington, D.C. : CQ Press.
Daron A, James A. Robinson ,2005, “ Economic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untington,Samuel.,199,The Third Wave: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Norman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Peters, B. Guy,1999, “Institutional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London and New York, Wekkington House.
Rhodes,R.A.W., 1997 , “Undewrstanding Governance:Policy Networks,Governance,Reflexivity, and Accountability.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Skocpol,T. ,1979. “States and Social Revolution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rance, Russia , and Chin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orensen,Georg, 1993, Democracy and Deomocratization:Processes and Prospects in a Changing World,Oxford:Westview Press.
Steinmo,Sven;Thelen Kathleen and Longstreth Frank, eds. ,1992, “Structuring Politics: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Analysi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illy, C. ,1990.“Capital , Coercion and European States.”Cambridge, MA: Basil Blackwell.



(二)期刊論文
Hall, Peter A. ,Taylor, Rosemary C.R. ,1996,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 Political Studies, 45: 936-957.
Katznelson, Ira, 1998: "The Doleful Dance of Politics and Policy; Can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Make a Difference?"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 Vol:92,Iss:1:191-197.

Pierson, Paul., 1996, “The Path to European Integration: A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t Analysis”,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29(2): 126.
Pierson,P.,2000, “Increasing Returns, Path Dependence, and the Study of Politic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s,vol.94.No.2:251-26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