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馮夢禎研究
作者:劉思怡
作者(外文):LIU, SZU-YI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王國良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6
主題關鍵詞:馮夢禎真實居士《快雪堂集》《快雪堂漫錄》《快雪堂日記》《嘉興藏》藏書刻書Feng Meng ZhenZhen Shi Ju Shi‘Kuai Xue Hall Collection’‘Kuai Xue Hall Random Notes’‘Kuai Xue Hall Diaries’‘Jiaxing Zang’book collectionbook print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7
馮夢禎(1548-1606),字開之,號具區,又號真實居士,嘉興府秀水(今浙江省嘉興縣)人,明朝萬曆五年(1577)丁丑科會試第一,為丁丑會元,賜進士出身,官至南京國子監祭酒,著有《快雪堂集》、《快雪堂漫錄》、《快雪堂日記》、《歷代貢舉志》、《新鐫具區馮先生家藏尚書翼》等。馮夢禎為人高曠率真,交友廣闊,時人評其人其文有「蘇白風流」,與蘇軾及白居易相提並論;受到明代嘉興地區私人藏書興盛影響,成為藏書家及刻書家,並收藏藝術品;又為明末高僧紫栢真可(1543-1603)之幅巾弟子,一生習佛弘法,廣交僧侶居士,致力於《嘉興藏》之刊刻,在晚明文壇,具有重要地位及影響力。明朝李維楨(1547-1626)稱其集文人、良史、豪士、直臣、清吏、逸民、禪宗於一身,總結出馮夢禎不平凡之一生。
《快雪堂集》是馮夢禎最重要之詩文集,在其辭世後由親友醵資,於萬曆四十四年(1616)刊行,初刻僅印三十部,板尋燬於火,流通絕少。鼎革入清,《快雪堂集》於乾隆時期經四庫館臣評定,列入「存目」書籍,未列入《四庫全書》書目中,無法得到重刻流通之機會,直至1997年6月始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得到刊行契機。書籍之命運難以左右,卻可藉由學術研究,重新彰顯馮夢禎《快雪堂集》之價值所在。
本論文著眼於馮夢禎個人、《快雪堂集》、藏書刻書三大主軸來進行,首先,探討馮夢禎家世生平、師承交友,推演其人格特質及襟懷風骨,並延伸至其著述。其次,進行《快雪堂集》主題研究,分詩歌、散文二個向度,論述其技巧、風格、評價及詩論、文論,檢視其文學方面之成就。再者,進行藏書、刻書及收藏品主題研究,探究藏書處、藏書章、刻書評價、《嘉興藏》及藝術品等議題,聚焦其藏書家與刻書家之身分。另隨文檢附〈馮夢禎年譜及詩文繫年〉,展現其生平及詩文創作軌跡。
2016年適逢《快雪堂集》出版四百週年,本論文期能在馮夢禎、《快雪堂集》及藏書刻書相關議題範疇內,有具體研究成果呈現,以提高學術界對馮夢禎研究之關注。
Feng Meng Zhen(1548-1606), courtesy name Kai Zhi, nickname Zhen Shi Ju Shi, born in Jiaxing Prefecture Xiushui (present Zhejiang Province Jiaxing County), was first place in Central Examinations in 1577 (fifth year of Wanli, Ming Dynasty). As Huiyuan and Scholar, he became Nanjing Guozijian Jijiu (Principal of Highest Educational Instituition). His works include ‘Kuai Xue Hall Collection’, ‘Kuai Xue Hall Random Notes’, ‘Kuai Xue Hall Diaries’, ‘Treatise on the Evolution of Civil Service’, ‘Xin Juan Ju Qu Feng Xian Sheng Jia Cang Shang Shu Yi’. Feng Meng Zhen is a man of honor and sincere, he has a wide acquaintance, people compliment him and his work as ‘Su Bai Feng Liu’, sharing the same status as Su Shi and Bai Ju Yi. Influenced by Ming’s Jiaxing District trend of private books collection, he became a book collector and printer, collecting artifacts. He was also a lay disciple of Ming’s high monk Master Zibo(1543-1603). He devoted his life to Buddhism and knows many monks and lay Buddhists. He dedicated in the publishing of ‘Jiaxing Zang’. He plays an important and iconic role in the late Ming literary world. Ming dynasty Li Wei Zhen(1547-1626) compliments him as a literati, good historian, magnanimous, straight forward, honest, hermit and Zen Buddhism, which concludes his extraordinary life.
‘Kuai Xue Hall Collection’ is Feng Meng Zhen’s most important poetry anthology, his closest people pooled funds and published it in 1616. There were only a number of thirty first edition copies, templates were gone in fire, which is why it was rare in the market. When Qing dynasty replaced Ming, ‘Kuai Xue Hall Collection’ was evaluated by editors of ‘Complete Library of Four Treasuries’ during the time of Qian Long, and was included into the ‘preserve book title’ category, and not the ‘Complete Library of Four Treasuries’, thus losing the opportunity to be reprinted. It was not until June 1997, when it was recorded into ‘Complete Library of Four Treasuries, Book Titles Series’. The destiny of books is hard to foretold, but the true value of Feng Meng Zhen’s ‘Kuai Xue Hall Collection’ could be shown through academic research.
This study has three main focuses, which is Feng Meng Zhen himself, ‘Kuai Xue Hall Collection’, and book collection and printing. We will first discuss the background of Feng Meng Zhen, his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 understand his personality traits, and extend to his works. Next, the main study of ‘Kuai Xue Hall Collection’ is divided into poem and prose, discussing his technique, skill, comments and theory, evaluating his accomplishments in the literary field. Then, subject study of book collection, book printing and other collections helps us understand about places of book collection, seals, printing evaluation,‘Jiaxing Zang’ and artwork, focusing on the identities of the collectors and printers. Lastly, ‘Feng Meng Zhen Chronicles and Poems and Articles Timeline’ is attached, showing his background and work.
2016 is the 400th anniversary of publish of ‘Kuai Xue Hall Collection’, hopefully in the related subject area of Feng Meng Zhen, ‘Kuai Xue Hall Collection’ and book collection and printing, specific results would be shown in order to raise academic field interest towards study of Feng Meng Zhen.
一、傳統文獻
(一)經
(明)胡廣等撰、(明)申時行校正:《申學士校正古本官板書經大全》,臺北:國家圖書館,明建邑書林余氏刊本。
(明)馮夢禎著纂、(明)焦竑校閱:《新鐫具區馮先生家藏尚書翼》,日本東京:筑波大學圖書館,明萬曆間(1577-1605)朱青墨三色套印刻本。
(清)閻若璩撰、(清)閰詠輯:《尚書古文疏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3月,初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二)史
(漢)司馬遷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臺北:國家圖書館,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南監刊本。
(漢)司馬遷撰、(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臺北:鼎文書局,民國75年10月,八版,《中國學術類編》本。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楊家駱主編:《漢書》,臺北:鼎文書局,民國75年10月,六版,《中國學術類編》本。
(晉)陳壽撰、(劉宋)裴松之注、(明)馮夢禎、黃汝良校正:《三國志》,臺北:國家圖書館,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南京國子監刊本。
(南朝梁)沈約撰:《宋書》,臺北:國家圖書館,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南京國子監刊本。
(南朝梁)蕭子顯撰、(民國)楊家駱主編:《南齊書》,臺北:鼎文書局,民國76年元月,五版,《中國學術類編》本。
(唐)李延壽撰:《北史》,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清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刻本(遞修本)。
(唐)魏徵撰:《隋書》,臺北:國家圖書館,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南監刊清康熙間修補本。
(明)夏原吉等奉敕撰:《明實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國55年4月,初版。
(清)萬斯同撰:《明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清)張廷玉等撰、(民國)楊家駱主編:《明史》,臺北:鼎文書局,民國71年11月,四版,《中國學術類編》本。
(明)田汝成撰《西湖遊覽志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3月,初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李培等修、(明)黃洪憲等纂:《秀水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59年8月,臺一版,明萬曆二十四年修,民國十四年鉛字重刊本。
(明)卓鈿、(明)王圻撰:《青浦縣志》,臺北市: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影印日本國會圖書館藏明萬曆二五年刊本。
(明)劉應鈳修、(明)沈堯中等纂:《浙江省嘉興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72年3月,臺一版,《中國方志叢書》據明萬曆二十八年刊本影印。
(明)聶心湯纂修:《萬曆錢塘縣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8年7月,台一版。
(清)張岱撰:《西湖夢尋》,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8月,初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清)劉佑等修、(清)葉獻論等纂:《南安縣志》,台北市:台北市南安同鄉會,民國62年10月,版次未標,清康熙十一年刊本。
(清)袁國梓等撰:《嘉興府志》,臺北市: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影印日本內閣文庫藏康熙二十年(1681)刊本。
(清)趙弘恩監修、黃之雋編纂:《江南通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3月,初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李國相纂修:《廣德州志》,北京:中國書店,2007年2月,第1版,《稀見中國地方志彙刊》本。
(清)傅王露撰:《西湖志》,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8月,初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清雍正兩浙鹽驛道刻本影印。
(清)宋如林修、(清)孫星衍、莫晉纂:《[嘉慶]松江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清)許瑤光等修、(清)吳仰賢等纂:《嘉興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59年8月,臺一版,《中國方志叢書》據清光緒五年刊本影印。
(清)許瑤光修,(清)吳仰賢等纂:《光緒嘉興府志》,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中國地方志集成.浙江府縣志輯》據清光緒五年刊本影印。
(清)廖必琦、(清)宮兆麟等修、(清)宋若霖等纂:《莆田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民國57年12月,臺一版,《中國方志叢書》據清光緒五年刊本影印。
(清)潘玉璿、馮健修、(清)周學濬、汪曰楨纂:《光緒烏程縣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中國地方志集成.浙江府縣志輯》據清光緒七年刻本影印。
(清)何琪輯:《唐棲志略》,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8年7月,台一版,《叢書集成續編》據清光緒辛巳(七年,1881)閏七月錢塘丁氏重校刊本影印。
(清)陳璚修、(清)王棻纂、屈映光續修、陸懋勳續纂、齊耀珊重修、吳慶坻重纂:《民國杭州府志》,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中國地方志集成.浙江府縣志輯》本。
(清)裴大中等修、(清)秦緗業等纂、錢穆勘正:《無錫金匱縣志》,臺北:臺北市無錫同鄉會代表陳仲良,民國57年2月,臺一版。
(清)管庭芬原輯、(清末民初)蔣學堅續輯:《海昌藝文志》,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地方經籍志彙編》本。
(明)釋大壑撰:《南屏淨慈寺志》,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8月,初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明)郭子章撰:《明州阿育王山志》,臺北:明文書局,1980年1月,版次未標,《中國佛寺史志彙刊》本。
(明)周應賓撰:《重修普陀山志》,臺北:明文書局,1980年1月,版次未標,《中國佛寺史志彙刊》本。
(明)釋傳燈撰、(明)受教增補:《幽溪別志》,臺北:丹青圖書公司,1985年11月,版次未標,《中國佛寺史志彙刊》本。
(明)吳之鯨撰:《武林梵志》,臺北:明文書局,1980年1月,版次未標,《中國佛寺史志彙刊》本。
(明)徐嘉泰撰:《天目山志》,臺灣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8月,初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明)宋奎光撰:《徑山志》,臺北:明文書局,1980年1月,版次未標,《中國佛寺史志彙刊》本。
(清)吳本泰撰、釋智一編:《西谿梵隱志》,臺北:明文書局,1980年1月,版次未標,《中國佛寺史志彙刊》本。
(清)許琰撰:《普陀山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清)杭世駿撰:《武林理安寺志》,臺北:明文書局,1980年1月,版次未標,《中國佛寺史志彙刊》本。
(清)釋際祥撰:《勅建淨慈寺志》,臺北:明文書局,1980年1月,版次未標,《中國佛寺史志彙刊》本。
(清)孫治撰、徐增重修:《靈隱寺志》,臺北:明文書局,1980年1月,版次未標,《中國佛寺史志彙刊》本。
(清)釋行海修輯、蔣超較正、釋超智編次:《金山龍游禪寺志略》,臺北:明文書局,1980年1月,版次未標,《中國佛寺史志彙刊》本。
(宋)釋祖詠撰:《大慧普覺禪師年譜》,臺北:國家圖書館,明末嘉興包檉芳刻本。
(明)釋大壑撰:《永明道迹》,北京:綫裝書局,2005年1月,第一版,《中華佛教人物傳記文獻全書》本。
(明)徐象梅撰:《兩浙名賢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明)馮夢禎撰:《歷代貢舉志》,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8月,初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明)馮夢禎撰:《快雪堂日記》,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歷代日記叢抄》本。
(明)馮夢禎撰、丁小明點校:《快雪堂日記》,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嘉興文獻叢書》本。
(明)李槃撰:《世史類編》,臺北:國家圖書館,明萬曆丙午(三十四年,1606)書林張起鵬刊本。
(明)程遠摹選、(明)項夢原等校正:《古今印則》,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明萬曆嘉興項氏宛委堂鈐印本。
(明)何三畏編著:《雲間志略》,臺北:明文書局,民國80年元月,初版,《明代傳記叢刊》本。
(明)周應賓撰:《舊京詞林志》,臺北:國家圖書館,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原刊本。
(明)卜世昌、(明)屠衡合撰:《皇明通紀述遺》,臺北:國家圖書館,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刊本。
(明)過庭訓撰:《本朝分省人物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明)李日華撰:《味水軒日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明)沈德符撰:《野獲編》,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四庫禁燬書叢刊》本。
(明)釋明河撰:《補續高僧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清)錢謙益撰、(清)錢陸燦編:《列朝詩集小傳》,臺北:明文書局,民國80年元月,初版,《明代傳記叢刊》本。
(清)黃宗羲撰:《今水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清)曹溶輯:《明人小傳》,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年10月,版次未標,《孤本明代人物小傳》本。
(清)李延昰著、(清)蔣烈編:《南吳舊話錄》,臺北:廣文書局,民國60年8月,初版。
(清)黃虞稷撰:《千頃堂書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3月,初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朱彝尊撰:《經義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3月,初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顧祖訓原編、(明)吳承恩增補、(清)陳枚續補:《狀元圖考》,臺北:明文書局,民國80年元月,初版,《明代傳記叢刊》本。
(清)于敏中等奉敕編:《欽定天祿琳瑯書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3月,初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永瑢、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3月,初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永瑢、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62年10月,初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周中孚撰:《鄭堂讀書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清)丁丙藏、丁仁撰:《八千卷樓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清)葉昌熾撰:《藏書紀事詩》,臺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4年元月,初版,《叢書集成新編》本。
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整理,《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鄉試錄》,寧波:寧波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
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整理,《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會試錄》,寧波:寧波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整理,《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寧波:寧波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
鄒愛蓮主編:《清代起居注冊.康熙朝》,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9月,第1版。
(三)子
(周)莊周撰、(明)馮夢禎校:《南華眞經》,臺北:國家圖書館,明萬曆乙未(二十三年,1595)武林郁文瑞尚友軒刊袖珍本。
(宋)宋祁撰:《宋景文筆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3月,初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趙令畤撰:《侯鯖錄》,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一版,《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明)馮夢禎校:《老子道德眞經》,臺北:國家圖書館,明萬曆丙申(二十四年,1596)武林郁文瑞尚友軒刊袖珍本。
(明)馮夢禎輯:《墨子》,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任繼愈、李廣興主編《墨子大全》第捌冊。
(南朝宋)劉義慶撰、(南朝梁)劉孝標注、(明)王世懋批點:《世說新語》,臺北:國家圖書館,明萬曆間吳興凌瀛初刊朱墨黃藍四色套印本。
(唐)釋般刺密諦譯、(唐)釋彌伽釋迦譯語、(明)釋真界纂註:《大佛頂首楞嚴經纂註》,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68年8月,初版。
(唐)劉肅撰:《唐世說新語》,臺北:國家圖書館,明萬曆癸卯(三十一年,1603)刊本。
(宋)釋惠洪撰:《林間錄》、《林間錄後集》,臺北:國家圖書館,明萬曆甲申(十二年,1584)馮夢禎刊本。
(宋)釋惠洪撰、(宋)張商英附論:《妙法蓮華經合論》,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6年4月,台一版,《明版嘉興大藏經》本。
(宋)釋宗杲撰:《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臺北:國家圖書館,明末嘉興包檉芳刻本。
(元)釋梵琦說、(元)釋祖光等編:《楚石禪師語錄》,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6年4月,台一版,《明版嘉興大藏經》本。
(元)釋明本述、(明)周從龍重刊:《三時繫念》,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6年4月,台一版,《明版嘉興大藏經》本。
(明)釋員珂撰:《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會譯》,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6年4月,台一版,《明版嘉興大藏經》本。
(明)釋眞覺撰:《三千有門頌略解》,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6年4月,台一版,《明版嘉興大藏經》本。
(明)釋真界撰:《因明入正理論解》,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6年4月,台一版,《明版嘉興大藏經》本。
(明)釋傳燈注、(明)馮夢禎附:《天台傳佛心印記註》附〈源流圖叙〉,台北:白馬精舍印經會,出版年未標,版次未標,《大藏新纂卍續藏經》本。
(高麗)諦觀錄:《天台四敎儀》,臺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5年2月,一版,《大正新脩大藏經》本。
(明)釋真可撰、(清)錢謙益編:《紫栢尊者別集》,臺北:國家圖書館,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刊本。
(明)釋道開著:《密藏開禪師遺稿》,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6年4月,台一版,《明版嘉興大藏經》本。
(清)錢謙益述:《大佛頂首楞嚴經疏解蒙鈔》,臺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6年4月,台一版,《明版嘉興大藏經》本。
(宋)蘇軾撰:《東坡志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3月,初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洪應明撰:《寂光境》,美國:國會圖書館,明刻本。
(明)洪應明編:《仙佛奇踪》,臺北:國家圖書館,明刊本。
(明)管志道撰:《續問辨牘》,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初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明)馮夢禎撰:《快雪堂漫錄》,臺北縣板橋鎮:藝文印書館,民國55年,版次未標,《百部叢書集成》據清乾隆中陸烜校刊奇晉齋叢書本影印。
(明)馮夢禎撰:《快雪堂漫錄》,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初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明)董其昌撰:《畫禪室隨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3月,初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陳繼儒撰:《新刻舉業日用秘典》,臺北:國家圖書館,明刊巾箱本。
(明)李日華撰:《六研齋筆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3月,初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楊爾曾撰:《新鐫仙媛紀事》,臺北:國家圖書館,明萬曆三十年(1602)錢塘楊氏草玄居原刊本。
(明)張丑撰:《清河書畫舫》,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3月,初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曹臣撰:《舌華錄》,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初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明)汪砢玉撰:《珊瑚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3月,初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顧炎武撰:《日知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3月,初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王士禎撰:《居易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3月,初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孫岳頒等奉敕撰:《御定佩文齋書畫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3月,初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倪濤撰:《六藝之一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3月,初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張照撰:《石渠寶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一版,《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清)阮葵生撰:《茶餘客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清)周永年撰:《先正讀書訣》,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四庫未收書輯刊》本。
(清)法式善撰:《陶廬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清)陳球撰、(日本)大鄉穆訓點、(日本)酒井三治校:《燕山外史》,臺北:國家圖書館,日本明治十一年(1878)東京刊本。
(清)葉廷琯撰:《鷗陂漁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四)集
(漢)劉向編:《楚辭》,臺北:國家圖書館,明萬曆丁酉(二十五年,1597)武林郁氏尚友軒刊袖珍本。
(南朝宋)謝靈運撰、(明)沈啟原輯:《謝康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唐)上官婉兒撰:《上官昭容詩集》,臺北:國家圖書館,明萬曆間(1573-1620)梅墟周氏刊巾箱本。
(宋)蘇軾撰,(明)凌濛初編,(明)馮夢禎批點:《東坡禪喜集》,國家圖書館藏明天啟辛酉(元年,1621)吳興凌氏刊朱墨套印本。
(宋)蘇軾撰,(明)馮夢禎批點,(明)凌濛初輯:《東坡禪喜集》,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宋)李劉撰、(宋)羅逢吉編、(明)孫雲翼箋註:《箋釋梅亭先生四六標準》,臺北:國家圖書館,明萬曆丁酉(二十五年,1597)新安黃氏校刊本。
(元)楊維楨等撰:《西湖竹枝集》,臺北:國家圖書館,明末刊本。
(元)楊維楨撰:《楊鐵崖文集》,臺北:國家圖書館,明末葉諸暨陳于京刊本。
(明)李攀龍選、(明)蔣一葵箋釋:《唐詩選》,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明)沈明臣撰:《豐對樓詩選》,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明)陸光祖等撰:《明徑山方冊本刻藏緣起》,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67年7月,版次未標,《書目類編》本。
(明)吳國倫撰:《甔甀洞稿》、《甔甀洞續稿》,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明)汪道昆撰:《太函集》,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明)袁黃撰:《袁了凡先生兩行齋集》,臺北:國家圖書館,明天啟甲子(四年,1624)嘉興袁氏家刊本。
(明)袁黃撰:《游藝塾文規》、《游藝塾續文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明)曾朝節撰:《紫園草》,臺北:國家圖書館,明萬曆丁酉(二十五年,1597)吳楷等河東刊本。
(明)卓明卿撰:《卓光祿集》,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明)焦竑撰:《焦氏澹園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明)屠隆撰:《由拳集》,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明)釋德清撰:《憨山老人夢遊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明)李維楨撰:《大泌山房集》,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明)賀燦然撰:《六欲軒初藁》,臺北市:漢學研究中心,影印自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刊本,1990年。
(明)馮夢禎撰:《快雪堂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前代管北平圖書館藏書明萬曆丙辰(四十四年,1616)黃汝亨等金陵刊本。
(明)馮夢禎撰:《快雪堂集》,臺北:國家圖書館,明萬曆丙辰(四十四年,1616)黃汝亨等金陵刊本。
(明)馮夢禎撰:《快雪堂集》,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明)馮夢禎撰:《馮具區稿》,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清乾隆戊午(三年,1738)文盛堂、懷德堂刊本,《可儀堂一百二十名家制義》本。
(明)梅守箕撰:《梅季豹居諸二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四庫未收書輯刊》本。
(明)俞安期撰:《翏翏集》,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明)陸可教撰:《陸學士先生遺稿》,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四庫禁燬書叢刊》本。
(明)虞淳熙撰:《虞德園先生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四庫禁燬書叢刊》本。
(明)郭正域撰:《合併黃離草》,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四庫禁燬書叢刊》本。
(明)陳懿典撰:《陳學士先生初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四庫禁燬書叢刊》本。
(明)董其昌撰:《容臺別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四庫禁燬書叢刊》本。
(明)釋僧悅撰:《堯山藏草》,臺北:國家圖書館,明萬曆辛丑(二十九年,1601)古巖潘之恒編刊本。
(明)朱國禎撰:《湧幢小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明)黃汝亨撰:《寓林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四庫禁燬書叢刊》本。
(明)丁元薦撰:《尊拙堂文集》,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明)蔡獻臣撰:《清白堂稿》,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四庫未收書輯刊》本。
(明)顧起元撰:《嬾眞草堂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四庫禁燬書叢刊.補編》本。
(明)李日華撰:《李太僕恬致堂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四庫禁燬書叢刊》本。
(明)沈佳胤輯:《翰海》,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四庫禁燬書叢刊》本。
(明)袁中道撰:《珂雪齋前集》,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65年9月,版次未標,《明代論著叢刊》本。
(明)費元祿撰:《甲秀園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四庫禁燬書叢刊》本。
(明)費元錄撰:《轉情集》,臺北:國家圖書館,明萬曆間刊本。
(明)茅維編:《皇明策衡》,臺北:國家圖書館,明萬曆乙巳(三十三年,1605)吳興茅氏原刊本。
(明)沈佳胤輯:《瀚海》,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四庫禁燬書叢刊》本。
(明)董斯張輯:《吳興藝文補》,臺灣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明)董斯張撰:《靜歗齋遺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明)沈守正撰:《雪堂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四庫禁燬書叢刊》本。
(明)鍾惺、譚元春編:《明詩歸》,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明)胡維霖撰:《胡維霖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四庫禁燬書叢刊》本。
(明)鄭鄤撰:《峚陽草堂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四庫禁燬書叢刊》本。
(明)鄭仲夔撰:《玉塵新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清)錢謙益撰:《牧齋初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清)錢謙益輯:《列朝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清)錢謙益撰、(清)錢陸燦編:《列朝詩集小傳》,臺北:明文書局,民國80年元月,初版,《明代傳記叢刊》本。
(清)錢謙益撰:《錢牧齋(謙益)先生尺牘》,臺北縣: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62年12月,影印版,《中國近代史料叢刊》本。
(清)李漁輯:《尺牘初徵》,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四庫禁燬書叢刊》本。
(清)黃宗羲編:《明文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3月,初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王夫之著:《明詩評選》,長沙:嶽麓書社,1998年11月,第1版,《船山全書》本。
(清)計東撰:《改亭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清)沈季友編:《檇李詩繫》,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3月,初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朱彝尊撰,(清)姚祖恩輯:《靜志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清)王士禎撰、(清)張宗柟輯:《帶經堂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清)何焯撰:《義門先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清)張豫章奉敕編:《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御選明詩》,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一版,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清)方苞等奉敕編:《欽定四書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3月,初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陳田輯:《明詩紀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本。
二、近人論著
中國古籍總目編纂委員會編:《中國古籍總目》,北京:中華書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7月,北京第1版。
尹恭弘著:《明代詩文發展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年學者文庫》本。
方麗娜著:《水經注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3年9月,初版。new window
吳文治主編、孫肅編纂:《明詩話全編.馮夢禎詩話》,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
吳辰伯著:《江浙藏書家史略》,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71年5月,初版。
李玉栓著:《明代文人結社考》,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7月,北京第1版。
李富華、何梅著:《漢文佛教大藏經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姜亮夫編著:《楚辭書目五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3年2月,新1版。
柳曾符、柳定生選編:《柳詒徵史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
徐朔方、孫秋克著:《明代文學史》,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翁連溪編校:《中國古籍善本總目》,北京:綫裝書局,2005年5月,第一版。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故宮歷代法書全集》,臺北市:中華彩色印刷公司,民國68年3月,初版。
陳心蓉、丁輝著:《嘉興歷代進士藏書與刻書》,合肥市:黃山書社,2014年6月,第1版。
黃卓越撰:《明中後期文學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
楊蔭深、楊立誠、金步瀛編著:《中國文學藏書家考略》,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67年,第一版。
趙樹功著:《中國尺牘文學史》(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謝伯陽編:《全明散曲》,濟南:齊魯書社,1994年3月,第1版。
魏同賢、安平秋主編:《凌濛初全集》,南京市:鳳凰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
三、期刊及學位論文
(一)期刊論文
丁小明撰:〈真實居士的真實言──馮夢禎《快雪堂日記》讀後〉,《歷史文獻研究》2015年第1期(總第35輯),2015年10月31日,頁318-336。
丁若遺撰:〈「神與物游」:晚明文士馮夢禎的休閑生活──以《快雪堂日記》為中心的考察〉,《名作欣賞》2012年第5期,2012年2月1日,頁101-105。
王火紅撰:〈從《快雪堂日記》看馮夢禎閑居生活的墨色書香〉,《嘉興學院學報》第25卷第1期,2013年1月4日,頁12-17。
王慶華撰:〈古代文類體系中"筆記"之內涵指稱──兼論近現代"筆記小說"概念的起源及推演〉,《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5期,2010年9月15日,頁99-104。
曲柄睿撰:〈《先秦諸子合編》非馮夢禎編選考〉,《中國典籍與文化》2012年第2期(總第80期),2012年4月15日,頁52-58。
李菁撰:〈陳繼儒與嘉興名士書畫交游考略〉,《嘉興學院學報》第24卷第2期,2011年12月2日,頁22-26。
周遠斌撰:〈論三言詩〉,《文學評論》2007年第4期,2007年7月15日,頁75-81。
查屏球撰:〈《二十四詩品》的另一傳本--《枝指生書宋人品詩韻語集》考辨〉,《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2004年12月30日,頁147-153。
徐永明撰:〈馮小青其人真偽考述〉,《文化遺產》2014年第4期,2014年7月20日,頁139-156。
張夢新、魏紅艷撰:〈晚明文人馮夢禎的逝世時間與地點考〉,《浙江社會科學》2013年第10期,2013年10月15日,頁126-129、159。
張增元撰:〈十八位明清戲曲作家的生平史料〉,《文獻》1984年第3期,1984年9月30日,頁11-19。
陰帥可、張鳳梧撰:〈行為中的山水空間結構──明代文人的西湖心智地圖〉,《建築師》2014年第2期,2014年7月29日,頁63-71。
葉梅撰:〈李日華與嘉興項氏鑒藏家族之關係研究〉,《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1年第2期,2011年3月15日,頁27-32。
董運來撰:〈《二十四詩品》產生於宋代的一則新材料〉,《文獻》2004年第4期,2004年10月13日,頁275-279。
廖貫延撰:〈馮夢禎與《嘉興藏》〉,《理論界》2015年第10期(總第506期),2015年10月10日,頁118-125。
趙山林撰:〈晚明文人戲曲生活的記錄──讀《快雪堂日記》〉,《戲劇藝術》1987年第3期,1987年10月01日,頁26-31。
劉源源撰:〈晚明文人馮夢禎的飲茶生活〉,《農業考古》2015年第2期,2015年4月29日,頁123-126。
劉源源撰:〈隨身的樂園:晚明文人馮夢禎的園林世界〉,《中國園林》2015年第11期,2015年11月10日,頁90-93。
戴繼誠撰:〈紫柏大師與馮夢禎〉,《唐都學刊》第22卷第4期,2006年7月15日,頁103-107。
魏紅艷撰:〈論晚明名士馮夢禎《快雪堂日記》的價值〉,《浙江學刊》2014年第5期,2014年9月15日,頁87-93。
(二)學位論文
胡璽撰:《馮夢禎研究》,杭州: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古代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11年6月。
魏紅艷撰:《馮夢禎研究》,杭州: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論文,2014年6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