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華壹《尹至》、《尹誥》、《皇門》、《祭公之顧命》研究
作者:馬嘉賢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蘇建洲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5
主題關鍵詞:清華簡尹至尹誥皇門祭公之顧命尚書逸周書古文字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5
2010年12月出版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雖然非經由科學考古發掘,不過,學者專家已經論斷是真正的楚國竹簡,並且高度肯定其學術價值,將會對先秦學術研究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本論文論擇《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中《尹至》、《尹誥》、《皇門》與《祭公之顧命》等四篇竹書為研究對象,這四篇竹書是廣義的先秦「書」類文獻極具研究價值。次者,這四篇竹書內容多能與傳世古籍─《逸周書》、《呂氏春秋》相互參照,能讓學界了解古籍傳鈔過程的流變與遞嬗。
在第二到五章中,筆者首先針對四篇竹書進行逐字逐句的疏證工作,對學者說法加以分析歸納,進而證成其中正確的說法,甚或提出新的意見,以補充舊說不足,俾使文義通讀順暢,以利後續其他領域能夠順利開展。其次,筆者將竹書與傳世古籍中的文句差異相互對照,能校正傳世古籍的訛誤與脫落,無疑有重要的意義。
一 傳統文獻
﹝戰國﹞左丘明、﹝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
﹝戰國﹞孟子,﹝東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
﹝戰國﹞呂氏春秋、陳其猷校釋:《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04月)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尚書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毛詩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漢﹞司馬遷撰:《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6月)
﹝東漢﹞許慎,﹝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4月)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臺北:華正書局,1982年11月)
﹝唐﹞魏徵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隋書附索引》(臺北 : 鼎文書局,1987年5版)
﹝唐﹞劉知幾撰,趙呂甫校注:《史通新校注》(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年8月)
〔宋〕蔡沈:《朱文公訂正門人蔡九峰書集傳》 (北京:北京大圖書館出版社,2003 年北京圖書館藏宋理宗淳祐十年呂遇龍上饒郡學刻本)
﹝宋﹞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叢書集成初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4年12月)。
﹝宋﹞黃度:《尚書說》,(臺北:世界書局,1985年,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版)。
﹝宋﹞王應麟,﹝清﹞翁元圻等注,欒保羣、田松青、昌宗力校點:《困學紀聞(全校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
﹝清﹞閻若璩:《古文尚書疏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影乾隆十年眷西堂刻本)
﹝清﹞徐文靖:《竹書統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四庫全書本)
﹝清﹞孫希旦,沈嘯寰、王星賢點校:《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89年2月)
[清]王念孫:《讀書雜志》(北京:中國書店,1985 年3 月)
[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叢書集成‧初編)
[清]莊述祖:《尚書記》,收入《叢書集成續編》(上海:上海書店,1994年)
﹝清﹞郝懿行:《爾雅義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6月)
﹝清﹞杭世駿:〈歷朝避諱字宜改正〉,《訂訛類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續修四庫全書版)
[清]王引之:《經義述聞》(臺北:世界書局,1963 年4 月)
[清﹞王引之:《經傳釋詞》(長沙:岳麓書院,1984年)
﹝清﹞陳壽祺:《五經異義疏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續修四庫全書》本)
﹝清﹞林春溥:《竹書紀年補證》,收入於楊家駱主編《竹書紀年八種》(臺北:世界書局,1967 年9月)
﹝清]胡承珙:《毛詩後箋》(合肥:黃山書社,1999 年8 月)
[清]陳逢衡:《逸周書補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年3月,《叢書集成三編》景印臺灣大學總圖書館藏道光5 年栞修梅山館刻本)
﹝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3月)
﹝清﹞陳奐:《毛詩傳箋通釋》(北京:商務印書館,1933年11月)
﹝清﹞梁履繩:《左傳補釋》(臺北:鼎文書局,1973年5月)
﹝清﹞阮元,鄧經元點校:《揅經室集》(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5月)
﹝清﹞徐灝:《說文解字注箋》,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經部‧小學類》225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俞樾:《古書疑義舉例》(五種)(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1月)
﹝清﹞唐大沛:《逸周書分編句釋》(臺北:學生書局,1969年12月,道光十六年著者手定底稿本)。
[清]朱右曾:《逸周書集訓校釋》(清‧王先謙南菁書院《皇清經解續編》本)
﹝清﹞王先謙撰,沈嘯寰、王星賢點校:《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9月)
﹝清﹞孫詒讓:《墨子閒詁》(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4月)
﹝清﹞孫詒讓,雪克點校:《周書斠補‧敘》,收入《大戴禮記斠補(附尚書駢枝、周書斠補、九旗古誼述)》(濟南:齊魯書社,1988年1月)
﹝清﹞孫詒讓撰;王文錦、陳玉霞點校:《周禮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2月)
﹝清﹞徐元誥撰,王樹民、沈長雲點校:《國語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6月
﹝清﹞曾運乾:《尚書正讀》(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5月)
﹝清﹞劉師培:《周書補正》,收錄於《劉申叔先生遺書》(二)(臺北,華世出版社,1975 年4 月,寧武南氏校印本)。
二 近人論著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于省吾主編:《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5月)
王力:《漢語史稿》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6月)
王國維:《今本竹書紀年疏證》,收入於楊家駱主編《竹書紀年八種》(臺北:世界書局,1967年9 月)
王國維:《觀堂集林》(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
王連龍:《《逸周書》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10月)
王慎行:《古文字與殷周文明》(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王輝:《商周金文》(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1月)
左言東:《先秦職官表》(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年7月)
白於藍:《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彙纂》(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
朱其智:《西周名文篇章指同及其相關語法研究》(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
朱芳圃:《殷商文字釋叢》(臺北:學生書局,1972年)
江灝、錢宗武譯注:《今古文尚書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2月)
竹添光鴻:《左傳會箋》(臺北:廣文書局,1965年11月再版)
何師琳儀:《戰國文字通論(訂補)》(上海: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
何師琳儀:《戰國古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9月)
何樂士:《左傳範圍副詞》(長沙:岳麓書社,1994年1月)
余培林:《詩經正詁》(臺北:三民書局,1985年10月)
吳良寶編纂:《先秦貨幣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
吳振武:《〈古璽文編〉校訂》(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1月)
吳闓生:《尚書大義》(臺北:中華書局,1986 年11 月)
呂廟軍:《周公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
李存智:《上博楚簡通假字音韻研究》(臺北:萬卷樓出版社,2010年2月)new window
李守奎:《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李守奎:《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1-5文字編》(上海:作家出版社,2007年7月)
李守奎、賈連翔、馬楠編著:《包山楚墓文字全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1970年10月再版)
李若暉:《語言文獻論叢》(成都:巴蜀書社,2005年12月)
李運富:《楚系簡帛文字構形系統研究》(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
李學勤:《重寫學術史》(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
李學勤:《青銅器與古代史》(臺北:聯經出版社,2005年5月)new window
李學勤:《周易溯源》(成都:巴蜀書社,2006年1月)
李學勤主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
李曉明:《戰國楚簡語法研究》(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頁210。
沈玉成:《左傳譯文》(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2月)
周祖謨:《廣韻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10月)
孟蓬生:《上古漢語同源詞語音關係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5月)
季師旭昇:《說文新證》(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
季師旭昇主編,陳霖慶、鄭玉姍、鄒濬智合撰:《《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主編:《故訓匯纂》(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6月)
屈萬里:《尚書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出版,1977年4月七版)
屈萬里:《詩經詮釋》(臺北:聯經出版社業有限公司,1983年2月)new window
易中天:《新譯國語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85年11月)
林澐:《古文字研究簡論》(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86年9月)
武振玉:《兩周金文虛詞研究》(北京:線裝書局,2010年12月)
唐蘭:《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2月)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卷一)(臺北:學生書局,1999年10月7版)
徐廣才:《考古發現與《楚辭》校讀》(北京:線裝書局,2009年12月)
荊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
馬承源主編:《商周青銅器銘文選(三)》(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4月)
馬承源主編:《商周青銅器銘文選(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4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5月)
馬敘倫:《說文解字疏證》(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10月)
馬嘉賢:《古文字中的注音形聲字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2年9月)
﹝日﹞高田忠周:《古籀篇》冊三(台北:大通書局,1982 年)
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7月)
高佑仁:《〈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沫之陣〉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3月)
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編:《馬王堆漢墓帛書(壹)》(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3月)
寇占民:《西周金文動詞研究》(北京:線裝書局,2010年12月)
崔富章總主編;崔富章,李大明主編:《楚辭集校集釋》(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張世超、孫凌安、金國泰、馬如森:《金文形義通解》(京都:中文出版社,1996年3月)
張玉金:《甲骨文虛詞詞典》(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3月)
張政烺:《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校讀》(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4月)
張純一:《晏子春秋校注》(臺北:世界書局,1933年1月)
張愚山譯注:《楚辭譯注》(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6年4月)
張聞玉:《逸周書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
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
張雙棣、張萬彬、殷國光、陳濤:《呂氏春秋譯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9月)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上海:中西書局,2010年12月)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上下冊(上海:中西書局,2011年12月)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參)》上下冊(上海:中西書局,2012年12月)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上下冊(上海:中西書局,2013年12月)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上下冊(上海:中西書局,2014年12月)
章太炎:《春秋左傳讀》,《章太炎全集》第二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許維遹撰、梁運華整理:《呂氏春秋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9月)
郭沫若:《卜辭通纂》,郭沫若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編:《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二卷》(北京:中國社會學出版社,1983年6月)
郭沫若著,郭沫若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編:《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08卷‧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年10月)
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
郭錫良等:《古代漢語》(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1月)
陳松長編著、鄭曙斌、喻燕姣協編:《馬王堆簡帛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6月)
陳垣:《史諱舉例》(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7月)
陳英傑:《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上)》(北京:線裝書局,2008年10月)
陳偉:《包山楚簡初探》(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8月)
陳偉:《郭店竹書別釋》(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
陳偉:《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9月)
陳偉:《楚簡冊概論》,(武漢:武漢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
陳復華、何九盈:《古韻通曉》(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陳斯鵬:《楚系簡帛中字形與音義關係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3月)
陳斯鵬、石小力、蘇清芳編著:《新見金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
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1月第1版,2004年4月第2次印刷)
陳槃:《春秋大事表列國爵姓及存滅表撰異(三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1月)new window
陸志韋:《古音說略》(北京:哈佛燕京學術出版社,1947年10月)
彭林:《《周禮》主體思想與成書年代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001年9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編:《九店楚簡》(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5月)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馮勝君:《二十世紀古文獻新証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
馮勝君:《郭店簡與上博簡對比研究》(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4月)
黃忠慎:《詩經簡釋》(臺北:駱駝出版社,1985年1月)
黃景欣:《黃景欣語言研究論文集》(南京:江蘇教育人民出版社,1995年11月)
黃德寬主編:《古文字譜系疏證》(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5月)
黃錫全:《汗簡注釋》(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年8月)
黃錫全:《湖北出土商周文字輯證》(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
黃懷信、張懋鎔、田旭東:《逸周書彙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
黃懷信:《逸周書校補注譯》(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6年3月)
楊伯峻:《古漢語虛詞》(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2月)
楊筠如:《尚書覈詁》(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59年)
楊寬:《西周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
楊樹達:《詞詮》(上海:上海書店,1996年)
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北京:中國科學院,1954年)
楊樹達:《積微居甲文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
董楚平譯注:《楚辭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4月)
董蓮池:《新金文編(上中下)》(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年11月)
虞萬里:《上博館藏楚竹書〈緇衣〉綜合研究》(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9年1月再版二刷)
解惠全、崔永琳、鄭天一:《古書虛詞通解》(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5月)陳斯鵬:《楚系簡帛中字形與音義關係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3月)
鄒濬智:《《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緇衣》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6年3月)
管燮初:《殷墟甲骨刻辭的語言研究》(北京:中國科學院出版,1953年10月)
聞一多:《聞一多全集‧楚辭編、樂府編》(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
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上海:上海書店,1935年),頁631。
劉雨:《金文論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5月)
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臺北:藝文印書館,2003年1月)
劉信芳:《簡牘帛書通假彙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2月)
劉起釪:《尚書學史》(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6月)
劉釗、洪颺、張新俊編纂:《新甲骨文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
劉釗:《出土簡帛文字叢考》,(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4年03月)
劉釗:《古文字構形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頁1161。
潘允中:《漢語語法史概要》(鄭州:中洲書畫社,1982年11月)
蔣善國:《尚書綜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
錢宗武:《今文尚書語言研究》(長沙:岳麓書社,1996年4月)
錢宗武:《今文《尚書》語法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10月)
謝?霓:《郭店楚簡《老子》訓詁疑難辨析》(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4年3月)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北京:商務印書館,1955年7月)
羅家湘:《逸周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2006 年10 月)
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影印本)
蘇師建洲:《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校釋》(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6年9月)
蘇師建洲、吳雯雯、賴怡璇:《清華二《繫年》集解》(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2月)
蘇師建洲:《新訓詁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4年8月)
顧實編:《穆天子傳西征講疏》(北京:中國書店,1990年8月)
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4月)

三 近人論著單篇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美﹞夏含夷:〈周公居東新說─兼論〈召公》、〈君奭》著作背景和意旨〉,《古史異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頁306-319。
丁聲樹:〈釋否定詞「弗」、「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下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1992年3月景印一版),頁967-996。
于省吾:〈重文例〉,《燕京學報》1949年12月總第三十七期,頁3。
于省吾:〈壽縣蔡侯墓銅器銘文考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8月),頁40-54。
于省吾:〈牆盤銘文十二解〉,《古文字研究》第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1月)頁,1-16
大西克也:〈放馬灘秦簡用字的幾個特點〉,收入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國文字總會主編:《第二十一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東吳大學,2010年4月),頁375-393。
子居:〈清華簡《程寤》解析〉,孔子研究2000網,2011年7月1日: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4941
孔仲溫:〈楚 陵君三器銘文試釋〉,中國文字學會、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第六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5年9月),頁213-226
方勇:〈漢簡零拾兩則〉,簡帛網,2011年12月23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607
王向輝:〈清華簡《皇門》篇主旨新讀〉,《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2 卷第5 期,2012 年10 月,頁32-36
王志平:〈清華簡「皇門」異文與周代的朝儀制度〉,清華大學出土文獻保護與研究中心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北京:清華大學出土文獻保護與研究中心,2011年6月28-29日),頁109-12
王明欽:〈王家台秦墓竹簡概述〉,收於艾蘭、邢文主編《新出簡帛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12月),頁26-49
王國維:〈毛公鼎考釋序〉,《觀堂集林》(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頁145
王國維:〈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國新發現之學問〉,收入趙萬里先生所輯《靜庵文集續編》。見《王觀堂先生全集》(臺北:大通書局,1976年再版),頁1987-1996
王連龍:〈《周书序》考〉,《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3月第36卷第2期,頁99-103
王連龍:〈《逸周書‧皇門篇》校注、寫定與評論〉,復旦古文字網,2010 年1 月22 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065
王連龍:〈清華簡《皇門》篇「惟正﹝月﹞庚午,公 (格)才(在) 門」芻議——兼談周公訓誥的時間及場所問題〉,《孔子研究》2011年第3期,頁21-24
王連龍:〈清華簡《皇門》篇「 門」〉,《考古與文物 》2012年 04期,頁104-105
王瑜楨:〈談楚系簡帛文字中「券(省刀)」旁與「灷」旁的訛混現象〉,國立中興大通識教育中心主辦:《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發表會─簡帛文獻研討會論文》,2011年12月17日,頁163-175
王瑜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皇門」考〉,中國文字學會、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第二十四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2013年5月3-4日,頁67-84
王寧:〈清華簡《尹至》、《尹誥》中「西邑」和「西邑夏」的問題〉,簡帛研究網,2011年1月19日,http://www.jianbo.org/admin3/2011/wangning001.htm。
王寧:〈清華簡《尹至》《尹誥》中的「衆」和「民」〉,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2月4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96
王寧:〈說清華簡《皇門》中的「鞫」字〉,簡帛網:2011年2月10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00
王寧:〈申說清華簡《皇門》中的「爾」〉,簡帛研究網站2011 年3 月7 日:http://www.jianbo.org/admin3/2011/wangning002.htm
王寧:〈清華簡《尹至》「勞」字臆解〉,簡帛網,2012年7月31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24
王寧:〈清華簡《祭公之顧命》中的「井利」辨析〉,簡帛網:2012年12月24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11
王震:〈商族的起源及其早期迁徙〉,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中心网站,2009年8月5日: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590.html
王澤文:《對琱生諸器人物關係的認識》,《中國史研究》2007年第4期,頁3-14。又見於先秦史研究室2008年1月18日:http://www.xianqin.org/xr_html/articles/kychg/648.html。
王蘊智:〈釋豸 即與其相關的幾個字〉,《字學論集》(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4年9月),頁309-314
史傑鵬:〈由郭店《老子》的幾條簡文談幽、物相通現象暨相關問題〉,《簡帛》第五輯,頁123-140。
布考〉,《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頁160-166
申超:〈清華簡《皇門》小識〉,復旦古文字網,2010年5月12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861又見於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網站,2012年6月6日:http://www.ctwx.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42/20120606095601351565670/shenchao-huangmen.doc。
年2月15日,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chenjian002.htm#_edn6
朱鳳瀚:〈〈召誥〉、〈洛誥〉、何尊與成周〉,《歷史研究》2006年第1期,頁3-14、190
朱鳳瀚:〈讀清華簡《金縢》兼論相關問題〉,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及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簡帛‧經典‧古史」國際論壇論文集》2011年11月30日-12月2日
朱德熙、裘錫圭:〈信陽楚簡考釋(五篇)〉,《考古學報》1973年第1期。收入《朱德熙古文字論集》(中華書局,1995年2月),頁62-72。
朱德熙、裘錫圭:〈平山中山王墓銅器銘文的初步研究〉,收錄於朱德熙著、裘錫圭、李家浩整理:《朱德熙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2月),頁91-108
朱慧芸:〈《周易》古經之「孚」新解〉,《周易研究》2007第4期(總第八十四期),頁29-33
朱曉海:〈〈尹至〉可能是百篇《尚書》中前所未見的一篇〉,復旦古文字網,2010年6月17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187
江林昌:〈《商頌》與商湯之「亳」〉,《歷史研究》2000年第5期,頁38-48
至在湯」解〉,清華大學出土文獻保護與研究中心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北京:清華大學出土文獻保護與研究中心,2011年6月28-29日),頁27-28。
何有祖:〈楚簡校讀四則〉,簡帛研究網,2008年3月11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800#_ednref2
何有祖:〈上博五《鮑叔牙與隰朋之諫》試讀〉,簡帛網:2011年1月7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00
何有祖:〈清華大學藏簡讀札(一)〉,簡帛網,2011年1月8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72。
何師琳儀:〈逨盤古辭探微〉,《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7月第4期,頁9-14
何樂士:〈《左傳》否定副詞「不」與「弗」的比較〉,《古漢語語法研究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5月),頁13-60
何樹環:〈金文「叀」字別解─兼及「惠」〉《政大中文學報》第17期,2012年6月,頁223-265new window
余瑾:〈對《逸周書.皇門解》的再分析〉,《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9 卷第3 期(2002年5 月),頁76-79。
吳振武:〈釋戰國文字中的「 」和從「朕」之字〉,《古文字研究》第19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頁490-499。
宋華強:〈清華簡校讀散札〉,簡帛網,2011年1月10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80
宋華強:〈清華簡《皇門》札記一則〉,簡帛網:2011年2月1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97
宋華強:〈〈清華簡〈皇門〉札記一則〉補正〉,簡帛網,2011年2月27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06。
宋華強:〈清華簡《皇門》「 」、「 」二字考釋〉,《中國文字》新37期,(臺北:藝文印書館,2011年12月),頁55-65
宋鎮豪:〈談談商代開國名臣伊尹〉,中國先秦史學會、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武漢大學中國地域文化研究所編:《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1年10月29日至31日,頁186-192。
李天虹:〈郭店楚簡文字雜識》,《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頁94-99
李天虹:〈上博館藏竹書(二)雜識〉,簡帛研究網,2003年9月18日:http://www.bamboosilk.org/admin3/html/litianhong01.htm
李天虹:〈《性自命出》「 」、「 」二字補釋〉,《簡帛》第一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頁53-58
李天虹:〈由清華簡《皇門》「古(從老)門」談上博簡《姑成家父》的「強門」〉,帛網2012年7月04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14。
李守奎:〈包山楚簡120——123號簡補釋〉,復旦古文字網,2009年8月1 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861。
李守奎:〈包山楚簡120—123號簡補釋〉,收入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紀念譚樸森先生逝世兩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0月。),頁203-212。又見復旦古文字網,2009年8月1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861。
李守奎:〈漢代伊尹文獻的分類與清華簡中伊尹諸篇的性質〉,清華大學出土文獻保護與研究中心網站,2015年4月8日:www.ctwx.tsinghua.edu.cn/.../24401428472318038.doc。
李家浩:〈王家臺秦簡「易占」為《歸藏》考〉,《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7年第1期
李家浩:〈楚簡中的袷衣〉,吉林大學古文字研究室編:《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頁96-98。又收入李家浩:《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合肥:安徽出版社,2002年12月),頁295-300。
李家浩:〈戰國 布考〉,《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頁160-166。
李家浩:〈章子國戈小考〉,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出土文獻》第一輯(北京:中西書局,2010年8月),頁158-162。
李家浩:〈楚簡所記楚人祖先「 (鬻)熊」與「穴熊」為一人說〉,《文史》2010年第3輯,頁5-44
李家浩:〈楚公逆鐘銘文補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辦:「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2013年6月
李家浩:〈釋上博戰國竹簡〈緇衣〉的「 」合文─兼釋兆域圖「 」和 羌鐘「 」等字〉,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室編:《康樂集——曾憲通教授七十壽慶論文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頁21-26。李零:〈簡帛古書的整理與研究〉,《中國典籍與文化》2003年第4期,頁4-12
李零:〈讀清華簡《保訓》釋文》,《中國文物報》2009年8月21日。
李銳:〈《用曰》新編(稿)》簡帛網,2007年7月13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14。
李銳:〈郭店楚墓竹簡續釋〉,《中國文字》新34期(臺北:藝文印書館,2009年2月),頁75-90。new window
李銳:〈《緇衣》引《尹誥》「自周有終,相亦維終」與清華簡義文合解〉,待刊稿
李學勤:〈班簋續研〉,《古文字研究》十三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6月),頁181-188
李學勤:〈論史牆盤及其意義〉,《新出青铜器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6月),頁73-82
李學勤:〈令方尊、方彝新释〉,《古文字研究》第十六輯(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9月),頁218-226。
李學勤:〈祭公謀父及其德論〉,《古文獻叢論》(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11月),頁96-10
李學勤:〈小盂鼎與西周制度〉,收入氏著:《當代學者自選文庫‧李學勤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年5 月),頁298-299。
李學勤:〈論 公盨及其重要意義〉,《中國歷史文物》2002年第6期,頁5-12。
李學勤:〈初識清華簡〉,《光明日報》2008年12月01日。
李學勤:〈清華簡中的周文王遺言《保訓》〉,《光明日報》2009年4月13日,又
收入氏著:《三代文明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11月),頁145-147。李學勤、劉國忠:〈清華簡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孔子研究網,2009年3月24: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4348
李學勤:〈論清華簡《保訓》的幾個問題〉,《文物》2009年第6期,頁76-78
李學勤:〈清華簡《祭公》與師詢簋銘〉,《孔子學刊》第二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又見氏著:《初識清華簡》(北京:中西書局,2013年6月),頁137。
李學勤:〈清華簡與《尚書》、《逸周書》的研究〉,《史學史研究》2011年第2期(總142期),頁104-109。
李學勤:〈試釋翼城大河口鳥形盉銘文〉,《文博》2011 年第4 期,頁3-4
杜金鵬:〈先商方國之亳與早商王國之亳——關於商湯滅夏前後之都邑的古代文獻記載〉,《中國文物報》2001年12月14日。又見中國國學網,2007年1月24日:http://www.confucianism.com.cn/lishi/show.asp?id=16059。
汪亞洲:〈清華簡《尹至》「亡典」說〉,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6月12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36。
汪啟明、曾敏:〈「眠眩」同源詞譜〉,《楚雄師範學院學報》第十七卷第五期,2002年10月。
沈之傑:〈讀清華簡《祭公之顧命》札記一則〉,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1月9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66
沈建華:〈清華楚簡《祭公之顧命》中的三公與西周世卿制度〉,《中華文史論叢》2010年第4期(總第一○○期),頁379-389。
沈培:〈上博簡《緇衣》篇「 」字解〉,收入謝維揚、朱淵清主編《新出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頁132-136
沈培:〈清華簡字詞考釋二則〉,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1月9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52
沈培:〈釋甲骨文、金文與傳世典籍中跟「眉壽」的「眉」相關的字詞〉,復旦古文字網,2009年10月13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938。
肖芸曉:〈試論清華竹書伊尹三篇的關聯〉,簡帛網,2013年3月5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34
孟蓬生:〈上博竹書(三)字詞考釋〉,簡帛研究網,2004年4月26日:http://www.jianbo.org/admin3/html/mengpengsheng01.htm
邢文:〈談清華簡《尹至》的「動亡典,夏有祥」〉,簡帛網,2011年3月25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23
孟蓬生:〈《楚居》所見楚王「宵囂」之名音釋〉,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5月21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03
季師旭昇:〈釋气〉,《中國文字》新二十六輯(臺北:藝文印書館,2000年12月),頁139-148
季師旭昇:〈由上博詩論「小宛」談楚簡中幾個特殊的從肙的字〉,《漢學研究》第20卷第2期,2002年12月,頁377-397。
季師旭昇:〈從戰國楚簡談「息」字〉,《中國文字》新三十八期(臺北:藝文印書館,2012年12月),頁1-22
季師旭昇:〈清華簡疑難字考評〉,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第二十四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3年5月3-4日,頁1-12
林文華:〈《逸周書》新考四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報》創刊號期(2004年12月),頁51-68。new window
林志鵬:〈楚帛書「豸」字小議〉,簡帛網,2010年12月10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45
林師清源:〈「 」、「 )」考辨─釋「 」及其相關諸字〉,《漢學研究》第28卷第11期,頁1-34
林澐:〈釋古璽中从「朿」的兩個字〉,《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頁468-469。
邴尚白:〈上博楚竹書《曹沫之陣》注釋〉,《中國文學研究》第二十一期,2006年1月,頁3-38new window
俞敏:〈論古韻合怗屑没曷五部之通轉〉,《燕京學報》1948年第34期
則成:〈簡本《皇門》與《逸周書•皇門》互校〉,簡帛網簡帛論壇,2011年1月6日:http://www.bsm.org.cn/bbs/simple/?t2561.html
施謝捷:〈釋盩〉,《南京師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4期,頁112-117、124
苗豐:〈卜辭「中彔」補證」〉,復旦古文字網,2012年3月25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809
范志新:《避諱學•歷朝帝王諱例簡表》(臺北:學生書局,1995年)
范常喜:〈簡帛《周易•夬卦》「喪」字補說 〉,《周易研究》2006年第4期(總78期),頁39-42。
唐洪志:〈清華簡《皇門》「 舟」試釋〉,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1月10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71
唐蘭:〈殷虛文字二記〉,《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8月),頁55-62。
唐蘭:〈略論西周微史家族窖藏銅器群的重要意義——陝西扶風新出牆盤銘文解釋〉,《唐蘭先生金文論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頁209-223。
夏大兆、黃德寬:〈關於清華簡〈尹至〉〈尹誥〉的形成和性質〉,《文史》2014年第3輯(總108輯)2014年8月1日,頁213-239
夏含夷:〈先秦時代「書」之傳授:以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為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保護與研究中心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2011年6月28-29日),頁117-124。
孫沛陽:〈簡冊背劃綫初探〉,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四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1年12月),頁449-462
孫飛燕:〈試論《尹至》的「至在湯」與《尹誥》的「及湯」〉,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1月10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73
孫飛燕:〈清華簡《皇門》管窺〉,《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年第2期,頁53-57
孫常敘:〈秦公及王姬鐘鎛銘文考釋〉,《孫常敘古文字論集》(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頁262-277
孫斌來:〈周公稱王之說不可信〉,《松遼學刊》1988年第4期,頁19-22。
孫會強:〈「名之動」與「名之動」〉,《語文學刊》2010年17期,頁117-118、112。
容庚:〈周金文中所見代名詞釋例〉,《燕京學報》第六期;又收入曾憲通主編《古文字與漢語史論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頁1-5
徐在國:〈上博(六)文字考釋二則〉,簡帛網2007年7月23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55
晏昌貴:〈讀《用曰》劄記一則〉,簡帛網,2007年7月27 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71
袁國華:〈郭店楚簡文字考釋十一則〉,《中國文字》新二十四期(臺北:藝文印書館,1998年12月),頁135-146new window
袁瑩:〈說「䐓」〉,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9月26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65。
馬承源:〈西周金文和周曆的研究〉,收入於郭偉川編:《周公攝政稱王與周初史事集》(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11月),頁108-115
馬智全:〈清華簡《尹至》商克夏史事考〉,《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2年01期,頁24-26。
馬楠:〈清華簡第一冊補釋〉,《中國史研究》2011年第1期,頁93-98。又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2011年7月27日: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42/2011/20110727134119698839597/20110727134119698839597_.html
馬楠:〈〈西周「五門三朝」芻議〉,收入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出土文獻(第一輯)》(上海:中西書局,2010 年8 月),頁140-148。
馬嘉賢:〈論楚系「乘」、「叕」、「 」同形現象與相關問題─兼釋《詩經‧豳風‧七月》「亟其乘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主編:《國文經緯》(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2011年11月),頁77-95
高飛:〈由清華簡《祭公之顧命》再論西周「三公」〉,《廊坊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5期,2012年10月,頁56-58
崔永東:〈《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所見古代法中的司法理念與道德精神〉,《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5月,39卷3期,頁36-40。
張世超:〈佔畢脞說(七)〉,復旦古文字網,2012年3月7日:
張世超:〈佔畢脞說(五、六)〉,復旦古文字網,2012年2月29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790
張光裕:〈「拜 首」釋義〉,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中國文字》卷七,28冊,(臺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1968年6月),頁1-9
張政烺:〈周厲王胡簋釋文〉,《張政烺文史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4月),頁531-544
張富海:〈清華簡《尹至》字詞補釋二則〉,河北師範大學主辦:《中國文字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2011年7月29日至8月1日,頁306-307。又又收入中國文字學會《中國文字學報》編輯部編:《中國文字研究》第五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7月),頁143-145。
張懷通:〈《祭公》與惇史〉,復旦古文字網,2012年4月2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854
曹方向:〈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尹誥》篇補議一則〉,簡帛網,2011年1月8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73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保訓》釋文〉,《文物》2009年第6期,頁73-75
許文獻:〈楚簡中幾個特殊關係異文字組釋讀〉,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主辦:《第四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
郭永秉:〈清華簡《尹至》「 至在湯」解〉,清華大學出土文獻保護與研究中心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北京:清華大學出土文獻保護與研究中心,2011年6月28-29日),頁27-28。
郭偉川:〈周公稱王與周初禮治—《尚書.周書》與《逸周書》新探〉,收入郭偉川編:《周公攝政稱王與周初史事集》,(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 年11 月),頁187-228。
陳偉:〈《昭王毀室》等三篇竹書的幾個文題〉,《出土文獻研究》第七輯(上海:上海古集出版社,2005年11月),頁30-34
陳偉:〈上博五《季康子問於孔子》零釋〉,簡帛網,2006年2月20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10
陳偉〈上博五《三德》初讀〉,簡帛網,2006年2月1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01。
陳偉武:〈荊門左塚楚墓漆梮文字釋補〉,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9月9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853。又刊登於《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紀念譚樸森先生逝世兩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0月),頁197-201
陳斯鵬:〈初讀上博楚簡〉,簡帛研究網,2002年2月5日:http://www.jianbo.org/Wssf/2002/chensipeng01.htm。
陳斯鵬:〈楚簡「圖」字補證〉,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編:《康樂集:曾憲通教授七十壽慶論文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頁195-199
陳絜:〈中子化盤銘別釋〉,《東南文化》2008年第5期(總205期),頁43-46。
陳劍:〈上博竹書〈仲弓〉篇新編釋文(稿)〉,簡帛研究網,2004年4月18日:http://www.jianbo.org/admin3/html/chenjian01.htm
陳劍:《上博竹書〈昭王與龔之脽〉和〈柬大王泊旱〉讀後記》,簡帛研究網,2005年2月15日:http://www.bamboosilk.org/admin3/2005/chenjian002.htm
陳劍:〈談談〈上博(五)〉的竹簡分篇、拼合與編聯問題〉,簡帛網2006年2月1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04
陳劍:〈據郭店簡釋讀西周金文一例〉,《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4月),頁20-38。陳劍:〈金文「彖」字考釋〉,《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4月),頁243-272
陳劍:〈柞伯簋銘補釋〉,《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4月),頁1-7
陳劍:〈釋西周金文的「竷(贛)」字〉,《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4月,頁8-19new window
陳劍:〈釋造〉,《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4月),頁127-176
陳劍:〈甲骨金文「 」字補釋〉,《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4月),頁99-106new window
陳劍:〈釋西周金文中的「厷」字〉,《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4月),頁234-242。
陳劍:〈甲骨金文舊釋「 」之字及相關諸字新釋〉,復旦古文字網,2007年12月19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80-282。又收入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集刊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二輯)》(上new window
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頁13-47
陳劍:〈釋《忠信之道》的「配」字〉,復旦古文字網,2008年2月20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343
陳劍:〈《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重編新釋〉,復旦古文字網,2008年3月22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383。又收入《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二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頁160-187
陳劍:〈清華簡《皇門》「 字補說〉,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2月4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97,後刊載於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四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1年12月),頁170-184。
陳劍:〈釋「疌」及相關諸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出土文獻研究方法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2011年11月26‐27日,頁217,注91。又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5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9月),頁258-279
陳劍:〈簡談《繫年》的「 」和楚簡部分「 」字當釋讀爲「捷」〉,復旦古文字網,2013年1月11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996
陳劍:〈清華簡「戾災辠蠱」與《詩經》「烈假」、「罪罟」合證〉,香港浸會大學主編:《【清華簡與《詩經》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論文集》(2013年11月1~3日)new window
陳穎飛:〈清華簡井利與西周井氏之井公、井侯、井伯〉,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出土文獻》第二輯(北京:中西書局,2011年11月),頁43-54
陸志韋:《古音說略》(北京:哈佛燕京學術出版社,1947年10月),頁299-301。
傅斯年:〈夷夏東西說〉,《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南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33年)。後收入傅孟真先生遺著編輯委員會編輯:《傅孟真先生集》第四冊(臺北:台灣大學,1952年12月),頁47-48。new window
單育辰:〈佔畢隨錄之十三〉,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1月8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63
單育辰:〈談清華簡中的「 舟」〉,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出土文獻》第二輯(北京:中西書局,2011年11月),頁39-42
彭裕商:〈釋「厚」〉,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出土文獻》第二輯(上海:中西書局,2011年11月),頁137-142
彭錦華、劉國勝:〈沙市周家臺秦墓出土線圖初探〉,《簡帛研究2001》(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頁241-250
復旦吉大古文字專業研究生聯合讀書會:〈上博八《有皇將起》校讀〉,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7月17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98。
復旦讀書會:〈《上博(七)凡物流形》重編釋文〉,復旦古文字網,2008年12月31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81
曾憲通:〈從曾侯乙編鐘之鐘虡銅人說「虡」與「業」〉,《古文字與出土文獻叢考》(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年),頁32-40
程少軒、鄔可晶主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編:〈清華簡字形辭例數據
黃人二、趙思木:〈清華簡《尹至》補釋〉,簡帛網,2011年1月11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83。
黃人二、趙思木:〈清華簡《尹至》餘釋〉,簡帛網:2011年1月12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85。
黃人二、趙思木:〈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書後(三)〉,簡帛網, 2011年1月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75
黃天樹:〈禹鼎銘文補釋〉,收入張光裕、黃德寬主編:《古文字學論稿》(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 年4 月),頁60-68。
黃傑:〈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二)〉,簡帛網:2011年1月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76
黃傑:〈再議清華簡《皇門》「?門」及相關問題〉,《中國文字研究》第十九輯,2014年第4期,頁74-77
黃澤鈞:〈清華簡〈尹誥〉研究四題〉,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主編:《思辨集》第15集(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12年6月),頁165-190。
黃錫全:《湖北出土商周文字輯證》(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
黃懷信:〈由清華簡《尹誥》看《古文尚書•咸有一德》〉,簡帛網,2011年3月25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24
黃麗娟:〈清華簡〈尹誥〉疑難字詞考釋〉,《國文學報》第五十二期(2012年12月),頁33-58new window
楊安:〈「助」字補說〉,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4月26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477
楊安〈「助」、「叀」考辨〉,《中國文字》新第三十七期(臺北:藝文印書館,2011年12月),頁155-170
董珊:〈略論西周單氏家族窖藏青銅器銘文〉《中國歷史文物》2003年第4期,頁40-50
董珊:〈釋西周金文的「沈子」和《逸周書•皇門》的「沈人」〉,復旦大學古文字網站,2011年6月7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45。又收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2011年6月28-29日:頁113-116。又收入李學勤、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出土文獻》(第二輯)(北京:中西書局,2011年11月),頁29-34。
裘錫圭:〈考古發現的秦漢文字資料對於校讀古籍的重要性〉,《中國社會科學》1980年第5期,已收入氏著《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頁38-39
裘錫圭:〈甲骨為中的見與視〉,《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公司,1998年5月),頁1‐5。修改後刊於「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432,2008年5月10日。又《裘錫圭學術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第1冊,頁444‐448。
裘錫圭:〈談談上博簡和郭店簡中的錯別字〉,謝維揚、朱淵清主編:《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頁77-80
裘錫圭:〈 公盨铭文考释〉,《中國出土古文獻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頁46-77
裘錫圭:〈再談古書中與重文有關的誤文〉,收入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紀念譚樸森先生逝世兩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0月),又收入復旦古文字網,2009年6月16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819。
裘錫圭:〈出土文獻與其他出土文字資料在古即校獨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國出土古文獻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頁94-139
裘錫圭:〈釋郭店《缁衣》「出言有丨,黎民所? 」——兼说「丨」為「針」之初文〉,《中國出土古文獻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頁294-300。
裘錫圭:〈甲骨文中所見的商代農業〉,《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一卷 甲骨文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頁233-269。
裘錫圭:〈釋殷墟甲骨文裏的「遠」「? 」(邇)及有關諸字〉,《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一卷 甲骨文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06月),頁167-176
裘錫圭:〈糾正我在郭店《老子》簡釋讀中的一個錯誤─關於「絕偽棄詐」〉,《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二卷簡牘帛書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頁326-333。
裘錫圭:〈《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魯邦大旱》釋文注釋〉,《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二卷 簡牘帛書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頁485-493
裘錫圭:〈史牆盤解釋〉,《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三卷 金文及其他古文字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頁6-17
裘錫圭:〈戎生編鐘銘文考釋〉,《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三卷 金文及其他古文字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頁102-121
裘錫圭:〈古璽印考釋四篇〉,《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三卷 金文及其他古文字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頁297-304
裘錫圭:〈戰國貨幣考(十二篇)〉,《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三卷 金文及其他古文字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頁205-224。
裘錫圭:〈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三篇〉,《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三卷 金文及其他古文字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頁272-285
裘錫圭:〈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出土鳥形盉銘文解釋〉,《中國史研究》2012年第3期,頁5-11
裘錫圭:〈關於《老子》的「絕仁棄義」和「絕聖」〉,《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二卷簡牘帛書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頁512-522
裘錫圭:〈關於晉侯銅器銘文的幾個問題〉,《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三卷金文及其他古文字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頁67-76。
裘錫圭:〈釋柲〉,《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一卷甲骨文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頁51-71
詹鄞鑫:〈釋卜辭中的範圍副詞「率」──兼論《詩》中「率」字的用法〉,《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95年第6期,頁174-180
雍宛苡:〈楚簡助動詞雙重否定之句式分析〉,簡帛網,2013年3月7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35
廖名春:〈清華簡《尹誥》研究〉刊於《史學史研究》2011年第2期(總142期,2011年6月),頁110-115
廖名春:〈清華簡《尹誥》篇的內容與思想〉,清華大學出土文獻保護與研究中心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北京:清華大學出土文獻保護與研究中心,2011年6月28-29日),頁21-26。
廖名春:〈楚簡《周易》校釋記(一)〉,孔子研究網,2004年4月16日:http://www.confucius2000.com/qhjb/cjzyjsj1.htm#_ftn56
福田哲之:〈〈孔子見季桓子〉1號簡的釋讀與綴合〉,簡帛網:2007年8月6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89
趙平安:〈釋「?」及相關諸字〉,《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頁114-121
趙光賢:〈武王克商與西周諸王年代考〉,收入北京師範大學國學研究所編:《武王克商之時代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11月),頁488-499
趙彤:〈對楚簡 二字隸定的一點意見〉,簡帛研究網:2003年3月21日,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zhaotong01.htm
趙雅思:〈從簡本與傳世本《皇門》看古書流傳與校勘問題〉,《文學界(理論版)》2012年 05期,頁202-204、208
趙誠:〈甲骨文虛詞探索〉,《古文字研究》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6月),頁277-302
劉波:〈清華簡《尹至》「僮亡典」補說〉,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1月10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421。
劉信芳:〈清華藏簡(壹)試讀〉,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9月9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34
劉信芳:〈關於竹書「錯別字」的探討〉,《考古》2006年第20期(總938),頁66-76
劉啟益:〈文王受命至成王五年年表─讀王國維〈周開國年表〉後記〉,《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6年第5期,頁22-27
劉國忠:〈試析清華簡《金縢》篇名中的稱謂問題〉,清華大學出土文獻保護與研究中心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北京:清華大學出土文獻保護與研究中心,2011年6月28-29日),頁103-105。
劉雲:〈清華簡《尹至》中讀爲「播」的字〉,復旦學術壇,2011年5月10日: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67。
劉雲:〈清華簡文字考釋四則〉,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6月10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34。又見於《考古与文物》2012年第1期,頁85-88。
劉雲:〈說清華簡《皇門》中的「賏」聲字〉,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1月23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86。
潘銘基:〈《史記》與先秦兩漢互見典籍避諱研究〉,《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No.49(2009年),new window
蔡哲茂:〈金文研究與經典訓讀—以《尚書‧君奭》與〈《周書‧祭公篇》兩則為例〉,《東華漢學》第12期(2010年12月),頁1-20new window
蔡哲茂:〈讀清華簡《祭公之顧命》札記第二則〉,簡帛網,2011年4月22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63
蔡哲茂:〈讀清華簡《祭公之顧命》札記第三則〉,簡帛網,2011年5月4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73
蔡哲茂:〈讀清華簡《祭公之顧命》札記第四則〉,簡帛網:2011年5月5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74
蔡偉:〈據清華簡校正《逸周書》三則〉,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1月6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59
蔣玉斌、周忠兵:〈據清華簡釋讀西周金文一例——說「沈子」、「沈孫」〉復旦大學古文字網站,2011年6月7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179。又收入李學勤、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出土文獻》(第二輯)(北京:中西書局,2011年11月),頁35-38
蔣玉斌:〈釋西周春秋金文中的「討」字〉,《古文字研究》廿九輯,頁274-281
禤健聰:〈楚簡「喪」字補釋〉,《中國文字學報(第三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11月),頁127-135
駱珍伊:〈《清華一‧皇門》與《清華三‧芮良夫毖》「 見」字考〉,中國文字學會、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第二十五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89-392。
謝向榮:〈《周易》「有孚」新论〉,《周易研究》2008年第2期(總第八十八期),頁35-41
豐捷:〈這次挖到了一個歷史學家〉,《光明日報》2008年10月23日。
魏慈德:〈清華簡《楚居》中楚先祖相關問題試論〉,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2011年出土文獻研究視野與方法研討會》(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2011年6月11日)
蘇師建洲:〈《昔者君老》簡4「受」字再議〉,簡帛研究網,2003年5月7日:http://www.jianbo.org/Wssf/2003/sujianzhou19.htm#_ftnref17
蘇師建洲:〈楚文字雜識〉,簡帛研究網,2005年10月30日: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sujianzhou006.htm
蘇師建洲:〈論古文字材料對「本字」概念的補充〉,收錄於《假借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12月)。又收錄於《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13期(2006年12月),頁307-329
蘇師建洲:〈《清華簡》考釋四則〉,復旦古文字網,2011年1月9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68
蘇師建洲:〈楚竹書的「罝」字〉,復旦古文字網,2012年4月13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844
蘇師建洲:〈楚系文字「祟」字構形補說兼論相關問題〉,《中正漢學研究》2012年第一期(總第十九期),頁13-39。
蘇師建洲〈據清華簡《祭公》校讀《逸周書‧祭公解》札記〉,《中國文字》新第三十八期(臺北:藝文印書館,2012年12月),頁61-72
蘇師建洲:〈《封許之命》研讀札記(一)〉,復旦古文字網,2015年4月18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500
顧史考:〈楚文「唬」字之雙重用法:說「競公『痼』」及苗民「五『號』」之刑〉,《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輯(北京市:中華書局,2008年9月),頁388-389。
顧頡剛:〈周易卦爻辭中的故事〉,王煦華、顧潮、顧洪整理:《顧頡剛全集》十一卷(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12月),頁11-14
四 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治國:《金文所見西周王朝官制研究》(北京: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13年5月)
王瑜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六)》字根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1月)
何有祖:《天子建洲的初步研究》(武昌: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5月)
何飛燕:《周代金文與祖先神崇拜研究》(長安: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5月)
余彩玲:《《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三德》集釋》(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所國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年6月)
林師清源:《楚國文字構形演變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1997年12月)
孫玲:《《韓非子》副詞研究》(合肥:安徽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5月)
孫偉龍:《《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文字羨符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6月)
馬楠:《周秦兩漢書經考》(北京:清華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5月)
崔立斌《《孟子》詞類研究》(安陽: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馮華:《爾雅新證》(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6月)
劉波:《出土楚文獻語音通轉現象整理與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年6月)
劉洪濤:《論掌握字形體特點對古文字考釋的重要性》(北京: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6月)
劉黎:《先秦否定副詞「弗」、「不」之比較》(西安: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4月)
鄭介弦:《《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文字編》(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國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年1月)
鄭玉姍:《《上博(一)‧孔子詩論》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國文系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賴怡璇:《《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校訂》(臺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7月)new window
謝明文:《《大雅》、《頌》之毛傳鄭箋與金文》(北京:首都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5月)
魏芃:《西周春秋时期「五等爵称」研究》(天津: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5月)
魏宜輝:《楚系簡帛文字形體訛變分析》(南京:南京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4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