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組織性犯罪法制之研究-兼論電信詐欺犯罪
作者:呂倩茹
作者(外文):LU CHIEN JU
校院名稱:中央警察大學
系所名稱:警察政策研究所
指導教授:黃朝義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8
主題關鍵詞: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組織性犯罪犯罪組織電信詐欺Organized Crime Prevention ActOrganized crimeCriminal organizationsTelefraud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今日之犯罪型態,早已不若以往之參與者數少、情節單純、法益侵害規模不大,不僅從幫派結構,演進成為犯罪組織,參與模式雖仍為有階層體系組織,但未必有嚴格之組織體,且結構已較鬆散,改採權力核心、集中化,犯罪支配力存在於層層組織授權結構間;因組織性犯罪其特有之組織結構、犯罪方式,於國際間犯罪之危害性,所造成之破壞力,絕非單一犯罪者所能匹敵,嚴重威脅國際社會秩序之穩定;故組織性犯罪不僅影響各國之經濟發展,甚至政治之穩定及社會之秩序,可謂國際社會公認之世界災難。
我國刑法犯罪參與結構體系係採二元論,惟於組織性犯罪變化萬千之犯罪型態,確實存著例外規定,應著重於對構成要件之實現是是否具有支配關係,對於任何侵害法益之行為,是否具有實質構成要件貢獻者,而令組織性犯罪結構之判斷更為完整,進而導引出組織性犯罪係為複合性犯罪之多變化呈現,並衍生出組織性共同正犯之概念。
組織性犯罪為一複合性犯罪之犯罪態樣,如未以任一犯罪類型作定義之闡述,其自身之行為態樣並不明確,現今之組織性犯罪令國際社會最束手無策的,莫過於電信詐欺犯罪;此種犯罪型態整體之犯罪過程可謂不斷切割、設立斷點機制,以分散合作之機制,避免犯罪事證間之連結,為保障各個被害人之財產法益,並兼顧組織性電信詐欺犯罪階段性分工模式之特殊性,故對其各組刑事責任之論處,應採階段性既遂行為之論處模式;並因同時符合組織犯罪防制條例、加重詐欺罪之規範,而應以想像競合之從一重處斷。
本文針對現行組織性犯罪型態多元之犯罪模式,就其犯罪參與架構加以著墨,期能既符合刑法學術理論之邏輯,又不失人民期待之法情感,更能論處組織性犯罪之行為人獲得之刑罰,進一步預防此類犯罪之更加氾濫。
Crime patterns have become more complex, involving more participants and increased seriousness and scale of legal infringement. The criminal gang structure has developed into crime organizations. In practice, these syndicates may have a hierarchical organization with a loose structure, but not a strict organizational body; they may also feature a centralized power structure with control over the act distributed between the empowered hierarchies of a syndicate. Because of its uniqu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criminal mode, organized crime poses greater risk and causes more damage worldwide than individual crimes. Organized crime can seriously threaten social order on a global scale, affec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ven political stability of a country. Such crimes are therefore regarded as global disasters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Criminal law in Taiwan adopts a dualistic structural system. However, organized crime patterns are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the law has numerous exceptions. Therefore, more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whether dominant relationships exist among the elements of crime. Additionally, contributors of the elements of crime leading to legal infringement behavior should be addressed, thereby enabling a clear identific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organized crime. From this, it can then be inferred that organized crime is a presentation of the multifaceted changes of complex crime, thus forming the basis for a standardized concept of joint principal offenders in organized crime.
Organized crime is a specific pattern of complex criminal acts that can only be recognized through investigation with respect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crime. Telecom fraud is currently the type of organized crime that has been challenging for society worldwide. This type of crime pattern has many components and involves distributed collaboration and establishing a separation mechanism for preventing the disclosure of evidence for criminal convictions. To provide victims with legal protection and emphasize the uniqueness of such phase-oriented division of the labor model for organized telecom fraud, we propose that a phasic punishment decision model for the consummation of crime should be adopted to ensure that organized crime groups are subject to criminal liability. In addition, telecom fraud violates both the Organized Crime Prevention Act and meets the criteria of being an offense of aggravated fraud. Hence, the offenders should be convicted and punished under provisions carrying the heavier penalty as per the concept of ideal concurrence of offences.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multifaceted characteristic of organized crime patterns. We describe the structure of organized crime groups, which agrees with certain theories in the field of criminology and includes humanistic considerations expected by the public. Moreover,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judicial process for people who are convicted of organized crimes, in turn assisting in preventing organized crimes.
(一)專書
1.ABADINSKY HOWARD, ORGANIZED CRIME, (Wadsworth, Belmont, CA ), 2003.
2.OBOKATA, TOM, TRANSNATIONAL ORGANISED CRIME IN INTERNATIONAL LAW (Hart Publidhing Ltd, Oxford and Portland, Oregon), 2010.
3.王乃彥,共同正犯之性質的省察,收錄於鳥瞰共同正犯-余振華教授刑法研究會叢書01,臺北,承法數位文化公司, 2012年12月。
4.王士帆譯,Helmut Satzger著,國際刑法與歐洲刑法,臺北,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4月。
5.王兆鵬,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臺北,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版,2004年5月。
6.王兆鵬,搜索扣押與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臺北,自版,2版,2000年。
7.古承宗,犯罪支配與客觀歸責,臺北,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1月。
8.甘添貴,刑法各論(上),臺北,三民書局,2013年。
9.甘添貴,體系刑法各論第二卷,臺北,自版,2004年2月。
10.甘添貴、謝庭晃合著,捷徑刑法總論,臺北,甘添貴出版,2006年6月。
11.甘添貴,罪數理論之研究,臺北,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4月。
12.甘添貴監譯,余振華譯,川端博著,刑法總論二十五講,臺北,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11月。
13.立法院法律案專輯第208輯上冊,立法院司法委員會編集,臺北,立法院秘書處,1997年8月。
14.江溯,犯罪參與體系-以單一正犯體系為視角,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
15.余振華,刑法總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16.吳俊毅主編,犯罪、資恐與洗錢:如何有效訴追犯罪? 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8月。
17.李建良譯,Christian Starck著,法的起源,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
18.李建廣,我國組織犯罪實體面及其偵查策略之探討,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四),法務部犯罪研究中心,2014年7月11日。
19.李傑清,剝奪組織犯罪所得之研究-台灣及日本組織犯罪現象與對策之比較,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10月。
20.李聖傑,刑法第二二二條第一項第一款「二人以上共同犯之」之適用思考,收錄於「刑事法學的回顧與展望」,臺北,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月。
21.汪毓瑋,跨國(境)組織犯罪理論與執法實踐之研究,臺北,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5月。
22.阮齊林譯,森下忠著,國際刑法入門,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
23.周文勇,我國組織犯罪次文化與警察機關防制對策,臺北,2007警政工作研討會論文集,2007年。
24.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下),臺北,自版,2006年。
25.林山田,刑法通論(下),臺北,自版,10版,2008年1月,。
26.林山田、林東茂、林燦璋,犯罪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27.林東茂,刑法綜覽,臺北,一品文化出版社,2010年3月。
28.林東茂,危險犯與經濟刑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29.林紀東、蔡墩銘、鄭玉波、古登美,新編六法參照法令判解全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30.林書楷,共同正犯之行為分擔,刑事法理論與財經刑法之接軌,臺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
31.林書楷,刑法總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0年3月。
32.林書楷,論共同正犯的行為分擔-重新界定「共謀共同正犯」概念,收錄於鳥瞰共同正犯-余振華教授刑法研究會叢書01,臺北,承法數位文化公司, 2012年12月。
33.法務部掃黑白皮書,法務部檢察司,2008年8月27日。
34.邱忠義,刑法通則新論,臺北,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版,2009年2月。
35.柯耀程,「意圖犯」意圖實現於刑法之評價,收錄於「變動中的刑法思想」,臺北,自版,2版,2001年9月。
36.柯耀程,刑法總論釋義-修正法篇(上),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3月。
37.柯耀程,刑法釋論I,臺北,一品文化,2014年8月。
38.柯耀程,參與與競合,臺北,自版,2009年10月。
39.洪蘭譯,Adrian Raine著,暴力犯罪的大腦檔案:從神經犯罪學探究惡行的生物根源,慎思以治療取代懲罰的未來防治計畫,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15年。
40.徐育安,共同正犯本質之探究,收錄:甘添貴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上),臺北,承法數位文化公司,2012年。
41.馬賀,歐盟區域刑事合作進程研究,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42.馬躍中,經濟刑法:全球化的犯罪抗制,臺北,元照出版公司,2016年3月。
43.康樂等編譯,韋伯(Max Webex)著,支配的類型:韋伯選集Ⅲ(修訂版),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6年3月1日。
44.康樹華、魏新文,有組織犯罪透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45.張麗卿,刑法總則理論與運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
46.許玉秀,犯罪階層體系及其方法論,臺北,春風煦日論壇,2000年9月。
47.許春金,人本犯罪:控制理論與修復式主義,臺北,自版,2010年。
48.許春金,犯罪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9月。
49.許澤天,刑法總論,臺北,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版,2009年2月。
50.陳子平,共同正犯的本質,收錄於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一),臺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3月。
51.陳子平,刑法總論,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版,2008年9月。
52.陳子平,論共犯(含共同正犯)與預備罪之關聯性,罪與刑~林山田教授六十歲祝壽論文集,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53.陳子平、柯耀程、陳志龍、徐偉群、陳志輝、許澤天、甘添貴,正犯與共犯區別,臺北,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7月。
54.陳幸慈編,組織犯罪,臺北,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55.陳勁,歐洲聯盟之整合與體制運作,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4月。
56.麥留芳,個體與集團犯罪-系統犯罪學初探,臺北,巨流出版社,1991年。
57.黃常仁,刑法總論,臺北,自版,2009年。
58.黃常仁,刑法總論-邏輯分析與體系論證,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59.黃異,法學方法,臺北,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3月。
60.黃富源、范國勇、張平吾,犯罪學新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月。
61.黃惠婷,正犯背後之正犯,收錄於「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一)-甘添貴教授六秩祝壽論文集,臺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62.黃朝義,論經濟犯罪的刑事法問題,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一),法務部犯罪防治中心,1998年5月。
63.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下),臺北,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4版,2012年3月。
64.黃榮堅,論共犯,收錄於刑事法學之理念與探索(一)-甘添貴教授六秩祝壽論文集,臺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3月。
65.楊建華,刑法總則之比較與檢討,臺北,自版,3版,1988年3月。
66.溫麗琪、顧慕堯譯,Robert Cooter / Thomas Uen著,法律經濟學,臺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67.趙赤,中外懲治有組織犯罪比較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2017年11月。
68.蔡聖偉,論間接正犯概念內涵的演變,收錄於刑法問題研究(一),臺北,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7月。
69.蔡聖偉,評2005年關於不能未遂的修法,收錄於刑法問題研究(一),臺北,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7月。
70.蔡墩銘,刑法精義,臺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版,2007年3月。
71.蔡墩銘,刑法總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9版,2011年9月。
72.蔡墩銘,現代刑法思潮與刑事立法,臺北,漢林出版社,2版,1977年6月。
73.蔡德輝、楊士隆,犯罪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6版,2012年。
74.鄭文竹,檢肅流氓條例之研究,臺北,中央警察大學,1995年5月。
75.鄭善印,正犯與共犯概念之修正對於實務運作之衝擊,收錄於刑法總則修正重點之理論與實務,臺北,臺灣刑事法學會出版,2005年9月。
76.盧映潔,刑法分則新論,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77.謝立功,洗錢防制與經濟法秩序之維護,臺北,金融財務中心,1999年3月。
78.謝庭晃,共同正犯終止與脫離的減免根據-由共同正犯的本質談起,收錄於鳥瞰共同正犯-余振華教授刑法研究會叢書01,臺北,承法數位文化公司,2012年12月。
79.羅大華、何為民,犯罪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1999年。
80.蘇南桓,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之實用權益,臺北,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7月。
(二)中文期刊
1.于文沛,歐盟刑事一體化的起源與發展,北方法學,北京,第4期,2015年,頁138-145。
2.王士帆譯,Prof. Dr. Robert Esser著,歐盟證據令狀對德國刑事訴訟法的影響,月旦法學雜誌,第226期,2014年3月,頁169-185。
3.王士帆譯,Sabine Gless著,歐洲:刑式辯護的挑戰,檢察新論,第9期,頁324-341。
4.王文宇,國際比較法學會-學術傳承與二○一二年臺灣大會主題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202期,2012年3月,頁5-21。
5.王文華,歐盟刑事法的最新發展及其啟示,河北法學,北京,第24卷第3期,2006年3月,頁135-143。
6.王皇玉,加重詐欺罪之解釋與適用,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第20期,2017年11月,頁67-80。
7.王皇玉,論危險犯,月旦法學雜誌,第159期,2008年8月,頁235-244。
8.王紀軒,參與犯罪組織的認定-新北地方法院九十九年度重訴字第五八號及臺灣高等法院一○○年度上訴字第三六一九號判決之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258期,2016年11月,頁204-214。
9.古承宗,共同犯意聯絡作為共同行為目的-兼評智慧財產法院99年度刑智上易字第59號判決,台灣法學,第280期,2012年9月15日,頁16-27。
10.古承宗,規範上的共同性與犯意共同聯絡-台高院98上訴156,台灣法學雜誌,第158期,2011年10月1日,頁199-205。
11.古承宗,結夥三人與共同正犯-最高法院九十九年度台上字第七三五一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13期,2012年2月,頁66-77。
12.古承宗,詐欺罪之相續共同正犯,月旦法學教室,第134期,2013年12月,頁24-26。
13.古承宗,論「車手」作為詐欺罪之共同正犯,玄奘大學法律學報,第22期,2014年12月,頁273-334。
14.甘添貴,正犯與共犯的界限,月旦法學教室,第11期,2003年9月,頁76-86。
15.甘添貴,共同正犯的本質,月旦法學教室,第6期,2003年4月,頁133-143。
16.甘添貴,共謀共同正犯與共犯的區別-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877號刑事判決評釋,法令月刊,第61卷第2期,2010年2月,頁261-268。
17.甘添貴,責任原則,月旦法學教室,第20期,2004年6月,頁35-37。
18.甘添貴,虛擬遊戲與盜取寶物,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0期,2003年9月,頁179-187。
19.江溯,犯罪參與的二重性,中國刑事雜誌,北京,第6期,2011年6月,頁9-12。
20.江溯,關於單一正犯體系的若干辯駁,當代法學,北京,第5期,2011年,頁76-84。
21.江樂士,打擊跨國有組織罪行的有效措施:全球合作與追討犯罪資產,亞洲預防犯罪基金會第十屆國際大會,2004年11月23日,頁1-6。
22.行政院函請審議「組織犯罪防制條例草案」案,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字第1731號,1996年9月14日,頁1-12。
23.何賴傑、黃朝義、李茂生,徐自強擄人勒贖殺人案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02期,2003年11月,頁209-232。
24.吳景欽,中國大陸組織犯罪問題研析-兼論兩岸組織犯罪刑事司法合作,展望與探索,第8卷第8期,2010年8月,頁79-97。
25.吳燦,「教化可能性」於死刑案件量刑之定位,檢察新論,第23期,2018年2月,頁15-26。
26.李邦友,日本刑法共謀共同正犯的理論及其發展,法學評論,北京,第105期,2001年,頁141-145。
27.李芳曉,國外有組織犯罪的概念與特徵,國外社會科學,北京,第1期,2007年,頁47-53。
28.李聖傑,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罪的規範適用檢視,月旦裁判時報,第39期,2015年9月,頁52-58。
29.李聖傑,刑法第二二二條第一項第一款「二人以上共同犯之」之適用思考,政大法學評論,第115期,2010年6月,頁1-54。
30.李聖傑,關於2014年6月18日詐欺犯罪修法之評析,月旦法學教室,第148期,2015年2月,頁67-74。
31.李維宗,為「經濟刑法」催生,僑光技術學院通觀洞識學報,第10期,2008年,頁7-14。
32.李蓉,反腐敗的國際刑事司法協助-《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的刑事司法協助體系,中國政法大學學報,北京,第23卷第2期,2005年3月,頁147-154。
33.周文勇,美國抗制組織犯罪兩大利器-證人保護及監聽,刑事科學,第39期,1995年3月,頁95-106。
34.岳瀛宗,我國犯罪幫派防制之研究-以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第25期,2017年6月1日,頁1-38。
35.林山田,二00五年新刑法總評,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7期,2005年2月,頁73-102。
36.林山田,對「共犯」刑章之刑法修正的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135期,2006年8月,頁158-172。
37.林志潔,洗錢犯罪與犯罪收益之定義─從United States v. Santos案看美國反洗錢法之新發展,科技法學評論,第11卷第2期,2014年,頁1-39。
38.林佳璋,論附屬刑法之立法裁量,警大法學論集,第8期,2003年8月,頁123-140。
39.林東茂,德國的組織犯罪及其法律上的對抗措施,刑事法雜誌,第37卷第3期,1993年6月1日,頁1-64。
40.林書楷,正犯後正犯,玄奘法律學報,第21期,2014年,頁187-220。
41.林麗瑩,提升跨國犯罪追訴效能的刑事訴訟統合運動-以歐盟對跨國刑事追訴的發展為中心,檢察新論,第6期,2009年7月,頁49-66。
42.法務統計摘要,法務部統計處, 2018年8月23日,頁1-29。
43.邵沙平、丁明方,控制跨國犯罪與現在國際法的發展,法學評論,北京,第1期,2002年,頁62-70。
44.邸瑛琪,有組織犯罪及其特徵,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北京,第4期,2002年,頁67-82。
45.柯慶忠,歐盟引渡制度之新變革-以歐盟逮捕令為逮捕及解送之新制,東吳法律學報,第18卷第3期,2007年4月,頁123-188。
46.柯耀程,「車手」共同正犯的共同性研判-兼論最高法院一○○年度台上字第二八三三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17期,2012年10月,頁50-58。
47.柯耀程,共同正犯形成之判斷-評刑法修正後之適用與釋字第一0九號之重新詮釋,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5期,2006年12月,頁1-38。
48.柯耀程,刑法參與論單一行為人體制之評釋,法學叢刊,第163期,1996年7月,頁72-82。
49.柯耀程,刑罰相關規定之修正方向-刑法修正草案提高刑度及累犯修法之評釋,月旦法學,第92期,2003年1月,頁65-76。
50.柯耀程,法規範同一性適用法律競合之質疑--最高法院八十八年度臺上字第七二六二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1期,2000年6月,頁80-92。
51.柯耀程,財產犯罪之構成要件形成-以強盜罪構成要件為例,月旦法學雜誌,第163期,2008年12月,頁5-17。
52.柯耀程,參與論(一)-參與犯罪的基本概念,月旦法學雜誌,第158期,2008年7月,頁249-261。
53.柯耀程,參與論(七)-特殊參與關係的分析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172期,2009年9月,頁258-268。
54.柯耀程,參與論(三)-共同正犯,月旦法學雜誌,第164期,2009年1月,頁252-262。
55.柯耀程,參與論(四)-間接正犯,月旦法學雜誌,第166期,2009年3月,頁193-202。
56.柯耀程,貪汙治罪條例在適用上的評估與檢討-貪汙治罪條例與刑法相關規定之適用與競合,月旦法學雜誌,第94期,2003年3月,頁46-57。
57.柯耀程,結夥「三缺一」?月旦法學教室,第113期,2012年3月,頁67-75。
58.柯耀程,罪數論根源與發展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75期,2001年8月,頁59-72。
59.洪忠偉、吳芸立,論大都市恐怖活動的特點,第五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暨實務研討會,2008年,頁25-31。
60.洪期榮、陳荔彤,新歐盟逮捕令及解送程序架構規定與傳統國際法引渡制度的比較研究,軍法專刊,第 57 卷 第 1 期,2011年2月,頁120-142。
61.徐永康,現代化與有組織犯罪的新變化,華東政法學院學報,北京,第5期,1999年,頁3-7。
62.徐偉群,通往正犯之路:透視正共犯區分理論的思路,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0卷1期,2011年3月,頁351-392。
63.馬財專,組織性犯罪社會網絡分析的考察與初探,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第1期,2003年7月,頁97-124。
64.馬賀,歐盟區域刑事合作進程中的制度缺陷與對策-從<馬斯特里賀特條約>到<里斯本條約>,犯罪研究,北京,第5期,2010年,頁102-108。
65.高金桂,結夥犯之成立要件,軍法專刊,第58卷第4期,2012年8月,頁172-178。
66.張天一,引誘媒介性交或猥褻罪之問題檢討-以性交易行為之可罰性為中心,軍法專刊,第47卷第7期,2001年7月,頁33-41。
67.張天一,論加重竊盜之立法方式與規範目的,刑事法雜誌,第46卷第3期,2002年6月,頁80-115。
68.張明偉,組織犯罪案件審判之傳聞法則適用,臺大法學論叢,第45卷第3期,2016年9月,頁1045-1094。
69.張遠煌,美國懲治有組織犯罪的法治實踐及其對我國的借鑒與啟示,山東警察學院學報,北京,第1期,2011年1月,頁14-20。
70.章光明、許福生,臺灣地區組織犯罪幾個現象面之觀察,警學叢刊,第31卷第5期,2001年3月,頁67-89。
71.莫洪憲,全球化視角下控制跨國組織犯罪的對策,法學論壇,北京,第5期,2004年5月,頁84-89。
72.莫洪憲、郭玉川,有組織犯罪特徵的構成型態,犯罪研究,北京,第2期,2009年,頁3-17。
73.許玉秀,累績的因果關係與危險昇高理論,台灣本土法學,第32期,2002年3月,頁168-173。
74.許玉秀,實質的正犯概念,刑事法雜誌,第41卷6期,1997年12月,頁1-56。
75.許恆達,國際法規範與刑事立法:兼評近期刑事法修訂動向,臺大法學論叢,第46卷特刊,2017年11月,頁1257-1330。
76.許恆達,強盜預備罪與放棄續行犯罪的刑法評價-評南投地方法院九十八年度訴字第八八號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201期,2012年2月,頁239-258。
77.許春金,美國組織犯罪現象及抗制措施,警學叢刊,第27卷1期,1996年7月,頁1-15。
78.許桓達,論瑕疵商品與共同過失責任,中興法學,第10期,2011年11月,頁1-46。
79.許福生,台灣地區組織犯罪防制策略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36期,2000年3月,頁291-315。
80.許福生,從嚴格刑事政策觀點論組織犯罪抗制對策,警學叢刊,第27卷2期,1996年9月,頁105-142。
81.許福生,組織犯罪概念與成因分析,月旦法學教室,第122期,2012年12月,頁39-41。
82.許澤天,不純正不作為犯的正犯標準,東吳法律學報,第26卷4期,2015年4月,頁123-171。
83.許澤天,利用他人錯誤之間接正犯-兼談誤想防衛與防衛必要性,法學講座,第21期,2003年9月,頁50-63。
84.許澤天,強制支配-犯罪支配概念的具體續造,東吳法律學報,第21卷第3期,2010年1月,頁43-70。
85.許澤天,對特別刑法敲響一記警鐘的釋字第六六九號,台灣法學雜誌,第149期,2010年4月1日,頁189-194。
86.許澤天,詐欺罪的法條與論證,月旦法學雜誌,第197期,2011年10月,頁191-200。
87.郭智安,重新建構因果關係的定位與標準-以集體決議問題為例,司法新聲,第119期,2016年7月,頁91-113。
88.郭毓洲,正犯、教唆犯及幫助犯學理與實務之差距,台灣法學雜誌,第193期,2012年2月,頁67-87。
89.郭瑜芳,論犯罪所得查扣沒收-以聯合國反貪腐公約為中心,檢察新論,第17期,2015年1月,頁257-269。
90.陳于思、劉丹昊譯,Valsamis Mitsilegas著,打擊有組織犯罪的框架決議-歐盟如何加強該領域的立法工作,刑法論叢,北京,第3卷,2014年,頁473-501。
91.陳子平,新刑法總則之基礎理論-正犯與共犯,月旦法學雜誌,第135期,2006年8月,頁173-196。
92.陳子平,論正犯與共犯之概念,政大法學評論,第48期,1993年9月,頁119-164。
93.陳子平,論共謀共同正犯,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2期,1997年3月,頁361-406。
94.陳山,有組織犯罪組織的生成根源與展開形式,經濟與社會發展,北京,第6卷第1期,2008年1月,頁176-179。
95.陳友鋒,刑事不法行為的刑事審查-構成要件的該當判斷(下),華岡法粹,第36期,2006年11月,頁97-126。
96.陳友鋒,結夥行竊與贓物,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6期,2007年2月,頁208-220。
97.陳志輝,共謀共同正犯與共同正犯之參與行為-評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度台上字第二八二四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14期,2004年11月,頁30-46。
98.陳志輝,牽連犯與連續犯廢除後之犯罪競合問題-從行為單數與行為複數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122期,2005年7月,頁9-26。
99.陳志龍,刑法目的與預防理論,臺大法學論叢,第23卷第1期,1993年12月,頁115-156。
100.陳俊仁,公司社會責任之國際法實踐-論跨國企業監理套利規範之演繹與規範困境,中華國際法與超國界法評論,第4卷第2期,2008年12月,頁 417-476。
101.陳政耀,美國反有組織犯罪的法律制度,公安大學大觀周刊,北京,第15期,2012年,頁12。
102.陳雷,評析《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福建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北京,第2期,2004年4月,頁15-17。
103.彭美英,刑法第一五四條參與犯罪結社罪之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159期,2008年8月,頁245-263。
104.游明得,共同正犯正當化論據的檢驗-從正犯的判斷談起,玄奘法律學報,第18期,2012年12月,頁59-95。
105.程琳、趙永琛、楊鳳蓮、李玫謹、陳剛等合著,美國預防和控制跨國犯罪的策略和方法,公安大學學報,北京,第4期,1994年4月。
106.黃奕文,由正犯概念尋覓間接正犯之法理依據,刑事法雜誌,第60卷第1期,2016年2月,頁97-117。
107.黃惠婷,犯罪支配理論下的共謀共犯,台灣法學雜誌,第161期,2010年10月1日,頁65-81。
108.黃惠婷,共同正犯與幫助犯之區別,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7期,2000年12月,頁141-146。
109.黃惠婷,在構成要件形式上完成後之共同正犯與幫助犯成立之可能性,刑事法雜誌,第41卷2期,1997年4月,頁164-171。
110.黃惠婷,我國與德國刑法共犯理論的發展,刑事法雜誌,第40卷3期,1996年6月,頁42-54。
111.黃榮堅,雙重評價禁止與法條競合,台大法學論叢,第23卷第1期,1993年12月,頁157-207。
112.黃惠婷,搶奪或詐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4期,2005年9月,頁136-139。
113.詹德恩,二000年聯合國打擊跨國組織犯罪公約淺釋(一),法務通訊,第2028期,2001年4月,頁4-7。
114.詹德恩,二000年聯合國打擊跨國組織犯罪公約淺釋(二),法務通訊,第2029期,2001年4月12日,頁3-7。
115.趙赤,域外有組織犯罪概念界定之考探,甘肅政法學院學報,北京,第129期,2013年7月,頁111-118。
116.趙香如,大陸法系間接正犯正犯研究思路透析,河北法學,北京,第22卷第10期,2004年10月5日,頁127-129。
117.趙海峰,試論歐洲刑法的現狀和歐盟刑法的前景,中國刑事法雜誌,北京,第4期,2006年,頁117-126。
118.趙國玲、徐然,黑社會犯罪組織形成機制研究,國家行政學院學報,北京,第2期,2012年4月20日,頁105-109。
119.趙晞華,法人犯罪之研究-以兩岸刑事上的不法行為為中心,軍法專刊,第50卷7期,2007年7月,頁1-14。
120.劉仕國、張喆勛,「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修正後組織犯罪偵查策略因應作為,刑事雙月刊,第79期,2017年8月,頁10-13。
121.慶啟人,從洗錢之查緝成效評我國查扣犯罪所得之法制,檢察新論,第7期,2010年1月,頁234-258。
122.蔡聖偉,「大意」滅親(下)-誘發他人錯誤以促成犯意的利用行為,月旦法學教室,第86期,2009年12月,頁104-112。
123.蔡聖偉,所有權犯罪與侵害整體財產犯罪(下),月旦法學教室,第70期,2008年8月,頁48-59。
124.蔡聖偉,論間接正犯概念內涵的演變,東吳法律學報,第19卷第3期,2008年1月,頁39-76。
125.蔡蕙芳,組織體犯罪與組織體罪責-美國刑法上組織體罪責理論的介紹與評析,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1期,2000年1月,頁325-356。
126.鄭文中,從歐盟之經驗看兩岸刑事司法互助之發展-以境外證人為觀察中心,刑事法雜誌,第57卷6期,2013年12月,頁57-88。
127.鄭逸哲,「共同正犯」論罪不得割裂,月旦法學教室,第98期,2010年11月15日,頁22-23。
128.鄭逸哲,「法益刑法」概念下的「構成要件」和「構成要件適用」,軍法專刊,第54卷第6期,2008年12月,頁103-114。
129.鄭逸哲,修法後的「正犯與共犯」構成要件適用與處罰(上),月旦法學教室,第40期,2006年2月,頁72-95。
130.鄭瑞隆,幫派入侵校園與其因應之社會工作觀點,學生輔導,第65期,1999年11月,頁32-41。
131.蕭宏宜,共同正犯的概念內涵與實務發展,法令月刊,第65卷第2期,2014年2月,頁80-96。
132.1薛智仁,相續共同正犯概念之商榷,月旦刑事法評論,第1期,2016年6月,頁100-122。
133.謝開平,相續共同正犯應否對加入前之行為負責-平最高法院九十八年台上字第四二三0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2期,2010年4月,頁145-150。
134.鍾敏杰、鄧毅丞,共犯正犯化之正當性及其類型研究,江西警察學院學報,北京,第4期,2017年7月,頁83-92。
135.羅明海,美國有組織犯罪概念的演變-對我國”後打黑時代”的啟示,江蘇警官學院學報,北京,第28卷第4期,2013年7月,頁54-60。
136.譚堃,單一制正犯體系之質疑-兼論我國犯罪參與體系之歸屬,法制研究,北京,第2期,2013年,頁56-63。
(三)博碩士論文
1.王雨涵,論結夥三人與共同正犯之概念體系暨功能,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2月。
2.王俊喨,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之研究-已犯罪組織認定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6月。
3.王珽顥,保安處分之危險性概念,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1月。
4.王耀輝,電話詐騙犯罪成因與防治策略,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5.王榮聖,預備罪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6.江如蓉,對抗組織犯罪之法規範,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1月。
7.江信賢,詐欺罪適用之檢討-以傳統詐欺罪與經濟詐欺罪為中心,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6月。
8.何芸欣,網路詐欺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6月。
9.何昱慶,臺灣幫派組織犯罪法治革新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7月。
10.利俊宏,兩岸組織犯罪刑事政策之研究,國防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6月。
11.吳宗晉,擄人勒贖之要件再建構,中國文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6月。
12.吳勇君,論單一正犯概念於我國刑法是用之可能性-以實務上提供人頭帳戶案為論述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13.吳哲嘉,論共同正犯之構造,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5月。
14.吳景欽,防制組織犯罪法律規範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15.李永瑞,正犯與共犯區別理論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
16.李星瑜,論犯罪參與型態-以區分正犯及共犯為出發點,玄奘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3月。
17.谷文玲,歐洲有組織犯罪,北京,東華政法學院,碩士論文,2004年。
18.周靖安,犯罪結社之可罰性基礎及解釋策略,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7月。
19.林協億,以幫助犯處罰提供人頭帳戶行為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
20.林宜蓉,幫派脫離歷程研究,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21.林武銘,不同類型幫派組織結構及活動之研究,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22.林書楷,論犯罪之典型共同加工-必要共犯理論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2005年。
23.林欽隆,台灣地區組織犯罪與跨國犯罪防治策略,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24.邱文隆,我國對抗組織犯罪法制運作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25.姚歌,中美有組織犯罪刑事立法的比較研究-兼論中國有組織犯罪刑事立法的完善,北京,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5月。
26.徐偉群,不作為犯之共犯型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27.張天一,刑法上之財產概念-探索財產犯罪之體系架構,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2007年。
28.張永幸,「共謀共同正犯」究係「正犯」抑或「共犯」?高雄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1月。
29.張富鈞,論提供人頭帳戶之法理問題-以行為人主觀犯意為討論中心,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7月。
30.張學昌,組織犯罪之概念暨司法判解實證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31.莊俊仁,我國組織犯罪防制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32.許乃文,我國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之研究-以日美法治經驗為借鏡,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7月。
33.許純菁,現代經濟犯罪之研究-以經濟刑法之包裹立法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1999年。
34.許華偉,犯罪結社行為處罰基礎規範之研究-共相與整合可能的探尋,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碩士論文,2000年。
35.郭小如,行政罰法第十四條共同違法行為之研究-與德國秩序違反法第十四條之比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8月。
36.郭志剛,詐欺罪之研究-以電腦詐欺及廢除牽連犯、連續犯之修法為題,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
37.陳友鋒,刑法上行為概念與行為之探索,輔仁大學法律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1月。
38.陳柏良,防制組織性犯罪立法模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8月。
39.陳盈穎,刑法詐術意涵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40.陳翔凱,肇事逃逸行為之犯罪化依據-自「應罰性」角度出發,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41.陳順和,電信犯罪與防制對策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42.陳榮源,貪汙治罪條例立法上之研究,國防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25日。
43.陳錦華,論刑事不法與行政不法之界限-以社會秩序維護法為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8月。
44.陶冶,歐盟與中國有組織犯罪比較研究,北京,華東政法學院,碩士論文,2007年。
45.彭彥凱,國際刑法與刑法國際化之調適,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
46.曾京賢,從犯罪參與探討刑法第231條第1項引誘、容留、媒介性交或猥褻罪之存廢問題,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6月。
47.曾雅芬,行騙天下:臺灣跨境電信詐欺犯罪網絡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2016年12月。
48.游明得,共同正犯概念之重塑,輔仁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2013年1月。
49.游嵥彥,經濟犯罪-以法人跨國犯罪為探討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7月。
50.馮聖晏,犯罪之組織支配,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7月。
51.黃秀銀,論走私行為行政罰與刑事罰界限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52.黃佳彥,論刑法第一百九十條之一保護法益-從刑法機能角度觀察,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6月。
53.黃怡華,國際刑事司法互助的調查取證-以《歐盟刑事偵查令狀指令》為比較對象,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1月。
54.黃錦秋,台灣防制組織犯罪現象與法律規範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2015年。
55.黃鵬達,論犯罪參與體系之檢討與重塑-以共同正犯之歸責法理為論述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6月。
56.楊一帆,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之間,國防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57.楊志強,我國防制組織犯罪策略成效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1月。
58.楊鎧綸,組織犯罪防制條例於我國警政實務運用之問題探討,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8月。
59.劉文賓,詐欺罪構成要件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
60.劉錫賢,以行政罰為前提的刑事不法之研究-兼論其舉證責任及證明標準,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61.蔡承瑜,重新建構詐欺罪-從財產支配關係的觀點出發,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6月。
62.鄧湘全,組織犯罪之研究-理論與現實面的考察,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63.鄭道樞,錯位的法律概念-以想像之數罪競合為研究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6月。
64.蕭立俊,共同參與之中止未遂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8月。
65.蕭俊龍,經濟犯罪之研究—以保險詐欺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66.謝浚鋒,電信詐欺罪模式與偵查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1月。
67.蘇品綺,論詐欺罪之幫助犯-以人頭帳戶之法律適用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4月。
(四)英文期刊
1.Bruce Zagaris, UN CONVENTION ON 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 GAINS 124 SIGNATURES ON OPENING, 17 No. 2 Int’l Enforcement L. Rep. 59, February 2001, p59-64.
2.Craig M. Bradley, Racketeers, Congress, and the Courts: An Analysis of RICO, 65 IOWA LAW REVIEW 837, 1980, p837-897.
3.Douglas M. Branson, TEACHING COMPARATIVE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SIGNIFICANCE OF “SOFT LAW” AND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34 GA. L. REV., 2000, p669-698.
4.Elizabeth Anne Fuerstman, TRYING (QUASI) CRIMINAL CASES IN CIVIL COURTS: THE NEED FOR CONSTITUTIONAL SAFEGUARDS IN CIVIL RICO LITIGATION, 24 COLUM. J.L. & SOC. PROBS. 169, 1991, p169-202.
5.Frank E. Hagan, The Organized Crime Continuum: A Further Specification Of A New Conceptual Model, 8CRIMINAL JUSTICE REVIEW, fall 1983, p52-57.
6.Gerard E. Lynch, RICO: THE CRIME OF BEING A CRIMINAL, PARTS I & II, 87 COLUM. L. REV. 661, May 1987, p661-673.
7.Jacqueline S. Hodgson, Safeguarding Suspects’Rights in Europe: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14 NEW CRIM. L. REV. 611, 2011, p611-665.
8.Lesley Suzanne Bonney, THE PROSECUTION OF SOPHISTICATED URBAN STREET GANGS: A PROPER APPLICATION OF RICO, 42 CATH. U. L. REV. 1993, p579-613.
9.Lucian E. Dervan, Ellen S. Podgor, “WHITE-COLLAR CRIME”: STILL HAZY AFTER ALL THESE YEARS, 50 GA. L. REV. 709, Spring, 2016, P709-767.
10.Richard L. Bourgeois, Jr. S. P. Hennessey Jon Moore Michael E. Tschupp, RACKETEER INFLUENCED AND CORRUPT ORGANIZATIONS, 37 AM. CRIM. L. REV. 879, 2000, p879-940.
11.Tom Sorell, Organized Crime and Preventive Justice, 21 ETHICAL THEORY AND MORAL PRACTICE, 2018.2, p137-153.
12.Valsamis Mitsilegas, Defining Organised Crime in the European Union: the limits of European Criminal Law in an area of “freedom, security and justice”, 56 EUROPEAN LAW REVIEW, 2001, p565-581.
(五)網路資料
1.「組織犯罪防制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關係文書,立法院,參照: http://misq.ly.gov.tw/MISQ/IQuery/misq5000QueryBillDetailFor5010.action。
2.「聯合國打擊跨國組織犯罪公約及其議定書」之前言,聯合國,參照: http://www.un.org/zh/events/humantrafficking/pdf/TOCebook-c.pdf。
3.18 U.S.C. § 1961 : US Code - Section 1961: Definitions, FindLaw, form:http://codes.lp.findlaw.com/uscode/18/I/96/1961#sthash.l3mXggrT.dpuf.
4.18 U.S.C. § 1962 : US Code - Section 1962: Definitions, FindLaw, form:http://codes.lp.findlaw.com/uscode/18/I/96/1962#sthash.l3mXggrT.dpuf.
5.18 U.S.C. § 1963 : US Code - Section 1963: Definitions, FindLaw, form:http://codes.lp.findlaw.com/uscode/18/I/96/1963#sthash.l3mXggrT.dpuf.
6.18 U.S.C. § 1964 : US Code - Section 1964: Definitions, FindLaw, form:http://codes.lp.findlaw.com/uscode/18/I/96/1964#sthash.l3mXggrT.dpuf.
7.18 U.S.C. § 1964~§1968, FindLaw, form: https://codes.findlaw.com/us/title-18-crimes-and-criminal-procedure/.
8.18 U.S.C. § 1967 : US Code - Section 1967: Definitions, FindLaw, form:http://codes.lp.findlaw.com/uscode/18/I/96/1967#sthash.l3mXggrT.dpuf.
9.18 U.S.C. § 1968 : US Code - Section 1968: Definitions, FindLaw, form:http://codes.lp.findlaw.com/uscode/18/I/96/1968#sthash.l3mXggrT.dpuf.
10.19 U.S. Code § 1609, Cornell University Law School , from: https://www.law.cornell.edu/uscode/text/19/1609.
11.1994 "28 U.S. Code § 524", Cornell University Law School, from: https://www.law.cornell.edu/uscode/text/28/524.
12.2年被騙148億 馬來西亞詐騙活動氾濫,ETtoday新聞雲,參照: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70521/928860.htm。
13.9-110.200 - RICO Guidelines Preface, DEPARTMENT of JUSTICE, form: https://www.justice.gov/usam/usam-9-110000-organized-crime-and-racketeering#9-.
14.9-110.320 - RICO Guidelines Preface, DEPARTMENT of JUSTICE, form: https://www.justice.gov/usam/usam-9-110000-organized-crime-and-racketeering#9-110.320.
15.CONCLUSIONS OF THE 393rd MEETING OF THE MINISTERS'DEPUTIES, COUNCIL OF EUROPE, from: https://rm.coe.int/09000016804cb139.
16.Convention established by the Council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34 of the 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on Mutual Assistance in Criminal Matters between the Member Stat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 Council Declaration on Article 10(9) , EUR-Lex, from: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A42000A0712%2801%29.
17.Convention on Laundering, Search, Seizure and Confiscation of the Proceeds from Crime, COUNCIL OF EUROPE, from: https://www.coe.int/en/web/conventions/full-list/-/conventions/treaty/141.
18.Council DOC. 12669/99 LIMITE CRIMORG 166, Brussels, 8.11.1999, EPDF, from: https://epdf.tips/the-european-union-and-internal-security-guardian-of-the-people.html.
19.Council Framework of 24 October 2008 on the fight against organised crime 2008/841/JI,European Commission,from: https://ec.europa.eu/anti-trafficking/legislation-and-case-law-eu-legislation-criminal-law/council-framework-24-october-2008-fight-against_en。
20.DIRECTIVE 2014/41/EU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3 April 2014 regarding the European Investigation Order in criminal matters, EUR-Lex, from: http://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2014L0041.
21.E/CN.15/1998/6/Add.1,聯合國,參照: http://www.un.org/zh/ga/53/res/a53r111.htm。
22.EU SERIOUS AND ORGANISED CRIME THREAT ASSESSMENT (SOCTA 2013), EUROPOL, from: https://www.europol.europa.eu/activities-services/main-reports/eu-serious-and-organised-crime-threat-assessment-socta-2013.
23.European Union Organised Crime Report 2005, EUROPOL, from: https://www.europol.europa.eu/activities-services/main-reports/european-union-organised-crime-report-2005.
24.EUROPEAN UNION SERIOUS AND ORGANISED CRIME THREAT ASSESSMENT 2017, EUROPOL, from: https://www.europol.europa.eu/activities-services/main-reports/european-union-serious-and-organised-crime-threat-assessment-2017 .
25.European Union Serious and Organised Crime Threat Assessment 2017, EUROPOL, from: https://www.europol.europa.eu/activities-services/main-reports/european-union-serious-and-organised-crime-threat-assessment-2017.
26.Europol Annual Report 2000, EUROPOL, from: https://www.europol.europa.eu/activities-services/main-reports/europol-annual-report-2000.
27.Forfeiture of narcotics-generated wealth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ursuant to the Comprehensive Forfeiture Act of 1984, UNODC, from: https://www.unodc.org/unodc/en/data-and-analysis/bulletin/bulletin_1984-01-01_4_page007.html.
28.GLOBAL AGENDA COUNCIL ON ORGANIZED CRIME, EUROPOL, from: https://www.europol.europa.eu/publications-documents/global-agenda-council-organized-crime .
29.INTERPOL AND EUROPOL AGREE JOINT INITIATIVES TO ENHANCE GLOBAL RESPONSE AGAINST TRANSNATIONAL CRIME, Europol, from: https://www.europol.europa.eu/newsroom/news/interpol-and-europol-agree-joint-initiatives-to-enhance-global-response-against-transnational-crime.
30.Jonathan M. Winer , Phil Williams, RUSSIAN CRIME AND CORRUPTION IN AN ERA OF GLOBALIZATION: IMPLICATIONS, from: https://www.gpo.gov/fdsys/pkg/CPRT-107JPRT76171/html/CPRT-107JPRT76171.htm.
31.Mark Aquilio, THE SUPREME COURT LIMITS CIVIL RICO CLAIMS, CiteSeerX, from: 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573.4768&rep=rep1&type=pdf.
32.More effective extradition procedures: European arrest warrant, EUR-Lex, from: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LEGISSUM%3Al33167 .
33.Prohibition on alcohol (United States), NEW WORLD ENCYCLOPEDIA, from: http://www.newworldencyclopedia.org/entry/Info:Main_Page .
34.Proposal for a Council framework Decision on the fight against organised crime, EUR-Lex, from: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A52005PC0006 .
35.REPORT OF THE WORLD MINISTERIAL CONFERENCE ON ORGANIZED TRANSNATIONAL CRIME, Imolin, 參照: https://www.imolin.org/imolin/naples.html。
36.The Future of Organised Crime Challenges and Recommended Actions, EUROPOL, from: https://www.europol.europa.eu/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epcc-organisedcrimeconclusions.pdf.
37.The LisbonTreaty Article 82, The LisbonTreaty Article, from: http://www.lisbon-treaty.org/wcm/the-lisbon-treaty/treaty-on-the-functioning-of-the-european-union-and-comments/part-3-union-policies-and-internal-actions/title-v-area-of-freedom-security-and-justice/chapter-4-judicial-cooperation-in-criminal-matters/350-article-82.html.
38.United Nations Congresses on Crime Prevention and Criminal Justice 1955–2010, UNODC, from: http://www.un.org/en/conf/crimecongress2010/pdf/55years_ebook.pdf。
39.UNITED STATES v. LAWSON, FindLaw, form: https://caselaw.findlaw.com/us-6th-circuit/1057354.html.
40.也是詐騙集團/ 三年前 菲曾將14台人送中國,自由時報,參照: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978128。
41.士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0年度金訴字第2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42.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二六三號解釋,司法院,參照: 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03_01.asp?expno=263。
43.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三八四號解釋,司法院,參照: 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03_01.asp?expno=384。
44.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五二八號理由書,司法院,參照: 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03_01.asp?expno=528。
45.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五五六號解釋,司法院,參照: 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03_01.asp?expno=556。
46.大法官會議釋字第四七六號解釋,司法院,參照: https://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03_01.asp?expno=476。
47.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109號解釋,司法院,參照: 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03_01.asp?expno=109。
48.李茂生,除自強判決評鑑,財團法人民間司改基金會,參照: https://www.jrf.org.tw/newjrf/index_new2014.asp?id=908。
49.周文勇,我國組織犯罪次文化與警察機關防制對策,參照: https://www.cib.gov.tw/Upload/Files/770.pdf 。
50.板橋地方法院(現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92年度訴字第2541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51.板橋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0年度訴字第210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52.板橋地方法院刑事判決97年度易字第2194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53.肯亞詐騙案 陸法院判台灣2主嫌15年,聯合新聞網,參照: https://udn.com/news/story/11315/2887427。
54.胡昌明,限縮解釋與目的性限縮之辨,北大法律信息網,參照: 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81/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24114。
55.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1年度易字第626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56.馬明宇,美國RICO初探,中國法學網,參照: http://www.iolaw.org.cn/showNews.asp?id=6245。
57.爽翻了!大馬20詐欺犯返台 全放了,蘋果日報,參照: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60415/840007/。
58.第49屆會第159號決議,聯合國,參照: http://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A/RES/49/159。
59.第50屆會第145號決議,聯合國,參照: http://www.un.org/zh/ga/50/res/a50r145.htm。
60.第51屆會第120號決議,聯合國,參照: http://www.un.org/zh/ga/51/res/a51r120.htm。
61.第52屆會第85號決議,聯合國,參照: http://www.un.org/zh/ga/52/res/a52r85.htm。
62.第54屆會第126號決議,聯合國,參照: http://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A/RES/54/126。
63.組織犯罪防制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行政院,參照: https://www.ey.gov.tw/News_Content2.aspx?n=F8BAEBE9491FC830&sms=99606AC2FCD53A3A&s=F8BB4CF838A69B97。
64.組織犯罪修法詐欺變重「牟利」恐限縮辦案,TVBS NEWS,參照: 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732093。
65.郭峻豪,「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內國法化後與我國組織犯罪防制條例銜接適用之研究-以美國法為借鏡,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參照: http://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PageSystem/reportFileDownload/C10602817/001。
66.最高法院刑事判決100年度台上字第2388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67.最高法院刑事判決100年度台上字第374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68.最高法院刑事判決101年度上更(一)字第51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69.最高法院刑事判決101年度台上字第3868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70.最高法院刑事判決101年度台上字第4642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71.最高法院刑事判決101年度台非字第331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72.最高法院刑事判決102年度台上字第1358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73.最高法院刑事判決102年度台上字第716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74.最高法院刑事判決102年度台上第3990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75.最高法院刑事判決107年度台上字第1285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76.最高法院刑事判決107年度台上第1066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77.最高法院刑事判決107年度台上第1066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78.最高法院刑事判決90年度台上字第4773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79.最高法院刑事判決90年度台上字第4952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80.最高法院刑事判決90年度台非自第356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81.最高法院刑事判決95年度台上字第3817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82.最高法院刑事判決96年度台上字第1271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83.最高法院刑事判決96年度台上字第6141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84.最高法院刑事判決97年度台上字第5288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85.最高法院刑事判決97年度台上字第6133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86.最高法院刑事判決98年度台上字第5429、6924、5632、7090、7312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87.最高法院刑事判例73年台上字第1886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88.最高法院刑事判例76年台上字第7210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89.最高法院刑事判例81年台非字第233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90.最高法院刑事裁定106年度台抗字第191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91.最高法院竟幫詐欺犯聲請釋憲,蘋果日報,參照: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1012/1446510/。
92.詐騙集團冒名騙錢,TVBS NEWS,參照:,最後閱覽日: https://news.tvbs.com.tw/local/322886。
93.彰化地方法院91年度訴字1359號判決,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
94.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6年度訴字第407號、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6年度訴字第1976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95.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98年度簡字第1596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96.臺美刑事司法互助協定,法務部,參照: https://www.moj.gov.tw/cp-793-47244-e0286-001.html。
97.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101年度聲字第1306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98.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106年度上易字第1627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99.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106年度上訴字第200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100.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99年度上易字第1998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101.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判決105年度上訴字第853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102.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判決106年度上易字第1525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103.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判決106年度訴字第164號,司法院,參照: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最後閱覽日:2018年10月7日。
104.蔡清祥、陳建宇,有組織犯罪的防制對策-參加第八屆兩岸四地刑事法論壇會議報告,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參閱: file:///C:/Users/user/Downloads/C10404105_2%20(2).pdf。
105.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法務部,參照: file:///C:/Users/user/Downloads/791514427621%20(2).pdf。
106.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第1條,法務部,參照: file:///C:/Users/user/Downloads/791514427621%20(2).pdf。
107.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實施立法指南第44點,聯合國,參照: https://www.unodc.org/documents/treaties/Legislative_Guide_2017/Legislative_Guide_C.pdf。
108.聯合國呼籲全面批准《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有效打擊人口販運,聯合國新聞,參照: https://news.un.org/zh/story/2016/10/26547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