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研發與創新對壽險業經營績效之影響
作者:王燕美
作者(外文):WANG YEN MEI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金融博士學位學程
指導教授:董澍琦
吳瑞雲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9
主題關鍵詞:金融科技經營效率經營績效創新FinTechperformanceefficiencyinnov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目前台灣保險市場日趨飽和、競爭亦愈激烈,再加上數位化浪潮興起,金融科技與創新將對保險業帶來革命性改變,未來勢必對保險業的市場結構及經營模式造成影響。本研究以2002年至2017年共16年的22家壽險公司之數據,在選擇本研究解釋變數部分,因為新型態商品核准件數、舊商品備查件數代表壽險公司不斷研究或開發保險商品,因此將新型態商品核准件數、舊商品備查件數作為「研發」的替代變數;而專利係代表壽險公司從事發明新的商品或技術,而網路投保係代表壽險公司經營模式的改變,因此將專利件數、網路投保保費收入作為「創新」的替代變數,再加上財業務數據來探討上述數據對壽險業經營績效之影響。
本研究透過資料包絡分析法(DEA)、Tobit迴歸及多元迴歸等方法進行分析,其實證結果發現,整體上金控壽險業的經營效率是高於非金控壽險業、而本國保險業的經營效率是高於外國壽險業的;另外新型態商品核准件數、舊商品備查件數、分支機構、員工數、營業費用及金控壽險業對壽險業的經營效率是有影響的。因此,如果未來壽險公司是可以透過開發或創新保險商品及改變經營模式等,是可以降低公司營運成本,以提升其經營效率和經營績效。
本研究希望藉由實證結果及提出之建議,作為未來壽險業經營效率和經營績效之改善及主管機關監理之參考方向。
Insurance market in Taiwa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etitive. With the rise of digitalization, FinTech and related innovation will bring revolutionary changes for the insurance industry in Taiwan, which will inevitably poses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market structure and business model. The study is based on data collected from 22 life insurance companies during 2002 to 2017. The approved numbers of newly innovative insurance products and use-and-file numbers of current insurance products are used as a substitute variant for R&D, because these numbers represent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w insurance products by the insurance companies. The number of patents and online insurance premiums are used as a substitute variant for innovation as patent could show life insurance companies’ engagement in new products or technologies, and online insurance shows the change of life insurance companies’ business model. The study also takes financial and business data into consideration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n life insurance companies’ performance.
The study employed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Tobit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found that overall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life insurers under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is higher than those not under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Besides,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domestic insurers is also higher than that of foreign insurers. Moreover, factors such as number of new types of insurance products approved and use-and-file policy, branches, employees, operational expenses and life insurers under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life insurance industry. Therefore, the life insurers can reduce their operational costs through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products, innovation or changes of business model to further enhance their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performances.
The study uses empirical result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life insurance industry on how to improve their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performance and for insurance on maintaining a sound insurance sector.
一、中文部份
王雍淳(2004)。台灣壽險業之經營效率分析-以資料包絡分析法。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所碩士,高雄市。
王儷玲、彭金隆、張義宏(2008)。我國壽險業銀行保險業務參與度與經營效率分析。臺大管理論叢,17,59-90。
王品蓉(2014)。台灣壽險公司經營績效評等與比較之分析。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高雄市。
王智玄(2017)。臺灣人壽保險業經營效率評估-網絡差額變量資料包絡分析法運用。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臺北市。
王美鳳(2017)。人壽保險公司經營績效之實證研究。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融系金融資訊碩士在職專班,高雄市 。
尹立豪(2015)。保險商品電子商務投保商業模式之可行性研究。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管理學程,臺北市。
江佩珊(2002)。台灣地區人壽保險業市場結構、行為與績效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班,臺中市。
宋昶運(2012)。台灣壽險公司經營效率之應用—規模效率、追趕效率、跨期效率損益分析。交通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學程碩士,新竹市。
呂國雄(2004)。人壽保險業策略轉型之個案研究。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臺北市。
吳淑鈴(2006)。台灣地區壽險業之經營績效因素分析。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所碩士,高雄市。
吳飛美(2008)。臺灣壽險公司競爭策略與經營效率之研究。東吳大學商用數學系碩士,臺北市。
李君屏(1994)。壽險公司經營效率之衡量-資料包絡分析法的應用。逢甲保險學研究所碩士,台中市。
李尚嬪(2009)。我國保險商品專利之現況與展望。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碩士班,臺中市。
李孟芬(2010)。金融風暴時期台灣壽險公司經營績效之研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所碩士,高雄市。
李岱融(2015)。臺灣與大陸保險業電子商務應用之比較。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臺北市。
李曇純(2018)。我國保險科技的發展。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臺北市。
沈靜芳(2018)。總體經濟指標與經營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產險業為例。樹德科技大學金融系碩士班,高雄市。
林周穎(2006)。台灣地區人壽保險業獲利率之研究。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臺北市。
林育德(2007)。同步分析生產法與中介法對壽險公司之經營績效-使用資料包絡法。臺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臺北市。
林怡華(2012)。投資型保險商品對壽險業經營績效之影響-應用資料包絡分析法。臺北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臺北市。
林佳佑(2012)。我國壽險公司經營效率之研究。淡江大學數學學系碩士班,新北市。
林芳梅(2014)。投資型保險與公司經營績效-以台灣壽險業為例。僑光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台中市。
林忠宏(2017)。保險科技創新與新創商業模式分析。東海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台中市。
洪辛金(2007)。銀行保險對壽險業績效影響之研究。中興大學高階經理人碩士在職專班,台中市。
馬豊彰(2018)。從金融科技的創新應用探討保險從業人員的挑戰與轉型。暨南國際大學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碩士在職專班,南投縣。
徐順成(2005)。銀行保險對壽險業經營績效之研究。臺北大學國際財務金融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徐文明(2011)。金融保險業務生產效率之實證研究。佛光大學經濟學系碩士,宜蘭縣。
秦維陽(2018)。失業保險金對公司創新影響:以研發支出為例。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新竹市。
康玉蓉(2011)。台灣壽險業保經代銷售通路之績效研究。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臺北市。
許志忠(2009)。台灣壽險公司經營效率之研究─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臺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臺北市。
陸芊螢(2017)。金融科技策略性選擇與銀行經營績效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院博士班,高雄市。
張義宏(2004)。銀行保險對我國人保險公司經營效率之影響分析。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臺北市。
張雅靜(2005)。新金融商品之發展對證券業經營績效之影響。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台中市。
張宸睿(2006)。開放保險市場對我國產險業經營效率之影響。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臺北市。
張淑貞(2008)。台灣財產保險業併購前後經營效率之研究-以TMN產險公司為例。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臺中市。
張開誠(2014)。銀行保險業務對壽險業經營績影響之分析。虎尾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雲林縣。
張裕青(2015)。研發投資對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以太陽能產業為例。中正大學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嘉義縣。
張均毓(2015)。台灣保險業經營績效主要因素之研究。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臺中市。
張雅芳(2015)。總體經濟變數對壽險業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臺北大學國際財務金融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張瀞(2017)。是否金控體系下的壽險公司經營績效較佳?成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在職專班,臺南市。
陳秀玉(2003)。人壽保險公司業務績效之研究--運用微笑曲線理論。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所碩士,高雄市。
陳玉綺(2007)。保險業經營之創新品質研究—以新光人壽為例。實踐大學企業創新發展研究所碩士,臺北市。
陳喬羚(2014)。影響台灣壽險公司續年度保費收入內部因子之探討。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高雄市。
陳俊光(2017)。保險科技與保險公司經營關聯性之探討-以價值鏈分析為核心。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臺北市。
陳亭云(2018)。壽險業務員同理心、工作投入及創新行為之間的關係─以工作投入為中介變項。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學系碩士,臺中市。
陳信佑(2018)。台灣壽險業分項投入與產出效率之分析。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碩士,新竹市。
許志忠(2009)。台灣壽險公司經營效率之研究─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臺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臺北市。
許筱旋(2016)。FinTech對金融業之影響:以保險業為例。臺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臺北市。
傅珮珮(2011)。台灣壽險公司經營效率之研究-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班,雲林縣。
傅強(2012)。兩岸地區壽險業經營效率之衡量與差異分析。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臺北市。
黃世旻(2012)。應用逐步包絡法估計我國壽險業經營效率。彰化師範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國際企業經營管理碩士,彰化市。
黃榮彬(2018)。金融創新與海外分行對台灣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逢甲大學金融博士學位學程博士班,臺中市。
鄒佳宜(2017)。物聯網保險商品之創新個案研究。臺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臺北市。
詹舒涵(2017)。FinTech在壽險業之應用 -以有效契約管理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高雄市。
葉詩品(1996)。人壽保險業績效指標之實證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臺中市。
葉鴻霖(2016)。以保險財務業務指標探討人身保險業之經營績效。正修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高雄市。
蔡粵揚(2012)。中國外資壽險業經營效率研究。東吳大學財務工程與精算數學系碩士,臺北市。
楊永列(2010)。台灣地區本國銀行成本成長率之估計。經濟與管理論叢。6(1),79-81。
鄭秀娟(1996)。台灣地區壽險業經營績效之研究。銘傳管理學院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臺北市。
劉瑞梅(2006)。銀行保險對壽險業經營績效之研究─以金控子壽險公司為例。佛光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宜蘭縣。
劉庭禎(2013)。銀行保險對壽險經營績效之影響。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臺北市。
廖俊傑(2009)。台灣壽險公司經營效率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班,雲林縣。
廖祐震(2018)。保險業因應金融科技衝擊之研究。輔仁大學金融與國際企業學系金融碩士班,臺北市。
賴昭慧(2018)。健康資訊數位化建構壽險業智能核保可行性探討。銘傳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賴宏誌、張邦茹、蘇芳盈(2014)。壽險業通路與產品策略對財務績效之影響。管理學報,31(4),319-341。
盧鳳凰(2017)。壽險業銷售新商品創新元素之研究-以優秀業務人員觀點為例。嘉義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嘉義市。
簡毓慧(2013)。壽險業行動保險創創新服務平臺對顧客服務影響之研究-以國泰人壽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桃園市。
簡維毅(2017)。銀行業布局金融科技專利之績效評估-運用Network DEA模型。東吳大學經濟學系,臺北市。
簡佳蕙(2018)。失業保險金對公司創新之影響:以專利為例。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新竹市。
羅敏瑞(2006)。我國人壽保險公司經營效率之探討。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臺北市。
蘇厚銘(2016)。台灣壽險業經營績效變異之研究:階層線性模型分析的應用。臺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臺北市。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2016)。金融科技發展策略白皮書。臺北市。
二、英文部份
Athanasios G. Noulas, (2001). “Deregulation and operating efficiency: the case of the Greek banks”, Managerial Finance, 27(8), 35-47.
Arshad Z. and M. Y. Gondal and T. Hussain (2016). Factor affecting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Takaful Companies in Pakistan. Asia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Banking and Finance, 6(1), 14-21.
Banker, R.D. and R.C. Morey, (1989). “Incorporating Value Judgments in Efficiency, ” in J.L.Chan and J.M.Pattons(eds) Research in Governmental and Nonprofit Accounting, JAI Press Ins., Greenwich, CT,245-267.
Barros C. P. and M. Nektarios and M.R. Borges (2008). “Analys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Greek Insurane Industry,” European Research Studies, 11(3), 33-51.
Barros C. P. and M. Nektarios and A. Assaf (2010). “Efficiency in the Greek Insurane Industry,” European Journal of Opeartional Research, 205, 431-436.
Bowin W. (1987). “Evaluating the Efficiency of US Air Force Real-Property Maintenance Activities,”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38,127-135.
Cascio W.F. (1991). Applied Psychology in Personnel Manage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Charnes A. and W.W.Cooper and E. Rhodes (1978),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 29-444.
Dimitrios Kafetzopoulos Evangelos Psomas (2015). “The impact of innovation capability on the performance of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The Greek cas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26 (1), 104-130.
Farrell J.J. (1957).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Series A, CXX,Part 3:253-90.
Fecher F and D.Kessler and S. Perelman and P. Pestiesu (1993). “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the French Insurance Industry,” The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4, 77-93.
Gardner L. and M.Grace (1993). X-efficiency in the U.S. life insurance industry.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ing, 17(2-3), 497-510.
Glueck W. F. (1979). Canging hours of work: 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Personnel Administrator, 24(3), 44-67.
Isik I. and M. K. Hassan (2003). Financial Deregulation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An Empirical Stusy of Turkish Commercial Bank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7, 1455-1485.
Lovell C. A. K. and H. O. Fare and S. S Schmidt (1993). “Evaluating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of Courts,”Manafement Science, 32, 514-538.
M Mwangi and JW Murigu (2015).The determinants of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general insurance companies in Kenya, European Scientific Journal, 288-297.
Myers, R. H. (1990). Classical and Modern Regression with Applications, Boston MA: Duxbury Press.
Noulas, A. (1997).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Hellenic banking-ing industry: state versus private banks. 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 7, 223-228.
Paoul, M. S. (1982). A total system approach to management control, CMA Management, 9(7), 12-16.
Patrick L .Brockett and W. William Cooper and L. Linda Golden and Pitaktong Utai (1994). A neural network method for obtaining an early warning of insurer insolvency,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61(3), 402-425.
Thompson R. G. and F. D.Singleton and R. M. Jr. Thrall and B. A.Smith (1986). “Comparative Site Evaluation for Locatinh a High-Energy Physics lab in Texas, ” Interfaces, 16, 6, 35-49.
Yan Hui (2017).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novation type, and firm performance. Journal of Innovation & Knowledge, 3(1), 44-55.
Word Economic Forum (2015) Retrieved June, 2015, from http://reports.weforum.org/future-of-financial-services-201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