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墨子》道德哲學之研究
作者:韋展勛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
指導教授:潘小慧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0
主題關鍵詞:《墨子》道德哲學兼愛三表法古典效益主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本文試圖以《墨子》文本為理論根據進行爬梳,本文結構以前人研究之反思著手,設定研究之範圍與目的,以「思想單位」進行古籍之研究為進路並以基源問題研究法、層面整體動態觀與創造的詮釋學進行多軌之研究,由《墨子》文本中的道德意涵進入主題研究,以時代背景為主,進而討論其道德哲學之判斷原則與其道德哲學之目的,在探討其理論之基礎,如「天志」、「義」……等,進行其道德哲學理論架構之重詮,隨後探討《墨子》道德哲學之道德判斷,以其「三表法」思想為開端,再佐以《墨經》中的判斷方法,進而提出與西洋古典效益主義之差異性,於其後章節提出相關問題考察進行比較之。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按姓氏筆劃排序)

原典注釋
王先慎:《韓非子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王利器:《呂氏春秋注疏》,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
司馬遷:《史記》,臺北:智揚出版社,2003年。
朱熹:《四書集註》,臺北:藝文印書館,1980年。
汪中:《述學》;王雲五主編《四部叢刊正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吳汝綸:《點勘墨子讀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77年。
來知得:《易經來註圖解》,臺南:大千世界出版社,1973年。
俞樾:《墨子平議》,臺北:成文出版社,1977年。
班固撰、王先謙補注,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整理:《漢書補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桑弘羊撰、王利器校注:《鹽鐵論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孫詒讓:《墨子閒詁》,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86年。
高亨:《墨經校詮》,臺北:世界書局,1981年。
梁啟超:《墨子校釋》,臺北: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1975年。
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1999年。
許維遹、梁運華整理:《呂氏春秋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09。
畢沅:《墨子注》,臺北:成文出版社,1977年。
畢沅:吳旭民校點:《墨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
張惠言:《墨子經說解》,臺北:成文出版社,1977年。
張純一:《墨子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1年。
梁啟雄:《荀子簡釋》,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0年。
郭象注,陸德明釋文,成玄英疏、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臺北:世界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55年。
陳灃:《東塾讀書記》,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65年。
康有為:《孔子改制考》,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2011年。
焦循,焦琥:《孟子正義》,臺北:世界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楊家駱主編:《明刻淮南鴻烈解》,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幷附篇二種》,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
墨翟撰、李魚叔註譯:《墨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1974年。
墨翟著、嚴靈峰編輯:《墨子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墨翟撰,李贄評,蕭天石主編:《墨子》《墨子批選》,《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珍本初編墨子子部》: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
蔣致遠主編:《諸子引得---論語,孟子,荀子,莊子,禮記,呂氏春秋,淮南子,韓非子》,臺北:宗青圖書出版公司,1986年。
韓愈:《韓昌黎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
譚嗣同:《仁學》,臺北:中華仁學會叢書第一集,1993年。



一般論著
王冬珍:《墨學新探》,臺北:世界書局,1984年。
王冬珍:《墨子思想》,臺北:正中書局,1987年。
王讚源:《墨子》,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年。
王讚源主編:《墨經正讀》,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1年。
王邦雄:《中國哲學史》,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
方授楚:《墨學源流》,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年。
史墨卿:《墨學探微》,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8年。
任繼愈、李廣星主編:《墨子大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編委會主任:王玉璽)。
任繼愈:《墨子與墨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江太金:《歷史與政治》,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87年。
牟宗三:《牟宗三先生全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3年。
牟宗三:《國史上的偉大人物‧墨子與墨學》,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3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學生書局,1982年。
李賢中:《墨學—理論與方法》,臺北:揚智文化,2003年。
李紹崑:《墨子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李紹崑:《墨學十講》,臺北:水牛出版社,1990年。
李紹崑:《英譯墨子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
李紹崑:〈墨子思想〉,《中國哲學辭典大全》,韋政通主編,臺北:牧童出版社,1983年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6年。
余英時:《從價值體系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
邢兆良:《墨子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吳進安:《孔子之仁與墨子兼愛比較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吳進安:《墨子政治哲學探微》,臺南:復文書局,1998年。
吳進安:《墨家哲學》,臺北:五南出版社,2003年。
吳晉生、黃歷鴻、吳薇薇:《墨學與當代政治》,北京:中國書店,1997年。
杜保瑞、陳榮華:《哲學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汪奠基:《中國邏輯思想史料分析》,臺北:仰哲出版社,1983年。
林火旺:《基本倫理學》,臺北:三民書局,2009年。
林火旺:《倫理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林火旺:《倫理學入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周玉蕙:《從現代學術論墨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年。
周長耀:《孔墨思想之比較》,臺北:世紀書局,1981年。
周富美:《墨子韓非子論集》,臺北:國家出版社,2008年。
周敏凱:《十九世紀英國功利主義思想比較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
韋政通:《先秦七大哲學家》,臺北:水牛出版社,1996年。
韋政通:《中國哲學辭典》,臺北:大林出版社,1977年。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臺北:水牛出版社,1993年,。
約翰.斯圖亞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著,邱振訓譯:《效益主義》,新北市:暖暖書屋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約翰.斯圖亞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著,牛雲平譯:《論自由》,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年。
胡子宗、李權興、李今山、齊一、吳炯著:《墨子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唐君毅:《哲學概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8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臺北:學生書局,1986年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徐希燕:《墨學研究—墨子學說的當代詮釋》,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
孫詒讓等著:《墨子哲學》,台南:大東書局印行,1969年。
孫中原:《墨者的智慧》,北京:三聯書店,1985年。
孫中原:《墨學通論》,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
孫中原:《墨學與現代文化》,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年。
孫廣德:《墨子政治思想之研究》,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4年。
孫長祥:《思維.語言.行動—現代學術視野中的墨辯》,臺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
唐納德‧帕爾瑪著,黃少婷譯:《倫理學導讀》,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3年。
梁啟超:《墨子學案》,臺北: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1975年。
梁啟超:《墨子學案》,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57年。
梁啟超:《墨子學案》,上海:商務印書館,1921年。(本文以此為主要版本)
梁啟超:《新民叢報》,橫濱:新民叢報社,1902年。
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4年。
梁啟超:《子墨子學說》,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5年。
陳拱:《儒墨平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陳問梅:《墨學之省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陳顧遠:《墨子政治哲學》,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4年。
陳癸淼:《墨辯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7年。
陳榮灼:〈作為類比推理的《墨辨》〉,楊儒賓、黃俊傑編:《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臺北:中正書局,1996年。
張永義:《墨苦行與救世》,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張知寒主編:《墨子研究論叢》,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1年。
張家焌:《先秦儒道墨思想論文集》,臺北:哲學與文化月刊社,2010年。
張岱年:《中國倫理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臺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張豈之主編:《中國歷史—先秦卷》,臺北:高等教育,2001年。
張明貴:《約翰彌爾》,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
崔清田:《顯學重光》,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黃省三:《墨子思想新探》,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5年。
項退結:《中國哲學之路》,臺北:東大出版社,1991年。
陳特:《倫理學釋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4年,頁59-60。
陳山:《中國武俠史》,上海:三聯書局,1992年。
馮友蘭:《中國思想史》,上海:商務印書館。
馮達文、郭齊勇編:《中國哲學史》,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馮作民編著:《龍的傳承—中國五千年》,臺北:萬象圖書,1994年。
馮耀明:《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問題》,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989年。
傅偉勳:《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臺北:正中書局,1998年。
湯智君:《墨子、韓非子研究論集》,臺北:文津出版社,2013年。
舒大剛:《墨子的智慧》,臺北:漢藝色研文化公司,1996年。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
楊俊光:《墨經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塔拉.史密斯(Tara Smith)著,王旋、毛鑫譯:《有道德的利己》,北京:華夏出版社,2010年。
楊建兵:《先秦平民階層的道德理想—墨家倫理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蔡仁厚:《墨家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3年。
蔡尚思主編:《十家論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錢新祖:《中國思想史講義》,北京:東方出版社,2016年。
鄭杰文:《中國墨學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歐崇敬:《中國哲學史‧先秦卷:與世界哲學對話及重估一切價值的創造轉化》,臺北:紅葉文化,2001年。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聯經出版社,1982年。
〔德〕謝林著,先剛譯:《學術研究方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
薛柏成:《墨家思想新探》,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魏義霞:《七子視界:先秦哲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嚴靈峰:《墨子簡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譚家健:《墨子研究》,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1年。
譚宇權:《墨子思想評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邊沁:《道德與立法原則導讀》,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年。
邊沁著,時殷弘譯:《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
羅光:《中國哲學思想史:先秦篇》,臺北:學生書局,1982年。

期刊論文
丁為祥;〈墨家兼愛觀的演變〉,《陝西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8期卷第4期,1999年12月,頁70-76。
李正治:〈墨子「以義反禮」型的禮樂思索〉,《鵝湖月刊》第十七卷第六期,總號一九八。
李賢中:〈「從辯者廿一事」論思想的單位結構及應用〉,《輔仁學誌—人文藝術之部》〔28〕,2001年。
李賢中:〈道德實踐中的權衡問題〉,《哲學與文化》第32卷第8期,2005年8月。
李賢中:〈墨家的天人關係〉,《哲學與文化》第39卷第4期,2012年4月。
李賢中;〈先秦邏輯史研究方法深析〉,《哲學與文化》第44卷第6期,2017年6月。
李賢中:〈墨家「非攻」與《聖經》有關「戰爭」思想之比較〉,《哲學與文化》第46卷第12期,2019年12月。
李賢中:〈墨家「非攻」與《聖經》有關「戰爭」思想之比較〉,《墨學的典範轉移以及其與基督宗教》會議論文,2019年。
吳進安:〈墨子「義利一元論」探析〉,《科技學刊》第七卷第四期。
吳進安:〈從墨子義利一元論探討墨子社會正義觀〉,《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第四十一卷。
吳進安:〈墨家天人關係論探析〉,《哲學與文化》第36卷第12期,2009年12月。
吳進安:〈從中國古代鬼神觀念看墨學明鬼意涵〉,《哲學與文化》,第46卷第12期,2019年12月。
吳進安:〈墨子政治哲學的政道與治術〉,《哲學與文化》,第26卷,第11期,1999年11月。
余衛東、徐瑾:〈墨家功利觀與西方功利主義的比較〉,《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三十二卷,第三期,武漢,2005年。
佐藤將之:〈《墨子》「兼」概念的多層意涵與〈兼愛〉三篇之展開過程〉,《邁向多元他者-當代中華新士林哲學及其未來展望學術研討會暨沈清松教授七秩冥誕追思紀念會論文集》,2019年。
武敬一:〈論墨家功利主義〉,《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第27卷,第3期,2007年。
周富美:〈墨子的實學〉,《臺大文史哲學報》第二十二期,1973年。
洪靜芳:〈墨子的為義精神〉,《東海中文學報》第九期,1990年。
孫中原:〈論墨家的人文與科學精神〉,《哲學雜誌》第二十八期。
高柏園:〈墨子與孟子對戰爭之態度〉,《鵝湖月刊》第十七卷第六期,總號一九八。
高瑋謙:〈墨家義道思想析論〉,《鵝湖月刊》第十七卷第六期,總號一九八。
郝長墀:〈墨子是功利主義者嗎?—論墨家倫理思想的現代意義〉,《中國哲學史》第一期,北京,2005年。
黃士嘉:〈墨子「愛、利、義」概念之分析〉,《孔孟月刊》第三十九卷第五期。
郭鵬飛:〈論墨子的「義」道與其思想系統的關係〉,《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十八卷第六期。
許雅棠:〈以義齊之─墨子政治思想試說〉,《東吳政治學報》第十五期,2002年。
陳弘學:〈效益作為行動之準據—關於墨家功利思想的重釋〉,《清華學報》新45卷,第2期,2015年6月。
張耀南:〈論中國哲學沒有「功利主義」—兼論「大利主義」不是「功利主義」〉,《北京行政學院學報》, 第二期,北京,2008年。
湯智君:〈論墨家「義學」的實踐〉,《聯合學報》第二十二期,2003年。
湯智君:〈墨家義利相容論〉,《聯合學報》第二十二期,2003年。
蔡明田:〈析論墨子的非攻思想〉,《東方雜誌》,1984年7月。

博士論文
孔炳奭:〈《禮記》與《墨子》喪葬思想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3年。
吳進安:〈孔子之「仁」與墨子「兼愛」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1990年。
徐華:〈墨學新論:《墨子》佚文及墨家學說研究〉,安徽大學,2010年;
楊建兵:〈墨家倫理研究〉,武漢大學,2010年;
薛保綸:〈墨子的人生哲學〉,輔仁大學,1974年。
魏艾:〈《墨子》伦理思想研究〉,東南大學,2013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