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莊子淑世精神的現代實踐
作者:黃薏如
作者(外文):HUANG, I-JU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陳政揚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0
主題關鍵詞:老莊逍遙心齋天人合一TaoDaoLao-ZhuangFree wandering (Xiaoyao)Mental fasting (Xinzhai)Unit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Tianren Hey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莊子淑世精神的現代實踐
摘要
    歷來不乏將莊子思想視為消極避世,然而本文主張莊子思想是蘊含著一種淑世精神,這種精神雖有別於儒家以積極有為的形式創造天下美好,但卻以解消人為造作的遮撥手法,使紅塵紛擾復歸天清地寧。由於儒道皆屬實踐型態的思想,故莊子淑世精神不應僅限於爬梳經典、紙上談兵,更當有在人倫日用中具體實踐之可能,因此,本文以「莊子淑世精神的現代實踐」為題。由於研究道家學者多認同老莊學說可相互發明,故本文雖以莊子為題,但在理論闡發上,採「以老輔莊」的形式呈現全文論述。基於本文是解析莊子思想之內涵與莊學落實於社會實踐兩個層面,故採取跨域研究的形式,交互運用「文獻分析法」、「創造詮釋法」、「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等研究方法。依此在篇章架構上,共分:「莊子淑世精神的理論基礎」、「莊子淑世精神的實踐模組」、「莊子淑世精神的具體實踐」三大架構。具體實踐又分為生理、心理、人際、環境,以及金錢觀等五項子題,運用《莊子》思想詮釋與議題個案分析的方式,逐章發明莊子淑世精神,並以實務佐證莊子淑世之道。
Modern Practices of Zhuangzi’s Meliorism
 
Abstract
        Zhuangzi’s thoughts haveoften been conceived as a yielding and a detachment from worldly matters. Onthe contrary, this thesis contends that Zhuangzi’s thoughts carry a certainkind of meliorism. Unlike Confucianism, which endeavors to engineer an ideal societyproactively, Zhuangzi’s thoughts aspire to let the tampered nature return toits harmonious state by renouncing willful human intervention. As Confucianismand Taoism are practical philosophies, Zhuangzi’s meliorism should not beconfined to sorting out classic works and discussing theoretically—it mustexhibit a praxis of everyday morality. Therefore, this thesis is titled “ModernPractices of Zhuangzi’s Meliorism.” While the focus is on Zhuangzi, theexposition of his theory will be supplemented by Laozi as most Taoist scholarsconsider Laozi’s and Zhuangzi’s thoughts to b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With this thesis set to explicate the theory and praxis of Zhuangzianphilosophy,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will be endorsed, adopting the methodologiesof “Literature Analysis,” “Creative Hermeneutics,” “In-depth Interviews,”“Participant Observation,” etc. Accordingly, this thesis follows a tripartitestructure of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Zhuangzi’s Meliorism,” “The Modelof Practice of Zhuangzi’s Meliorism,” and “The Concrete Practices of Zhuangzi’sMeliorism.” “The Concrete Practices of Zhuangzi’s Meliorism” consists of fivesubthemes including physiology, psychology, human relations, surroundingenvironment, and the view of money. Combin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oughts inZhuangzi with the case study method, this thesis aims at elucidating Zhuangzi’smeliorism chapter by chapter and supporting it with real life examples.
 
 
 
Key words: Tao, Dao, Lao-Zhuang, Free wandering (Xiaoyao), Mentalfasting (Xinzhai), Unit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Tianren Heyi)
參考文獻
壹、古籍文獻(依年代排列)
1、〔漢〕許慎撰、〔清〕丁福保編纂:《說文解字詁林》(臺北:商務印書館,1928年)。
2、〔漢〕王符撰、〔清〕汪繼培箋:《潛夫論》(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3、〔漢〕河上公注,王卡點校:《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4、〔漢〕趙岐注、〔宋〕孫奭疏、〔清〕阮元校刊:《孟子注疏》,《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卷17(臺北:藝文印書館,1973年)。
5、〔魏〕王弼注:《老子道德經注》,收入於樓宇烈校釋:《王弼集校釋》(臺北:華正書局,1992年)。
6、〔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清〕阮元校勘:《周易注》,收入於《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7、〔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清〕阮元校勘:《論語注疏》,收入於《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8、〔梁〕劉勰著、〔清〕黃叔琳注、李詳補注、楊明照校注拾遺:《增訂文心雕龍校注》卷 1(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9、〔晉〕郭璞注、〔宋〕邢昺疏、國立編譯館主編:《爾雅注疏》,《十三經注疏分段標點》卷19(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10、[晉]郭象:《莊子注》(上海:中華書局,1926年)。
11、[唐]成玄英:《南華真經注疏》(新北市:藝文印書館,1962年)。
12、[唐]陸德明:《莊子音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13、〔宋〕張載:《張載集》(臺北:漢京文化出版公司,1983年)。
14、〔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收入朱傑人、顏佑之、劉永翔編,《朱子全書》第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15、〔宋〕朱熹:《周易本義》,收入朱傑人、顏佑之、劉永翔編:《朱子全書》第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16、〔元〕吳澄:《道德真經註》收入於熊鐵基、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5卷(北京:宗教文化,2011年)。
17、〔宋〕林希逸撰、周啟成校注,《莊子虞齋口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18、〔明〕憨山大師,《莊子內篇憨山註》(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3年)。
19、〔明〕吳承恩原著、徐少知等校注:《西遊記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96年)。
20、〔清〕郭慶藩注:《莊子集釋》(新北市:商周出版,2018年)。
21、〔清〕方以智著、張永義、邢益海校點:《藥地炮莊》(北京:華夏出版社,2011年)。
22、〔清〕王夫之:《老子衍》收入於熊鐵基、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8卷(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
23、〔清〕王夫之:《莊子解》收入《船山全書13》,(成都:巴蜀書社出版,1992年)。
24、[清]王先謙:《莊子集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25、[清]林雲銘:《莊子因》(臺北:廣文書局,1968年)。
26、[清]林仲懿:《南華本義》(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27、〔清〕段玉裁注、〔清〕徐灝箋:《說文解字注箋(三)》(臺北,廣文書局,1972年)。
28、[清]宣穎:《南華經解》,收入於嚴靈峯編輯《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第32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29、[清]劉鳳苞 撰/方勇 點校:《南華雪心編》(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貳、莊子專書(依姓氏筆畫排列)
1、  王邦雄、陳德和合著:《老莊與人生》(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2013年)。
2、  王邦雄:《走在莊子逍遙的路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
3、  王邦雄:《莊子內七篇‧外秋水‧雜天下的現代解讀》(臺北:遠流出版社,2013年)。
4、  王叔岷:《莊學管窺》(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5、  王叔岷:《莊子校詮》(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4年)。
6、  王志楣:《莊子生命情調的哲學詮釋》(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
7、  方勇:《莊子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8、  吳怡:《新譯莊子內篇解義》(臺北:三民書局,2017年)。
9、  吳光明:《莊子》(臺北:三民書局,1988年)。
10、吳肇嘉:《莊子應世思想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1年)。
11、 李泰棻:《老庄研究》收入於胡道靜主編《十家論老》(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6年)。
12、李勉:《莊子總論及分篇評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13、胡楚生:《老莊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
14、南懷瑾:《莊子諵譁》(臺北: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15、孫中峰:《莊子之美學義蘊新詮》(臺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
16、袁宙宗:《莊子學說體系闡微》(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4年)。
17、高柏園:《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18、徐克謙:《莊子哲學新探》(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19、張默生:《莊子新譯》(臺北:天工書局,1993 年)。
20、張遠山:《莊子傳(上、下)》(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年)。
21、崔大華:《莊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
22、黃錦鋐:《新譯莊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7年)。
23、黃錦鋐:《莊子及其文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4年)。
24、黃漢青:《莊子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五南圖書,2006年)。
25、郎擎霄:《莊子學案》(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
26、楊儒賓:《儒門內莊子》(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6年)。
27、趙衛民:《莊子的道:逍遙散人》(臺北:里仁書局,2011年)。
28、熊鐵基主編:《中國莊學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
29、歐陽超、歐陽景賢:《莊子釋譯》(臺北:里仁書局,1992年)。
30、傅佩榮:《傅佩榮解讀莊子》(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31、傅佩榮:《逍遙之樂:傅佩榮談《莊子》》(臺北:天下遠見,2012年)。
32、劉榮賢:《莊子外雜篇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4年)。
33、葉海煙:《莊子的生命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
34、葉海煙:《老莊哲學新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35、葉圖慶:《莊子研究》(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36、葉程義:《莊子寓言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
37、陳鼓應:《老莊新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7年)。
38、陳鼓應:《莊子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39、陳鼓應註譯、王雲五主編:《莊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9年)。
40、陳德和:《從老莊思想詮詁莊書外雜篇的生命哲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41、陳品卿:《莊學新探》(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
42、蔡明田:《莊子的政治思想》(臺北:牧童出版社,1974年)。
43、顏崑陽:《莊子的寓言世界》(臺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44、錢穆:《莊老通論》(香港:三聯出版社,2005年)。
45、錢穆:《莊子纂箋》(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5年)。
46、顏崑陽:《莊子藝術精神析論》(臺北:華正書局,1985年)。
47、顏世安:《莊子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48、關鋒:《莊子內篇譯解和批判》(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
49、鄭峰明:《莊子思想及其藝術精神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
50、嚴靈峰:《老莊研究》(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
參、現代學者專書(依姓氏筆畫排列)
1、  丁原植:《郭店竹簡老子釋析與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2、于民:《春秋前審美觀念的發展》(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3、王邦雄:《中國哲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
4、王邦雄:《老子十二講》(臺北:遠流出版社,2011年)。
5、王邦雄:《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臺北:遠流出版社,2017年)。
6、王邦雄:《21世紀的儒道:生命的實理與心靈的虛用》(臺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1999年)。
7、  王邦雄、岑溢成、楊祖漢、高柏園合著:《中國哲學史上》(臺北:里仁書局,2007年)。
8、《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收入於《正統道藏.洞神部.文本類.傷字號》第十九冊(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9、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
10、牟宗三:《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3年)。
11、任繼愈:《老子新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12、吳定:《政策管理》(臺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
13、吳怡:《新譯老子解義》(臺北:三民書局,2013年)。
14、李選、徐麗華、李絳桃、邱怡玟、李德芬、雷若莉、盧成皆、史麗珠:《護理研究與應用》(臺北: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15、李玉潔著:《常用漢字形音義》(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
16、李宏昌、楊俊仁、張智仁、黃國晉、林文元、楊宜青、孫子傑、吳妮民、鍾秋慧:《肥胖100問+》(臺北: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9年)。
17、李建群、肖英:《當代中國審美觀念變遷的表徵及批判》(南京:南京社會科學,2018年)。
18、呂振羽:《中國政治思想史》收入於胡道靜主編《十家論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19、林柏每、楊育英、王榕芝、林珍玫、張芬蘭、楊秀梅、蔡宜家、賴孟娟、蘇敏慧:《健康與護理》(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2008年)。
20、沈清松,《簡樸思想與環保哲學》(臺北:立緒文化公司,1997年)。
21、南弦子:《中國歷代美女傳奇》(香港:和平圖書有限公司,2012年)。
22、昭明、馬利清:《中國古代貨幣》(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年)。
23、胡偉希:《中國哲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24、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年)。
25、高柏園:《中庸形上思想》(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 年)。
26、高亨:《重訂老子正詁》(北京:古籍出版社,1957年)。
27、高樹藩:《形音義綜合大字典》(新北市:正中書局,1984年)。
28、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29、孫熙國:《先秦哲學的意蘊——中國哲學早期重要概念研究》(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年)。
30、邢賁思主編:《哲學小百科》(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6年)。
31、崔宜明:《生存與智慧》(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32、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3年)。
33、唐君毅:《哲學概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4年)
34、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第2冊(臺北:三民書局,2010年)。
35、許抗生:《老子研究》(臺北:水牛出版社,1993年)。
36、范文瀾:《中國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
37、梁啟超:《飲冰室文集》第3冊(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
38、梁啟超:《飲冰室文集》第2冊(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
39、袁保新:《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40、邱艷芬:《身體評估-護理上之應用》(臺北: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41、黃忠天:《中庸釋疑》(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
42、黃松元、陳正友:《健康與護理》,(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2006年)。
43、黃青真、周怡姿、潘文涵、許文音、彭巧珍、陳巧明、呂紹俊、翁瑤棽、鄭裕耀、王果行:《每日飲食指南手冊》(臺北: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8年)。
44、葛瀚聰:《中國古代審美觀之演變》(香港:科藝文化中心,2000年)。
45、楊儒賓、祝平次編輯:《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46、楊儒賓:《道家與古之道術》(北京,清華大學,2019年)。
47、傅偉勳:《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9年)。
48、傅偉勳:《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新北市:正中書局,1993年)。
49、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漢語大字典》(臺北:建宏出版社,1998年)。
50、郭沫若:《十家論老》收入於胡道靜主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51、董蓮池:《新金文編》卷二(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年)。
52、劉青雯、萬彜芬、呂蘭花:《健康與護理》(臺中:育達文化公司,2011年)。
53、潘欣平、曾美智:《飲食與精神健康》(臺北: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4年)。
54、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
55、陳德和:《道家思想的哲學詮釋》(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
56、陳長安、周勵志:《精神疾病治療與用藥手冊》(臺北:全國藥品年鑑雜誌社,2010 年)。
57、盧桂珍:《境界.思維.語言:魏晉玄理研究》(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0年)。
58、魏元珪:《老子思想體系探索》(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7年)。
59、蕭淑貞:《精神科護理概論.基本概念及臨床應用》(臺北:華杏出版社,2009 年)。
60、羅振玉:《殷墟書契考釋》(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61、おおまえ · けんいち著、呂美女譯:《即戰力:如何成為世界通用的人才》(臺北:天下雜誌,2007年)。
62、Catherine Marshall、Gretchen B. Rossman著、李政賢譯:《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臺中: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63、Daniel J. Siegel著、李淑珺翻譯:《第七感.自我蛻變的新科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64、David R. Hawkins, M. D., Ph. D. 著、蔡孟璇譯:《心靈能量:藏在身體裡的大智慧》(臺北:方智出版社,2012年)。
65、Diane Mulcahy著、羅耀宗譯:《零工經濟來了:搶破頭的MBA創新課,教你勇敢挑戰多重所得、多職身分的多角化人生》(臺北:天下雜誌,2018年)。
66、Hemant Taneja、Kevin Maney著、李芳齡譯:《小規模是趨勢:掌握AI和新一代新創公司如何改寫未來經濟模式》(新北市:星出版,2019年)。
67、Joseph O Connor、Ian McDermott著、陳威伸譯:《永續成長的寶藏圖:NLP入門》(臺北:世茂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
68、Ken Robinson著、廖建容譯:《發現天賦之旅》(臺北:天下遠見,2013年)。
69、Kitty Ferguson著、蔡承志譯:《時空旅行的夢想家:史蒂芬‧霍金》(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70、Michael Brooks著、郭寶蓮譯:《瞬間親和力Instant rapport》(臺北:世茂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
71、Neale Donald Walsch著、劉美欽譯:《小靈魂與太陽》(臺北:方智出版社,2001年)。
72、Ottman 著、石文新譯:《綠色行銷-企業創新的契機》(臺北:商業周刊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73、Petruska Clarkson、張嘉莉譯:《波爾斯─完形治療之父》(臺北:生命潛能出版社,2000年)。
74、Peter A. Levine著、周和君譯:《解鎖》(臺北:商周出版社,1999年),頁155-168。
75、Robert T. Kiyosaki 著、MTS翻譯團隊譯:《富爸爸窮爸爸》(臺北:高寶書版集團,2016年)。
76、Robert T. Kiyosaki 著、龍秀及MTS翻譯團隊譯:《富爸爸,有錢有理:掌握現金流象限,才能通往財富自由》(臺北:高寶書版集團,2016年)。
77、Robert K. Yin著、李政賢譯:《質性研究-從開始到完成》(臺中: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78、Richard Bandler著、吳孟儒譯:《自我轉變的驚人秘密》(臺北:方智出版社,2015年)。
79、Sarah Kessler著、林錦慧譯:《終結失業,還是窮忙一場?:擺脫了打卡人生,我們為何仍感焦慮,還得承擔更多風險》(臺北:寶鼎出版社,2019年)。
80、T. Harv Eker著、陳佳伶譯:《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臺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81、Thomas Friedman著、楊振富、潘勛譯:《世界是平的》(臺北:雅言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82、Tien Tzuo、Gabe Weisert著、吳凱琳譯:《訂閱經濟:如何用最強商業模式,開啟全新服務商機》(臺北:天下雜誌,2019年)。
83、Uwe Flick著、張皓維譯、陳俊明審閱:《研究方法-專案實作入門手冊》(臺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15年)。
肆、單篇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列)
1、  王邦雄:〈道家思想的倫理空間-論莊子「命」「義」的觀念〉,《哲學與文化》第23卷9期(1996年09月),頁1962-1971。
2、  王邦雄:〈道家哲學與水墨藝術〉,《戲劇藝術》第1期(2007年03月),頁89-94。
3、  石蘭梅:〈價值觀到底能不能教──以「審美觀」跨文化課程為例的觀察〉,收入在《華裔學生與華語教學:從理論、應用到文化實踐》(臺北:書林書店,2016年)。
4、  牟宗三:〈老子《道德經》演講錄(四)〉,《鵝湖月刊》第337期,(2003年7月),頁3-7。
5、  吳鴿:〈B2C模式與C2C模式趨向融合的實證分析〉,《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8卷第3期(2009年9月),頁84-87。
6、  吳立響:〈試論古龍武俠小說中的道家思想〉,《世界華文文學論壇》第4 期(2008年07月),頁64-66。
7、  吳明錡:〈大學社會責任之實踐〉,《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第6卷1期(2018年03月),頁62–67。
8、  吳肇嘉:〈《莊子.應帝王》中「即內聖即外王」的應世思想〉,《清華中文學報》第5期(2011年6月),頁205-230。
9、  吳麗珍:〈方便取樣和立意取樣之比較〉,《護理雜誌》第61卷第3期(2014年6月),頁105-111。
10、何俊青:〈偏鄉教育問題的迷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6卷第9期 (   2017年9月),頁15-19。
11、李晢:〈老學與孔學比較研究〉,《哲學與文化》第25卷第2期(1998年02月),頁140-146。
12、李文臣:〈企業社會責任的制度經濟學分析〉,《企業社會責任與社會企業家學術期刊》第1期(2016年05月),頁7-24。
13、李以文:〈生酮飲食:以醫療團隊介入癲癇治療〉,《長庚護理》第12卷第1期(2001年3月),頁52-58。
14、汪治平:〈《大學》「格致」解〉,《海軍官校第一屆「迎向海洋」暨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高雄:海軍軍官學校通識教育中心編,2016年),頁3-24。
15、周芳怡:〈通識課程落實大學社會責任之行動研究〉,《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第7卷第1期(2019年3月),頁1-33。
16、林翔宇、林炫沛:〈基因銘記異常疾病:以普瑞德-威利氏症候群(小胖威利)為例〉,《臺北市醫師公會會刊》第57卷第9期(2013年9月),頁22-27。
17、林安梧:〈「新道家」與「治療學」:論「根源的回歸」與「存有的照亮」〉,《宗教哲學》第44期(2008年06月),頁129-146。
18、林安梧:〈「新道家」、「意義治療學」及其對現代性的反思〉,《宗教哲學》第42期(2007年12月),頁49-58。
19、林安梧:〈牟宗三的康德學及中國哲學之前瞻-格義、融通、轉化與創造〉,《鵝湖月刊》362期(2005年8月),頁12-24。
20、林秋芬、余珮蓉:〈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與推廣〉,《新臺北護理期刊》第20卷第2期(2018年09月),頁1-7。
21、林淑瓊、張銀益、張宏裕:〈以消費價值觀點探討線下到線上商務服務模式之使用意願〉,《商略學報》第8卷第3期(2016年9月),頁177-194。
22、林錦成:〈有關營衛生理現代觀之探討〉,《中醫藥研究論叢》第12卷2期(2009年9月),頁43-57。
23、沈清松:〈復全之道—意義、溝通與生命實踐〉,《哲學與文化》第24卷,第8期(1997年08月),頁725-737。
24、徐明:〈看動漫學日語——七龍珠GT(ドうゴンボルGT)〉,《東北亞外語研究》第11期(2008年07月),頁20-21。
25、施盈佑:〈重讀《水滸傳》的好漢出走--以《莊子》之「遊」作為閱讀視角〉,《鵝湖學誌》第45期第4卷(2019年10月),頁14-26。
26、姜龍翔:〈郭象〈莊子序〉真偽問題續探〉,《國文學報》第48期(2010年12月),頁35-63。
27、胡凱揚、莊睿宸:〈運動與憂鬱症〉,《大專體育》第112期(2011年02月),頁40-46。
28、高柏園:〈莊子思想中的心靈治療體系〉,《鵝湖月刊》第304期(2000年10月),頁 10-25。
29、袁保新:〈秩序與創新-從文化治療學的角度省思道家哲學的現代義涵〉,《鵝湖月刊》第314期(2001年08月),頁11-23。
30、袁謹:〈大境界:鋼琴演奏藝術的完美自呈-從「道家」審美境界談鋼琴演奏藝術〉,《贛南師範學院學報》第29卷第5期(2008年10月),頁122-124。
31、洪菁惠:〈從《老子》人性論初探道家的諮商理念〉,《本土心理學研究》第33期(2010年06月),頁181-227。
32、章啟群:〈《老子》的「自然」與「無為」義考辨〉,《雲南大學學報》第5期(2009年09月),頁30-40。
33、徐山:〈釋「面」〉,《平頂山師專學報》第6期(2003 年1月),頁5-12。
34、曹華韋:〈訂閱經濟:如何用最強商業模式,開啟全新服務商機〉,《證券服務》第675期(2020年02月),頁116-117。
35、常麗美:〈「大音希聲」音樂美學的繼承與創新〉,《洛陽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第25卷第4期(2006年08月),頁125-126。
36、張耐:〈老少配祖孫情-祖父母家庭親職教育方案〉,《師友月刊》第422 期(2002年8月),頁41-44。
37、張培華、鄭夙芬、曾清標:〈這是個「問題」嗎?問題導向學習之行動研究〉,《大學教學實務與研究學刊》第2卷第2期(2018年12月),頁91–125。
38、張麗霞、吳水盛:〈道家哲學與中醫養生的和諧統一〉,《中華中醫藥學刊》第26卷第12期(2008年12月),頁2697-2699。
39、張亞林、楊德森:〈中國道家認知療法ABCDE技術簡介〉,《中國心理衞生雜誌》第3期(1998年02月),頁180–190。
40、曾雅梅、陳雪芬:〈運用社會生態學模式分析社區志工對服務獨居老人之意願〉,《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第5期第3卷(2017年11月),頁207-218。
41、程雅君:〈先秦兩漢道家哲學對中醫學生命觀的影響〉,《宗教學研究》第4期(2008年12月),頁31-36。
42、黃淑珍:〈EMDR:眼動身心重建法〉,《諮商與輔導》第219期(2004年03月),頁39–45。
43、黃玉珠、王育慧:〈伴我路遙遠-家屬及公衛護理師照護社區精神病患之現況與困擾〉,《護理雜誌》第62卷第4 期(2015年8月),頁26-33。
44、黃薏如、陳政揚:〈《老子》道論的當代詮釋與反思〉,《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第10卷第2期(2016年6月),頁41–62。
45、黃薏如:〈生命壓力的對治之道:以《莊子》「心齋」與「坐忘」為中心〉,《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第5期(2016年4月),頁171-191。
46、黃薏如:〈親和力來自柔軟心:以《老子》「柔弱」觀為中心〉,《仁德學報》(2016年6月),頁107-120。
47、黃薏如:〈老子自然觀對形軀生命之啟示〉,《育達科大學報》第42期(2016年4月),頁213-233。
48、黃薏如:〈《孝經》管理思維融入學校組織-以「中山工商高級職業學
校」為例〉,《正修通識教育學報》第13期(2016年6月),頁99-118。
49、黃薏如:〈許我一個美麗的地球:以《道德經》「儉」德為中心〉,《輔英通識教育學刊》(2016年3月),頁5-23。
50、黃薏如:〈論《清靜經》要旨以濟公活佛降筆乩詩為例〉,《揭諦(南華大學哲學學報)》第38期(2020年5月),頁93-133。
51、黃薏如:〈老子自然思想融入高中「健康與護理」課程-以「健康生活型態」為例〉,收錄於《TASE第22屆教育社會學論壇:教育卓越之後論文集》(嘉義:臺灣教育社會學學會,2016年5月),頁223- 243。
52、黃琪榛:〈奇幻文學中的老子思想--以《地海巫師》為例〉,《中國語文》
第124期第3卷(2019年03月),頁98-108。
53、楊儒賓、賴錫三、何乏筆、劉思妤整理:〈「何謂遊之主體?」對話紀 錄〉,《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7卷第1期(2017年3月),頁91-107。
54、趙善如:〈家庭資源對單親家庭生活品質影響之探究:以高雄市為例〉,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第13期(2006年6月),頁109-172。
55、廖培珊、伊慶春、章英華:〈調查資料之三角交叉分析:以大學社區生活品質之評估為例〉,《調查研究》第11卷(2002年4月),頁105-131。
56、葉海煙:〈道家的環境素養論與休閒美學觀-以莊子的觀點為例〉,《哲學與文化》第33卷第7期(2006年07月),頁81-94。
57、葉海煙:〈生態保育與環境倫理的道家觀點〉,《哲學與文化》第25卷第9期(1998年09月),頁814-823。
58、劉俠:〈基於利益相關者的互聯網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機制和治理體系構建——以阿里巴巴集團為例〉,《兩岸企業社會責任與社會企業家學術期刊》第1期(2016年1月),頁34-46。
59、劉喜梅、崔紅娟、朱衛紅:〈《功夫熊猫》:天真爛漫的中國式武俠〉,《電影文學》第12期(2010年7月),頁21-22。
60、黎少芬:〈TaskRabbit跑酷〉,《新經濟》第30期(2013年01月),頁62-63。
61、劉幼嫻:〈談李漁〈妻妾抱琵琶梅香守節〉的主題、情節與人物--兼與〈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比較〉,《樹德通識教育專刊》第14期(2020年06月),頁159-179。
62、賴錫三:〈牟宗三對道家形上學詮釋的反省與轉向-通向「存有論」與「美學」的整合道路〉,《臺大中文學報》第25期(2006年12月),頁283-332。
63、賴錫三:《儒門內的莊子》與「跨文化臺灣《莊子》學」,《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7卷1期,(2017年03月),頁3-30。
64、賴錫三:〈〈桃花源記並詩〉的神話、心理學詮釋-陶淵明的道家式「樂        園」新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2期(2008年03月),頁1- 40。
65、賴錫三:〈《老子》的渾沌思維與倫理關懷〉,《臺大中文學報》第49期(2015年06月),頁1-42。
66、陳德和:〈人文的創構與護持-儒道淑世主義的對比〉,《揭諦(南華大學哲學學報)》第6期(2004年04月),頁141-161。
67、陳德和:〈人間道家的生命倫理學向度—以生命複製和基因工程的反省為例〉,《鵝湖月刊》第285期(1999年3月),頁9-19。
68、陳德和:〈論老子《道德經》超越生死的實踐智慧〉,《鵝湖學誌》第61期(2018年12月),頁1-44。
69、陳德和,〈論老子《道德經》的淑世思想〉,《宗教哲學》第70期(2014年12月),頁27-44。
70、陳德和:〈論莊子哲學的道心理境〉,《鵝湖學誌》第20期(2000年6月),頁41-72。
71、陳德和:〈當弗朗克遇上老子-意義的治療與作用的保存〉,《鵝湖月刊》第384期(2007年06月),頁33-44。
72、陳德和:〈從《莊子‧養生主》論心靈的突破與生命的安頓〉,《鵝湖學誌》第44期(2010年06月),頁136-145。
73、陳德和:〈論莊子哲學的道心理境〉,《鵝湖學誌》第20期(2000年6月),頁41-72。
74、陳德和:〈論老子《道德經》超越生死的實踐智慧〉,《鵝湖學誌》第61期(2018年12月),頁1-44。
75、陳德和:〈論老子《道德經》的生命教育思想〉,《揭諦(南華大學哲學學報)》第34期(2018年1月),頁1-29。
76、陳德和:〈論老子《道德經》的典範人生〉,《鵝湖月刊》第42期第8卷(2017年02月),頁45-54。
77、陳德和、高婷婷:〈論莊子療癒思想中的行為治療法--以〈養生主〉的解讀為例〉,《經學研究集刊》第28期(2020年05月),頁91-108。
78、陳德和:〈老莊思想與實踐哲學〉,《鵝湖月刊》第34期第10卷(2009年04月),頁29-38。
79、陳德和:〈老莊思想的環境倫理學論述〉,《鵝湖月刊》第33期第5卷(2007年11月),頁20-31。
80、陳德和:〈儒道互補論的環境思維〉,《鵝湖月刊》第30期第1卷(2004年07月),頁11-21。
81、陳德和:〈老莊的教育思想及其實踐〉,《鵝湖月刊》第27期第2卷(2001年08月),頁24-29。
82、陳德和:〈從道家思想談動物權的觀念〉,《鵝湖月刊》第25期第11卷(2000年05月),頁32-35。
83、陳政揚:〈「人籟、地籟、天籟」與「吾喪我」之內在相似性的另類詮釋〉,《鵝湖月刊》第25卷第2期(1999年8月),頁28-37。
84、陳政揚:〈從戴君仁先生〈魚樂解〉試探莊子的淑世精神〉,《臺大文史哲學報》第88期(2017年11月),頁1-31。
85、陳政揚:〈以「知」與「真知」的分析為核心:論莊子由「忘」達「道」的境界工夫〉,《人文與社會研究學報》第47卷第1期(2013年04月),頁33-51。
86、陳政揚:〈論生命的有待與超拔-以莊子的「形」概念為中心〉,《揭諦(南華大學哲學學報)》第12期(2009年02月),頁101-144。
87、陳政揚:〈莊子的治道觀〉,《高雄師大學報(人文與藝術類)》第16期(2004年06月),頁255-272。
88、陳政揚:〈孟子與莊子「命」論研究〉,《揭諦(南華大學哲學學報)》第8期(2005年04月),頁135-158。
89、陳怡方:〈高等教育轉型的人類學反思:以社會實踐課程的經驗為例〉,《臺灣人類學刊》第15卷第2期(2017年12月),頁147- 184。
90、陳敏華:〈莊子的自我歸因與情意教學〉,《亞洲輔導學報》第15卷第1期(2008年10月),頁83–97。
91、蔡俊傑、張瀚元:〈研究新趨勢-三角檢證法與混合研究法〉,《體育學系系刊》第17期(2018年12月),頁25-39。
92、蔡璧名:〈大鵬誰屬-解碼〈逍遙遊〉中大鵬隱喻的境界位階〉,《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48期(2016年3月),頁1-58。
93、謝君直:〈生命教育之儒學闡釋-孔孟仁義思想的現代意義〉,《國立嘉義大學通識學報》第9期(2012年1月),頁45-71。
94、謝君直:〈老莊哲學的自然觀對生命教育研究的意義〉,《人文研究學報》第44卷第2期(2010年10月),頁25-46。
95、謝君直:〈老子思想的道論及其生命治療之義涵〉,《興大人文學報》第60期(2018年03月),頁35-64。
96、謝蔡豪、李俊秀、陳明正、何清幼、余文瑞:〈身體質量指數與老年人死亡率之相關性-以實證醫學方法探討肥胖矛盾現象〉,《臺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第13卷第2期(2018年05月),頁69–86。
97、簡光明:〈醫護學院國文課程融入通識精神之探討-以高雄醫學大學             與輔英科技大學「國文」課程為例〉,《通識教育季刊》第11卷第4期(2004年12月),頁45-66。
98、簡光明:〈莊子「庖丁解牛」寓言析論-兼談其在大學國文教學中的運用〉,《屏東教育大學學報》第33期(2009年9月),頁173-169。
99、戴勁:〈有.無.共同體-《老子》第八十章的現代解讀〉,《宗教哲學》第83期(2018年03月),頁1-13。
100、鄭幸雅:〈析《般若,心經》之空觀〉,《問學集》第3卷,(1993年05月),頁187-196。
101、鄭和燦、蔡立武、張淑貞、葛煥元、王麗琇:〈OTT影視服務系統簡介〉,《電工通訊季刊》第4季(2015年12月),頁29-34。
102、蕭有涵:〈什麼都可訂閱-使用權時代來臨-訂閱經濟:未來10年最強商業模式〉,《禪天下》第184期(2020年07月),頁4-12。
103、蕭振聲:〈《莊子.齊物論》的指、馬之喻:批評與新詮〉,《長庚人文社會學報》第10卷第1期(2017年4月),頁127-161。
伍、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列)
1、  田靖:《女影再現:八八風災後原住民婦女形象研究》(新竹: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
2、  古正賢:《論老子療癒思想的基調及延展》(嘉義:私立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論文,2017年)。
3、  朱貞歷:《中年女性參與讀書會經驗與全人健康之發展》(嘉義: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4、  李欣霖:《道家療癒詩學-道家、當代新道家與李白詩歌之視域融合》,(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6年)。
5、  吳筠卿:《道家哲學與江南私家園林理水之關係》(臺中:私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6、  吳盈盈:《以道家哲學論哲學諮商中的超越方法》(臺北:私立輔仁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7、  呂紹誠:《道家諮商哲學及其應用初探-以老子為例》(屏東: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8、  林鈺清:《莊子淑世思想之研究》(嘉義:私立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9、林孟秀:《論莊子生命哲學對輔導工作的啟發-以專任輔導教師為例》(嘉義:私立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論文,2017年)。
10、林書禾:《道家思想與個人中心學派的交會:試解成為一位心理師的存            在之道》(花蓮: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11、柯瓔娥:《試論老子療癒思想及現代意義》(嘉義:私立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12、高嘉足:《臺灣全人照護需求分析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大學高階法律暨管理碩士論文,2017年)。
13、張瑋儀:《莊子「治療學」義蘊之分析與展開》,(臺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14、黃慧娟:《《莊子》寓言對高中生品德教育實踐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15、黃信雄:《老子「柔弱」哲學與軍隊心輔工作之運用》(新北市:私立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16、黃薏如:《老子思想與當代公衛護理研究-以「健康促進」為中心》(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
17、黃源典:《先秦道家之意義治療意蘊研究》(新北市: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2年)。
18、楊淑域:《論老子哲學對教師專業倫理的啟示》(嘉義:私立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19、楊茂長:《論莊子〈應帝王〉的經營思想及其實踐》(嘉義:私立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論文,2016年)。
20、楊麗瑜:《論莊子哲學對學校教育的啟示》(嘉義:私立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論文,2017年)。
21、楊小燕:《從儒道經典中的人格典範論個人形象管理之應用》(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22、廖於萱:《《莊子》的感通倫理》(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23、葉建君:《資深諮商心理師自我照顧經驗之探討-從全人健康觀點》(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24、劉磊:《建構以身體活動為核心之大學生全人健康生活型態模型》(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博士論文,2018年)。
25、劉依貞:《高中國文老莊思想教學》(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26、郭翰錡:《朵貝.楊笙「姆米系列全集」中的道家思想》,(嘉義:國立臺東大學進修部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27、陳人孝:《老子淑世主義之研究》(嘉義:私立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28、陳貴美:《老子無為思想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29、陳奕臣:《老子自然與無為思想之生命哲學》(嘉義:私立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30、鍾明易:《老子哲學之生命治療研究》(嘉義:私立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31、蕭德昌:《老子自然無為思想之理論與實際-以國小教學班級經營為例》(嘉義:私立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32、鄭雪花:《非常的行旅──〈逍遙遊〉在變世情境中的詮釋景觀》(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5 年)。
33、羅友富:《數位字造:老子哲學的當代設計方法》(臺中:私立東海大學數位創新碩士學位碩士論文,2017年)。
34、蘇金谷:《試論老子哲學對意義治療的啟示》(嘉義:私立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35、蘇郁庭:《設計發包接案平台的使用者介面與服務流程優化》(嘉義:國立政治大學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2019年)。
陸、官方研究計畫
1、劉珠利:〈臺灣天然災害受災女性經驗之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臺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2006年),國科會編號:NSC94-2412-H-029-013。
柒、外文資料(依字母順序排列)
1、Beeltran, A. Grandparent’s children& youth nonfiction families. Family Life, 2001, pp.559-563.
2、Cohen, O., Slonim, I. &Leichtentritt, R. D., Family Resilience: Israeli Mothers’ Perspectives.American Jourmal of Family Therapy, 30(2) (2002), pp.173-187.
3、Davidji. Secrets of Meditation: APractical Guide to Inner Peace and Personal Transformation. Hay House, Inc. ,2012 , pp.87.
4、Gomez, L. The importance of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Hispanic . America: A responsible trend indeveloping countries In Gabriel Eweje (e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nd Sustainability: Emerging Trends in Developing Economies. Emerald GroupPublishing. 2014, pp.241-268..
5、Goddard, J., Hazelkorn, E.,Kempton, L., & Vallance, P,. (eds.). The Civic University: The Policy and Leadership Challenges Cheltenham(UK: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16, pp. 3-15.
6、Myers, J.E., &Sweeney, T. J..The indivisible self: An evidence based model of wellness [J]. Journal ofIndividual Psychology, 60, 2004, pp.234-244.
7、Kirk G ,Singh K ,Getz H. : Risk ofeating disorders among female college athletes and non-athletes : Journal ofCollege Counseling , 4, 2013, pp.122.
8、Roscoe, L. J. : Wellness: A reviewof theory and measurement for counselors. Journal of Counseling &Development, 87, 2009, pp.216-226.
9、Shoemaker, C. A. : Using asocial-ecological model in development of treatment programs that target behaviorchange. Acta Horticulturae , 954, 2012, pp.77-82.
10、Stokols, D. : Environmentalquality, human development, and health: An ecological view. Journal of applied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3(2), 1992, pp.121-124.
11、Stokols D.: Translation socialecological theory into guidelines for community health promotion. Am J HealthPromot ; 10 , 1996, pp.282.
12、Schmid, T. L., Pratt, & Howze ,E.: Policy as intervention: Environmental and policy approaches to the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85(9),1995, pp.1207.
13、Young, J. D.-E and E. Taylor :Meditation as a voluntary hypometabolic state of biological estivation. News inPhysiological Sciences 13(3) , 1998, pp.149. 
捌、網路資源
1、〈BMI 測試〉:《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久久網站》網站,2020年3月4日,網址:https://health99.hpa.gov.tw/OnlinkHealth /Onlink _BMI.aspx(2020年3月4日檢索)。
2、《NKNU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網站,2020年2月17日,網址:https://w3. nknu.edu.tw/zh/(2020年2月17日檢索)。
3、〈4萬舊台幣換1元新台幣 紙鈔見證動盪年代〉:《中國時報》網站,2016年8月23日,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 /20160823000456-260107?chdtv(2020年3月18日檢索)。
4、〈108年第37週內政統計通報生命表〉:《中華民國內政部統計處》網站,2020年8月2日,網址:https://www.moi.gov.tw/stat/node.aspx? cate_sn=-1&belong_sn=7887&sn=8611(2020年8月2日檢索)。
5、〈仍是傳統明星高中稱霸!臺大公布指考錄取結果近8成5學生來自六都,雙北就過半〉:《風傳媒》網站,2019年8月17日,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1567039(2020年2月16日檢索)。
6、〈地方政府重建資訊〉:《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網站,2013年8月9日,網址:http://morakotdatabase.nstm.gov.tw/88flood. www.gov.tw/index.html(2020年2月2日檢索)。
7、〈武漢肺炎疫情蔓延,波及全球觀光產業〉:《經濟日報》網站,2020年2月4日,網址:https://money.udn.com /money/story/5599/4319887(2020年5月2日檢索)。
8、〈指考分發臺大錄取生 6都包辦84%〉:《聯合新聞網.聯合報》網站,2019年08月08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925/3976480(2020年2月16日檢索)。
9、〈首頁:Covid-19(武漢肺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局》網站,2020年8月17日,網址:https://www.cdc.gov.tw/(2020年8月17日檢索)。
10、〈為除弊而除「幣」-從印度廢鈔談起〉:《工商時報》網站,2018年2月2日,網址:https://view.ctee.com.tw/economic/7306. html(2020年3月18日檢索)。
11、〈疾病簡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小胖威利病友關懷協會》網站,2020年3月3日,網址:https://pwsa.eoffering.org.tw/contents/text?id=16(2020年3月3日檢索)
12、〈基本工資之制訂與調整經過〉:《勞動部》網站,2020年8月1日,網址:https://www.mol.gov.tw/topic/3067/5990/13171/19154/(2020年8月1日檢索)。
13、〈深陷負利率的世界將走向何方?〉:《天下雜誌》網站,2019年03月26日,網址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6991(2020年3月19日檢索)。
14、〈雄獅王文傑:全部旅行社關到只剩最後1間那間就是雄獅〉:《自由時報》網站,2020年4月15日,網址: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 news/3134403(2020年5月2日檢索)。
15、〈當前教育重大政策-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教育部全球資訊網》網站,2019年9月15日,網址:https://www.edu.tw/News_Plan_Content.aspx?n=D33B55D537 402BAA&sms=954974C68391B 710&s=333F49BA4480CC5B(2020年8月7日檢索)。
16、〈著作權基本概念篇11~20〉:《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網站,更新2020年1月31日,網址:https://www1.tipo.gov.tw/ct.asp?xItem=219595 &ctNode=7561&mp=1(2020年2月2日檢索)。
17、《華藝線上圖書館》網站,2020年3月9日,網址:https://www.airitilibrary.com/(2020年3月9日檢索)。
18、〈國民健康署公務法定預算(109年)〉:《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網站,2020年2月16日,網址: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 4158&pid=12082(2020年2月16日檢索)。
19、《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網站,2020年3月9日,網址: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2020年3月9日檢索)。
20、〈學校查詢〉:《教育部 108學年度大專校院一覽表》網站,2020年3月9日,網址:https://ulist.moe.gov.tw/Query/AjaxQuery /Discipline /1012(2020年3月9日檢索)。
21、〈健康與護理學科中心課程綱要文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健康與護理學科中心》網站,2020年2月16日,網址:http://health-nursing.lygsh.ilc.edu.tw(2020年2月16日檢索)。
22、〈健保特約醫事機構資料查詢〉:《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網站,2020年3月5日,網址:https://www.nhi.gov.tw/ QueryN/Query3.aspx(2020年3月9日檢索)。
23、〈關於計畫-透過人文關懷協助城鄉永續發展〉:《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網站,2018年3月22日,網址:http://usr.moe. gov.tw /about-2.php(2020年2月2日檢索)。
24、〈驚濤駭浪60天告白雄獅旅行社董事長王文傑:台灣需要「經濟的陳時中」〉:《天下雜誌》網站,2020年3月27日,網址: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134403(2020年5月2日檢索)。
25、〈《觀光股》雄獅攜手農委會 搶攻求生4支箭〉:《中時電子報》網站,2020年4月27日,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 427003093-260410?chdtv(2020年5月2日檢索)。
玖、圖表資料
1、〈國健署大力推廣「我的餐盤」營養概念〉:《臺灣時報》網站,2019年6月25日,網址:https://www.taiwantimes.com.tw/ ncon.php?num=426 10page=ncon.php(2020年3月3日檢索)。
2、陳燕華:〈健康飲食我最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久久網站》網站,2012年6月19日,網址:https://health99.hpa. gov.tw/article/Article Detail.aspx?TopIcNo=90&DS=1-Article(2020年3月4日檢索)。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