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邵雍 「 真樂攻心 」 至 「 天人合一 」之 生命美學研究
作者:陳素花
作者(外文):CHEN, SU-HUA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
指導教授:尤煌傑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2
主題關鍵詞:安樂窩以物觀物真樂攻心天人合一生命美學HeartHappinessDaoBeautySweet HomeViewing Th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ingsthe True Happiness is in Heartthe Unity of Heaven and HumanityAesthetics of Lif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中文摘要
博士研究生姓名:陳素花
系所名稱:文學院哲學系
指導教授:尤煌傑博士
論文題目:邵雍「真樂攻心」至「天人合一」之生命美學研究
關鍵詞:心、樂、道、美、安樂窩、以物觀物、真樂攻心、天人合一、生命美學
論文總頁數:220頁
摘要正文
邵雍 (1011-1077) 《伊川擊壤集》卷八,<林下五吟>之三:「賓朋莫怪無拘檢,真樂攻心不奈何」,好奇何以「真樂攻心」?引起研究動機,「真樂攻心」審美態度或「無拘檢」與「真樂攻心」之生命態度,形成的問題導向,以《皇極經世》與《伊川擊壤集》作為研究範疇。從審美進路,先採用研究方法「描述法」,宏觀描述邵雍「心-樂-道-美」和「心-命-道-福」思想因子及相互關係,後採用「質問法」,微觀質問「心-樂-道-美」美的歷程,「心-命-道-福」的生命歷程,兩個歷程交集於「道」,形成其生命歷程哲學。
「窮理盡性以致於命」天人之學的核心,盡物之「性」者謂之道,盡物之「情」者謂之德。窮盡萬物之「理」與性命之「理」,達到天人合一。「學不際天人,不足以謂之學」理學思路,「一時之否泰」的遇時問題,「一身之休戚」的安身問題,遇時安身從理而行,此「理」是指「道」的法則。「學不至於樂,不可謂之學」美學視角,「以物觀物」審美方法,探究「真樂攻心」同化「天理真樂」的至樂。
「人是萬物之靈」 觀點,體悟到「萬物亦我也,我亦萬物也,何物不我,何我不物」,其泯滅時間與空間的分隔,進而與萬物合而為一,重回原本泰然,幸福不求自得,「表裡如一」獨善其身的功夫,既是道德、又是通往審美,超越恬然自樂,直觀情感中介產生了「愛」的力量。通過自律自善、安分量力的思維與實踐,進入世界創造及生生不息節奏獲得自由,自由引導藝術,藝術解放自我,印證了「安樂窩」生活即藝術,藝術即生活。「人詩意地棲居」美好存在感,必須由人的精神支撐,思維生動與美感,建構人的生存從容與詩意的生活美學,它是無功利的無目的的目的,彰顯邵雍無拘束「快活人」生活樣貌,與「道」合一的生命實踐者,充實其「天人合一」生命美學。
Abstract
Name of ph. D. Student: Su-Hua Chen
Department: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dvisor: Professor Huang- Chieh Yu
Thesis: A Study on Shao Yong's life aesthetics: From His Statements of "Being Occupied with True Happiness" and "Being United with The Universe"
Key Words: Heart, Happiness, Dao, Beauty, Sweet Home, Viewing Th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ings, the True Happiness is in Heart,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Humanity, Aesthetics of Life.
Total pages: 220 pages
Contents Abstract
In Shao Yong's (1011-1077) Yichuan Jirang ji, vol. 8, third part of the Five Chants under the Woods: "Guests and friends should not blame the unrestrained behavior, be-cause the true happiness is in heart". The motivation of the study is to find out why the "true happiness is in heart". The study is oriented towards the questions of the aesthetic approach of the "true happiness is in heart" or the life approach of the "unrestrained behavior" and the "true happiness is in heart". And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Huangji jingshi and the Yichuan Jirang ji. From the aesthetic approach, the "de-scriptive method" is first adopted to describe Shao Yong's ideological factors and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Heart-Happiness-Dao-Beauty" and "Heart-Life-Dao-Fortune" at a macro level. Later, the "questioning method" is adopted to microscopically question the process of beauty of "Heart-Happiness-Dao-Beauty" and the life process of "Heart-Life-Dao-Fortune". The two processes intersect in the Dao, forming the philosophy of his life history.
The core of the philosophy of heaven and humanity is to "investigate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all things in the world and to gain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nature to achieve the supreme goal of transforming life". To gain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nature" is considered the Dao, and to comply with the "emotions" of all things is called virtue. By bringing the "principle" of all things and the "principle" of life to the fullest,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humanity is achieved. From the thought that "the teaching without involving heaven and humanity cannot be called a teaching" from the School of Principle, the opportunity-catching issue of "being good or bad at a time", to the self-settling question of "being at peace or in sorrow", one should act according to principle, and this "principle" refers to the law of "Dao". With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 of "the teaching that does not reach happiness cannot be called a teaching", and the aesthetic approach of "viewing th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ings", the ultimate happiness of the "true happiness is in heart" can be explored by assimilating the "true happiness of the heavenly principle".
From the viewpoint of "man is the spirit of all beings", it is realized that "all things are also me, and I am also all things; nothing is not me, and I am everything". In this way, the separation of time and space is obliterated, all things are united as one, and the original peace is regained. Therefore, happiness is achieved without seeking, and the self-oriented ability to "think and act in the same way" is a way to both virtue and aesthetics, transcending the peacefulness and happiness of oneself, and generating the power of "love" through the intuitive emotions. Through the thought and practice of self-discipline and well-behaved with one's ability, the freedom to enter into the creation of the world and its everlasting cycle is attained. Freedom leads to art, and art liberates the self. This proves the image of "Sweet Home" in which life is art and art is life. The "poetic habitat of man" is a beautiful sense of existence that must be supported by the human spirit, and the vividness and beauty of thought construct the aesthetics of human existence and poetic life. It is a purposeless purpose without utilitarianism, manifesting Shao Yong's unrestrained "happy man" life style. He was a practitioner of life in unity with the Dao, and fulfilled his life aesthetics of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humanity".
[參考書目]
一、原典著作 (依作者姓氏排列)

[宋] 邵雍著,郭彧、于天寶點校,《邵雍全集-(伍) 補充資料》,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宋] 邵雍著,郭彧、于天寶點校,《邵雍全集-(参) 皇極經世(下)》,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宋] 邵雍著,郭彧、于天寶點校,《邵雍全集-(壹) 皇極經世(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宋] 邵雍著,郭彧、于天寶點校,《邵雍全集-(貳) 皇極經世(中)》,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宋] 邵雍著,郭彧、于天寶點校,《邵雍全集-(肆) 伊川擊壤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宋] 邵雍著,郭彧整理:《伊川擊壤集》,北京:中華書局,2013。
[宋] 邵雍著,郭彧整理:《邵雍集》,北京:中華書局,2010。
宋•邵雍撰,九州大學名譽教授文學博士岡田武彥、荒木見悟 主編,《擊壤集》,中文出版社,北市師院圖書館。
宋•邵雍撰:《皇極經世》,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中,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3。
宋•邵雍撰:《擊壤集》(上),廣文書局,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圖書館。
宋•邵雍撰:《擊壤集》(下),廣文書局,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圖書館。
宋•邵雍撰:中國哲學思想要籍續編《皇極經世書》,新北市中和區:廣文書局有限公司,2012。
宋康節 著,明黃粵洲註釋:《皇極經世書》冊一,冊二,台北:中華書局,中華民國五十五年三月。

二、美學著作 (依作者姓氏排列)

《中國美學思想彙編》(上)(下)集,台北:成均出版社,輔仁大學圖書館。
1987。
尤煌傑:《美學基本原理-士林哲學的美學理論建構》,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204。
王朝聞:《審美談》,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王進祥編輯:《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上)(下)集,新北市土城區: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
田曼詩:《美學》台北:三民書局,1982。
成復旺:《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朱玄:《中國山水畫美學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7。
朱光潛編譯,《西方美學家論美與美感》,台北,天山出版社。
朱志榮:《中國審美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吴中杰,張岩冰 馬馳 王振复 副主編:《中國古代審美文化論》(第一卷史論卷) (第二卷範疇卷)、 (第三卷門類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李澤厚、劉剛紀主編:《中國美學史》(第一卷)(第二卷),樹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6。
李澤厚主編,滕守堯:《審美心理描述》,台北縣樹林鎮: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周邵馨:《中國審美文化》,南昌市: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2。
林書堯:《圖解美學》,台北:三民書局,1974。
祁志祥:《中國美學原理》,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金元浦、王宰、邢建昌 主編:《美學與藝術鑑賞》,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張法:《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台北:淑馨出版社,1998。
張晶:《審美之思-理的審美化存在》,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
敏澤:《中國美學思想史》第(一)(二)(三)(四)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彭修銀:《美學範疇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曾繁仁:《西方美學論綱》,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1。
葉朗:《中國美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3。
葉朗主編,朱良志副主編,《中國美學通史》-(先秦卷) 孫焘著,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葉朗主編,朱良志副主編,《中國美學通史》-(宋金元卷) 潘立勇 陸慶祥 章輝 吳樹波著,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葉朗主編,朱良志副主編,《中國美學通史》-(明代卷) 肖鷹著,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葉朗主編,朱良志副主編,《中國美學通史》-(清代卷) 朱良志 肖鷹 孫焘 崔樹強著,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葉朗主編,朱良志副主編,《中國美學通史》-(現代卷) 彭鋒著,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葉朗主編,朱良志副主編,《中國美學通史》-(隋唐五代卷) 湯凌云著,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葉朗主編,朱良志副主編,《中國美學通史》-(漢代卷) 任鵬著,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葉朗主編,朱良志副主編,《中國美學通史》-(魏晉南北朝卷) 胡海 秦秋咀著,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劉昌元:《西方美學導論》,台北:聯經出版社,2005。
潘立勇:《朱子理學美學》,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
總21卷主編李孝弟:《儒家美學思想研究》,傅永聚 韓鈡文 主編:20世紀儒學研究大系,中華書局,輔仁大學圖書館。
丁治民:《邵雍擊壤三千首考》,杭州:浙江大學出版中心,2009。

三、其他著作 (依作者姓氏排列)

方東美:《哲學三慧》,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
王邦雄 岑溢成 楊祖漢 高伯園:《中國哲學史》 (上)(下),台北:里仁書局,2006。
甲凱:知識青年叢書《宋明心學評述》,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土城: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
何夢桂:《何夢桂集》,杭州市: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吳汝鈞:《機體與力動:懷德海哲學研究與對話》,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4。
吳經熊:《內心悅樂之源泉》,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1。
李幼蒸:《倫理學危機》,台北:唐山出版社,1997。
李長遠:《北宋理學「性與天道」思想的淵源初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12。
李煥明 編:《方東美先生哲學嘉言》,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
沈清松:《跨文化哲學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林素芬:《北宋中期儒學道論類型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8。
柏拉圖:《文藝對話集》,台北: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3。
唐君毅:《唐君毅全集》第十二卷,中國哲學原論 導論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
唐君毅:《唐君毅全集》第十三卷,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中國哲學中人性思想之發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
唐明邦:《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邵雍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孫再生:《周易學新論》,台北:爭中書局,1992。
孫振青:《宋明道學》,台北:千華出版社,1986。
高安澤:《邵雍經世易圖觀物詩說集解》,新北市淡水區:育賢出版社,2011。
張立文 主編,岑賢安 徐蓀銘 蔡方鹿 張懷承 張立文 著:《中國哲學範疇精粹從書》- 心,台北:七略出版社。1996。
張立文 主編,張立文 岑賢安 徐蓀銘 蔡方鹿 張懷承 著:《中國哲學範疇精粹從書》- 道,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
陳郁夫:《邵康節學記》,台北: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9。
陳鼓應:《老莊新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
陳榮捷 編著,譯者,楊儒賓 吳有能,朱榮貴 萬先法:《中國哲學文獻撰編》(上冊)(下冊),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
陳福濱:《中國哲學史講義》,新莊:輔仁大學哲學系,2006。
曾春海:《中國哲學史綱》,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
黃宗羲 撰,夏學叢書《宋元學案》-(上)(中)(下),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
黃信二:《哲學表達及其基礎》-中國研究方法的新思維,台北:理得出版有限公司,2005。
黃藿:《理性、德行與幸福-亞里斯多德倫理學之研究》,台北:學生出版,1996。
趙雅博:《文學藝術心理學》,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76。
劉楊忠:《詩與酒》,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蔡仁厚 撰述:《宋明理學:南宋篇,心體與性體義旨述引》,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3。
蔡柏盈:《從字句到結構:學術論文寫作指引》,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0。
鄧喬彬:《中國繪畫思想史》,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
鄭萬耕:《揚雄及其太玄》,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
黎建球:《人生哲學》,台北:三民書局,1991。
黎建球:《朱熹哲學》,台北:知音出版社,1978。
錢憲民:《快樂的哲學-中國人生哲學史》,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錢穆 選輯:《理學六家詩鈔》,台北:中華書局,2017。
錢穆:《宋明理學概述》全一冊,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77。
錢穆:《理學六家詩鈔》,台北:中華書局,2017。
韓強:《儒家心性論》,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魏崇周:《邵雍文學思想研究》,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羅光:《士林哲學-理論篇》,再版,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80。
羅光:《士林哲學-實踐篇》,再版,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91。
羅光:《中西天人合一論》,台北縣新莊市:輔仁大學出版社,2001。
羅光:《中國哲學思想史》,宋代篇(上冊)(下冊),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
羅光:《生命哲學的美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
羅光:《形上生命哲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1。
羅光:《儒家哲學的體系》,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0。
關永中,《愛、恨與死亡 – 一個現代哲學的探索》,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7。
嚴羽:《滄浪詩話》,黃景進 撰述,台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6。
林火旺:《倫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
潘小慧:《台灣新士林哲學的倫理發展》,台北:至潔有限公司,2020。
潘知常:《生命美學引論》,南京: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21。
李學勤:《走出疑古時代》,遼寧大學出版社,1995。
(明) 陳獻章:《白沙子全集》,台北:何洛出版社,1974。


四、中文翻譯書

[日] 田中裕 著,包國光 譯:《懷德海-有機哲學》,石家庄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廖申白 譯注,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 著,高思謙 譯,《尼各馬科倫理學》 (Nicomachean Ethics),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2006。
[美] M.李普曼 (MATTHEW LIPMAN) 編,鄒鵬 譯,《當代美學》,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
[美] 赫伯特.馬爾庫塞 (Herbert Marcuse) 著,愛欲與文明 (Eros and Civilization),黃勇 薛民 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本書根據美國波士頓燈塔出版社譯出,增譯 1961年標準版的一個序言。
H.Kahane & P.Tidman 原著 劉福增 編譯 《邏輯與哲學》 (Logic & Philosophy:A Modern Introduction),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
Robert R. Pagano 著 趙碧華.潘忠道.郭俊賢 譯,《行為科學統計學》三版,台北:新加坡商聖智學習亞洲私人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2013。
Wtadystaw Tatarkiewiecz 著,劉文潭 譯,《西洋六大美學理念史》,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
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萊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著,《詩與畫的界線》又稱《拉奧孔》(Laokoon),朱光潛 譯,板橋:蒲公英出版社,1986。
法•米蓋爾杜夫海納 (Mikel Dufrenne) 著,孫非 譯,《美學與哲學》( ESTHETQUE ET PHIOSOPHIE),EDITIONS KLINCKSIECK PARIS 1980,台北:五洲出版社,1987。
孫周興 選編:《海德格爾選集》(上),上海:三聯書店,1996。
馬庫色 (Herbert Marcuse),愛欲與文明 (Eros and Civilization),羅麗英 譯,台北:
南方叢書出版社,1988。
陳奎德:《懷特海哲學演化概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五、西文

Alfred North Whitehead,《Process and Reality》, An edition of process and reality: An essay in cosmology 1929, This edition was pubished in1929 by the Macmilan company university press in New York,Cambridge Eng.

電子書 (下載日期:2021年10月20)

六、參考網站

MBA智庫百科,https//wiki.mbaib.com. (下載日期:2021年11月3日)
中國哲學電子書化計劃,https:// ctext.org/dictionary.pl?if=gb.(下載日期:2020年11月12日)?
搜韻-詩詞門戶網站,https://sou-yun.cn/Query.aspx?type=poem&id=99017
(下載日期:2020年1月3日)
維基百科Zh.m.wikipedia.org,(下載日期:2021.11.15)

七、期刊論文 (依作者姓氏排列)

尤煌傑:<中國美學中的人文主義精神>,《哲學與文化》 第卅三卷第一期,2006.01,頁31-47。
主持人:陳鼓應,參與人:吳惠齡、莊元輔,金岳霖,<方東美形上學的理論建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所),2011年3月27日。
李滿:<邵雍美學思想述評>,南昌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
李賢中:<中國哲學研究方法之省思>,《哲學與文化》第三十四卷四期,2007.4,頁1-14。
杜保瑞:<邵雍儒學建構之義理研究>,華梵人文學報(3),2004.6,頁75-123。
林素芬:<從「觀物」到「安樂」論邵雍生命哲學的實踐開展>,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第57期),2012.2,頁1-28。
林素芬:<與苦難共生:論邵雍安樂哲學之建構>,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 (第11期),2011.6,頁136-168。
施乃綺:<從「擊壤集」論邵雍觀物思想與「意」概念之關係>,古今藝文(31:1),2004,11,頁31-43。
張岱年:<中國哲學中「天人合一」思想剖析>,北京大學學報,1985年第1期。
張運華:<論陳白沙「自然之樂」境界論>,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5月第8卷第2期。
許志信:<邵雍的觀物思想>,2009年5月東吳中文學報 第十七期,頁107-134。
郭玉雯:<邵雍的詩歌理念探析>,1991年6月台大中文學報 (第52期),頁285-306。
陳莉玲:生之愛欲與死亡的關聯,哲學與文化 二十八卷第六期 2001.6,頁531-582。
曾春海:<和諧美與和諧社會-以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為論述主軸>,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3月第16卷第一期,頁134-139。
詹石窗 馮靜武:<邵雍的《皇極經世》學及其歷史影響>,2008年《文史哲》5期。
雍繁星:<從孔顏樂處到自適任情-陳白沙對理學重要命題的超越>,2002年《南開學報》哲社版,第2期。
劉見成:<邵雍天人之學及其合一之道>,2015年3月《宗教哲學》季刊71期,頁63-88。
蔡顯良:<宋代論書詩的主要題材與特色>,2008年《書畫藝術學刊》第五期,頁139-169,廣州暨南大學藝術學院。
韓佩思:<王國維「境界說」對邵雍「觀物說」的繼承與創新>,2010年6月東方人文學誌,頁165-182。
韓鳳鳴:<邵雍面前的世界-論邵雍哲學認識論的科學性及其局限>。2002年3月中國文化月刊(264),頁28-34。
李滿:<邵雍美學思想述評>。2001年8月《南昌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學報》第四期,頁3-7。
楊瑩,<以黃庭堅為例淺論宋詩對唐詩的模仿與創新>,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2019年10月第5期。

八、學位論文

博士論文 (依作者姓氏排列)

林素芬:<北宋儒學道研究:以范仲淹、歐陽修、邵雍、王安石為探討對象>,
邵明華:<邵雍交游研究>,山東大學,2009。
范家榮:<先秦儒家論「情」思想之研究-以《論語》、<性自命出>、《孟子》、《荀子》為核心>,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2019。
徐紀芳:<邵雍研究>,文化大學文學研究所,1993。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5。
彭涵梅:<邵雍元會運世說的時間觀>,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2004。
曾傳貴:<《莊子》「福」思想之探究>,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2019。
葉海煙:<莊子生命哲學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1989。
趙春艷:<邵雍「安樂」人生境界及「閑」之生活藝術研究>,浙江大學休閒學,2014。
魏崇周:<邵雍文學思想研究>,首都師範大學,2007。

碩士論文 (依作者姓氏排列)

王甄勵:<邵雍快樂詩學研究,以《擊壤集》為探討對象,>,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研究所,2013。
施乃綺:<觀物與詩:邵雍觀物思想研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2004。
胡文欽:<邵雍觀物思想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2001。
張新智:<邵康節先天易學之歷史哲學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1993。
郭世清:<邵雍先天《易》經世運用之研究-以中國歷代政權興替之戰爭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2006。
陳玉琪:<邵雍「先天圖」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2001。
陳雯津:<從物理之學到性命之學-邵雍反觀思想析論>,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2009。
廖添洲:<邵雍處世思想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6。
趙玲玲:<邵康節觀物內篇的研究-天人合一理念的探索>,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出版,1973,4,私立輔仁大學。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