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美國南加州中文學校華語文教師教學效能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作者:鄭葉敏芬
作者(外文):Cheng-Yeh, Ming-Fen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研究所
指導教授:黃靖文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0
主題關鍵詞:南加州華語教育中文學校教師教學效能工作滿意度Southern California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Chinese schoolsteacher teaching effectivenessjob satisfac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全球華語熱潮正夯。美國主流學校出現前所未有學習華語學生的人潮,如雨春筍的澎湃快速發展,對中文教師出現迫切的需求,政府制定華語文教師資格認證方法。美國中文學校在華人社區,紛紛崛起向移民青少年和兒童提供華語教育。利用母語與世界主要地區進行藝術、商業和中華文化交流,本研究旨在探究中文學校華語文教師的教學效能及對工作滿意度相互影響,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性。
  本研究旨在探究美國南加州華語教師敎學效能及工作滿意度之間相關差異程度,探究各變項之現況與差異情形和相互關係,分析不同的背景變項。增進華文教師自我精進外,檢視南加州地區中文學校華語文教師的相關因素的影響進行假設驗證。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敎育行政機關、學校、教師及未來研究者參考。本研究針對美國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會員學校參加夏季敎師研討會之教師為研究對象,編製「美國南加州中文學校華語文教師教學效能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問卷調查表採分層隨機抽樣方法,抽取参加夏季敎師研討會89所學校當中的300位敎師來進行調查,獲得回收有效問卷151份。所得資料運用李克特五點量表、信度分析、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 、單因子變異數相關分析、迴歸分析等,以SPSS 22.0中文視窗版統計軟體進行分析。依據資料分析的結果,研究結論歸納發現,計有五項如下:
  一、美國南加州地區中文學校不同教師之個人背景變項對於教學效能差異在「不同年齡」對於教學效能,其中以「敎學計劃」、「師生互動」、「班級經營」與「敎學策略」變項間彼此皆獲得有顯著差異且顯著正向關係,其中以「敎學計劃」影響最大,獲得部分支持。
  二、美國南加州地區中文學校不同教師之個人背景對工作滿意度差異在「不同年齡」與「不同學歷」與「不同行政兼職」層面間對於工作滿意度之「人際關係」和「敎學工作」、「工作環境」及「薪資福利」變項間彼此獲得有顯著差異之假設驗證有顯著正向關係且顯著的影響,以「人際關係」的影響最大,獲得部分支持。
  三、美國南加州地區中文學校華語文教師於不同任教學校背景變項與教學效能差異在「不同敎學輔助」和「不同輔助工具」層面間對於教學效能之「敎學計劃」和「師生互動」及「敎學策略」變項間彼此獲得有顯著差異之假設驗證有顯著正向關係且顯著的影響,以「敎學策略」影響最大,獲得部分支持。
  四、美國南加州地區中文學校華語文教師不同任教學校背景變項對於教師工作滿意度差異在「不同教學輔助」、「不同學生背景」與「不同輔助工具」層面間之假設驗證有顯著正向關係,以「人際關係」、「工作環境」與「敎學工作」有顯著的影響,獲得部分支持。
  五、美國南加州地區中文學校華語文教師教學效能,對於工作滿意度差異在「工作環境」、「人際關係」、「教學工作」與「薪資福利」層面間之假設驗證其中有顯著正向關係且顯著的影響,以「班級經營」的影響最大,獲得部分支持。
  南加州地區中文學校的教師們重視華語教育專業化、科技數位化教學與充實專業知識等技能。為實踐以華語文敎育成為美國第二語文教學的目標與使命而努力。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美國洛杉磯華僑文教中心及橙縣華僑文教中心與南加州中文學校校長、教師和台灣敎育單位及後續相關研究人員做為之參考。冀望本研究將對僑教政策、海外華語文化傳播與學術交流的目標與對未來國民外交具有深遠影響。
  The Global Chinese language has been popular for nearly two decades, and the Chinese language boom is in full swing. There has been an unprecedented crowd of Chinese language students in mainstream sch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tudents has emerged, 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Chinese teachers. The government has formulated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 certification methods. American Chinese schools have emerged in the Chinese community to provide immigrant youth and children with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Using mother tongue to communicate with art, business and Chinese culture in major regions of the world,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teachers in Chinese schools and job satisfaction,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degree of relate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Chinese teachers in Southern California, explor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ifferences of various variabl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nd analyz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addition to improving the self-improve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we will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relevant factors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in Chinese schools in Southern California for hypothesis testing. And mak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for the education authorities, schools,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This study is aimed at the teacher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summer teacher seminar of the Southern California Chinese School Associ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mpiled a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the Southern California Chinese School of the United States" using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the layer random sampling method, 300 teachers from 89 schools participating in the summer teacher seminar were selected for the survey, and 151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covered. The data obtained were analyzed by SPSS 22.0 Chinese window statistical software using Likert's five-point scale, reliability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ingle factor variance, regression analysis, etc.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data analys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re are five items as follows:
  1. The personal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different teachers of Chinese schools in the Southern California area of the United States have different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t different ages. Among them, there are "study programs",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class management" and "study" “Strategy” variable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nd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ith each other. Among them, the “Study Program” has the most impact and has received some support.
  2. The differences in job satisfaction between teacher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in Chinese schools in Chinese schools in Southern California, USA.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nd “educational work” for job satisf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ages”, “different education” and “different administrative part-time” levels. ",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salary and benefits "variable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each other. The hypothesis test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and a significant impact.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has the largest impact and has obtained partial support.
  3.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of Chinese schools in the Southern California area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differences in teaching background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between different teaching schools. The “study programs” and “teachers and students” fo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t the levels of “different academic aids” and “different aids”. The hypothesis test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teraction" and "scientific strategy" variable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and significant impact. The "scientific strategy" has the largest impact and has obtained partial support.
  4.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of different schools in Chinese schools in the Southern California area of the United States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test for the hypothesis test of “different teaching aids”, “different student backgrounds” and “different assistive tools”. The relationship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educational work", and has obtained partial support.
  5.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teachers of Chinese schools in Chinese schools in the Southern California area of the United State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to the differences in job satisfaction at the levels of "working environm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teaching work" and "salary and benefits". And the significant impact, "class management" has the largest impact, and has received some support.
  Teachers of Chinese schools in Southern California value professional skills in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digital teaching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nrich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ork to achieve the goal and miss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s the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pecific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reference of the Los Angeles Overseas Chinese Culture and Education Center and Orange County Overseas Chinese Culture and Education Center and the principals, teachers, and Taiwan education units and related researchers of the Southern California Chinese School. It is hoped that this research will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goals of 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 policy, overseas Chinese cultural dissemination and academic exchanges, and on future national diplomacy.
一、中文部分
大紀元報(2018)。 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示範點師資培訓班。 洛杉磯華僑文教服務中心。取自https://www.epochti5mes.com/b5/18/5/16/n10398574.htm
小世界(2017)。 華語學習風潮起-中台競爭市場。大文山社區報,2199。
中原大學(2017)。第十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ICICE)。全球華文網。中原大學,桃園巿。
中國華文敎育網(2014)。美國華文學校的發展歷程與最新進展。取自http://www.hwjyw.com/content/2014/07/03/30502.shtml
中國網(2008)。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近3000所高校開設漢語課程。取自 http://www.china.com.cn/education/txt/2008-12/13/content_16942836.htm
孔子學院(2014)。孔子學院-文化交流機構。取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孔子學院/812632?fr=aladdin
孔子學院總部(2020)。聖地亞哥孔子學院教師培訓會。取自http://www.hanban.org/article/2020-01/16/content_799007.htm
方麗娜(2013)。北美地區中文學校教學現況的調查與分析。高雄師大學報:人文與藝術類,35,35-55。
王卓茹(2011)。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情緒管理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王建智(2003)。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王思詠(2017)。屏東縣國中特殊教育教師工作滿意度之調查(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王盈婷(2009)。2008明德暑期中文學校實習經驗。台灣華語文教學,7,66-67。
王恩美(2012)。華僑學校在韓國的法律地位變化與生存策略。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50(1),147 - 190。
王善言(2008)。培訓中文教師星談計畫11月中報名-師訓班。台灣華語敎學入口網路。取自 https://twtcsl.org/news/604
王晴薇(2013)。高中華語課程之設計與實施-子計畫三:跨國遠距華語視訊教學之海外合作及數位輔助視訊教材研發模式研究─美國高中華語教材之評估與遠距華語視訊數位教材之開發為中心(2/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行政院,臺北市。
王慈音(2014)。國小教師壓力認知評估、情緒調整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臺北敎育大學,臺北市。
王詩涵(2017)。海外華語教學經驗-美國南加州爾灣小時代中文學校。華文世界,119,171-176。
王慧麗(2014)。特殊教育輔助專業人員工作滿意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淡江大學,臺北市。
王穎(2019)。學校氣候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臺灣、日本、韓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世界新聞網(2013)。美國加州買房地段参考:橘郡人口最多城市安那罕。美國房產網。取自: https://us.fang.com/news/10879859.htm
丘進(2014)。美國華文學校的發展歷程與最新進展。取自http://www.hwjyw.com/content/2014/07/03/30502.shtml
加州本科檢定考試(2020)。CSET – California Subject Exam for Teachers。取自 http:// www.cset.nesinc.com
加州州立大學(2007)。加州教師檢定考試(CBEST)輔導課程。加州大洛杉磯分校( Cal State LA )。取自http://www.calstatela.edu/exed/testprep/cbest.htm
加州州立大學(2020)。教師資格認證委員會-敎師執照。取自https://www.ctc.ca.gov
加州教師檢定考試(2020)。CBEST – California Basic Educational Skills Test。取自http:// www.cbest.nesinc.com
加州華語文敎師本科檢定考試(2012)。CSET-Mandarin考試科目。取自https://ishare.iask.sina.com.cn/f/24744602.html
加州華語文敎師本科檢定考試(2012)。CSET-Mandarin考試科目。取自https://ishare.iask.sina.com.cn/f/24744602.html
史惠婷(2019)。敎學評量制度與提昇敎學品質之探討-以某國立大學通識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外敎中國(2017)。不可不知道的美國K-12學制。取自http://www.teslcn.com/news_details.php?id=1638
白慧如(2004)。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石遠誠(2003)。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光大傳承(2014)。南加華人十年史話1980-2010年代。美國東亞文敎基金會,8(1),647-653。
全美中小學中文敎師協會(2020)。取自 https://classk12.org
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2008)。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聯合會刊。Volume 13(2)。
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2011)。2011 年全美中華歷史文化常識比賽教材範圍高級組教材中國中世紀史教材-漢末至明朝。教育研究發展委員會。取自http://www.anjcs.org/2011CCCAVACLS1.pdf
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2016)。全美SAT中文模擬考試辦法。取自http://www.ncacls.net
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2016)。全球參與創新教學-研討會暨第22屆年會刊物。大紀元報社。美國,馬里蘭州。
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2018)。華語文教學資源專區。聯合會刊,Volume 13:2, july –Sept . 取自https://www.huayuworld.org/ebook_list.php?utm_source=華語文教學資源專區&utm_medium=電子書城&utm_campaign=201
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2020)。第六屆中文傳承敎育國際研討會。https://docs.google.com/a/ncacls.net/viewer?a=v&pid=sites&srcid=bmNhY2xzLm5ldHwyMDE4bWFzdGVyfGd4OjUxYWY1ZDIwNzc4YWNjMWU
全球華文網(2009)。「全球線上課程」-臺灣書院數位資訊整合平台之介紹。全球華文網。取自 http://www.huayuworld.org/?p=11961
全球華文網(2017)。第十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取自http://www.huayuworld.org/icice2017
全球華文網(2019)。華語文教學資源專區。取自https://www.huayuworld.org
全球華文網(2020)。全球華文網線上敎學專區。取自http://biweekly.huayuworld.org/epidemic_prevention/index.html
全球華文網(2020)。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huayuworld
全球華文網(2020)。師資培訓班專區。取自https://www.huayuworld.org/teacher_traning_list.php?utm_source=師資培訓專區&utm_medium=師資培訓公告&utm_campaign=2018
全球華文網(2020)。華語文敎學專區。取自:https://www.huayuworld.org/index.php
全球漢教總會(2019)。國際漢語敎師證書。取自http://www.chineseteacher.org.cn
朱筱雯(2010)。國民小學敎師專業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敎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屏東大學,屏東市。
百度百科(2020)。南加州介绍。取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南加州/2571750?fr=aladdin
吳至懿(2008)。台北市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淡江大學,臺北市。
吳佩珊(2019)。彰化縣公立教保服務人員組織公民行為、組織氣氛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吳佩珊(2019)。彰化縣公立教保服務人員組織公民行為、組織氣氛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吳明清(1990)。談組織效能之提升與校長角色。教師天地,46,48-49。
吳明隆(2007)。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陳火城(2007)。高雄市國小敎師數學敎學信念與自我知覺敎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48,113-132。
吳阿燕(2010)。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新住民女性學員對學校支持系統滿意度及其問題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吳貞芳(2015)。臺北市公立國中教師個人玩興特質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健行科技大學,桃園市。
吳清山(2003)。學校效能研究:理念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2005)。學校效能研究的價值。敎育研究集刊,51(2),133-139。
吳清山(2006)。師資培育的理念與實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1),1-32。
吳清基(1990)。我國學校行政的政策新取向。學校行政,1,3-11。
吳清基(1990)。教育與行政。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基(1990)。教師效能研究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敎育研究所主編:敎育研究與發展。臺北市:臺灣書局。
吳清基(1992)。教師效能研究之探討。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雪華(2006)。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韻儀(1998)。傑出教師五大信念。天下雜誌,23,26-29。
李佳慧(2004)。影響學校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實證研究-ECSI 模式之應用(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淡江大學,臺北市。
李定勇(2009)。美國加州地區中文學校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定融(2018)。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工作效能關係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李怡倩(2010)。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李昆泰(2013)。國民中學生教組長之角色知覺與工作滿意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淡江大學,臺北市。
李明智(2010)。高雄縣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李漢揚(2015)。台灣搶華語教學市場。全球華文網。僑委會,臺北市。取自 http://twtcsl.org/node/1355
李麗玲、許茹蘭(2011)。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需求評估之研究-研究報告調查問卷。國家教育研究院,計畫編號,NAER-100-12-E-2-01-00-1-01
周世傑(2005)。國民中小學教育階段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教師工作滿意之研究-以基隆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
周亞民(2014)。臺灣華語文發展的里程碑-邁向華語文教育產業輸出大國八年計畫。華文世界-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6(113),28-34。
周新富(1991)。國民小學敎師專業承諾、敎師效能信念與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政治大學,臺北市。
周碧玲(2019)。苗栗縣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教學效能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育達科技大學,臺北市。
周麗華(2020)。國民小學初任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易欣穎(2015)。探討人格特質與人際關係對團購行為之影響-以桃園縣光明國中女性教職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健行科技大學,桃園市。
林上智(2010)。華語文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現況與兩者間的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林世賢(2011)。幼稚園敎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志偉(2016)。桃園市國民中學教師教學效能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健行科技大學,桃園市。
林孟潔(2018)。台中市公立幼兒園教保員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林勇輝(2004)。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和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林宣嫚(2008)。台中市國民小學學校行政服務品質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中敎育大學,臺中市。
林國賢(2004)。大陸民眾來台旅遊態度與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林彩雲(2010)。台中市國小教師組織承諾、自我效能與知識分享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林莅翔(2015)。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領域備課社群教師工作滿意度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
林進材(1999)。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88-2413-H-024-010。
林進材(2000)。有效敎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市:五南。
林順智(2005)。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學校本位專業發展情形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瑞陽(2012)。高雄市國小教師零體罰知覺、工作投入、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林雍智、吳清山(2012)。以定期換證制度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美日兩國教師換證制度評析與啟示。教育與心理研究,35(4),1-27。
林鎮賢(2010)。高雄縣國小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邱秀玲(2012)。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邱秀玲(2012)。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侯志偉(2008)。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工作投入之關係研究-以校長領導風格、行政服務品質及教師專業成長為干擾變項(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2012)。加州CBEST 考試資訊教師資源 AP Central 。取自 http://www.scccs.net
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2013)。2013年春季教學研討會暨行政人員研討會課程表-如何為二十一世紀學生提供最有效的語言教學。取自 http://scccs.net/events/event37/Spring/2013SpringConf-Schedule.pdf
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2013)。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數位敎學網。http://laelearning.weebly.com/259452341636039283042084920139.html
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2018)。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之組織架構-第四十三屆工作人員。取自 http://www.scccs.net
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2018)。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之會員學校資訊-第四十四屆工作人員。取自 http://www.scccs.net
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2019)。2019年專業師資培訓課程時間補充。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公文43屆第17號。取自http://scccs.net/events/event43/OfficialPublications/17/43nd_Gongwen17.pdf
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2020)。2020年第一次專業師資培訓課程。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公文44屆第7號。取自 http://www.scccs.net/events/event44/OfficialPublications/07/Gongwen07.pdf
哈囉洛杉磯(2020)。洛杉磯。取自http://www.hellola.cn/losangeles/history
姚蘭(2010)。全球華文網與數位輔助教材。國際漢語學報。1,97-108。
姚蘭、董鵬程、何福田(2013)。臺灣華語文教育與僑教。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華語文教育發展史,9,453-543。
星島日報(2017)。洛僑「海外青年文化志工培訓班」招收華裔青少年。南加社區電子新聞報導。取自 https://www.singtaousa.com/la/8457
洛杉磯華僑文敎服務中心(2017)。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地區僑情簡介http://overseas.ocac.gov.tw/OCAC/SubSites/Pages/VDetail.aspx?site=96775ef4-842d-4e5b-9491- abf5119661d1&nodeid=999&pid=5180
洛杉磯經文處文化組(2006)。「加州華文教師CBEST檢定考試輔導班」。取自http://www.tw.org/cbest/faq.htm
洪秀緣(2014)。澎湖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個人玩興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洪妮均(2010)。國民小學敎師知識管理對敎學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洪振宇、杜強國(2012)。教師自我效能、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間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國中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大葉大學管理學院,彰化縣。
洪珠媚、劉海鵬(2015)。臺南市國民小學體育教師敎學效能之研究。大專學術專刊,94,35-43。
洪碧伶(2007)。國民小學校長品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暨南大學,南投縣。
美洲華語(2018)。美洲華語學校簡介。http://www.mzchineseschool.org/zh-hant/學校簡介。
美國亞洲協會(2012)。擴大美國中文教學設施報告摘要。取自http://www.doc88.com/p-861116356413.html
美國網路旅遊公司(2006)。任我行-美國旅遊篇。取自https://www.chinesetraveler.com
胡玉翠(2013)。科技大學財經類學生滿意度與信任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嶺東科技大學,臺中市。
胡素華(2004)。臺東縣國民小學校長溝通行為、敎師工作滿意與學校組織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范雅婷(2013)。印度大學華語教育市場對行動學習之接受分析與發展建議─以金德爾全球大學華語文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暨南大學,南投縣。
范雅婷(2013)。印度大學華語教育市場對行動學習之接受分析與發展建議─以金德爾全球大學華語文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韋油亮、張曉玲(2017)。不同學歷及性別高校教師教學自我效能感調查研究。中文科技期刊-中國高新區,7,68。
夏誠華(2009)。海外華文敎育與中華文化。中原華語文學報,3,1-18。
夏誠華(2011)。從僑民敎育走向華文教育。中原華語文學報,8,1-18。
孫志麟(2002)。教師效能-三元模式的建構與應用。教育研究,104,44-54。
秦夢群(1999)。營造學習型組識學校:敎育行政人員應有的體認與策略。臺北市,敎育資料與研究出版。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2012)。資策會與僑委會合作以科技輔導海外華語文教學-有效提升九成華語教師教學能力。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11(10)。
馬蕙慈(2003)。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對教學效能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元智大學,桃園市。
馬蕙慈(2003)。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對教學效能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高一虹(2003)。中國大學生英語學習社會心理-學習動機與自我認同研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26(1),304。
高海洋(2009)。東南亞華人與華文教育簡析。華文敎育政策。取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5e3000100cj00.html
高強華(1988)。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集刊,30,113-133。
高嘉謙(2019)。South-南方視點的跨國人文書房編輯前言推薦序。馬來西亞-多元共生的赤道國度。臺北市:台灣聯經出版。
國立中原大學(2016)。海外實習機會。【美國】教育部105年選送華語教學助理赴國外學校任教第105010號通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9)。跨國實習實況轉播什麼樣的置入性行銷!?~Palos Verdes學區Lunada Bay小學的中文計畫。取自http://overseaschinese2008.blogspot.com/2009/02/palos-verdeslunana-bay.html
國家敎育專業委員會(2020)。PDK / Gallup蓋洛普民意測驗-國家委員會敎師董事會認證標準。取自https://www.nbpts.org/newsroom/pdkgallup-poll-finds-strong-public-support-for-board-certification-for-teachers
寇惠風(2015)。美國北加州中文學校之教學現況。華語學刊,18,97-101。
寇惠風(2017)。鴻鵠高飛,一舉千里。北加州傳統僑校邁向全球化的中華文化教學觀。華文世界,119,49-56。
張子恩(2011)。國中體育敎師幽默感與工作壓力對敎學效能之因果模式(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北體育學院,臺北市。
張吉良(2011)。中彰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張帆綺(2019)。新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淡江大學,臺北市。
張金鑑(1985)。管理學新論。臺北,五南書局。
張青菁(2009)。台中縣國小教師社群滿意度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明道大學,彰化市。
張俊紳(1997)。國民小學敎師之教學效能研究-不同敎學效能信念類型文化敎師的敎學表現及其敎學生產力(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春興(1990)。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4)。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夏玲(2015)。桃園縣小學教師對教師專業角色知覺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認同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北敎育大學,臺北市。
張笠雲(1980)。組織社會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張媛甯、岳美秀(2012)。臺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覺知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學校行政雙月刊,82,70-89。
張裕弘(2010)。苗栗縣國民小學内部行銷、敎師工作投入與敎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張靖怡(2017)。彰化縣偏遠地區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張靖怡(2017)。彰化縣偏遠地區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張嘉茹(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敎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德銳(2007)。教學行動研究對國小教師自評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26,1-22。
張憶如(2014)。兒童華語之班級經營策略與活動設計研究:以美國地區中文學校教師提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張燕(2011)。加拿大華文教育的發展現狀與主要問題研究。雲南師範大學學報,9(1),88-92。
張瓅勻(2016)。105年度學海築夢學生出國實習心得報告-美國南加州爾灣小時代中文學校。華文世界,118,89-99。
張繼寧(2009)。美國全國教學專業標準委員會-師資培育小辭典。臺灣師資培育電子報,2009,1。取自 http://tted.cher.ntnu.edu.tw/?p=168&preview=true
敎育部(2019)。我國華語文教育之研習及就讀人數概況-對外華文敎育。敎育部統計處。敎育統計簡訊《第117號》。取自http://stats.moe.gov.tw/files/brief/我國華語文教育之研習及就讀人數概況.pdf
教育部(2008)。中小學資訊敎育白皮書。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資訊學會 ISBN: 9789860152173。1-50。
教育部(2015)。國際及兩岸教育司新南向學海築夢計劃。全球資訊網。取自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3E194B1D7DE01D68
教育部統計處(2019)。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教育統計簡訊。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Default.aspx
梁丁財(2001)。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敎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臺中市立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梁玟燁(2004)。台北縣市國民中學教師的專業權能、教學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中市立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臺北敎育大學,臺北市。
梁竣瓘(2016)。以日本高中生留學台灣為目的的華語師資培訓研究。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學報,6,35-48。
莊仁馨(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人事人員角色知覺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莊仁馨(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人事人員角色知覺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文獻(2011)。境外華語文教學實務分析-以越南胡志明市華語師資培訓為例。台灣華語文教學,11,61-72
許宗永(2018)。澎湖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其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以性別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原嘉(2002)。國民中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許笑濃(2016)。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網路敎學講座-如何準備SAT中文測驗。取自 http://www.mzchinese.net/20160911.pdf
許惠英、蔡慧敏(2013)。新北市國民小學健康與體育敎師社會支持、自我效能與學校效能之關係。中原體育學報,3,68-75。
許晴晏(2016)。主從關係對工作滿意度之影響-以員工獎懲制度態度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淡江大學,臺北市。
許瑞芳(2001)。國民小學啟聰教育教師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郭李宗文(2011)。臺東縣國幼班敎師工作滿意度與敎師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敎育學,臺東市。
郭明堂(1991)。不同的師質養成型態對敎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跨世紀創新人才培養國際比較大會」學術研討會。高雄市:高雄市政府研考會-研究發展成果彙編。
郭明德(1999)。國小教師自我效能、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姿伶(2011)。私立高中教師制握信念、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郭蘭(2003)。國民中學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灣中部四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陳十美(2014)。南加華人三十年史話1980-2010年代。光大傳承。美國:美國東亞文敎基金會。
陳中華(2007)。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效能差異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西南大學,美國。
陳文富(2009)。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中敎育大學,臺中市。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評鑑量表編製之研究。藝術學報,61,221-251 。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木金(1999)。班級經營。臺北市:揚智。
陳木金(1999)。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策略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高等教育。2000,147-168。
陳木金、邱馨儀(2006)。以教學檔案為核心主軸的教師評鑑系統建構。教師天地,143(8), 25-34。
陳芃均(2017)。新竹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怡如(2014)。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正向心理、工作滿意度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品華(2014)。國小校長學習領導之個案研究:以學習共同體之推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淡江大學,臺北市。
陳建州、劉正(2001)。重探學校教育功能—家庭背景因素影響力變化之研究,台東師院學報,12,115-144。
陳美言(1998)。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陳美珍(2010)。國民小學敎師工作壓力、角色知覺及敎學效能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新竹敎育大學,新竹市。
陳美齡(2014)。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陳虹橞(2011)。高雄市國小教師對零體罰政策之態度與班級常規經營策略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音汝(2010)。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及國民中學教師管教行為之現況(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曼妙(2009)。技專校院教學服務品質之研究:以南開科技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雪妮(2015)。海外中文班之專業華語教學志工師資需求。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學報,5,85-102。
陳湘雲(2009)。台灣自來水公司組織變革、組織學習和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亞洲大學,臺中縣。
陳彰儀(1989)。工作與休閒-從工業心理學的觀念探討休閒的現況與理論。淑馨出版社,1-10。
陳鳳儀(2010)。特殊敎育敎師助理員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研究-以台灣北區主要特敎學校及特教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陳慧慈(2020)。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正向心理、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靜婷(2009)。屏東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激勵保健因素與行政工作投入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黄偉菖(2009)。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敎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黄國益(2010)。不同教學效能國小導師班級經營策略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
彭妮絲(2011)。不同學習風格馬來西亞海青生之華語文閱讀-教學策略。中原華語文學報,8,59-78。
曾琬妤(2019)。臺南市國小現職教師兼任教學組長之組織承諾、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與其續任意願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曾慧琪(2019)。教師工作滿意度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桃園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萬能科技大學,桃園市。
游宗輝(2015)。屏東縣國小教師背景變項透過教師制控信念、教師間氣氛與校長領導風格對教師工作滿意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游淑惠(2003)。國小校長魅力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及工作滿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程英芬(2019)。學前教保服務人員休閒活動參與、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以台南市國小附幼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南華大學,嘉義市。
馮莉雅(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怡倩(2013)。高雄市課後托育教師情緒智能教學效能與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黃金茂(2005)。國小校長溝通行為與學校組織氣氛及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黃盈彰(2000)。國小教師的工作特質、學校組織氣候、控制信念與成就動機對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黃素珍(2004)。國民小學一般教師、特殊教育資優類教師與特殊教育障礙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黃盛美(2009)。臺北縣市國民小學總務主任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惠玲(2014)。芝大百餘教授連署促停辦孔子學院。取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503/01/4587780_374093430.shtml
黃榮男(2017)。屏東縣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工作滿意度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黃端溶(2005)。台灣區啟聰學校教師工作滿意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致遠管理學院,台南市。
楊宜涓(2012)。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教學效能與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楊明珠(2010)。探索教育課程教師對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楊政學(2010)。激勵理論與實務-品德敎育與倫理教育。領導理論與實務,8(1),176-196。
楊深坑、黃嘉莉(2011)。各國師資培育制度與教師素質現況。臺北市:教育部。
楊琇琇(2019)。教師人格特質、教學效能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統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楊豪森(2008)。綜合高中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瑞山中文學校(2015)。地球村青少年村民之台灣敎育文化參訪團。取自http://taiwan-usylcecamp.org
葉人豪(2013)。2000年以來泰北地區華文敎育之研究-以建華綜合高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中原大學,臺北市。
葉育婷(2009)。跨國教學實習報導-語言教學不可或缺的文化課程和美國中學生分享中國文化。取自:http://palosverdeschineseschool.org/index.php?page=intern#b
葉育婷(2010)。AP中文對美國中文學校的影響-以南加州PV學區為主(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董家琳(2017)。國中歷史課應用桌上遊戲對學生學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中興大學,臺北市。
裘曉蘭(2013)。多元文化社會與敎敎—日本華僑學校困境與發展方向。中國青年研究,8,100-105。
詹孟傑(2009)。國小教師幽默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詹淳雅(2013)。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賈成達(2010)。賈老師《華語雙拼-快注音》。中正書局華語專區-兒少華語敎材。臺北市:中正書局。
鄒惠生(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鄒耀偉(2017)。新北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工作滿意度及續任意願之研究—以兼任學務處組長職務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淡江大學,臺北市。
雷國鼎 (1976)。教育概論。臺北市:教育文物出版社。
靳麗華(2005)。南澳華聯會中文學校綜述。海外華文教育,1,77-79。
僑務委員會(2000)。2019年海外青年英語服務營。取自https://www.ocac.gov.tw/OCAC/Pages/List.aspx?nodeid=67
僑務委員會(2012)。2010 年美國普查華人人口分析報告。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會計室。取自http://www.ocac.gov.tw/ocac/file/attach/248/file_251.pdf
僑務委員會(2017)。106年華文敎師的工作線上遠距研習班成果報告書。僑委會遠距敎學科,臺北市。
僑務委員會(2017)。美洲地區華文學校數與教師研習人數。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106年僑務統計年報(10月出版)。僑委會,臺北市。
僑務委員會(2017)。海外青年暑期返鄉英語教學。中華民國106年僑務統計年報(10月出版)。僑委會,臺北市。
僑務委員會(2017)。僑務委員會―華語文教學資源專區。取自https://www.huayuworld.org/ebook_list.php?utm_source=華語文教學資源專區&utm_medium=電子書城&utm_campaign=2018
僑務委員會(2018)。中文班及臺灣學校數量表。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107年僑務統計年報(10月出版)。僑委會,臺北市。
僑務委員會(2018)。近年海外華文敎師回國研習参加人次表,按年别及洲別表。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107年僑務統計年報(10月出版)。僑委會,臺北市。
僑務委員會(2018)。美洲地區華文學校數與教師研習人數。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107年僑務統計年報(10月出版)。僑委會,臺北市。
僑務委員會(2018)。海外華文學校。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107年僑務統計年報(10月出版)。僑委會,臺北市。
僑務委員會(2018)。海外僑民社團分布表。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107年僑務統計年報(10月出版)。僑委會,臺北市。
僑務委員會(2018)。海外僑民團體分布表。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107年僑務統計年報(10月出版)。僑委會,臺北市。
僑務委員會(2019)。2019年「海外華文教師研習班」。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107年僑務統計年報(10月出版)。取自https://www.huayuworld.org
僑務委員會(2019)。2019年僑務委員會華語教學國際研討會。取自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903060727176549258920
僑務委員會(2019)。2020年南半球地區海外青年英語服務營。取自https://teenage.ocac.gov.tw/Out/News/NewsDt.aspx?id=27
僑務委員會(2019)。北加州、內華達州及猶他州簡介及與我國的關係。取自:https://www.roc-taiwan.org
廖文輝(2019)。馬來西亞-多元共生的赤道國度。臺北市:台灣聯經出版。
廖素華(1978)。國小校長領導方式、敎師人格特質與敎師工作滿足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政治大學,臺北市。
廖淑容(2011)。教師休閒活動參與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苗栗縣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亞洲大學,臺中縣。
廖雅靖(2010)。屏東縣國中教師工作滿意度與教師效能感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維基百科(2020)。加利福尼亞州。維基百科自由百科全書。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加利福尼亞州與自我認同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北京市。
臺灣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2019)。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簡章。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2500/News.aspx?n=D6C383FCEBE5343C&sms=EA01A381F204F203
賓玉華(2019)。公辦公營實驗學校教師情緒勞務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趙其文(2002)。《人力資源管理》(初版)。臺北市:華泰。
銘傳大學(2002)。全球瘋華語-兩岸師資比一比。面對中國競爭台灣如何自處。小世界 - 大文山社區報,2199 。
劉玫玲(2008)。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劉威德(1994)。國中教師教學成敗歸因、社會支持與教學自我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劉淑美(2009)。澎湖縣新移民女性成人教育需求及其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劉雪芹(2008)。從挪威的中文教學狀況看海外中文教學的得與失。南京林業大學學報,8(2),123-126。
劉慧敏(2016)。德國Stuttgart中文學校兒童班之教材教法研究。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學報,7,137-143。
劉濤(2003)。先進客戶管理資訊系統之設計與實作-以出版產業為例,中原大學,桃園縣。
歐陽怡(2012)。遠距教學之媒體運用與學生滿意度研究-以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附設空中進修學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嶺東科技大學,臺中市。
蔡佳芸(2010)。華語文數位教學設計--數位學習課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淡江大學,臺北市。
蔡怡貞(2003)。台中縣市私立幼稚園敎師工作滿意度與敎師生涯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中敎育大學,臺中市。
蔡旻芬(2019)。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臺中市立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蔡雅薰(2008)。美國各級學校K~12華語教材情境選用研究。中原華語文學報,2,205-224。
蔡雅薰(2017)。從IB國際文憑教育探究全球視角的國際華語文教學新變。華文世界,120,101-109。
蔡鈴麟(2014)。澎湖縣國民小學學校行政服務品質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蔣蕙安(2019)。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萬能科技大學,桃園市。
鄭育文(2016)。高雄市國小教師休閒認知、休閒參與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鄭崇趁(2015)。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領域備課社群教師工作滿意度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駐波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教育組(2015)。臺灣教育部華語8年師大團隊波士頓介紹實用中文教學資源。取自http://www.moebos.org/2015/01/17/教育部華語8年師大%E3%80%80波士頓介紹實用中文教學
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2007)。加州教師檢定考試(CBEST)輔導班。洛杉磯學報。取自http://www.tw.org/laepaper/labels/5ZyL6Zqb5paH5pWZ44CB5bCx5qWt6LOH6KiK.html
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2020)。加州華文教師檢定-對外華語敎學能力認證考試。取自 http://www.tw.org/cbest/faq.htm
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2018)。金山灣區文教中心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2018。取自 http://sfccc.weebly.com2018
橙縣華僑文敎服務中心(2017)。地區僑情簡介。取自http://oversesa.ocac.gov.tw
盧雨芯(2009)。引起學習動機-國中歷史課導言設計。歷史敎育,15,153-222。
蕭惠貞(2014)。華裔兒童文化教材主題選取之探討-以美加東地區中文學校教師之需求為例。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59(2),1-34。
賴春金、李隆盛(1992)。合作學習的敎學策略。中等教育,43(4),87 - 91。
賴雪芬(2008)。敎師休閒活動參與、身心健康與敎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嘉義市國立高中職敎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環球時報(2019)。海潤海外房産-加州十大城市排名。取自https://kknews.cc/world/5ra4lm3.html
謝文全(2012)。教育行政學(四版)。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佳懿(2013)。高中教師自我效能、工作壓力、教師學習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謝寶梅1995)。國小教師自我效能感之調查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6(3),79-96。
鍾欣男(2001)。知識管理在學校本位國小教師專業成長運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鞠玉華(2008)。對當前日本華僑學校發展狀況的思考。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1(7),7-13。
簡玉琴(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簡志明(2010)。學校分佈式領導與敎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顏逸鴻(2015)。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魏國贈(2008)。高雄縣國小教師兼任行政工作角色壓力與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蘇美玉(2010)。澎湖縣國民小學工作壓力 覺知與情緒管理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饒見維(2003)。敎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二、英文部分
Adams, C. M., & Forsyth, P. B. (2006). Proximate sources of collective teacher efficac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44(6), 625-642.
Adams, J. S. (1963).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 422-436.
Agho, A.O., Price, J. L., & Mueller , C. W. (1992). Discriminant validity of measures of job satisfaction, positive affectivity and negative affectivity.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65,185-195.
Alderfer,C.P.(1969). An empirical test of a new theory of human need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Performance, 4 (2), 142-175. https://doi.org/10.1016/0030-5073(69)90004-X.
Bandura, A. (1988). Self-efficacy conceptions of anxiety. Anxiety Research, 1, 77-98.
Bandura,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l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Barber,B. (1983). The Logic and Limits of Trust , New York Brunswick, NJ :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2(3), 77-78.
Borich.G.D. (1992).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2nd ed.).New York : Merrill.
Bruce, C. D.,Esmonde, I., Ross, J., Dookie, L., & Beatty, R. (2010). The effects of sustained classroom-embedded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on teacher efficacy and related student achievement.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6(8), 1598-1608.
Chenry, P. H. (1984).Effects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rganizational factors and task characteristics on computer programmer productivity and job satisfaction.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7, 209-214.
Churchill, G. A., Ford, N.M., & Walker, O.C. (1974).Measuring the job satisfaction of industrial saleme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1, 254-260.
Cohen, J., Cohen, P., West, S. G., & Aiken, L. S. (2003). Applied multiple regression/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3rd ed.).Hillsdale, NJ: Erlbaum.
College Board. (2020). The AP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exam. AP Students.Retrieved from https://apstudents.collegeboard.org/courses/ap-chinese-language-and-culture/assessment .
Conine,T.A. (1968).Teachers’attitudes toward disabled person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29,4102.
CSET (2020). California educator credentialing assessments. Retrieved from http://www.ctcexams.nesinc.com/PageView.aspx?f=GEN_AboutCSET.html.
CTC.CA.GOV.(2019). Commission on Teacher Credentialing. Teaching Credentials Requirements.Retrieved from https://www.ctc.ca.gov/credentials/req-teaching
CTC.CA.GOV.(2019). The California Basic Educational Skills Test (CBEST)Bilingual Candidates and the Cal TPA.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tc.ca.gov/docs/default-source/educator-prep/tpa-files/bilingual-candidates-and-caltpa-july-19.pdf?sfvrsn=
Davis (1977). Human Relations at Work: The Dynamic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2,42-48.
Denham,C.H., & Michael, J.J. (1981).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Definition of the construct and a model for further research. Educ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 5, 39-63.
Development : The case of Chinese ethnoburbs in the San Gabriel Valley, California. In Min Zhou (Ed.), Contemporary Chinese America : Immigration, Ethnicity, and Community Transformation(pp.77-96).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Dörnyei,Z.(2006).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ILA Review, 19, 42-68. doi:http://dx.doi.org.ezproxy.nptu.edu.tw/10.1075/aila.19.05dor
Dörnyei,Z.(2014).Researching complex dynamic systems: 'retrodictive qualitative modell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Language Teaching, 47(1), 80-91. doi:http://dx.doi.org.ezproxy.nptu.edu.tw/10.1017/S0261444811000516
Federici,R.A., & Skaalvik,E.M. (2011). Principal self-efficacy and work engagement : Assessing a Norwegian principal self-efficacy scale. 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14(4),575-600.
Gibson, S., & Dembo, M. H. (1984). Teacher efficacy: A construct valid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4), 569-82. Retrieved from https://search-proquest-com.ezproxy.nptu.edu.tw/
docview/63356928?accountid=170225
Good,Thomas L. (1979). Teacher effectivenes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0(2),52-64. Retrieved from https://search-proquest-com.ezproxy.nptu.edu.tw/docview/63810600?accountid=170225
Guilford. J.(1956). Fundamental Statistics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11(4),690-690.
Hackman, J. R., & E. E. Lawler (1971). Employee reactions to job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5, 256-286. doi10.1037/h0031152
Herzberg,F.,Mausner,B.,& Snyderman,B.(1959).The motivation to work ,2nd edition ,with Bernard Mausner and Barbara Bloch Snyderma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Hoppock,R. (1935). 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 Harper.
Hoy, A. W., & Spero, R. B. (2005). Changes in teacher efficacy during the early years of teaching: A comparison of four measure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1(4), 343-356.
Hoy, W. K., & Miskel C. G. (1987).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3rd ed). New York: Random House.
https://doi.org/10.1016/0030-5073(69)90004-X.
Jacobson, et al., (1973). As a principal is, so is the school. Shaw,1985, pp. 33.
Ke, C., & Li, Y. (2011).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U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39, 177-238.
Klassen, R., & Chiu,M. (2010).Effects on teacher’ self-efficacy and job satisfaction: Teacher gender, years of experience, and job stres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2,741-756.
Knoblauch, D., & Hoy, A. W. (2008). "Maybe I can teach "those" kids." the influence of contextual factors on student teachers' efficacy belief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Studies, 24(1), 166-179. doi:http://dx.doi.org.ezproxy.nptu.edu.tw/10.1016/j.tate.2007.05.005
Kyriacou,C. (1989). Effective teaching in Schools. Oxford: Basil.
Kyriacou,C.(1979). Effective teaching in Schools : Theory and Practice(2nd ed.). Cheltenham, UK : Stanley Thornes.
Lai, H. (2010). Teaching Chinese Americans to be Chinese: Curriculum, teachers, and textbooks in Chinese schools in America during the exclusion era.In Chan S. (Ed.). Chinese American Transnationalism:
The Flow of People Resources and Idea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during the Exclusion Era (pp. 194-210). Philadelphia, P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Lee, J. C., Zhang, Z., & Yin, H. (2011). 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a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faculty trust in colleagues and collective efficacy on teacher commitment to student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Studies, 27(5),820-830. doi:http://dx.doi.org.ezproxy.nptu.edu.tw/10.1016/j.tate.2011.01.006
Lee, V. E., Dedrick, R. F., & Smith, J. B. (1991). The effect of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schools on teachers' efficacy and satisfactio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4(3),190-208.
Locke,E. A. (1969).What i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4(4), 309-336.
Mahmood,A.,Nudrat,S., & Asdaque,M.M. (2011). Job satisfac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ender, urban and rural school. Asian Social Science,7(8), 203.
Maslow, A. H.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Y: Harper and Bros.
McGinnis, S. (2001). Heritage is not enough: The changing demographic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field in the United States. Russian Language Journal, 60, 199-212.
Medley, D. (1979).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In P. L. Peterson. and H. J. Walberg (Eds.). Research on Teaching: Concepts,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Berkeley, CA: McCutchan.
Medley, D. M., & Crook, P. R. (1980). Research in teacher competency and teaching tasks. Theory into Practice, 19(4),294-301.Retrieved from https://search-proquest-com.ezproxy.nptu.edu.tw/docview/63638204?accountid=170225
Miller, J. (2010). Chinese pre-service teachers in Australia: Language, identity, and practice. In Ryan J. & Slethaug G. (Ed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Chinese Learner.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29-148.
Mitchell, T. R. (1973). Motivation and participation: An integr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6(4), 670-679.
Money, S. M. (1992). What i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 A survey of 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1056).
Newmann, F. M., Rutter, R. A., & Smith, M. S. (1989). Organizational factors that affect school sense of efficacy, community, and expectation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2,221-238.
Ngai, M. (2011). Education, language, and the immigrant middle class. In Smith R. (Eds.), Citizenship, Borders, and Human Needs (pp.135-156). Philadelphia, PA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orter,L.W., & Lawler , E. E., (1971). Manageri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 Homewood: Dorsey Press.
Raudenbush, S. W., Rowan, B., & Cheong, Y. F. (1992). Contextual effects on the self-perceived efficacy of high school teacher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5,150-167.
Robbins,S.P.(2001).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7thed.).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Rosenshine,B.V.(1986).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Explicit Teacher. Educational Leadership,44,60-66.
Ryan, D.W. (1986). Developing a new model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
Seal, F.E., & Knight,P.A. (1988). Industrial/organization psychology science and practice.Belmount California :Brooks /Cole Publishing Co.
Song,H.(2007).Literature review of teacher job satisfaction.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40(5), 11-16.
Starr,D.(2009).Chinese language rducation. In Europe: The confucius institutes.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44(1), 65-82.
Thomas, L.Good., & Jere Brophy.(1986).Teacher behavior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In M.C.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3rd ed.),(pp. 328-375) . New York : MacMillan.
Tringo, J. L. (1970). The hierarchy of preference toward disability groups.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4(3), 295-306.
Tschannen-Moran, M., Hoy, A. W., & Hoy, W. K. (1998). Teacher efficacy: Its meaning and measur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8(2), 202-248.
Tschannen-Moran, M. and Woolfolk Hoy, A. (2007). The differential antecedents of self-efficacy beliefs of novice and experience teacher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3,944–956.
Tseng, Y., & Kim, R.(2009). Suburbanization and new trends in community
Veenman, S. (1984). Perceived problems of beginning teacher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4(2), 143-178.
Vroom, V. C.(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Wahlstrom, K. L., & Louis, K. S. (2008). How teachers experience principal leadership: The roles of professional community, trust, efficacy, and shared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44(4), 458-495.
Yin, X. (2009). Between the local and the glob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language press in America. American Periodicals, 19(1), 49-65.
Zambo, R., & Zambo, D. (2008). The impact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mathematics on teachers'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efficacy: The stigma of underperforming. 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 35(1), 159-168.
Zammuto, R.F. (1982).Assess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Zhou, M., & Lee, R. (2013). Transnationalism and community building: Chinese immigrant organiz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647, 22-49.
Zhou, M., & Li, X. (2008). A Historical Look 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ch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Barkan E., Diner H., & Kraut A. Migrants to the U.S. in a Global Era (pp.163-184). New York, NY: NYU Press.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