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全球化下臺灣移民在美國加州之經濟活動與跨國鏈結(1965-2015)
作者:周曉楓
作者(外文):Hsiao-Feng Chou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系所
指導教授:陳靜瑜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1
主題關鍵詞:跨國經濟臺灣移民全球化美國加州族群聚集區經濟模式Transnational EconomyTaiwanese ImmigrantsGlobalizationCaliforniaEthnic Enclave Economy Mode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美國為臺灣人民移居海外人數最多之國家,而加州境內洛杉磯(Los Angeles)地區及舊金山灣區(San Francisco Bay Area),兩處自1980年代以來成為臺灣移民美國移居的首選之處。加州因位於美國西岸及太平洋東岸,是亞太地區進入美國之重要門戶,由於距離臺灣近、氣候佳、就業與投資機會多,1960年代起,吸引許多臺灣留學生進入深造,學成後在美國就業,陸續取得美國永久居留權或美國公民身分。加上美國移民政策的鬆綁,1965年美國《移民與國籍法修正案》(Amendment of the 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放寬華人移居美國的限制,許多臺灣移民以家庭團聚的方式陸續移入美國。
1980年代之後,臺灣面臨外交困頓、臺美關係變化、臺灣內部經濟環境的轉變、產業轉型等問題,種種推力加速臺灣人移民或投資海外;而美國則在《1990年移民法》(Immigration Act of 1990) 新增「投資移民」類別,加州因具備良好的內在與外在的投資因素,因此吸引許多臺灣人民移入。
本論文試從1965年新移民修正後,吸引臺灣移民赴美為時間起始,至2015年共半世紀的時間,從全球化的面相與美國移民政策的改變、加州地區吸引移民等因素分述說明,並從族群聚集區經濟模式(Ethnic Enclave Economy Model),分析臺灣移民在加州的投資產業結構與就業狀況,最後以個案研究-洛杉磯臺灣移民的深入訪談資料,以臺灣惠美壽茗茶(ABC Tea)為例,作為華人族裔企業在美國成功創業的代表,惠美壽自1945在臺灣創立至今,經歷臺灣產業轉型,見證臺灣茶業的繁榮與衰弱,也是第一個到美國加州設廠的臺灣製茶公司,因此以惠美壽茗茶從臺灣到美國的創業與發展,闡述臺灣移民在美國的跨國經濟活動。
根據以上的理論、數據分析與深入訪談等資料,說明1965年至2015年之間,臺灣移民在美國的經濟活動發展趨勢。本文透過實際訪談美國臺灣移民、問卷調查等方式,獲得一手史料,呈現臺灣移民在美國的發展與適應,為本論文之創見,希望拋磚引玉,奉獻微薄能力,貢獻研究所得。
The United States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Taiwanese immigrants. Since 1980, the Los Angeles and San Francisco Bay Areas in California have become two of the top choices for Taiwanese immigration. Because California is located on the west coast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ast coast of the Pacific Ocean, it serves as an important gateway for people from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o enter the United States. Being geographically close to Taiwan and boasting a good climate, plentiful employment, and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California has attracted many Taiwanese students to study there since the 1960s. After completing their studies, they tended to choose to become employed and obtain permanent residency or U.S. citizenships. With the loosening of the US immigration policy, the Amendment to the 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 relaxed restrictions on immigra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1965, and so many Taiwanese immigrants were able to move there by way of family reunification.
After the 1980s, Taiwan experienced diplomatic difficulties, changes in the Taiwan-U.S. relations,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s domestic economic environments,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all these factors contributed to accelerating Taiwanese immigration or investment overseas.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added a new immigration category called "Immigration by Investment" to The Immigration Act of 1990. California has since attracted many Taiwanese people to move there owing to its excellent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vestment factor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llustrate the phenomena of globalization, changes in the US immigration policy, and the possible factors for California to attract immigrants, starting from 1965, the year when the Amendment to the 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 passed and thus resulted in attracting Taiwanese immigrants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2015, spanning almost half a century. In addition, the investment industry structure and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the Taiwanese immigrants in California are analyzed via the ethnic enclave economy model. Finally, a case study—of in-depth interviews of the Taiwanese immigrants in Los Angeles (using the ABC Tea as an example)—is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successful ethnic entrepreneu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BC Tea has experienced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Taiwan in 1945, and has witnessed the prosperity and decline of Taiwan’s tea industry. This company was also the first to set up a factory in California. Therefore, this tea company is used to expound the transnational economic activities of Taiwanese immigrants due to its entrepreneurship and development from Taiwan to the United States.
Based on the above theories, data 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he researcher intends to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aiwanese immigrants''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65 to 2015. Through actual interviews with American Taiwanese immigrant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s, this article has obtained first-hand historical data, and the originality and contributions of this research lie in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their development and adaptation.
一、西文書目

1.檔案資料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Yearbook of Immigration Statistics 1820-2019 , https://www.dhs.gov/immigration-statistics/yearbook, 2020/7/20.
U.S. Census Bureau. U.S. of Population Census. Annual Report, 1970-2020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1-2020).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the 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zation Service 1965-2019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6-2020).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UBO Position by Industry 1987-1989, https://www.bea.gov/open-data, 2021/1/25.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UBO Position by Industry 1990-1999, https://www.bea.gov/open-data, 2021/1/25.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UBO Position by Industry 2000-2009, https://www.bea.gov/open-data, 2021/1/25.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Fdius-Ubo-Ctry-by-Ind-Position-2010-2019, https://www.bea.gov/open-data, 2021/1/25.

2.專書
Alba, Richard, and Victor Nee. Remaking the American Mainstream: Assimilation and Contemporary Immigratio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AnnaLee, Saxenian. Regional Advantage: 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AnnaLee, Saxenian. Silicon Valley’s New Immigrant Entrepreneurs (San Francisco, CA: Public Policy Institute of California, 1999).
AnnaLee, Saxenian. Local and Global Network of Immigrant Professionals in Silicon Valley (San Francisco, CA: Public Policy Institute of California, 2002).
AnnaLee, Saxenian. The New Argonauts: Regional Advantage in a Global Econom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Alejandro Portes. and Walton John. Labor, Class, and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New York, NY: Academic Press, 1981).
Alejandro Portes. Economic Sociology: A Systematic Inquiry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0).
Campbell, John L.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Globalization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4).
Charles H.C. Kao. Brain Drain: A Case Study of China (Taipei: Mei Ya Publications, inc., 1971).
Chen, Pi-Chi. US Firms'' Business Competence in the Taiwanese IT Industry (Cham, Switzerland: Springer, 2016).
Chang, Shenglin. The Global Silicon Valley Home: Lives and Landscapes within Taiwanese American Trans-Pacific Culture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Colombijn, Freek and Erdentug, Aygen Edited, Transcultural Home Identity Across the Pacific: A Case Study of High-tech Taiwanese Transnational Communities in Hsinchu, Taiwan, and Silicon Valley, USA (New York, NY: Routledge, 2002).
Douglass C. North.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Franklin Ng. The Taiwanese Americans (‎‎Westport, CT: Greenwood Press, 1998).
Freeman, Richard. America Works: The Exceptional U.S. Labor Market (New York, NY: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2007).
Gary G. Hamilton. Making Money: How Taiwanese Industrialists Embraced the Global Economy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Gold, Thomas B. State and Society in the Taiwan Miracle (Armonk, NY: M.E. Sharpe, 1986).
Galenson, Walter. Ed., Economic 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 in Taiwan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9) .
Gottdiener, Mark. The New Urban Sociology (New York, NY: McGraw-Hill, 1994).
Harvey, David.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Basil Blackwell Press, 1989).
Horton, John. The Politics of Diversity-Immigration, Resistance, and Change in Monterey Park, California (Philadelphia, PA: Temple University, 1995).
Held, David and McGrew, and Anthony G. and Goldblatt, David and Perraton, Jonathan. 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Palo Alto,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Ivan Hubert Light. Ethnic Enterprise in America: Business and Welfare Among Chinese, Japanese, and Blacks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3).
Ivan Hubert Light, and Steven J. Gold. Ethnic Economies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2000).
Kim, Ilsoo. New Urban Immigrants: The Korean Community in New York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1).
Kyle, David. Transnational Peasants: Migration, Networks, and Ethnicity in Andean Ecuador (Baltimore, M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0).
Lin, Jan. Reconstructing Chinatown: Ethnic Enclave, Global Change (Minneapolis,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8).
Lillian Gong-Guy and Gerrye Wong. Chinese in San Jose and the Santa Clara Valley (Arcadia, CA: Arcadia Publishing Library Editions, 2007).
Li, Wei. From Urban Enclave to Ethnic Suburb (Honolulu, H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6).
Li, Wei. Ethnoburb: The New Ethnic Community in Urban America (Honolulu, H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8).
Lee, Erika. At America''s Gates Chinese Immigration during the Exclusion Era, 1882-1943 (Chapel Hill, NC: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3).
Maria W. L. Chee, Taiwanese American Transnational Families: Women and Kin Work (New York, NY: Routledge, 2005).
Min, Pyong Gap. Asian Americans: Contemporary Trends and Issues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95).
Sowell, Thomas. Ethnic America: A History (New York, NY: Basic Books, 1981).
Tanzi, Vito. The Underground Econom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broad (Lexington, MA: D.C. Health, 1980).
Turner, Fredrick Jackson. The Frontier in American History (New York, NY: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 2014).
Timothy P. Fong. The First Suburban Chinatown: The Remaking of Monterey Park, California (Philadelphia, P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94).
Williamson, Oliver.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New York, NY: Free Press, 1985).
Wong, Bernard. Ethnicity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New Chinese Immigrants in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Boston, MA: A Pearson Education Company, 1998).
Waldinger Roger. and Mehdi Bozorgmehr, eds. Ethnic Los Angeles (New York, NY: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996).
Zhou, Min. New York’s Chinatown: The Socioeconomic Potential of an Urban Enclave (Philadelphia, P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92).
Zhou, M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merica Immigration, Ethnicity, and Community Transformation (Philadelphia, P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2009).

3.期刊
Alejandro Portes, Luis E. Guarnizo and Patricia Landolt. “The Study of Transnationalism: Pitfalls and Promise of an Emergent Research Field.”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22, no.2 (1999), pp.217-237.
Alejandro Portes, Julia Sensenbrenner. “ Embeddedness and Immigration: Notes on the Social 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Ac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8, no.6 (1993), pp.1320-1350.
Alejandro Portes. “The Debates and Significance of Immigrant Transnationalism.” Global Networks, Vol.1, no.3 (July 2001), pp.181-194.
Barrett Richard, and Martin K. Whyte.“Dependency Theory and Taiwan: Analysis of a Deviant Cas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7, no.5 (1982), pp.1064-1089.
Chen, Shin-Horng. “The Growing Cooperation between Taiwan''s ICT Industry with Silicon Valley and China.” SERI Quarterly, Vol.5, no.1 (2012), pp.53-59.
Cheng, Lu-Lin, and Gary Gereffi. “The Informal Economy in East Asian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Vol.18, no.1 (1994), pp.194-219.
Chien, Juh-Gu. “Racial Glass Ceilings, Gendered Responses: Taiwanese American Professionals'' Experiences of Otherness.” Sociological Focus, Vol.48, no.2 (2015), pp.126-149.
Edna Bonaich. “A Theory of Ethnic Antagonism: The Split Labor Marke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37, no.5 (1972), pp. 547-559.
John A. Mathews. “A Silicon Valley of the East: Creating Taiwan''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39, no.4 (July 1997), pp.26-54.
Tseng, Yen-Fen. “Chinese Ethnic Economy: San Gabriel Valley, Los Angeles County.” Journal of Urban Affairs, Vol.16, no.2 (1994), pp.169-189.
Tseng, Yen-Fen. “Beyond Little Taipei: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Immigrant Businesses in Los Angeles.”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 Vol.29, no.1 (April 1995), pp.33-58.
Wendy F. Hsu, “Troubling Genre, Ethnicity and Geopolitics in Taiwanese American Independent Rock Music.” Popular Music, Vol.32, no.1 (2013), pp.91-109.

二、中文書目

1.官方文獻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編印,《台灣及兩岸三地華人人口推估方法-理論建構與實證探討(以美國為例)》,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02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編印,《各國華人人口專輯》,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03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編印,《各國華人人口專輯(第二輯)》,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04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編印,《各國華人人口專輯(第三輯)》,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09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編印,《臺灣地區移居美國僑民長期追蹤調查報告》,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03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編印,《臺灣地區移居美國僑民長期追蹤第二(2004)年調查報告》,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04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編印,《台灣移居美國僑民長期追蹤第三(2005)年調查報告》,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06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編印,《臺灣移居美國僑民長期追蹤第四(2006)年調查報告》,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07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編印,《臺灣移居美國僑民長期追蹤第五(2007)年調查報告》,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08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編印,《臺灣移居美國僑民長期追蹤第六(2008)年調查報告》,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09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編印,《臺灣移居美國僑民長期追蹤第七(2009)年調查報告》,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0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編印,《臺灣移居美國僑民長期追蹤第八(2010)年調查報告》,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1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編印,《臺灣移居美國僑民長期追蹤第九(2011)年調查報告》,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2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編印,《臺灣移居美國僑民長期追蹤第十(2012) 年調查報告》,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3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華僑經濟年鑑:美洲篇2000-2001年版》,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02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華僑經濟年鑑:美洲篇2002-2003年版》,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04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07年華僑經濟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08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08年華僑經濟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09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09年華僑經濟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0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0年華僑經濟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1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1年華僑經濟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2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2年華僑經濟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3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3年華僑經濟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4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4年華僑經濟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5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5年華僑經濟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6年。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6年華僑經濟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7年。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第一期總諮議報告書》,臺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4年。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016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分析報告》,臺北: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016年。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109年11月份核准僑外投資、陸資來臺投資、國外投資、對中國大陸投資統計月報》,臺北: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業務統計網路資料庫,2020年。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上市櫃公司對外投資事業名錄(1952-2020.12)》,臺北: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業務統計網路資料庫,2020年。

2.專書
David Held等著,沈宗瑞、高少凡、許湘濤、陳淑鈴譯,《全球化衝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Ewa Morawska著,李仰桓譯,《移民社會學:打造美國的多重面貌》,新北:國家教育研究院,2017年。
Michael Lewis著,齊思賢譯,《The new new thing:以新致富的矽谷文化》,臺北:先覺出版社,2000年。
方偉晶、陸超明編,王秀慧譯,《華人族裔企業》,新北:國家教育研究院與群學出版有限公司合作翻譯發行,2011年。
王宏仁、郭怡君主編,《流轉跨界:跨國的台灣.台灣的跨國》, 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2009年。
王景弘,《採訪歷史:從華府檔案看台灣》,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孔復禮著,李明歡譯,《華人在他鄉:中華近現代海外移民史》,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
令狐萍,《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出版,2015年。
古鴻廷、莊國土等著《當代華商經貿網絡—台商暨東南亞華商》,新北:稻鄉出版社,2005年。
包宗和,《美國對華政策之轉折—尼克森時期之決策過程與背景》,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石麗東,《誰與爭鋒:美國華人傑出人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3年。
尼可拉斯.瓦普夏著,葉品岑譯,《凱因斯對戰海耶克:決定現代經濟學樣貌的世紀衝突》,臺北:麥田出版社,2016年。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臺灣經濟發展歷程與策略》,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3年。
安娜麗‧薩克瑟尼安著,顧淑馨譯,《新世代科技冒險家–歸國創業家的網絡競爭力》,臺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呂萍芳,《二次戰後紐約皇后區的台灣移民社會(1945-2000年)》,臺北:海華文教基金會,2005年。
周敏,鮑藹斌、葉振猶譯,《唐人街:深具社會經濟潛質的華人社區》,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
周敏,《美國華人社會的變遷》,上海:三聯書局,2006年。
李惠斌主編,《全球化與公民社會》,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2003年。
李建興,《臺灣教育發展史:見證百年樹人的希望工程》,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
耿曙、舒耕德、林瑞華主編,《台商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夏誠華主編,《海外華人歷史與經濟發展》,新竹:玄奘大學海外華人研究中心,2006年。
徐榮崇,《美國臺灣僑民生活適應發展之研究以洛杉磯為例》,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2006年。
孫甄陶、張希哲,《美國華僑史略與美國社團社會之發展》,臺北:華僑協會總會,1997年。
孫震,《臺灣經濟自由化的歷程》,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陳祥水,《紐約皇后區新華僑的社會結構》,臺北:中央研院民族學研究所,1991年。
陳靜瑜,《紐約曼哈頓華埠一個美國華人社區之個案研究》,新北:稻鄉出版社,2000年。
陳靜瑜,《從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美國華人社會史論文集》,新北:稻鄉出版社,2003年。
陳靜瑜,《美國臺灣移民的社會結構、適應與認同析探(1980-2000年)》,臺北:財團法人海華文教基金會,2005年。
陳懷東,《美國華人經濟現況與展望》,臺北:世華經濟出版社,1991年。
陳璽安,《從政治經濟面看臺灣移民》,臺北:財團法人國家發展研究文教基金會,1995年。
陳十美主編,《光大傳承南加州華人三十年史話(1980-2010)》,加州柔似蜜:美國東亞文教基金會,2014年。
陳勇,《華人的舊金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麥禮謙,《從華僑到華人:二十世紀美國華人社會發展史》,香港:三聯書局,1992年。
梅納德‧韋伯、卡莉‧阿德勒著,蘇鵬元譯,《Dear Founder:矽谷天使投資人回答「新創企業家」最想知道的78件事》,新北: 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
張存武、湯熙勇主編,《海外華族研究論集》,臺北:華僑協會總會,2002年。
萊利斯.斯克萊爾著,劉欣、朱曉東譯,《跨國資本家階級》,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
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著,《臺灣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曾嬿芬,《移民、跨國經濟與資本流動:臺灣商業移民的研究》,臺北:臺灣大學社會研究所,1997年。
凱恩斯著,徐毓枬譯,《就業、利息和貨幣的一般通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年。
單驥、王弓主編,《科技產業聚落之發展:矽谷、新竹與上海》,桃園:中央大學臺經中心,2003年。
楊成安,《國人海外移民現況與動機探討之研究》,臺北:內政部人口政策委員會,1989 年。
鄧海珠,《矽谷傳奇:看誰稱霸科技王國》,臺北:圓神出版事業機構,1998年。
賴金城,《台灣經濟國際化與海外華人》,臺北:財團法人海華文教基金會,2001年。
劉伯驥,《美國華僑史》,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6年。
劉伯驥,《美國華僑史續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1年。
蕭新煌、王宏仁及龔怡君主編,《台商在東南亞:網絡、認同與全球化》,臺北:中央研究院亞太研究計畫,2002年。
蕭新煌、Christopher J.Smith、周素卿、陳東升、曾嬿芬編著,《台灣地區移民及其在美國的調適過程與回流轉向:以洛杉磯及紐約為例》,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1994年。
瞿宛文,《全球化下的台灣經濟》,臺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2003年。

3.期刊
AnnaLee, Saxenian著,楊友仁譯,〈跨國企業家與區域工業化:矽谷—新竹的關係〉,《程式設計學報》,第2、3期,1997年12月,頁25-39。
丁則民,〈美國移民史中的排外主義〉,《世界歷史》,第1期,2001年 ,頁12-17。
王秀惠,〈「獎勵忠貞僑商」:冷戰前期臺灣洋菇罐頭銷美與僑務互動,1960-1980〉,《興大歷史學報》,第17期,2006年6月,頁553-598。
令狐萍,〈從台灣社會的發展看台灣留美運動的興衰〉,《華僑華人歷史研究》,第4期,2003年,頁21-28。
令狐萍,〈美國華人研究的新視角:文化社區理論〉,《華僑華人歷史研究》,第1期,2007年,頁25-31。
朱立智,〈戰後美國台籍華僑社會的形成淺述〉,《東南亞研究》,第4期,2002年,頁67-72。
沈立新,〈美國華人新移民狀況研究〉,《八桂僑史》,第2期,1996年,頁26-30。
李其榮,〈戰后美國華人社會的發展與困擾〉,《華僑華人歷史研究》,第1期,1996年,頁34-46。
李其榮,〈1965年以來美國華人新移民的特點〉,《華中師範大學學報》,第36卷,第5期,1997年9月,頁78-85。
李其榮,〈華人新移民與後工業美國社會—兼論模範少數族裔理論〉,《新法拉盛集刊》,第3期,2004年1月,頁57-80。
李其榮,〈美國華人社會探索的社會學新視野—評周敏的《美國華人社會的變遷》〉,《南洋問題研究》,第4期,2007年,頁90-92。
李巧雯,〈美國臺灣移民的經濟發展析探〉,《興大人文學報》,第42期,2009年3月,頁95-142。。
周敏、蔡國萱,〈美國華文媒體的發展及其對華人社區的影響〉,《社會學研究》,第5期,2002年,頁83-97。
符瑜,〈美國華人與矽谷〉,《八卦橋刊》,第3期,2001年,頁34-38。
曾嬿芬,〈居留權的商品化:台灣的商業移民市場〉,《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7期,1997年9月,頁37-67。
曾嬿芬,〈誰可以打開國界的門?移民政策的階級主義〉,《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61期,2006年3月,頁73-107。
曾玉明,〈臺灣矽谷—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能力雜誌》,504期,1998年2月,頁44-49。
強永陸,〈對海外中文報紙的評估性建議〉,《報學》,第6卷,第9期,1982年,頁93-98。
夏誠華,〈台灣地區移民變遷之研究〉,《第四屆世界海外華人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Ⅱ》,2001年,頁167-186。
夏鑄九,〈全球經濟中之跨界資本:台灣電子工業之生產網絡〉,《城市與設計學報》,第11-12期,2000年,頁1-37。
莊國土,〈再論海外華人資本與台灣經濟發展的關係〉,《華僑華人歷史研究》,第1期,1994年,頁58-62。
莊國土,〈從移民到選民:1965年以來美國華人社會的發展變化〉,《世界歷史》,第2期,2004年,頁67-77。
陳靜瑜,〈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華僑社會嬗變的具體狀況分析〉,《興大歷史學報》,第8期,1998年,頁229-270。
陳靜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華人的地位變遷〉,《興大歷史學報》,第9期,1999年,頁117-159。
陳靜瑜,〈1965年後美國華人社會菁英階級之研究〉,《興大歷史學報》,第17期,2006年,頁207-260。
陳昌福,〈華人與美國社會〉,《華美族研究集刊》,第7期,2004年,頁115-133 。
張嘉伶,〈萬家香醬油三代傳承連美國人都埋單〉,《財訊雙週刊》,第502期,2016年5月4日出版。
黃光榮著、程曉迪編譯,〈戰後洛杉磯地區新移民對華僑華人社會的影響〉,《華僑華人歷史研究》,第4期,1997年,頁64-65。
黃昆章,〈美國的台灣移民〉,《華僑華人歷史研究》,第2期,1994年,頁10-14。
黃兆群,〈熔爐理論與美國的民族同化〉,《山東師大學報》,第2期,1990年,頁121-145。
鄭瑞林,〈臺灣移民的特點和貢獻〉,《華僑華人歷史研究》,第1期,1995年,頁37-40。
劉伯驥,〈美國華僑報業發展史略〉,《報學》,第4卷,第7期,1971年,頁69-75。
劉宏〈跨國華人:實證分析與理論思考〉,《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第71期, 2002年6月,頁120-131。
劉宏,〈跨國場域下的企業家精神、國家與社會網絡:中國新移民的個案分析〉,《華僑華人歷史研究》,第4期,2007年12月,頁1-10。

4.學位論文
宋秀容,〈戰後美國華人經濟活動演變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民族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6月。
潘相印,〈美國加州矽谷地區之臺灣移民(1965-2000)〉,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朱苑綺,〈美國大洛杉磯地區中文學校之探討-以洛杉磯郡和橘郡為例(1965~2005)〉,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李巧雯,〈美國洛杉磯華族的社會適應與發展〉,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6月。
洪玉儒,〈遷移、嬗變與認同:從加州蒙特利公園市到聖蓋博谷華人移民社區之型塑(1965~2006)〉,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陳菁菁,〈美國洛杉磯地區台灣移民之華文報業〉,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張志平,〈大洛杉磯台灣移民社團發展探析(1971-2006)〉,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5.網路資料
AOPEN:https://www.aopen.com,參閱日期2021年3月31日。
DFPI:https://dfpi.ca.gov/publications,參閱日期2021年2月11日。
JM Eagle:https://www.jmeagle.com/our-company,參閱日期2021年2月11日。
Jamco:http://www.jamco-aerospace.com,參閱日期2021年3月2日。
OPICOIL:http://www.opicoil.com,參閱日期2021年2月16日。
Twinkle by Wenlan:http://www.twinklebywenlan.com,參閱日期2021年1月31日。
85度C:https://www.85cafe.com,參閱日期2021年2月6日。
大華超市:https://www.99ranch.com,參閱日期2021年3月6日。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http://www.ocac.gov.tw,參閱日期2021年2月1日。
中華民國全國商會:http://198.55.121.69/cgi-bin,參閱日期2021年02月10日。
中華航空公司:https://www.china-airlines.com/tw,參閱日期2021年3月2日。
天仁茗茶:https://www.tenren.com.tw,參閱日期2021年2月6日。
內政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https://glrs.moi.gov.tw,參閱日期2021年1月31日。
台塑企業:https://www.fpg.com.tw,參閱日期2021年1月31日。
台美人歷史協會:https://www.tahistory.org,參閱日期2021年3月2日。
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https://www.tccna.org,參閱日期2021年2月6日。
北加州台灣工商會:https://www.taccnc.org,參閱日期2021年5月6日。
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https://www.wtcc.org.tw,參閱日期2021年2月6日。
加州州政府:https://www.ca.gov,參閱日期2021年1月31日。
加州金融保護與創新部:https://dfpi.ca.gov,參閱日期2021年2月6日
西湖化學公司:https://www.westlake.com,參閱日期2021年2月15。
正新輪胎:https://www.cst.com.tw,參閱日期2021年3月15日。
仙妮雷德:https://sunrider.com.tw,參閱日期2021年3月15日。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參閱日期2021年1月31日。
行政院主計總處:https://www.dgbas.gov.tw,參閱日期2021年4月2日。
成霖企業:https://tw.globeunion.com,參閱日期2021年3月2日。
永信國際控股:http://www.yungshingroup.com,參閱日期2021年3月15日。
長榮航空公司:https://www.evaair.com,參閱日期2021年 3月2日。
長榮海運:https://www.evergreen-marine.com/tw,參閱日期2021年2月15日。
洛杉磯郡經濟發展局:https://laedc.org,參閱日期2021年3月2日。
洛杉磯台美商會:http://www.taccla.org,參閱日期2021年2月6日。
神通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ttps://www.mitac.com.tw,參閱日期2021年5月6日。
派拉蒙影業:https://www.paramount.com,參閱日期2021年2月19日。
美國國會圖書館:http:www.loc.gov./index.html,參閱日期2021年2月19日。
美國國會立法資訊線上服務網:https://www.congress.gov,參閱日期2020年7月20日。
美國國家檔案館:https://www.archives.gov,參閱日期2021年2月19日。
美國國土安全部:https://www.dhs.gov,參閱日期2021年2月20日。
美國人口普查局:https://www.census.gov,參閱日期2021年2月20日。
美國商務部:https://www.commerce.gov,參閱日期2021年2月20日。
美國在臺協會:https://www.ait.org.tw,參閱日期2021年2月20日。
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https://www.bea.gov,參閱日期2021年2月20日。
美國味全食品公司:https://www.weichuanusa.com,參閱日期2021年2月6日。
矽谷美華科技商會:http://www.svcaca.com,參閱日期2021年3月2日。
明基電通:https://www.benq.com,參閱日期2021年5月6日。
長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amec.com.tw,參閱日期2021年3月2日。
協和門窗系統公司:https://crystalwindows.com,參閱日期2021年3月2日。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http://terms.naer.edu.tw,參閱日期2020年7月28日。
麥克萊倫植物藥業:http://www.taisucoamerica.com,參閱日期2021年2月6日。
麥克斯區汽車零部件公司:https://www.maxzone.com,參閱日期2021年2月6日。
統一企業集團:https://www.uni-president.com.tw,參閱日期2021年2月6日。
瑞傳科技:https://portwell.com,參閱日期2021年3月2日。
新竹科學園區官方網站:https://www.sipa.gov.tw,參閱日期2020年07月22日。
瑪吉斯輪胎:https://www.maxxis.com,參閱日期2021年3月15日。
華美銀行:https://www.eastwestbank.com,參閱日期2021年2月6日。
華美半導體協會:http://www.caspa.com,參閱日期2021年6月6日。
華人工商網:https://www.ccyp.com,參閱日期2021年2月19日。
華納兄弟:https://www.warnerbros.com,參閱日期2021年2月19日。
華特迪士尼:https://thewaltdisneycompany.com,參閱日期2021年2月19日。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https://www.moeaic.gov.tw,參閱日期2021年1月 25日。
經濟部台美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https://www.tusa.org.tw,參閱日期2021年2月6日。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經貿資訊網:https://www.trade.gov.tw,參閱日期2021年2月6日。
萬家香:https://www.wanjashan.com.tw,參閱日期2021年3月2日。
駐洛杉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https://www.roc-taiwan.org/uslax/,參閱日期2020年7月30日。
駐休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https://www.taiwanembassy.org/ushou/,參閱日期2021年2月15日
駐舊金山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https://www.taiwanembassy.org ussfo/,參閱日期2021年3月5日。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https://www.northropgrumman.com,參閱日期2021年2月19日。
臺灣糖業公司:https://www.taisugar.com.tw,參閱日期2021年2月19日。
臺灣玉山科技協會:https://www.mjtaiwan.org.tw,參閱日期2021年6月6日。
鼎泰豐:https://www.dintaifung.com.tw,參閱日期2021年2月6日。
環球影業:https://www.universalpictures.com,參閱日期2021年2月19日。
舊金山灣區臺灣商會:https://www.tccsfba.org,參閱日期2021年5月6日。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