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數位人文下的韓國《春秋》學研究-—以《韓國經學資料集成—《春秋》》為範圍
作者:劉禹賢
作者(外文):Yu-Xian Liu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研究所
指導教授:劉文強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2
主題關鍵詞:《韓國經學資料集成》胡《傳》三《傳》《春秋》經學Korean Seripture Data Integration Spring and AutumnHuAnguo''s“Spring and Autumn Annals”Three Biography of Spring and AutumnAutumnChinese Class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作為域外漢學研究的重要文獻資料,近幾年受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但大多集中在《詩經》、《易經》和《四書》之上,相比之下《春秋》卻顯得默默無名。考其原因,除了受朝鮮時期性理學興盛的影響外,《春秋》相較於其他經典難懂也是原因之一,筆者將其分成三點:一是受歷史影響。《春秋》既是經學,也是史學,故須先統貫明瞭中韓相關史事,才能了解朝鮮儒者治《春秋》之動機;二是《春秋》四《傳》的義理偏重不同,加上程朱理學的影響,以致朝鮮《春秋》學的面貌十分複雜,難以快速領略;三是朝鮮「小中華」思維與《春秋》「華夷」之辨的相互激盪。此三點所延伸出的問題基本貫穿整個朝鮮《春秋》學,筆者認為有一探之價值。且近幾年「數位人文」研究方式越發興盛,筆者在攻讀博班期間,也在吾師劉文強教授的指導下對「數位人文」初窺門徑,故希望能在研究過程中,除傳統歷史與文獻分析外,將數位文本分析、空間分析、社會網絡分析等「數位人文」研究方式加入其中,進一步加強對《韓國經學資料集成》中《春秋》的探索,期能彰顯韓國《春秋》學之特色與真實面貌。
“The Collection of Korean Classics”, as an important document for foreign sinology research, has received much mor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but most of the attention mainly focuses on the “Book of Songs”, the “Book of Changes” and the “Four Books”. On the contrast,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seems to be ignored.
Pondering upon the reasons, in addition to being influenced by the prosperity of idealist philosophy during the Joseon Dynasty, one of the reasons is that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is, comparing with other classic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is thesis has dissected the reason and divided it into three points: First, it is influenced by history.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itself is both a study of classics and a study of history, so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relevant historical events of China and South Korea before understanding the motivation why the Korean Confucians study it. Second, each commentary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has its own preference on argumentation; furthermore, with the influence of neo-confucianism, all these factors lead the study of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in Korea to a complicated scenario, and also make it difficult to be quickly understood. Third, the mutual agitation between the Korean “heir of China” thinking and the “Sinocentrism“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The problems raised by these three points run through the entir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study of Korea, and it is worth exploring.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digital humanitie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sperous. During the period of doctoral study, I am lucky to have the privilege getting a glimpse of the “digital humanit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my advisor, Professor Liu Wen-Qiang. Thus, I am also using, 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historical and documental analysis, digital text analysis, spatial analysi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other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 method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in “The Collection of Korean Classics”. It is expected to demon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ue color of Korean study of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參考文獻:
一、經史資料
1、〔周〕左丘明撰、〔晉〕杜預集解、〔唐〕孔穎達正義、〔清〕阮元校勘,《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2、〔西漢〕公羊壽著、〔東漢〕何休解詁、舊題〔唐〕徐彥疏、〔清〕阮元校勘,《春秋公羊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3、〔西漢〕榖梁赤撰、〔東漢〕范寧集解、〔唐〕楊士勛疏、〔清〕阮元校勘,《春秋榖梁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4、〔周〕左丘明撰:《國語》,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5、〔漢〕董仲舒撰:《春秋繁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6、〔西漢〕司馬遷撰:《史紀》,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7、〔東漢〕班固撰:《漢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8、〔南朝宋〕范曄撰:《後漢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9、〔南朝梁〕沈約撰:《宋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10、〔南朝齊〕蕭子顯撰:《南齊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11、〔北齊〕魏收等撰:《魏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12、〔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13、〔唐〕姚思廉撰:《梁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14、〔唐〕姚思廉撰:《陳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15、〔唐〕李延壽撰:《南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16、〔唐〕李延壽撰:《北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17、〔後晉〕張昭等撰:《舊唐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18、〔宋〕歐陽修等撰:《新唐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19、〔宋〕薛居正等撰:《舊五代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
20、〔宋〕程顥、程頤撰:《二程經說》,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21、〔宋〕程顥、程頤撰,〔宋〕朱熹編:《二程遺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22、〔宋〕胡安國撰:《胡氏春秋傳》,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23、〔宋〕孫復撰:《春秋尊王發微》,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24、〔元〕脫脫、阿魯圖等撰:《遼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25、〔元〕脫脫、阿魯圖等撰:《宋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26、〔明〕宋濂等撰:《元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27、〔清〕王掞、張廷玉等撰 :《欽定春秋傳說彙纂》,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28、〔清〕傅恆等撰:《御纂春秋直解》,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29、〔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30、〔清〕庫勒納、李光地等撰 :《日講春秋解義》,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31、〔清〕紀昀等纂:《欽定四庫全書總目.經部總敘》,台北:藝文印書館,2004年。
32、〔清〕紀昀等纂:《欽定四庫全書總目.經部總敘》,台北:藝文印書館,2004年。
33、〔高麗〕金富軾撰:《三國史記》,首爾:景仁文化社,1990年。
34、韓國學文献硏究所編:《高麗史》,首爾:亞細亞文化社,1990年。
35、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編:《朝鮮王朝實錄》,首爾 : 探求堂,1973年。

二、古籍文獻
1、〔唐〕韓愈撰:《全唐詩》,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2、〔宋〕蘇洵撰:《嘉佑集》,台北:中華書局,1970年。
3、〔宋〕朱熹撰:《朱子全書》,上海、安徽: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4、〔清〕王夫之撰:《宋論》,台北:中華書局,1970年。
5、〔清〕顧炎武撰:《顧炎武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6、〔新羅〕崔致遠撰,黨銀平校注:《桂苑筆耕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7、〔朝鮮〕權近撰:《陽村集》,首爾:民族文化推進會,1990年。
8、〔朝鮮〕成俔撰:《虛白堂文集》,首爾:民族文化推進會,1990年。
9、〔朝鮮〕申敏一撰:《化堂集》,首爾:民族文化推進會,1990年。
10、〔朝鮮〕許穆撰:《記言》,首爾:民族文化推進會,1990年。
11、〔朝鮮〕朴世采撰:《南溪集》,首爾:民族文化推進會,1990年。
12、〔朝鮮〕李瀷撰:《星湖全集》,首爾:民族文化推進會,1990年。
13、〔朝鮮〕李獻慶撰:《艮翁集》,首爾:民族文化推進會,1990年。
14、〔朝鮮〕正祖撰:《弘齋全書》,首爾:民族文化推進會,1990年。
15、〔朝鮮〕南公轍撰:《金陵集》,首爾:民族文化推進會,1990年。
16、〔朝鮮〕丁若鏞撰:《與猶堂全書》,首爾:民族文化推進會,1990年。
17、〔朝鮮〕洪奭周撰:《淵泉集》,首爾:民族文化推進會,1990年。
18、〔朝鮮〕李震相撰:《寒州集》,首爾:民族文化推進會,1990年。

三、近人著作
1、傅隸樸撰:《春秋三傳比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2、沈玉成、劉寧撰:《春秋左傳學史稿》,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3、趙伯雄撰:《春秋學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年。
4、童書業撰:《春秋左傳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5、崔英辰撰:《韓國儒學思想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2008年。
6、李甦平撰:《韓國儒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7、孫科治撰:《新編韓國史》,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0年。
8、藤島達朗, 野上俊静撰:《東方年表》,京都:平樂寺書店,2013年。
9、刑麗菊撰:《韓國儒學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
10、吳政緯撰:《眷眷明朝:朝鮮士人的中國論述與文化心態(1600-1800)》,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
11、吳政緯撰:《從漢城到燕京:朝鮮使者眼中的東亞世界》,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12、孫衛國撰:《從「尊明」到「奉清」:朝鮮王朝對清意識之嬗變,1627-1910》,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9年。

四、參考論文
1、金榮奇撰:《韓國春秋學研究》,1995年。
2、金文植撰:《朝鮮後期 經學思想硏究 -正祖와京畿學人을 중심으로 -》,1998年。
3、孫衛國撰:〈朝鮮王朝所編之中國史書〉,2002年。
4、趙伯雄撰:〈朱熹《春秋》學考述〉,2003年。
5、都賢喆撰:〈李穡의性理學的歷史觀과公羊春秋論〉,2005年。
6、南明鎮撰:〈茶山丁若鏞經學思想之特性〉,2006年。
7、王雷松撰:〈胡安國《春秋傳》之華夷觀〉,2008年。
8、蕭敏如撰:《從「滿漢」到「中西」:1644~1861清代《春秋》學華夷觀研究》,2008年。
9、宮鍵撰:《論龍庵宋時烈的春秋義理觀》,2009年。
10、임형택撰:〈韓國經學의 역사적 의미와 그 정리 사업〉,2009年。
11、葉國良撰:〈韓儒 丁茶山의 禮學 저작을 통해 본 韓 · 中 禮法의 비교〉,2009年。
12、孫旭紅撰:〈宋代理學與《春秋》學〉,2010年。
13、康凱淋撰:〈論清初官方對胡安國《春秋胡氏傳》的批評〉,2010年。
14、刁書仁撰:〈李朝孝宗「反清复明」 活動及其影響––兼論東亞「華夷秩序」 的裂變〉,2010年。
15、趙春利撰:〈胡安國《春秋胡氏傳》尊夏攘夷思想探析〉,2011年。
16、金榮奇撰:〈高麗李穡基於≪春秋≫的理解探討其歷史意識和經世思想〉,2012年。
17、張思齊撰:〈《春秋胡傳》和宋元明科舉〉,2012年。
18、陳冰冰撰:〈《四庫全書》與李氏朝鮮後期的文壇動向〉,2012年。
19、金東敏撰:〈春秋淺見錄에 보이는 權近의 春秋 이해〉,2013年。
20、戴榮冠撰:〈清初胡安國《春秋傳》中「華夷之辨」論析〉,2013年。
21、李隆獻撰:〈從敘事學角度論《春秋》三《傳》中魯隱公的特殊形象〉,2013年。
22、林穎政撰:《明代春秋學研究》,2014年。
23、陳亦伶撰:〈韓國經學教育式微原因發覆〉,2014年。
24、陳亦伶撰:〈從「四書五經」到「四書三經」--對韓國經學研究的影響與展望〉,2014年。
25、金東敏撰:〈正祖의 經史講義를 통해 본 春秋學의 핵심 쟁점 ─經史講義「總經1: 春秋」를 중심으로〉,2014年。
26、盧鳴東撰:〈高麗、朝鮮詩歌創作中 的《春秋》“華夷觀”〉,2015年。
27、孫衛國、郭江龍撰:〈《朝鮮王朝世宗實錄》的編纂與中國實錄傳統的影響〉,2015年。
28、康凱淋撰:〈胡安國《春秋傳》詮解《春秋》書弒析論〉,2015年。
29、王彥軍:〈明清變易與朝鲜後期的尊明貶清意識〉,2015年。
30、盧鳴東撰:〈朝鮮時期《春秋》“西狩獲麟”的經義詮釋 —漢代公羊學說中“新王”形象的塑造、消解和移用〉,2016年。
31、徐佳圓撰:《朝鮮王朝後期「事大」與「保國」政策的游移—以光海君到孝宗為中心(1608-1659)》,2016年。
32、張曉生撰:〈朝鮮正祖時期儒臣對於《左傳》杜《注》的辨正──成海應《杜註考異》之文獻與義理初探〉,2017年。
33、文光春撰:《龍庵宋時烈的義理思想》,2017年。
34、宋惠如撰:〈朝鮮正祖時期之春秋學觀:以《韓國經學資料集成》禦制條問諸書為討論中心〉,2019年。
35、曾亦撰:〈經史之別:程頤與朱熹《春秋》學之歧異〉,2019年。
36、閆雲撰:〈《春秋》“第四傳”何以形成?—從道統論看《春秋胡氏傳》的經典化〉,2020年。
37、趙維國撰:〈明清之際朝鮮士子心態與“胡亂”漢文小說〉,2020年。
38、莊丹撰:〈朱熹《春秋》學價值發微〉,2021年。
39、王利芝、于澤熙、張潤撰:〈朝鮮時代初期科舉經學考察方式考述—以《朝鮮王朝實錄》為中心〉,2021年。

五、數位資源
1、金富軾,《三國史記》https://reurl.cc/VE0bZ6
2、崔致遠,《桂苑筆耕集》https://reurl.cc/rg3OMO
3、洪鳳漢,《東國文獻備考》https://reurl.cc/zepnnk
4、鄭麟趾,《高麗史》https://reurl.cc/Q95KQq
5、權近,《陽村集》https://reurl.cc/mLboR7
6、成俔,《虛白堂文集》https://reurl.cc/LbxXvx
7、趙翼,《浦渚集》https://reurl.cc/4a7LQv
8、申敏一,《化堂集》https://reurl.cc/NrmN6Q
9、李時善,《松月齋集》 https://reurl.cc/5ryb5v
10、許穆,《記言》https://reurl.cc/9rNv9v
11、權諰,《炭翁集》https://reurl.cc/bX8Vjl
12、尹鐫,《白湖集》https://reurl.cc/kZYe3n
13、洪汝河,《木齋集》https://reurl.cc/KAYWYe
14、金萬英,《南圃集》https://reurl.cc/9rk5dj
15、南九萬,《藥泉集》https://reurl.cc/4azdnv
16、朴世采,《南溪集》https://reurl.cc/9rk6qX
17、李瀷,《星湖全集》https://reurl.cc/Akr9Ee
18、金聖鐸,《霽山集》https://reurl.cc/R0VROD
19、金樂行,《九思堂集》https://reurl.cc/2r936m
20、桂德海,《鳳谷桂察訪遺集》https://reurl.cc/MAQD6m
21、宋文欽,《閒靜堂集》https://reurl.cc/3anmVl
22、李獻慶,《艮翁集》https://reurl.cc/vqz8zL
23、李宗洙,《后山集》https://reurl.cc/O0NLVR
24、丁範祖,《海左集》https://reurl.cc/YOaRkl
25、趙有善,《蘿山集》https://reurl.cc/5rxZbq.
26、李元培,《龜巖集》https://reurl.cc/zengle
27、正祖,《弘齋全書》https://reurl.cc/a9KGOD
28、黃德吉,《下廬集》https://reurl.cc/ogEzKv
29、李元培,《龜巖集》https://reurl.cc/gWXpWL
30、成海應,《硏經齋全集》https://reurl.cc/eEK76W
31、南公轍,《金陵集》https://reurl.cc/W3KaKx
32、姜必孝,《海隱遺稿》https://reurl.cc/ogEDdM
33、丁若鏞,《與猶堂全書》https://reurl.cc/MAK0x3
34、金祖淳,《楓皐集》https://reurl.cc/yE9ymM
35、洪奭周,《淵泉集》https://reurl.cc/ZGLqba
36、李恒老,《華西集》https://reurl.cc/lRK4Z9
37、李震相,《寒洲集》https://reurl.cc/6anR9r
38、韓章錫,《眉山集》https://reurl.cc/AkvQmY
39、許薰,《舫山集》 https://reurl.cc/gWXOEV
40、郭鍾錫,《俛宇集》 https://reurl.cc/YOK2WX
41、《承政院日記》https://reurl.cc/4a6V0v
42、《朝鮮王朝實錄》https://reurl.cc/lRNKqQ
43、《韓國經學集成》http://koco.skku.edu/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