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俄羅斯國防工業--軍轉民的問題分析
書刊名:國防雜誌
作者:劉漢昌
出版日期:2000
卷期:15:10
頁次:頁65-75
主題關鍵詞:俄羅斯國防工業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
  • 點閱點閱:4
     冷戰時期,蘇聯為擴展軍備而建立的龐大軍工混合體在國際局勢緩和的 現實下,逐漸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負擔。面對此一巨大的軍工混合體,俄羅斯獨 立後的第一年便著手進行軍轉民的工程,主要是將一定比例的國防科學研究重點 轉換為民間用途,吸引民間工業團體進行合作。然在國防經費大幅縮減,以軍工 部門增加民用研究開發來取得補償的辦法是有其困難性的。到了1993年,俄羅斯 政府左面臨經費不足的現實情況下,對軍轉民政策的基本方針作了些微的調整。 此一階段的軍轉民政策,計畫將軍工系統40%能力生產武器出口,使其餘60%的 能力實現軍轉民,也就是軍工系統自養。但武器的世界市場並不如俄羅斯想像中 的那麼巨大,事實上,蘇聯瓦解後的國際武器市場,已被美國奪去最大輸出國的 地位。到了1995年,再改以市場經濟模式運作,並有選擇的保留核心企業繼續從 事尖端武器科研與生產,其餘則依實際情況實行股份化和私有化,逐步轉向正常 性的軍轉民行動。然而,到1997年為止,俄羅斯在推行軍轉民的成效上,並不如 想像中的成功,甚至還有持續惡化的跡象。綜觀整個軍轉民的過程,最主要是在 於過去蘇聯的中央計畫經濟瓦解後,造成整個舊有經濟結構瞬間崩潰。因此,俄 羅斯的軍轉民可謂是一項極為艱難與繁雜的工程,而由於軍工混合體在俄羅斯經 濟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所以未來軍轉民的發展成敗,勢必也將直接影響到俄羅斯 的經濟願景。
期刊論文
1.林經緯(19950100)。俄羅斯傳統武器銷售政策的演變與展望。問題與研究,34(1),32-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olloway, David(1989)。State, Society, and the Military under Gorbachev。International Security,14(3),11。  new window
3.Arbatov, Alexei G.(1998)。Military Reform in Russia: Dilemmas, Obstacles, and Prospects。International Security,22(4),83-134。  new window
4.Fitzgerald, Mary C.(1994)。The Russian Military's Strategy for Sixth Generation Warfare。ORBIS,38(3),470。  new window
5.Simanovsky, Stanislav(1998)。Problems and Prospects for Russian Industry。Interavia: Business & Technology,53(622),18。  new window
6.Corwin, Julie(1993)。Russia's Swords and Plowshares: Trying to Cure a 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U.S. News & World Report,114(2),54-55。  new window
7.Benson, Sumner(1995)。Will Modern Technology Remilitarize Russia?。ORBIS,39(3),407。  new window
8.孫振遠(1997)。俄羅斯軍轉民現狀及中俄合作前景。世界經濟,225,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畢英賢(1994)。俄羅斯。臺北:政大國關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Staar, Richard F.(1996)。The New Military in Russia。Annapolis, Maryland:Naval Institute。  new window
3.尹慶耀。獨立國協研究--以俄羅斯為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丸山浩行,丸山伸郎,鄭承宗,夏樂生。冷戰結束後俄羅斯與中共軍需工業現況評析--兼論其武器輸出及軍民轉換困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