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科索夫戰爭研究
書刊名:國防雜誌
作者:銘勳
出版日期:2000
卷期:16:3
頁次:頁63-73
主題關鍵詞: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南聯科索夫戰爭北約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一、公元1999年科索夫戰爭,北約戰力優勢,採取「速戰速決」的指導, 企圖「以戰逼降」。南斯拉夫戰力劣勢,採取「持久作戰」的指導,冀望「以拖 待變」。雙方的作為,顯示現代的科技戰爭,因戰力不同所採取約兩種戰略指導。 二、北約優勢的科技武器,在科索夫戰爭中展現威力,但受地形限制,未能充分 發揮效能,為避免慘烈的地面戰鬥,透過聯合國安理會出面斡旋中止戰爭。因此 戰爭的結束,對北約而言是政治的妥協,不是軍事的勝利。南斯拉夫雖然確保科 索夫的領土主權,但在先進武器的攻擊下,付出重大的傷亡代價,也沒有勝利可 言。本次戰爭在軍事戰略上的兩點啟示: (一)奠定科技武器在現代戰爭中的主宰 地位,確立資訊優勢是未來作戰的致勝因素。(二)劣勢部隊妥善運用地形,結合 有效的積極和消極防空手段,仍然可以在現代的科技戰爭中保存戰力。三、中共 以科技建軍的路線,積極發展軍備,近年先進武器不斷成軍,戰力快速增長,對 臺澎地區構成嚴重威脅。中共吸取科索夫戰爭的經驗,極可能反應在進犯臺澎的 作戰方案上。四、從科索夫戰爭的經驗,衡量兩岸戰力對比及地略形勢,國軍防 衛作戰先以「遠程接戰,耗損敵軍」,再以「近距決勝,確保臺澎」,是勝算較 大的作戰指導。五、保存戰力是臺澎防衛作戰成敗的重要關鍵;發展科技武器是 國軍建軍的重點方向;人民有作戰的意願和堅定的意志,是支持軍隊戰勝的先決 條件;重視軍事教育,提升幹部素質,是劣勢戰勝優勢的主要因素。
圖書
1.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國防要聞譯文選粹(88)。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啟明、陳鋒(1997)。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軍官必讀手冊。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共國防大學(1998)。教學研究資料。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艾文.托佛勒、海蒂.托佛勒、傅凌(19940115)。新戰爭論。臺北:時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2000)。The Military Balance 1999-2000。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其他
1.魏玓(19990716)。真實與謊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000604)。南聯接受八國科省和案,同意全面撤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920327)。香港潮流月刊「八十小時內解決臺灣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0000222)。大陸新聞中心21日外電:中共國台辦發布「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白皮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000511)。誤炸強化南聯反抗決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0000509)。美國新聞周刊:「科索夫戰爭,美軍誇功文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991028)。若臺海開戰可抵受第一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央通訊社(20000707)。參謀總長湯一級上將表示:「共軍提出初戰即決戰和防禦決戰的戰略目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0000229)。新華社北京2月28日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日前簽署命令,發布施行「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教育條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柯春橋(1999)。縱論科索夫戰爭。軍事專家眼中的科索夫戰爭--專家評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姚雲竹(1999)。北約和南聯盟作戰特點分析。軍事專家眼中的科索夫戰爭--專家評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