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印順的人間佛教探討新雨社與現代禪的宗教發展
書刊名:佛學研究中心學報
作者:楊惠南
作者(外文):Yang, Hui-nan
出版日期:2000
卷期:5
頁次:頁275+277-312
主題關鍵詞:印順法師人間佛教新雨社現代禪張大卿張慈田明法法師李元松外禪內密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2)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6
     印順法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儘管在台灣佛教界逐漸成為主流思想, 但卻遭遇一些困局。其中,來自新雨社和現代禪的批評,顯然無法漠視。這兩個 台灣當代新興佛教教派,對人間佛教的批評,主要有兩點:一、「人間佛教」不 曾提供一套具體的修行方法。二、「人間佛教」所強調的「不急求解脫」的思想, 被視為不關心究極的解脫。本文試圖透過這兩個新興教派的訪談和調查,來說明 以上這兩點批評的成因。
期刊論文
1.張慈田(1990)。佛學研究與修行─訪江燦騰居士。新雨月刊,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苓(1990)。思想、行動兩皆侏儒─評江燦騰先生之謬論。新雨月刊,32,19-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幻生(1990)。為印順導師說幾句公道話。獅子吼,29(7),29-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江燦騰(1990)。公道何在?─駁幻生比丘的「為印順導師說幾句公道話」。新雨月刊,40,18-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慈田(1989)。臺灣佛教的未來之路─訪宋澤萊老師。新雨月刊,2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慈田(1991)。蕃薯不驚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新雨」臺北道場啟用典禮記。新雨月刊,4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慈田(1987)。新雨佛學社的成立淵源。新雨月刊,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孫申娥(1991)。一 片心靈的小店─臺南新雨道場啟用典禮記實。新雨月刊,50,5-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慈田(1988)。四念處的重要性。新雨月刊,11,78-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慈田(1987)。新雨佛學社的成立因緣。新雨月刊,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大卿(1988)。一個嶄新的宗教面貌─新雨佛學社。新雨月刊,12,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88)。自由‧獨立與民主。新雨月刊,18,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89)。自決是一切契約的前提。新雨月刊,2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大卿(1989)。自覺與自決。新雨月刊,29,17-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果契優婆塞(1990)。無師自通自創?─像現代禪行者請教幾個問題。佛教新聞周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印順(1993)。「我有明珠一顆」讀後。獅子吼,32(1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元松(199406)。現代人如何學禪--超越心靈的矛盾與不安。台北市:現代禪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印順(1989)。中國佛教的由興到衰及其未來的展望。當代學人談佛教。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澤萊(1990)。雜阿含經試譯與導讀序。被背叛的佛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元松(1997)。現代禪宗門規矩‧陸、同修須知。禪門一葉。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梁寒衣(1996)。昔日曾為梅花醉不歸─李老師談學佛因緣與經驗。昔日曾為梅花醉不歸─經驗主義的現代禪新版。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志明(1998)。李元松與現代禪。臺灣當代新興佛教:禪教篇。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釋印順(1987)。人間佛教要略。妙雲集(14)‧佛在人間。臺北: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