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體論源:從「文體」觀點看《詩品》體源論
書刊名:中國文學研究
作者:何雅雯
作者(外文):Ho, Ya-wen
出版日期:2001
卷期:15
頁次:頁109-125
主題關鍵詞:詩品文體風格體源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20
歷來對《詩品》的研究,為求體系完整,往往將源流與等第分別討論。然而《詩品》之區分等第高下的標準何由建立?本文試圖指出,鍾嶸以「其體源出某某」品評詩人、詩作,並不只是在追溯淵源而已。一家乃至多家的「文體」取代了作者個人或單篇作品,成為批評的實際對象,多方對照,權衡比較。一旦揭示某一詩家如何利用其他詩家的藝術成就,點出各家的淵源流變,也就在詩歌發展的整體過程中,尋繹出文體轉折變化的關鍵與成因,並且推究轉折變化的過程。每一家數都可能是繼承也是改革,是沿襲也是變易,他們共同編織而成的詩學體系,同時呈顯出整體的價值與每一個體的價值。正是在個體與整體的互動之下,為五言詩繪製出一張完整的詩學地圖,兼具文學批評史與文學史的雙重身分。
圖書
1.張伯偉(1999)。鍾嶸詩品研究。鍾嶸詩品研究。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Wellek, Rene Albert、Warren, Austin(1992)。文學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Hawthorn, Jeremy(1994)。A Concise Glossary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A Concise Glossary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New York。  new window
4.陶東風(1999)。文體演變及其文化意味。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鍾嶸、曹旭(1994)。詩品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復觀(1976)。《文心雕龍》的文體論。中國文學論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梅運生(1983)。鍾嶸和詩品。鍾嶸和詩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廖蔚卿。詩品析論。六朝文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