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上海合作組織」對中共國家利益的影響
書刊名:國防雜誌
作者:胡敏遠
出版日期:2001
卷期:17:2
頁次:頁19-36
主題關鍵詞:上海合作組織中共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
     一、「上海五國」機制成立以來,在各國所倡導的睦鄰、互信、互利、平等、合作、共同發展的架構之下,已發展出若干種合作機能,解決不少各國長久存在的若干問題。因此,各國在彼此互利共榮基礎下,決定於今年上海元首高峰會議時,將「上海五國機制」改名為「上海合作組織」。 二、國家利益是具體的,有著實在的內容,只要存在著國家,就必然存在著人們可以看得見的國家利益。如國家利益可以具體地區分為政治利益、安全利益、經濟利益、文化利益等。 三、回顧「上海五國」高峰會的歷程發展,不難察覺,五年中的討論議題產生了許多變化。最初僅是為了解決邊界爭議、地區的分歧,和加強軍事互信的邊境談判,演變成五國領袖洽商國與國間的安全、經濟、國防、外交等議題,儼然已形成一個多層次、多領域的協調合作機制。 四、研析「上海合作組織」的未來發展趨勢:(一)將朝多功能區域組織模式發展。(二)將成為中共與俄羅斯合作的媒介。 五、「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正提供中共國家利益的各方面需求。其主要項次包括:獲取政治、安全與經濟上的各項利益。就政治利益言,中共可從該組織的合作議題中爭取到各國的信任與支持,並防止強權隴斷中亞地區的政治與經濟利益。在安全利益上,可遏制住大陸邊陲少數民族的獨立聲浪,對中共內部的統合有莫大的助益。而在經濟利益方面,藉著「上海合作組織」的經濟議題發展,中共將有利於從中亞地區取得豐富的油源,解決其日益枯竭的油源問題,另外也可改善大陸東西貧富差距的問題,對中共整體國力的發展都將大有幫助。
期刊論文
1.張哲銘、李鐵生(20000100)。「信心建立措施」概念的回顧與展望。戰略與國際研究,2(1),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錫模(19970100)。新世紀能源支配權爭奪戰的基本構圖。能源季刊,27(1),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臻(1999)。新疆民族分離主義運動加劇。共黨問題研究,25(7),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萬光(1997)。美國的新中亞戰略。現代國際關係,1997(11),13+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馮玉軍、馬香雲(1997)。中亞高加索成為大國爭奪焦點。現代國際關係,1997(11),19+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步仁(2000)。維護地區安全是「上海五國」合作的主旋律。現代國際關係,2000(3),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至三木(1996)。新亞歐大橋沿線國家經貿合作的前景展望。東歐中亞研究,1996(3),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馮玉軍(1997)。大國及地區勢力對中亞高加索的爭奪及其影響。東歐中亞研究,1997(6),42+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志剛(2000)。哈薩克斯坦獨立以來對外政策評述。新疆大學報,2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姚勤華、潘光、余建華、丁佩華(1998)。『中』國與中亞國家經質合作的發展和深化。東歐中亞研究,1998(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文光(20000800)。中共「西部大開發」政策的矛盾與難題。中共研究,34(8)=404,98-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秦俊(2000)。冷戰後中共對中亞五國外交政策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Pillsbury, Michael、高一中(2001)。中共對未來安全環境的辯論。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常慶(1999)。中亞五國概論。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俞可平(2000)。權利政治與公益政治:當代西方政治哲學評析。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閻學通(1996)。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Rourke, John T.(1993)。International Politics on the World Stage。Guilford, Connecticut:The Dushkin Publishing Group Inc.。  new window
6.Roskin, Michael G.、Berry, Nicholas O.(1993)。IR : The New World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 Inc.。  new window
7.Mackinder, H. J.、林爾蔚、陳江(1985)。歷史的地理樞紐。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邢廣程(1992)。崛起的中亞。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Snyder, Jed C.(1995)。AFTER EMPIRE: The Emerging Geopolitics of Central Asia。Washington, D. C.: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0.張亞中(1999)。歐洲統合。臺北:揚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永發(1998)。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從革命奪權到告別革命。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960704)。中烏聯合聲明,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40904)。「中」俄聯合聲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010616)。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0010617)。密切關注「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型與發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010616)。東方北約抗衡以美為首的北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921021)。江澤民: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930402)。李鵬:政府工作報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931022)。「中」哈發表聯合聲明確認不以武力相威脅,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940427)。「中」哈簽署邊界協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960429)。五國邊境協定的劃時代意義,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960423)。五國峰會的來龍去脈,北京:新華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0010615)。上海五國今升格合作組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施君玉(19960429)。上海協定意義深遠,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990825)。中俄哈吉塔聲明,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991013)。中國努力維護中亞穩定,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960921)。『中』國和吉克斯坦聯合聲明,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990814)。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關係進一步發展兩國睦鄰友好和互利合作關係聯合聲明,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0010616)。六國簽署上海合作組織宣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0010617)。密切關注「上海合作組織」的成長型與發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9991212)。正視「中」俄戰略的周邊效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20010616)。上海合作組織「中」俄抗美利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Tow, William T.(1994)。China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ystem。Chinese Foreign Policy--Theory and Practice。Oxford:Clarendon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